很少看电影,一天偶然看到《万箭穿心》武汉话原版,抱着对老武汉的热爱试着看看,结果一看,在惊喜和感动的驱动下一直看到深夜1点多钟。
要是我是导演,我一开始肯定会邀请武汉老戏骨-徐帆来扮演李宝莉,以徐帆的功力和地道的武汉话肯定会胜任角色,至于马学武我会选择武汉话剧院院长-周锦堂来扮演。不过颜丙燕版的李宝莉除了四川味的武汉话外演的倒是非常到位,一点也不比同样演技派的徐帆大姐差。至于其他配角全部是武汉人,台词不多,但是镜头逼真,语言,形象鲜活,特别是演建建的陈刚不仅扮相帅,建建那无比地道的武汉拐子的形象便是瞬间征服了我们老武汉的心扉。(拐子是武汉老话,就是帮伙头子的意思)
看着电影中许多老汉口的街坊,巷子,里弄以及拥挤,喧闹的居民区,还有阴雨天气里阴郁灰朦,仿佛把我又带回儿时熟习的老武汉,非常让人怀旧,感概。。。。。。
李宝莉这样的典型的武汉汉正街嫂子,刀子嘴豆腐心,脾气倔强,外表强硬内心柔软,很爱丈夫却喜欢什么都管着爱人,在家里自己说了算,尝试着妥协却坳不过自尊心,没有过多心计的女人,这就是武汉街坊里的女人,但是男人从来口服心不服,男人最怕掉底子,在外面的尊严是掉不起底子的,所以李宝莉的婚姻不可能幸福。
以前武汉人遇到偷人(出轨),一般要么自己也出轨报复,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她选择了隐忍,一气之下又没头没脑地报了警。当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市井女人和一个有点文化的乡下小知识分子结婚,就形成了一种女强男弱的强烈反差。像李宝莉一样,有好多武汉人瞧不起武汉以外的人,都说成是乡里人。这点跟上海多么像哈。
要强的李宝莉不向困难低头,不要朋友支助,甚至去做女扁担,坚持着始终不让家散掉。当李宝莉跟小景说,“我觉得这样蛮好的”,她的眼角里露出一丝丝皱纹,还强装笑脸,镜头上的那个特写,让我佩服颜丙燕演技派的精彩表演。 颜丙燕的表演让我深深感动,因为这些镜头,让我一口气把电影看完。李宝莉倔强的背后,是一系列的苦难,背负着被丈夫出轨伤害,背负着养孩子的艰辛,背负着孩子的仇恨,背负得太多。。。。。。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还有个拐子爱着她,罩着她,所以结尾处我觉得比较温馨,当建建坏坏地说:你还呕我的气啊?你是晓得我的,我就是嘴贱:)当她上了建建的破车,李宝莉也许就是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不会更艰辛,但是她至少卸下了重担,终于对未来的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也许不幸的人生终于有幸福的明天了。
结尾非常棒,寓意深刻,生活就像那辆破车,困难,艰辛,虽然偶尔也会熄火,但是推一推,还是可以继续向前进的,未来总是有希望的。
电影拍得虽然非常好,艺术水平也高,但是作为武汉人硬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那我就挑几个《万箭穿心》穿帮的地方:
1, 颜丙燕的演技冒得话说,但是为什么后期没有请人将2个不会武汉话的演员配音校正。颜丙燕也没有小说中想象的武汉姑娘那么漂亮。
2, 马学武是乡里伢,那么他老娘肯定也是乡下人,不可能也说一口地道汉腔,好多武汉附近,特别是黄陂,孝感县市一口黄陂,孝感话。马学武的妈要是说黄陂话就更贴近生活了。
3, 武汉市王家巷挑扁担的一般都是农村来的男劳动力,宝莉的女扁担,特别是漂亮的武汉姑娘,几乎少见。如果漂亮的宝莉是经营一个小吃铺子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