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莫扎特…..

        莫扎特的<安魂曲>与<摇篮曲>(下)

     死神虽然夺走了莫扎特年仅36岁的生命,但是《安魂曲》最终没有归属给那位欺世盗名的伯爵,曲子未谱成的一小部份也由他的学生欧斯迈耶尔根据莫扎特遗留下来的草稿和扎记,加以整理而完成,《安魂曲》依旧是“音乐中永恒的阳光”,不朽原作者—莫扎特所拥有,他从“愤怒的日子”,走向庄严的、“永世安息”的音乐祭坛。

            1796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居住着一位酷爱音乐和文学,名叫贝尔纳德。费里斯的医生,他是莫扎特音乐作品的崇拜者,一天早晨,他无意中读到一首小诗:“睡觉吧,我的宝贝!小鸟儿早已归巢,花园里多么安静,小羊和蜜蜂已休息,天上月亮笑咪咪,银色光辉照耀大地,你睡在月光里,睡觉吧,我的宝贝!快睡!快睡!。。。。”费里斯沉醉地说:“多温馨感人的抒情小诗啊!我要把它谱成一首美妙的《摇篮曲》。 于是,这位医生凭着自己原有的音乐修养和音乐气质,欣然落笔,就这样,一首充满诗意并具有莫扎特旋律风格特点的《摇篮曲》很快被谱成,他对这首歌的节奏感和启承转合感觉非常好,也认为此曲不逊色于那些名家的作品。

           然而,他毕竟是个现实主义者,他渴望这首《摇篮曲》有发表、出版的机会,但他深知音乐出版部的大门不会对一般的无名小卒开放,寄去的作品说不定还会遭到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的命运。 因此,他决定冠上莫扎特响亮的名字,他想;即使这件事过后被人们知道,也没什麽了不起,当作开个玩笑吧了! 事实确是如此,这首伪托莫扎特名字的《摇篮曲》很快就被看中而出版,它居然瞒过不知情的出版商和专门研究莫扎特生平作品的专家们。奥地利、德国的母亲们欢喜地唱这首歌给怀中心爱的宝贝寄予热诚的祝福,在摇篮边用甜美的歌声抚慰着一颗颗稚嫩幼小的心灵。 后来,这首《摇篮曲》又远涉重洋,歌词被译成多国的语言,广泛地流传在大小城镇里,伴着许多慈祥的母亲,温柔地唱给自己的幼儿听,我也是用这首歌带大我的孩子,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那是一首美丽的,难以忘怀的歌谣。

           可是,这位贝尔纳德。费里斯医生,在投寄这首歌曲时,未把创作的时间考虑周全,当时是1796年,莫扎特已逝世5个年头,在差不多经过两百年的时间,才由专家们对在这年份上的“破绽”进行了真伪的甄别,并且得出令人信服的考证结论。奥地利和国外研究莫扎特作品的机构和出版部门,对这首感人的《摇篮曲》重新予以定位,在德国,汉堡图书馆珍藏该曲子的原稿上,加添了这样几行字:“戈特尔作词的摇篮曲,由费里斯作曲”。

                                                                                                                                                                                                  (印尼晓彤整理)


Deprecated: 文件 没有 comments.php 的主题 自版本 3.0.0 起已弃用,且没有可用的替代。 请在您的主题中包含一个 comments.php 模板。 in /home3/qcwrite1/public_html/home/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07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