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姨妈 (晓彤)

        30来岁时,我生3个女儿后再拼一个小儿子,远居在香港的姨妈十分高兴,说要和姨丈专程来看我。电话里我戏谑地对她说:“这回生个男丁,大事啦,中国人就是重男轻女!”

        电话那头传来她清脆嘹亮的女高音:“你不是望穿秋水要儿子吗?真是好心没好报!”

        我哈哈大笑,姨妈性情爽朗,讲话直肠直肚,是母亲最心疼的妹妹,林家府中的小公主,从小学音乐,弹的一手好钢琴。

        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南侵印尼,爱国的外祖父及两个舅舅不幸惨遭杀害。

        这一悲剧,令外祖母痛不欲生。中国解放后不久,老人家坚决带着一家20多口(其中包括两位遗孀舅妈及表哥表姐们)返回中国,说是远离伤心地,回到祖国去落叶归根。母亲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邀同行,侍在“嫁夫随夫”的身边。

        外婆在我还未出世之前,带着一大家口坐轮船回中国一去不返,所以我压根儿从没见过母亲娘家这班亲戚。记忆里,母亲总爱跟我念叨:“13位兄弟姐妹,只留下我和三哥待在印尼,你三舅走不了,要照顾祖上留下来的一大片树胶园,可外婆年纪这么大,办的证件是单程回归,若适应不了,那该怎么办?”

        懂事后,我是这样推测,家庭的变故,死亡的阴影,那锥心刺骨的疼痛,日夜折磨外婆万念俱灰,触景伤情,太深太沉的苦难令她毅然拂袖而去。

        有一次,在闲聊中跟同乡李伟明老师谈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李老师紧握拳头颤抖着声音说:“我父亲遇难时,是我们全家每个生命最痛苦的撕裂!那种痛,不能用任何言语来形容。日本鬼子,我永世的憎恨,永世的仇敌!”

        我很小就跟姨妈有文字的来往,所谓通信,就是在母亲回信里歪歪斜斜写上自己的名字,小小孩子喜欢听母亲大声朗读字里行间传来远方亲人的消息,了解新中国发生的各种新事物。

         20多岁的姨妈其时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上课,她深厚的音乐基础,优美的音色,得到国家格外器重,极力培养她成为中国优秀女高音,甚至还计划派她去苏联深造。

        母亲笑逐颜开,一家人引以为荣的好消息才刚拉开序幕,中国却爆发了前所未有从1958年至1962年最可怕的三年大饥荒。随后姨妈每封来信页页悲戚,凄惨不堪。

        …….家里什么东西都吃光了,我们这一大家口,个个饿到面黄肌瘦,外婆躺在床上不能起来。

        你二舅的儿子在外面抢人家馒头吃,被打到鼻歪脸肿……。

        我的灵魂好像浮在半空,我们居住的胡同每天都有人饿死,我看我也快要死了…….。

        每封来信都求援助,在风雨飘摇中求寄许多许多的东西。

        夜晚,父母双眉深锁,昏暗的灯光下,低声交谈着北方亲人挨饿受冻的事…….。

        我细细细细聆听着,心中充满疑惑,不是说劳苦人民都站起来作主了吗?怎么会饿死?

        长大后,我才从媒体网络及书本上了解,那三年的大饥荒,居然有3600万人饿死。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出版的《墓碑》里写道:“我立的这块墓碑恰恰是让人们记住人祸、黑暗和罪恶,是为了让人们今后远离人祸、黑暗和罪恶。”

        《毛泽东大饥荒》一书作者,荷兰历史学家冯客在被访谈关于大饥荒问题时说:“大饥荒不单单饿死了几千万人,而且让中国的道德伦理大大倒退,文明受到严重的破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灾难!”

         80年代中,外婆92岁去世,自此我所有在国内的亲戚陆续离开北京,搬到香港,我和姨妈仍然保持联络,书信往来,并于1990年去港见她。

         我还见到那位抢人家馒头吃的表哥,个子长的只有1.5米高,表哥说是发育时期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矮个子,我听后百感交集,幸亏命还在,还活着。

         此时姨妈已50多岁,婚后育有两男,脊椎痛,走路直不起身子,她说是在文革时跌的伤,因没得到及时护理,落下毛病。

         我屈指一算,文革那年她才30多岁,风华正茂,为何会没有得到正确的护理?

     “我骑脚车去学校上课,不小心在雨中摔跤,脚车倒在一边,整个身体碰撞风雨中掉落下来的树干,脊椎骨严重受损,我一路痛着哭着爬回宿舍。那种凄苦,没经历过的人是不能体会的。”姨妈一字一泪向我描述。

     “在医务处我要求治疗,可有关部门却污蔑我告假病,逃避工作,想偷懒。我有口难言,那是个怎样荒谬扭曲的年代,人的良心都死光了,即使声嘶力竭为自己辩驳也没有用,我确实没办法啊!”说到伤心处姨妈泣不成声。

        莫大的冲击和震撼吓得我手足无措,刹那间我真的想不出要用什么话语来安慰眼前历尽心灵肉体创伤的亲人,只紧紧抱住她,轻拍她肩膀:“别哭别哭,所有苦难都已过去了!”

       “我怎能不哭,年幼时,你外公及两个舅舅遭日本人杀害,满以为跟着你外婆投奔祖国,会有更光明的前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哪晓得,命运待我竟如此不公,我的下场竟如此悲凉!”

        从大饥荒到文革,其实也只不过相隔短短4年。人们还未于“人祸”中病愈,又迎来十年文革洗礼,这一浩劫,受害的人与物,包括被毁灭的文明古迹,冤死的国家领导人,文化名流,民族精英及普通老百姓,均不计其数。

        中国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伤痕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中有一段评语,写得可圈可点,伤感莫名;这是发生在全中国数亿人身上的十年,这是他们想要遗忘又不能遗忘的十年。在不同人的身上,我们都看到被摧残的影子,一百个人虽不盖全,但真实的描述还是让人震撼。那些曾经的痛苦,曾经的耻辱,在时间的流逝中却未消失殆尽。这是记实,也是记史。

        我姨妈在伤痕累累的历史颠簸中疲惫倒下。年轻时她英姿风发,才华洋溢。但生活在没完没了接二连三的斗争环境里,不仅没发挥其潜力和正能量,而一辈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白白被消耗浪费掉,输的糊里糊涂,一干二净!

        2010年我又去香港看望姨妈,她坐在轮椅上,已不能行动自如,脊椎的疼痛常让她彻夜难眠,不过80岁高龄的人,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姨妈带着电动轮椅熟练地行驶在专门为照顾残疾老人设施的通道上,陪我在铜锣湾附近购买物品,品尝美食,在夕阳的余晖下看日落。

        一路上,凡遇到她认识的友人,她会兴高采烈跟人家介绍:“我干女儿来看我了。”

        姨妈说:“这就是幸福!”

        我们这一代人活的太累太苦,对幸福的要求指标不高,只要衣、食、住、行解决,能有尊严、自由自在呼吸新鲜空气,不生存在动荡不安的国家, 不在极权制度下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欢喜满足了!

        我窝在香港一星期,姨妈本人是一本书,一位音乐家,高级知识分子,跟她相处在一起的日子,我从她身上读尽人间沧桑、世态炎凉。

        回家时,姨妈抱着我哭了又哭,我们约定,两年后姨丈和她来印尼相聚。

        机场告别,依依不舍。临行前,姨妈频频叮嘱:“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音乐,那是生命的动力,我能刚强活到今天,乃是音乐的支撑。”

       “每时每刻,我的脑海在唱歌,我的五脏六腑在唱歌,连我的呼吸都在努力唱歌,它们呼唤着我:“要勇敢勇敢地活下去!”

       “只要没有睡觉,我耳边就一直响着我最爱唱的胡蝶夫人咏叹曲《晴朗的一天》。…….在那遥远的海面 \ 悠然地升起一缕青烟 \ 有一只军舰出现 \ 那只白色的军舰,慢慢驶进了港湾,舰上礼炮齐鸣……..\ 我静静地站在小山坡上面 \ 等待他 \ 我耐心地等待 \ 等待着和他幸福地相见….. 。 ”

      “每一句话都在鼓励鞭策着我,等待吧!等待那晴朗的一天!”

       姨妈这一番话,听的我挺心酸。她传递的信息是;当面临绝境,当整个世界无情无义抛弃她时,是音乐拯救了她、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谁不珍惜生命?谁不期盼明天?音乐让她坚持一个信念;活着就是希望!

       我含泪向她颔首承诺,答应她任何时候绝不会放弃此生我最热爱的音乐。

       因为音乐,让我们两代人的关系结为坚固的磐石,惺惺相惜,彼此信任。

       坐在回航的飞机上,想着姨妈这一生的遭遇,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讲的“命”吗?

       时光在推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无论是经济、建设、尖端科技,都是国际社会领头的佼佼者。

       我是第二代华裔,文化的根让我对祖籍国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怀。

      中国在前进,在走向辉煌。

       过去的一切,是非黑白,错与对,都已悄然无声走进历史。

        祝福遥远的中国,祝福每一个生活在那块土地的人们,平安、健康、祥和、快乐!

                      写于2017年6月10日

 

 

 

 

 

 

 

 

 

 

 

 

 

 

 

 

 

 

 

 

天佑印尼 天佑阿学 (印尼晓彤)

 

          那天一大早,我像平常一样到巴刹去买菜,抬头 望去,天空阴沉沉的像块破黑布,眼看一场暴雨又将来临,匆匆忙忙快步走进阿米娜的小杂货店,才一瞬间,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倾盆而下,闪电如银蛇般在顶上空来回穿梭,雷声轰隆作响!“好险,慢一步定成落鸡汤。”阿米娜笑眯眯迎着我。

         “亏你还笑得出来,下大雨啦!还不赶紧回家瞅瞅,客厅的东西已搬到楼上?”她家是淹水重灾区,每年水位淹到膝盖,灾情过后,她就会愁眉不展向我唠叨诉苦,修理损坏的家花掉不少冤枉钱,还要费神丢掉那些被水淹坏的家具等等等等。

         “今年没有淹水,平安大吉,上个月连续下两天豪雨,水也只进到门槛,两个钟头后水迅速完全退去,听说是省长阿学动用抽水机抽水的效果,他这个人挺用心照顾我们平民百姓,是个好官,希望他再次连任。”

       “能连任吗?”我有点底气不足地问道。

       “一定能!”阿米娜斩钉截铁回答。

         2012年,佐科威与钟万学塔档当选成为椰加达正副省长,不到两年,最大反对党印尼民主党推出省长佐科威竞选总统并成功登上宝座,2014年11月19日下午两点,佐科威根据现行法令规定,省长遗缺由副省长接任,他不顾伊斯兰教激进派团体进行一系列反对抗议活动,在总统府亲自主持钟万学晋升椰加达省长就职典礼。

           阿学上任后,大刀阔斧整顿交通,清理河道,造桥修路,努力推动基建,虽然目前所有工程仍未完全落实,但首都椰加达有朝一日定能成为干净璀璨的国际城市。前些日子和妹妹路过伤风败俗的姻缘河,惊讶的发觉昔日红灯区在阿学的领导坚持下,如今已被打造成大众娱乐场所。亮丽的政绩可媲美上世纪70年代已故前省长 Ali Sadikin!

           阿学不是出生于政治世家,也没有军方作为后盾,他凭着一颗赤诚爱国的心,作为华裔少数族群一份子,无惧走进建设国家的行列。他作风清廉,光明磊落,敢做敢当,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其勤政爱民、倾听民意、了解民瘼的精神令人感动。

         但政治是残酷无情的,在一些利益受损者和回教激进派团体炒作下,阿学会不会如新加坡康端严所言“当选民把宗教置于政绩之上,钟万学的优势就完全被批下去了。”

          突然间,我想起阿学的父亲,当初他是带着父亲遗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走上从政征途,如果现时他父亲还在的话,他将如何看待阿学于去年9月27日在椰加达外海千岛群岛的演讲?谈话内容遭激进回教分子窜改,断章取义,被指亵渎可兰经。在众多激进回教徒发动多次上街示威游行抗议后,警方正式把他列为嫌犯并禁止出境?想到这里,心就难受到隐隐作痛,同样身为父母,谁愿意看到自己无辜的孩子接受审讯、恐吓、咒骂(初级法院已对此案过庭二十次,若罪成或将被判5年徒刑。)?阿学妈妈是怎样度过这些充满阴霾难熬的日子?

           2015年11月15日我参加《星洲日报》举办第48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那晚我与阿学有一面之缘,他留给我的印象是;60后出生的青年才俊,琼林玉树,谈吐得体。眉宇间流露着诚恳专注,浑身充满阳光活力。当我告诉他我儿子是他忠实粉丝时,他听后哈哈大笑,外界对他“硬颈仔”的形象诸多不满,但言行举止无论从那一个角度看都发觉不到“虚伪”两字。

           最近一位对易经颇有研究的朋友给阿学卜了个巽卦,该卦说;本卦主终顺从,阴顺阳,臣顺君,指出谦逊是做人的应有态度,因为谦逊易被接纳,容易招揽人心,得到助力,谦逊是顺从,但也并非盲从,是择善而从,并非优柔寡断,自卑畏惧,当然也不是虚伪,而是应正当、进取,有所作为,持正不阿,恰如其分。

           阿学能否顺利连任?卦里也读不清楚,不过朋友说巽卦吉祥,阿学应该没事。我有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尼朋友,包括每次搭Taxi,我会私下请教询问回教徒司机对椰加达省长选举一事的看法?而几乎每一位司机都发自肺腑之言,衷心表白:“我们不是选宗教领袖,我们是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担当,爱民如子的好官员。”

            孔子在《论语》里日:“政者正也。”意思就是说为官从政之道在于“正”。心中固守一个“正”字,才能有根基,有底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付处理。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一直坚信;好的领袖才会有好的政府,要建立好的政府,非要有优秀的人才不可。所以新加坡这块小小弹丸之国在他严厉的管理带领下富裕平稳,是东南亚美丽的《花园城市》,名副其实的《狮城》。

         但愿天佑印尼,天佑钟万学—-查特罗在4月19日第二轮选举成功连任!

         国际舆论一般都认为,4月19日椰加达省长决战,将考验回教信众的包容心。

         请大家拭目以待!

                       写于2017年4月10日

 

 

 

 

 

 

 

 

 

 

 

 

 

 

美丽的乡音 (印尼晓彤)

 

 

          2012年10月,我到美国新泽西州旅游,那是一次又烦又累又乏的长途飞行。清晨五点从家里出发,8点搭国泰航班到香港,歇息4个钟头后,转机到美国东海岸纽约,晕头转向花去我一天一夜的时间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好友C在机场出口处接我,一见面,我冲着她直吐苦水:“这辈子就只来美国一趟吧!坐到双脚肿胀难行,真的可怕!”C笑嘻嘻调侃:“没用的家伙,一点苦都受不了,还能干什么大事?”哎呀!那一刻,我才不想干任何事,只想赶紧躺在床上,放松被虐待殆尽的躯体及四肢,好好睡上一觉。

          C是我少年时期认识的朋友,几十年交往,早已成生死之交,她们一家于15年前搬去美国,屡次邀我去做客,都被我委婉拒绝,理由是这位女强人在美国创业,手脚并用,事业越做越大,我既不能帮上什么忙,去麻烦人家干啥?可是C软硬兼施,跟我歹说好说,又订来回机票,几乎是强行把我绑架过去的。

          “来看看素有《花园之州》雅号的新泽西吧!10月的秋天,美的如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我们可以漫步在山林小道,看大自然奇妙交替变换颜色的烂漫枫叶,看峡谷层层叠叠的山峦,絮絮飘飞的雪花……。”口才一流的C把新泽西描绘得如诗如画,听的我蠢蠢欲动了。

          刚到几天,因时差关系,睡眠晨昏颠倒。可是我非常喜欢那儿的幽雅环境,一整天没睡觉也不觉睏,C的家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漫山遍野的番红花、醉碟花盛开成一片一片的花海,还有周遭邻居园子、窗门口摆着挂着那许多惹人怜爱又叫不出名堂争艳斗丽的各种花卉,看的我这个爱花人流连忘返,雀跃不己。

          在我思维里,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美国是世界超级强国,初来乍到时,新泽西没给我很特别的感觉,但到了纽约、华盛顿,视野随即不一样,完善的基础建设,宽敞的街道、地铁、船运、航空等,交通十分方便,且整齐有序。这个文化多元,强调民主、自由的移民国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民风良好。我们曾在一间规模挺大的百货公司面前,亲眼目睹一位50岁左右的亚洲女游客不慎跌倒,这一跌,不仅惊动周边行人,围前关怀,端茶倒水,连该公司总经理还亲自出来慰问,亲自把人家送去医院。

          这种温馨的镜头,在印尼极少有此见闻。

     纽约的华尔街、中央公园、百老汇、自由女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唐人街,每每都在诉说着纽约都市的发展和历史。我们站在在曼哈顿东側联合国总部拍照留影,C说:“这里是全世界唯一的国际领土,政治中心。”

在华盛顿,我们参观林肯记念堂,仰头注视伟人风采,崇敬之情,难以言表。他担任第16届美国总统时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是当今贯通全球的普世价值。他也曾说过一句很有趣的名言:“最勇敢的男人是怕老婆的男人!(呵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强悍崛起,扮演国际警察,到处打抱不平,到处出兵,多少她年轻优秀的儿女,牺牲在战场上,为国捐躯。

          华盛顿韩战记念碑黑花岗岩石墙尽头,镌刻着一行全美国人民都熟知的警句:“Freedom is not free”,这句话含有很深刻的意义,告诉人们自由不是凭空而来,不是免费的,是努力争取,用鲜血换来的。

          那一年,我在美国刚好巧遇10月31日Halloween万圣节(俗称鬼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口有的摆了个挖空眼睛、鼻子、嘴巴的南瓜,有的堆几个莫名其妙的坟墓,上面活灵活现插上墓碑,有的离谱到在窗口钉个恐怖骨头架子,更甚者在小花园里放几具阴森森的骷髅骨。

     我看了毛骨悚然,心想这种场景,大鬼小鬼看了一定喜孜孜莅临。

          C家的小孩也举办狂欢舞会,与会者都是年轻人,均穿黑色衣服,戴奇形怪状青面獠牙的鬼魅面具,要不画个颠三倒四的鬼脸,家里备了糖果、食物,走到哪里都听到同样一句话:“Trick or treat(不招待就捣蛋!)。”

          我们东方人很难接受西方人的这种古怪行径,那天晚上,C扮成老巫婆,要我当她的助手,我理都不理,偷偷从她家溜了出来。秋天的夜晚,空气冷飕飕,穿上厚厚的寒衣、棉裤、帽子,披上披肩,走出去仍感寒气逼人。静夜,皓月当空,照亮四周黑黝黝的丛林,树叶在风中发出一阵一阵沙沙响,偶尔有几辆汽车缓缓驶过,小径上空落落的连个人影都没有,落寞情怀油然而生,好一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我在C家附近小区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首我很熟悉的印尼歌曲《Setitik   Embun》,一个男中音和着吉打声正轻轻吟唱…..\Ku tilik di daun setitik embun\ Indah berseri menawan nubari\ Hendak ku pegang\ Hatiku sayang\ Takut kan jatuh kalou tersentuh\ Aku bimbang tinggal terlena\ Terkenang selalu kan air mata ia jatuh\ Tak tahan lama n’derita jiwa……。

          听到最后一段时,我已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但他没发觉我,依旧陶醉在自己优美的歌声里。

          夜深沉,看不清楚歌者的容貌,我猜想应该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声音浑厚稳定,柔情脉脉。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抬起头,发觉站在离他10米处的陌生人  。

          “晚安,先生!您唱的真好!”我用印尼语跟他打招呼。 熟悉的乡音令他大吃一惊,搁下吉打,嚅嚅问道:“从印尼来的?”我笑着答:“对啊!首都椰加达,是被您的歌声吸引过来的。”

          没离开过故乡的人,不懂“乡音”是什么?那是一种能瞬间穿透你灵魂深处,感动温暖人心的语言,能让每个飘泊异乡的游子听到后会不知不觉落泪,唤醒那隐藏在心底深处的乡愁!

          乡音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没有“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那份伤感,不过“他乡遇故知”仍让我们倍感亲切,在他家小客厅里,我们边喝咖啡边用家乡话谈天说地,从音乐直谈到他在异乡的际遇,骤然间我发觉原来世界是这么小,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又这么奇妙,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居然会在鬼节里与他相识,同样爱好音乐、学美声,而且还师出同门。

          “大学毕业后,我到美国深造,在这读完硕士,成家立业,太太是美国人,育有一男一女。”顿了一会,他又继续说:“本来是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可是,5年前,太太跟我离婚,两个小孩也被妈妈带去,留下这间空荡荡的房子给我。”

          我静静静静地听着,无言以对。人生有太多的无奈,谁对谁错,谁不珍惜谁,我们都无从知晓。

          屋外,鬼影栋栋,鬼节啊!吓死人!

          “我思念椰加达!我出生的地方,思念雨后空气中飘来特有的尘土味道,思念臭豆腐、豆饼、Gado2、Pecel……”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开始哽咽。

          “你从来没有回去过吗?”我有点不解。“以前,每两年我都会带妻儿子女一块返椰,父母年纪大了,不方便远游,回家看望他们,让老人家高兴,可是离婚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无颜见亲朋戚友,父老乡亲!”他边说边把头埋进掌心里。

          “那以后你有什么打算?再婚?”我试探地问道。

          “我是读电脑的,在一间大公司任职,收入不错,等把子女供完大学,我就告老还乡,若再婚,也一定娶我们同族人。”

          回家时,已是子夜时分,天气越来越冷,雾下了。

          C见到我,气得呱呱叫,说正准备要到警察署去报失踪案。

          我向她道歉了又道歉,赶紧跑进卧室里取暖。

          那天晚上,我彻夜无眠,人生确实是苦海,有的人命中注定要远离家人故土,尝尽悲欢离合。

     张爱玲说:“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便是痛苦。”身为人类,谁又没有受过这层痛苦呢?

          不管阴晴圆缺,苦乐参半,活着永远是一场竞争,唯有自强不息坚持往前走的人,才能找到自己圆融的人生。

 

                    写于2017年3月12日

 

 

 

 

 

 

 

 

 

我们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晓彤)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由13578个环绕在赤道线上,如翡翠大小般岛屿组成的千岛之国。除了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苏拉威西、伊里安、爪哇五大岛外,其它还有马都拉、安汶、勿里洞、邦加、龙目、巴厘岛等6035个已命名的岛屿及7543个无名小岛,这一颗颗晶莹靓丽的绿色宝石,风采迷人地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印尼全国陆地面积约为191万931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内湖面积9万3000平方公里。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资源,除了石油及各种矿产外,也盛产丁香、豆蔻、胡椒、甘蔗、咖啡、橡胶、木材、檀香木等。

          风光明媚、四季如春的印尼,气候分为旱雨两季,热带特别的季候风,每半年改变一次,当含水分较多的风从亚洲大陆吹过来时,故为雨季。而当干燥的风改从澳洲吹过来时,故为旱季。

          印尼不但是万岛之邦,她也是由120个多元民族和200多种地方语言组成的国家。人口占世界第四,约两亿人。根据最近国民人口机构宣布,目前印尼每年以百分之一点四的人口增长率,到2050年时,其人口将增加一倍,成为四亿人,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集中居住在爪哇岛。

          印尼有六大宗教,回教(伊斯兰教)85%、基督教6%、天主教3%、印度教2%、佛教1.5%、孔教0.5%,其它宗教占1%。任何对印尼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稍有了解的人肯定知道,从北苏门答腊岛的沙横(Sabang)到伊里安岛的马老奇(Malauke),每一个不同的区域就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地方语言和宗教信仰。

          印尼人多数信奉回教,尊奉真主(Allah),每天有五次拜功,每星期五上回教堂礼拜,每年回历九月斋戒一个月,斋之始,以见月而入,斋之终,以见月而开,整一个月后,斋戒完毕,回历十月一日,即解禁节,俗称印尼回教新年。

          其实,最初传入印尼的宗教是印度教,从公元纪元年始至16世纪,印尼成为印度文化的天下,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写过题名为《给爪哇》的一首诗,歌咏印尼与印度之间的亲密关系,内有一段说:“在一个隐晦的、遥远的,未被记录的时代,我和你曾经相遇,那时我的语言混杂在你的语言之中,我的生命融洽在你的生命中。”

          公元七世纪时,苏门答腊南部的巨港,有一个新兴的王朝,叫斯里维扎雅(Sriwijaya),也称三佛齐或室利佛逝,他是印尼海洋上的霸主,商业发达,佛教盛行。到了九世纪末,斯里维扎雅被中爪的夏连特拉(Sailendra)家族统治,建都于甫篮班南(Prambanan),奉佛教为国教,名闻遐迩的世界七奇之一婆罗浮屠佛塔(Candi Borobudur),就是当时的国君动员数十万人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和艰辛血汗,才完成的一个伟大工程。

           壮观的婆罗浮屠佛塔建立在中爪哇文池兰(Muntilan)附近一座丘陵上,下面四层是四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最上一层是昂然矗立的尖塔,塔中坚实,不能内进,惟可沿四方形边缘走廊行走,走廊两边石壁,有无数浮雕和佛像,构成一部由石块砌成的史书,第一层描述佛的历史,其余各层则纪录佛生前的种种事迹,四方形的每一阶层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佛龛,内置盘足打坐佛像,共有432座,上了四层四方形的阶层后,即看到三层扁圆形阶层,圆层上建有72个小塔,每一塔内笼罩着一尊佛像,可从外面塔孔窥见。

          回教是十三世纪由阿拉伯、印度商人传入印尼的。这些穆斯林商人到印尼经商,和当地妇女通婚,安身立命,宣扬回教。十三世纪末,须文达刺一巴赛在印尼建立伊斯兰教王国,兴建清真寺,设立学校,教授唸诵《古兰经》。

          古时候的印尼,也像其它东西方国家的历史一样,有许多王朝古国,并且经常发生国与国的战争,单单在爪哇岛,就建立了马打篮(Mataram)王朝、新柯沙里(Singosari)王朝、满者伯夷(Majapahit)王朝等。这些朝代的兴衰都是印尼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页章。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人最先来到印尼,他们最初的目的是想要获得贩卖香料独占权,攫取经济权益,建立据点、商馆,动用武力征服印尼成为殖民地。

          十六世纪末,荷兰势力也大举入侵印尼,赶走葡萄牙,并于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VOC),该公司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的贸易公司,他有权修建城堡,发动战争,与土著君王签订条约,主持司法。荷兰统治印尼长达353年,印尼人民在其殖民下饱受剥削与奴役。一位荷兰作家写了一本自传体的小说,书名为《马克士·哈佛拉》,描述印尼人民在荷兰强迫种植制度下的凄惨生活。其中有一段是马克士·哈佛拉对勒巴克首长的陈词:“国王,请恕我不揣冒昧的,诚恳询问陛下,是否愿意被人假借陛下的名誉,用于虐待榨取群岛上那三十多万的人民?”

             1942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它也像葡萄牙及荷兰一样,为获取丰富的天然资源南下入侵印尼,在日军的铁蹄下,印尼人民度过了三年多苦多难的岁月。

          1945年8月14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北,无条件投降,这时,民族意识高涨的印尼人民,趁机于8月17日,由苏加诺、哈达代表印尼民族,向全世界发出独立宣言;我们印尼民族仅此宣布独立!关于政权移交及其它事项,将于最短时间内以审慎的方法处理之。

          1945年8月23日,正式成立印尼共和国政府,以班察西拉(Pancasila)为建国五原则,奉行信仰最高真主、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平的社会,并正式推选苏加诺、哈达为印尼第一任正副总统。

          1965年9月30日印尼发生流产政变,军人势力自此崛起,共产党被严禁解散,华校全面封闭。1967年2月苏加诺总统遭临时人民协商会弹劾 ,软禁家中。

          同年苏哈多担任总统,接掌政权,进行长达32年的统治,在他执政初期,印尼经济确实有所改善和进展,后因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印尼外债高筑,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1998年5月20日,苏哈多在首都椰加达大学生们发动的大规模示威下被迫走下总统宝座,由当时的副总统哈比比继任。

           1999年10月,印尼最高立宪法机构人民协商会大会,推举回教组织(回教教士联合会)长老瓦希德和首任总统苏加诺之长女美加华蒂为正副总统。21个月后,瓦希德被指涉嫌贪污,遭人民协商会议特别大会罢黜,黯然下台。原任副总统美加华蒂随即扶正,回教建设党主席韩沙·哈兹被选为副总统。瓦希德虽短暂执政,但在位时取消了许多有关歧视华裔公民的法规,时至今日仍为广大华人所感念。

          2004年10月,印尼举行首次总统直选,陆军将领尤多约诺·苏西洛当选为印尼第六任总统,并于2009年连任。

           2014年10月,平民出身的佐科威赢得总统大位,他清白廉洁,承诺改革,开创新局。

           印尼自独立开国以来,首都椰加达第一次由出生于勿里洞的华人钟万学(Basuki Tjahaya Purnama)担任省长,他将于今年2月15日寻求连任,从各个民调显示,阿学连任的可能性最高,能否众望所归?顺应民情,那就要看天意了。

           我们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从远古迄今,像一位历尽沧桑的母亲,伤痕累累。几百年来,多少她优秀的儿女,为了捍卫这片完整的土地、民族尊严而英勇牺牲。历史上的帝博尼哥罗(Diponegoro)、杜安古·伊曼文佐(Tuanku Iman Bonjol)、杜固乌马(Teuku Umar)、迦查马达(Gajah mada)、卡蒂妮(Kartini)等,都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民族典范,民族英雄。

           印度尼西亚,不管经历过任何困境和考验,我们深信,这个占尽天时地利的东南亚大国,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她坚韧不拔,华丽骄人的面孔,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上都能各领风骚,像那金色的巨鹰(国徽Garuda)一样勇敢展翅飞翔,鹰脚下的横条清楚地刻写着古爪哇语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 (殊途同归)。提醒我们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印尼公民,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种族与信仰,但我们必须在异中求同。

           在飘扬的红白国旗下,我们宣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印度尼西亚!”

                                                            2001年7月初稿

                                                              2017年1月重修

 

 

 

 

 

 

 

 

 

老钢琴的故事 (晓彤)

 

            小时候家隔壁住着一位很会弹钢琴的姐姐,每个黄昏,当夕阳渐渐西沉,她家就开始飘出叮叮咚咚的钢琴声,那一粒粒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声音,清脆柔美地漫向无边无垠的天际,那时我就会很安静地依在窗旁,尽情陶醉享受传进耳朵里一首又一首轻快的曲子。《快乐的农夫》、《月光曲》、《Mother Goose》等都是我幼年耳熟能详的钢琴曲。午后的阳光、美妙的琴声、加上织梦的小姑娘,总勾画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周遭慵懒悠然,夕阳把篱笆的倒影拉的很长很长,我知道再过一会儿爸爸就要下班回家,好几次我一直迎着父亲想要求他也给我学琴,可话到嘴边却无法启口,当时的家境自己一清二楚,有钱人家学的玩意儿,昂贵的学费,对我来说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可我对钢琴情有独钟,殷殷期盼,希望有一天我也拥有一架钢琴,我会用整颗身心灵去努力学习,让手指轻滑在琴键上,让每一个高音低音丰满盈亮,感人肺腑。我要用生命的激情弹奏出曼妙的音符,给听众留下一路美丽的风景,玫瑰的浪漫,惊艳的绝响!

          于是暗自发誓,此生定要成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孜孜不倦跟王修女学初级钢琴,用长长的白纸画出黑白琴键,满以为依样葫芦就能把琴学好,可没多久还是含泪放弃,没有钢琴根本学不了琴。20多岁时我拥有第一架半新旧德国琴《Steinway》,哪晓得现实生活居然把我折磨到不想再成为“钢琴家”。钢琴运到时,我揭开琴盖,轻抚琴键喃喃自语:“我依旧深深爱着你,可如今时不我与,算了吧!”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父亲曾这样鞭策他的天才儿子:“你一定要像活不过明天那样地练琴。”不懈的强迫与坚持,造就出世界第一流优秀顶级钢琴家。我没有那环境,错过最美好的学习时光。更不是《命运交响乐》的主人翁贝多芬,胆敢跟命运挑战,不屈不挠、亢奋到底!我对教我的钢琴老师说:“这辈子能弹曲子给孩子听,教他们唱唱歌,算是挺不错了。”每个人的遭遇经历不同,安于命运,也是一种选择。

            当我拥有第二架钢琴时,我已是个声乐老师,我用《Yamaha》钢琴给学生拉声、练唱。老钢琴《Steinway》是女儿的专宠,陪伴女儿从小到大,女儿5岁学琴,练习时,双胞妹妹就会屁颠屁颠抢着把小凳子放到姐姐脚底下给她垫脚,艰辛的成长,迷茫的青春,一级一级勤学苦练考到的音乐文凭,这些老钢琴都目睹亲眼见证。

             如今女儿定居德国,不再和老钢琴朝夕相依。有一天下午,我无聊坐在客厅里望着老钢琴若有所思,它来我家已经很久了,虽没圆成我的钢琴梦,但它却维系着我们一家曾有过的欢乐与幸福,逢年过节、生日、圣诞节……,家中大小都围着老钢琴歌颂赞美,在音乐旋律里找到生命的宁静安详。

             这世界有许多像我如此热爱极需要钢琴的人,我的孩子全都长大成人,已“举翅不回顾,随风四处飞”。我不愿意看到老钢琴从此被冷落荒废在家客厅一角,我知道它还能继续发挥其正能量,弹奏出优雅动人的音乐,因此我决定把它送出去,为它觅得好归宿。我对它说:“去吧!或许你会遇到另一位有缘人,因为你而完成他伟大的梦想,成为了不起的钢琴家,因为爱,他愿意奉献自己的才华给社会或教会,在音乐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写于2016年11月15日

注:走笔至此,顺便交代,老钢琴于2016年9月落脚在南苏门答腊岛占碑市,事奉在一间华语教会里。

有钱真好! (晓彤)

 

           弟弟张戎去台湾旅行回来,带了个用竹筒制成的扑满给我,上面写着几个龙飞凤舞的草书“有钱真好!”我莞尔一笑,谁不知道有钱真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因经济利益拼个你死我活,拼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一个人有钱了,外表上改变最明显的地方是容光焕发,喜形于色。体内的红血球增加几千倍,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倘若他拥有极高的人生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及处世待人,那他会更加宽容大度,用他手中的钱修桥造路,扶贫救弱,做出许多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我父亲是一介书生,生养我们8个孩子,经济来源欠缺,常为捉襟见肘的生活跟母亲吵架,其实善于理家、理财的母亲已足够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但依然不能从容应付每天10张开口吃饭的嘴巴。有一次无意中听到父亲感慨万千对母亲说:“这辈子看起来真的是入错行,你看某某人,大字不识半个,居然还当大老板,在商场上长袖善舞,把子女送到外国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呢,每天伏案煮字疗饥,仍不能解决一大家子的需求,给以丰衣足食。”拮据的生活让我们从小懂得节俭自爱,而性格幽默风趣的父母是我们物质匮乏里一道道温暖的阳光,我们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命定的轨迹里正常快乐长大成人。

          少年时,我们举家搬迁椰加达,一天夜晚,爸爸把我叫到他跟前,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是长女,下面还有6个年幼弟妹,爸爸没能力支付如此庞大的教育费,你和哥哥就只好委屈辍学了。”父亲讲这句话时,我的头垂得很低很低,心很痛很苦,但我明白,父亲确实是在很不得已纠结的情况下才做出此决定。

           从此我离开校园,不再编织读书梦,默默无闻待在家安于命运的安排。

后来父亲一直希望他所有的子女都能“下海”经商,从此不再强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亲认为现实很残酷,求人如吞三寸剑,一个人若有了财富作为基础,才能放手求取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不用违心违德,污染精神做个不自在的人!

            可惜我是块朽木不可雕,不但没“下海”去招财进宝,还一头栽进文学音乐的领域里,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我认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钱真的很重要,是顶梁柱,国家有钱了,才能改善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造福人民,才能帮助孤苦老幼、失业残疾人士,作育各行各业精英人才…….,这一切一切,没钱哪能成气候?通通都要金钱的付出,才能促成各项盛举!

          中国《黄帝内经》里记载:“钱乃一良药,有明目张胆之功效”,在我看来,权力使人腐败堕落,金钱却能把各种各样的腐朽化为神奇!当然钱绝对不是万能,但没有它那绝对是万万不能!至于追求金钱所引发的倾轧欺诈,勾心斗角,谋财害命,道德沦丧……等负面东西,那就因人而异,见智见仁。

         最近,佐科威总统重组内阁,招揽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慕燕妮重新入阁,备受瞩目的新财长一公布,立即刺激印尼股汇双市上扬。此意味着一向以推行改革著称的慕燕妮,她的上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投资者莫大的信心。

          慕燕妮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加速印尼的发展议程,目标是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尤其是让穷人受益,同时确保经济繁荣的成果惠及全民。”

          总之,钱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它不仅带给家人更多的爱,也给社会、国家带来更安全更稳定的效益!”

                                             写于2016年10月5日

 

 

何谓“慈善”之举 (晓彤)

 

          慈为悲也,善为行也。这种出自于内心真诚的关怀与同情,不附带任何回报要求,积极伸出施舍的双手,帮助那些因社会问题陷入困境的个人或群体户,让弱者在艰难中获得金钱、物质等支援,传播人间温情及爱心,建立和谐感恩的社会。这就是慈善或公益之举。

          小时候,父母总教导我们一定要做个好人,强调好人有好报。有时在戏院里看电影,当看到猥琐邋遢、尖嘴缩腮、鼠头鼠脸的人物登场,心立即知道坏人来了,那个恨啊真是恨到牙痒痒!巴不得立刻除奸革弊。然而随着岁月飞逝,我们逐渐长大变老,历尽人世沧桑。慢慢懂得,好人坏人有时也不能以容貌取决。子贡在《论语》修身篇里请教他的老师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日:“ 未可也。”子贡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说白了的解释是;一乡的人喜欢他,还未可确定他是好人,一乡的人讨厌他,也未可确定他是坏人,唯乡里的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那他才称得上是好人。

         如今,现时代做慈善公益的“好人”,都附加许多个人对名利的渴望,假借“慈善”为工具,吹捧抬高自己,玷污了“慈善”两字的真实意义和正能量。有一首写慈善的诗如此说:“加了过多沙的白开水也依然是水,但它的确是不能再喝了”。其实,真正的慈善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纯净不染杂质的爱。佛家以慈悲为本,常乐为宗,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心境洁白柔和了,对外才能做出干净感人的事。

         最近,我们椰加达华人音乐老师共同举办一个慈善演唱会,17位老师积极配合,艰苦练习。献唱多国经典名歌及本土印尼民族歌曲,展现美声、民歌、通俗唱法。当天晚上的献演,在观众的欢呼、掌声及赞美声中圆满落幕。善款捐出去了,报道也已写出来,台上台下,给予和付出,都皆大欢喜。

          几天后,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问道:“此次演唱会不是有一大群老师的努力吗?报上怎么只刊登几个主要人物在台上指手划脚,自我标榜。其他人的付出呢?你还落力帮忙卖票支持经费,报道里居然连个名字都没有,没有全体演员的支撑,戏如何能完整演下去?”

          我听后哈哈大笑,无言以对。圣经马太福音说:“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伪善的人……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

         我是个基督徒,一个微不足道脚踏实地生活的小人物,根本不用虚张声势。但我高贵的尊严绝不随便给人践踏,也不随便给人控制,我很清楚我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以负责任的态度健全的人格来工作教学,处世待人。就像现在我写这篇文章,我绝不给任何人强行压制,字里行间有所谓的可写或不可写的字眼,呵呵!幼稚可笑的行为啊!别人有什么资格 权力来管我的心思意念,管我的笔?真是狂妄骄傲到不自量力!生存在实行民主、法治、尊重人权的国度里,说穿了到底谁会怕谁,再说做“好人”也必须坚决站在健康自主有人性的基础上,何必要可怜兮兮委屈亏待自己!

          这几年,中国大陆常常提倡后现代语“双赢”,双赢的意思就是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双方利益兼顾。大至国家小至团体个人,而且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取得双赢。人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才会被别人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连文盲没受教育的普通人都会懂得这个道理。别口口声声在表面上大呼小叫要大家团结合作,背地里却悄悄捅人一刀,见利忘义,过河抽板!圣特蕾沙修女讲过几句很经典的话:“即使你是诚实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率直和诚实。”

           对,一定要保留住这颗“赤子之心”!保留住本质的德善走完此生。

          当天夜晚,演唱会场外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回家时,雨停了。空气依旧散播着郁郁的闷热,我身体既累又睏,但躺在床上许久许久都不能入眠,起身漫无目的地走在家前面寂静的小径上,路灯懒懒照着脚下一步一步走过的路,四周无人无风也无月,一只流浪狗亦步亦趋跟在我身旁,好一个深沉的夜啊!突然感悟—–人生永远是个不停歇的战场!因为我们常常会遇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我要永远记住演唱会里唱的那首《感恩》歌词片段……../感恩帮我的人啊/使我感受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学会坚强…….!/

                                                           写于2016年9月12日

 

 

生命無常 (曉彤)

 

          我一向不諱疾忌醫,小時体弱多病,常跟醫生打交道,醫院四処飄動濃濃的葯味,嗅了很不舒服,縂覺得健康的人若老流連在此環境下,不病也得病。好友調侃:“那醫生怎麽辦?”我笑嘻嘻回答:“醫生命定要罩在無菌屋子裏,離開了反而會生病。”

         這當然是我不合邏輯的歪理。有一年我病了,肚子疼到死去活來,不得不跑去找我熟悉的婦科黃醫生求救。他給我做一系列檢查,開葯方,走出診所前不忘叮囑:“服藥后如果還痛,趕緊回來。”

          不到一個月,疼痛加劇,乖乖打道回府挂號。這趟黃醫生挺嚴肅對我說:“良性肌瘤,拿掉吧!免得後患無窮。”聼后腦袋“轟”的一聲,最後還得咬緊牙根面對診斷結果,為了健康,丟就丟吧!可想到要在白嫩的皮膚上挨一刀,心還真是嚇到魂飛魄散。手術當天,黃醫生只給局部麻醉,兩條腿麻麻的動彈不得,他一邊手術一邊像平常一樣跟我話家常,我知道他在緩和周邊緊張氣氛,讓我放鬆。護士、醫生、鉗子、刀子…….在我眼前不斷晃動,昏頭昏腦的我還沖着他傻傻的問:“會死嗎?”黃醫生看我一眼,笑道:“哪有這麽容易死?”

          術后,黃醫生每天值班都來看我,逼迫我提着點滴下床走路、上洗澡房,逼迫我吃東西,病中一點食欲都沒有,滿嘴苦澀,黃醫生慢條斯理規勸:“不吃不動,哪來的營養、活力,如何康復?”良言玉語聼多了自己也覺不好意思,最終還是勉強把流質食物吃進肚裏。

          出院時,我自己一個人辦手續、付款簽字,自己坐“的士”回家,活像個剛強不屈的女漢子(硬撐,天曉得我膽小如鼠!)。接下來每次囘院復診,黃醫生總是用很愉快的口氣告知:“傷口干了,恢復得真快,沒事!”

          第二年,我已完全痊愈,驚訝地發覺,縫合傷口的疤痕平滑到幾乎看不見,感激黃醫生德藝雙馨,仁心仁術。那年春節,我到花店訂一大籃紅玫瑰送到他家裏。

         2010年女兒懷孕,我們決定請黃醫生作為女兒頭胎生産的主治醫生,去醫院途中,驟接朋友寄來的短訊;黃醫生不幸于昨日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67嵗。

         突如其來的噩耗令我當場傷痛不已,心中出現好幾百個“為什麽?” 夜晚,哀哀打開電腦,淚眼模糊中用一顆敬虔的心靈,寫下一首送別黃醫生的小詩;您走了/把仁慈光輝和愛/悄悄地/留下。

           生命無常,走着走着,周圍的親朋戚友會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突然離去。我有一位學聲樂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六十開外的人,成天嘻嘻哈哈玩閙個不停。上課不專心,廢話笑話一大筐。我常責備她:“你這個人學習態度怎麽這樣糊裏糊塗,心不在焉,何時才能學會掌握歌唱的技巧、基本功,登大雅之堂?”她滿不在乎地回答:“別急別急,來日方長呢!”  

          不出半年,她無聲無息走了,腦溢血。“來日方長”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耳邊,“來日”不方也不長啊!  

          最近,一位我尊敬的李老師在睡夢中溘然長逝,去吊唁時,師母淚盈滿眶“說好要多陪伴我幾年,怎麽一聲不響就走了”,語氣中的無奈、悲痛令聞者心酸。

          李老師是先父年輕時教過的學生,兩家來往淵源深遠。是故人,亦是良師益友。有一次,他對我說:“死不可怕,怕的是病痛的折磨,祈求仁慈的上帝賜我輕鬆囘天家。”神確實聼了他的祈禱,他走的很平靜安詳。

          從治喪處回來,我一直傷心落淚,無病無災好端端一個人,怎麽說走就走了?本以爲能跟他多談幾次話,分享生活的智慧與經驗,而這一切,居然倉促的如此措手不及,一下子從人間完全消失了。

                                               寫于2016年7月18日

 

 

 

 

 

 

 

 

憧憬與回憶 (曉彤)

           有一句话说:“年轻人活在憧憬里,老年人活在回忆中。”其实细想起来这都是好事,憧憬让年轻人发愤图强,充满干劲,为追求梦想努力不懈!而老年人在反复回忆中,重拾以往生活的甜酸苦辣,为晚年铺垫更温暖的夕阳红。

          有回与一位我尊敬的长辈L在她家促膝谈心,无意间聊起一件她从未向我提及过的私事。她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安排下订婚,未婚夫是世交伯伯的孩子,高颜值,年轻有为。两家人亲密来往超过半世纪,知根知底。父母及众亲朋戚友都认定这绝对是一桩美满良缘,我也觉得理所当然,倆人计划工作一年后结婚…..”L说到这里,语音渐渐停下来,两眼凄凄迷迷直盯着窗外不言不语,神情悲伤。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好奇催促。

         “那年12月公司派我出差到S城谈公事,就是在那次行程中,遇到一个真正让我动心动情的男孩,他25岁,满头卷发,一张充满阳光性格爽朗的笑脸,同搭一架飞机毗邻而坐,交谈之下,我才发觉世界上居然有一个兴趣嗜好会和我如此相近的异性,甚至连阅读的书本爱听的音乐几乎都一样。”讲到这里,L又不说了。黄昏的夕阳把整个客厅柔柔沐上一片金黄色,窗帘在微风中舞动,我边品尝手中的碧螺春边注视这位我已认识了30多年的忘年之交,她是位70多岁的水彩画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丈夫不幸于5年前病逝,育有两男两女,如今儿孙绕膝,寡居在家颐养天年。老人家注重生活品味,懂养生之道,不随便出外应酬。近年因手臂关节炎屡发作,甚少再作画,跟老朋友见面时总爱留连在往事回忆中。

         “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很认真严肃对待婚姻,不敢悖逆父母或反传统。记得最后一天我要离开S城,他请我到一间高档的餐厅共进晚餐,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近乎哀求地要我慎重考虑,要我退订婚亲。我没答应,只泪流满面直向他摇头,心瞬间痛到简直被撕成碎片!”

          故事讲到这里告一段落,结局是“名花已有主”奈何!不过,常年的交往我对L的了解是;家庭幸福,儿女孝顺。只是没想到在她灵魂深处最隐秘的地方,有一份让她痛彻心扉悲苦沉淀的爱情。

            1998年获第70届最佳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泰坦尼克号/Titanic》。描述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航触礁冰山,穷画家杰克与贵族美女露丝荡气回肠的爱情灾难故事。经典主题曲《我心依旧/ My heart will go on》里有一段很感人的话;每一个夜晚/ 在我的梦里 / 我看见你/ 我感觉到你 / 我懂得你的心 / 跨越我们心灵的空间/ 你向我显现你的来临……。这部得10项大奖的电影,传递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真爱”不分种族、阶级、肤色、年龄,“真爱”生死相依,恒古不变!

          我相信爱情,相信“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也深信芸芸人海中男女之间一见倾心,两情相悦。就像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几百年来人们都在歌颂着这坚贞不渝的爱情!

          “也许是因为只有开花而没有结果吧!才让我对这份情感回味无穷,念念不忘。”L感叹着说。

          人一旦年纪大了还能拥有回忆,那意味着他还拥有生命的动力。夜深人静时,想想这一生的磨难和经历,曾经爱与被爱,那个遥远的在水一方的梦中人,依旧默默爱着牵挂着,没有年少时的轻狂、冲动……,岁月的长河早已把这段美丽的感情昇华为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想到这些心自然而然会平静下来。读过一本书,里头有几句话很值得深思:“不是无情,也非薄幸,我们一生中会遇上许多人,真正能停留驻足的又有几个?生命终将是荒芜的渡口,连我们自己都是过客。”

                                                              写于2016年6月18日椰加达

 

老无所依 ( 晓彤)

 

 

           2013年10月,我到德国奥格斯堡陪女儿做脊椎側弯手术。正值深秋,到处是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衣着讲究的德国人,男女老幼穿着色彩缤纷的风衣、棉衣、长筒靴、围巾溜达在百货公司、娱乐场所。不少老先生老太太柱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在马路上或歇息在路边长椅,周遭气氛宁静安详,这个国家高度严谨的生活纪律、文明庄重的民族素养,使外来游客也必提高自律,约束自己不高声讲话,不随地丢垃圾、吐痰。

           少年时期就发觉女儿脊椎有问题,亦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过多次物理治疗,可都没改善。大学毕业后,到南韩修完硕士,不久觅得良缘结婚。夫妇俩定居德国,任职于一间大公司当财务经理,每月两三次出差到法国巴黎,有回从飞机下来直接到旅馆休息,背后居然痛到不能起身,趟在床上完全动弹不得,这苦不堪言的经历让女儿决定,即使要冒莫大的风险也不顾一切豁出去了。

           德国医疗先进,特别是骨科更是举世无双。在Asklepios医院,年轻骨科主任Thomas Niemeyer医生信誓旦旦很有把握告诉我们此次开刀成功率达99.98。“剩下那0.02%,只能祈求上帝开恩、怜悯!因为我不是万能的造物主。不过别担心,一切会平安无事的。”医生给我们看照片,详细解释开刀过程,语气风趣轻松,但我们听后还是被吓得半死,早上八点推进手术室,下午三点才完毕,整整七个钟头,女儿生死一线牵,那0.02%的闪失,确实折磨人,直等到医生打电话通知说手术顺利成功,心里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才“扑通!”一声落地。

          从那天起,我和女婿在医院附近租一公寓,每天清晨八点半必须走一段路到停车站,然后搭巴士到医院,德国的交通准确点以分秒计,挺少出差错,也几乎是每一天,当我走出大门,拐个弯,就会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德国老头倚在篱笆门,冲着我咿咿呀呀讲一大堆我听不懂的德语,后来女婿告诉我,老头是跟我道早安,说冬天开始下雪了,路滑不好走,要小心。

           得悉他的善意后,每次经过时我也笑笑跟他点头打招呼,然后快步走开,人与人之间,若没有共同语言,实在是件很不愉快的事。不久跟房东聊熟了,方知老头是汉堡出名的心脏医生,早已退休,老伴两年前去世,子女不在身边,每天在花园拾掇落叶、修剪花木,自言自语孤苦伶仃过日子。“How pity he is!”房东张开双手,做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逢年过节子女才回来看他,陪他晒阳光叙天伦,将来我老了也还不是一样,这是很现实的事,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工作、难处。我只是奇怪为啥他子女不把老头送进养老院?那儿有医生照顾,有朋友,老头为何要固执守着一间空荡荡的大房子等死?”房东一席话说的我无比唏嘘感叹,中国人的“养儿防老”或“老有所依”在西方国家简直用不上,而现时东方人家庭也仿效。周边的朋友常对我说:“我们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子女遗弃的第一代。”传统中国文化“百善孝为先”渐行渐远,是社会进步生活繁忙所造成?还是教育失策?人心为何越变越自私?亲情越来越淡薄?

            陪女儿在医院养病,隔三差五就会看见一位老教授背着一大包读物进出医院各病房,他身上这个小图书馆,是用来向病人换点阅读租金,其中不乏经典名著及市面上畅销书,而最奇特的是老教授喜欢停留在病床边跟病人滔滔不绝大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女儿跟他聊了几次,了解到老教授不是没钱找外快,出租书本是个名堂,找人谈话打发时间才是真正的目的。

           德国有8300万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23%,是目前欧洲国家拥有最多老人的地方。一些生活上还能自理的老先生、老太太都不肯住进养老院,因为那儿没有家的氛围,亲情的温暖。他们宁愿出来做快乐义工,活动在孤儿院、养老院及医院。

           小时候,父亲常用两句古诗督促鞭策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放眼望去,许多曾对国家、社会、家庭付出极大贡献的老人,年轻时,他们尽心尽责,克勤克俭叱咤风云,让生命饱满结实,没留空白遗憾!可谁又会料到,垂垂老去时竟孑然一身,孤苦寂寞!

             一位朋友告诉我:“我们要不断教导子女“孝顺”两字,因为现时代的孩子不懂。”我听后摇头叹息,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想到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禁不住哀哀的悲从中来!

 

 

 

请君听我歌一曲 晓彤

          每夜,总是在掩卷熄灯后,我会习惯地做最后一道功课,跪在神的面前同祂说话、祈祷。然后把你的名字交上去,这么多年了,我传递的信息就是求神眷顾你及你一家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黑暗中,我仿佛又看到你那充满关怀焦虑的脸,那句重重复复的话总是一问再问:“告诉我,你好吗?你真的好吗?”。而每次我都若无其事的向你保证说:“我很好,我过的很好!”。 不想让你担心,也不想扰乱你平静的生活,我的日子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父母去世后,孩子的爹也英年早逝,面对日渐空荡的家,我只能设法把自己保护的更安全,更妥当。不再化妆,不戴首饰,安分守己老老实实锁住一个女人美丽的风情。去年家进偷儿,把我的手提电脑盜去,吓得我三天三夜都睡不安宁,真想养一条大狼狗,让牠日日夜夜陪着我看守家园,让那些坏坯们若在没得到我的允许之下胆敢闯入家门,狗会毫不留情收拾他。可是孩子们反对,考虑到家附近居住不少原住民,他们怕狗讨厌狗,为着这些顾虑,我只好打消此念头。所以你说,你说我这种孤单的日子会过得好吗?

           依旧会在空闲时带把鲜花到父母或先夫坟前凭吊,默默坐在安静的墓园里消磨一整个下午,不会再流半滴眼泪了,最坏的都已经过去,毕竟这是上帝早已给我安排的人生,这条路,我无法选择,只能自己勇敢地走下去。

       偶尔也会去海边看日落,看海鸟低掠,浪涛击岸,面对辽阔的海洋,在无边无际海天相连的景色中,回忆起生命中点点滴滴,甜酸苦辣,居然也能心宽宽地接受这一路走来的挫折与苦难,对往事一笑置之。

我们相识在你爱谈天、我爱笑的豆蔻年华里,你的拘谨、斯文、内向一直让我以为我们之间只是好朋友、是知己,像远古时代的伯牙遇见知音人子期,彼此赏识,相互切磋。直到我披上嫁衣,你才由友人稍来话说:“我心爱的姑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这句话让我难受了好一阵子,不安的心境不敢给外子丝毫察觉,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内心确很清楚知道一件事实,感叹你我之间的缘分,正式划上休止符。

           从此我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你成家立业,拼博商场,我恪尽妇职,相夫教子。直到外子生病去世,你才又出现在我面前,你悲怜的眼神,关爱的话语让柔弱的我整个儿哭成泪人,知你疼我惜我,多年的疲惫、伤感、委屈一古脑儿像缺口的堤坝奔涌而出,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哀号,真的是哭到地老天荒!

           这是命啊!除了无怨无悔接受外,我还能说些什么!?虽然你说你的肩膀是我永远的依靠,你的家是我停泊的港湾,你要我记住,任何时候,你家的大门都为我敞开着。

            可是我不能,我真的不能,那不是我的家,没有我熟悉的环境气氛,没有我亲自打点布置“家”的味道。我不能心平气和的坐在灯光下写文章,做我的女红,缝缝补补,更不能自由自在引吭高歌,唱卡拉OK,弹琴作乐。而最重要的,我不愿伤害你善良的妻子,加诸她任何的压力。

           还是回归我与外子共组清清静静的家吧!管好我的花园,剪栽花木,拾掇落叶。去厨房煮一两道菜肴,尽管胃口不太好,常会食不下咽,但仍然还是要吃,让食物来延长生命的动力。而最最欢喜的是锁紧门窗,打开百听不厌拂着淡淡哀愁的古典乐曲,悠哉悠哉上网、看书、写稿、做家务。过一份朴素踏实的生活。

           看到这里你心疼了,你觉得我的日子苦苦的过得有如出家人般枯燥乏味,了无情趣。告诉你千万不要心疼,青春结伴、养儿育女我都有过,我已完成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此生了无遗憾,是满足是感恩!

           只是每当夜幕低垂,当我还未向神说“阿门!”时,我一定要提上你的名字,这辈子发誓要对你好,因为在这世界上,再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像你如此知我、懂我、珍惜我。

                                        写于2014年2月22日

 

 

 

 

 

 

 

 

 

 

母亲 . 戏子 . 舞台 晓彤

            中国五、六千年的古老文化博大精深,除传世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外,戏剧也是中国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瑰宝之一。无论是京剧、昆剧、黄梅戏、秦剧、河北梆子……等,全都是民间老百姓最钟爱的生活享受。我会对这方面常识略有所涉,乃因母亲,母亲九岁被外公外婆送去中国,住在南方一个小乡村里,管家中女主人叫“大妈”,大妈很苛刻严格,每天命她做许多家务事,小小年纪要挑水、磨麺、洗碗、伺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奶奶。此等苦差事根本不是一个小女孩所能应对,太艰辛了!母亲说一年到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听戏子来乡演潮剧,那时大妈会放她几小时的假,让她去露天剧场听戏。母亲挤在人群中,默默观赏台上生、旦、净、末、丑各角色人物粉墨登场,彩衣、锣鼓声、走碎步、蓬花手、顿足、哭头……,一幕过一幕,听戏子演绎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那些脍炙人口的典故、伦理道德,贞节孝道沐浴着年幼的母亲学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那一声声拉的又长又悲的唱腔,居然是她心底深处最大的宽慰和幸福!

             25岁,被“大妈”作为人质的母亲终于返印尼回亲娘怀中,不久,凭媒妁之言嫁予父亲为妻,闲暇时她也会在家中哼哼几句潮剧《苏六娘》《陈三五娘》。与母亲同船“过番”的手帕交江二姨更唱的有板有眼,举手投足俱行家,可父亲不喜欢,嫌吵。背地里挤眉弄眼悄悄对我说:“难听死了!”。呵呵!我才不理父亲那套刻薄尖酸,依旧亦步亦趋跟在她们左右练身段、滚眼珠、踩花步。

            十七岁时,我正式开始学习声乐,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说这个家是不是要搞一个中西合璧乡野音乐剧院?而母亲忧心忡忡把我叫到身旁:“为何不去学别的,要去当戏子?”她边说边锁紧眉头。

          “你江二姨就是戏子出生,小时家穷,父母把她卖到梨园,让师傅教她歌舞,当戏剧里的丫鬟、歌姬、舞姬,16岁时遇见江老爷子,看她长得端庄,纳她为妾,她自己没生养,幸好几个大老婆的孩子对她还不错,日常生活照顾周全。难道你想学江二姨不成?”母亲一番话说的我啼笑皆非,这已是什么年代?何况我学的是西洋音乐,跟中国传统戏曲戏子都八竿子打不着。

            古时候,戏子在中国社会身份低下,他们随着剧团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站在舞台上赔着笑脸唱曲演戏娱乐他人,还不时会遭人们取笑玩弄、侮辱谩骂。可是,自民国100年以来,戏子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给中国戏剧界争取到辉煌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旦首梅兰芳,其成就享誉国际,是颠倒众生的伟大艺术大师。

           十多年前,我和弟弟戎回中国汕头老家祭祖,住在姑妈家,当晚离姑妈家不远正上演潮剧《孔雀东南飞》,我和弟弟好说歹说非要看这场演出不可,票卖光了,想法买黑市。坐进会场的那一刹,再看身着色彩缤纷的古装,戴上凤冠,浓妆艳抹的伶人袅袅娜娜随着潮乐鼓声踏上舞台,我竟有瞬间的失神与恍惚,可怜的母亲当年是带着一种怎样卑微的心情,来到这场合寻求心中那一点点快乐满足及放松,而今我又是带着一种怎样复杂迷离穿越时空的心境,凭吊我母亲忧伤的童年?!

             学了几年声乐,逐渐理解到;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艺术,其价值观差异极远,西方人非常尊敬歌唱家,社会等级属上流人物,绝不像中国戏子,被分配在“下九流”,甚至唱衰:“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更不会如席慕蓉诗歌里所写的:“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第一次参加老师举办的演唱会,母亲亲临现场,唱毕,我棒着一大束美丽的鲜花从台上走到她跟前,母亲接过花束,双眸闪闪发光,脸上兴奋地流露出少女羞涩渴望的表情,我明白,她也曾有过这样的梦,一颗戏子表演的心。

         晚年的母亲,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我常陪她在床边回忆往事,她常感喟:“人生真的如一场戏,戏里戏外,偶当主角,偶当配角,是甜是苦,记得不要入戏太深,要懂得适时离开。”

          母亲去世多年,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每每站在舞台上献演,我不知不觉总会在人群中搜索老人家的身影,我知道她一直在我身旁,她爱我,呵护我,若看她心爱的女儿穿着精致的晚礼服,容光焕发站在舞台上引吭高歌,我想,她在天堂也笑了。

           附注:外公林龙发上世纪20年代从中国南来印尼谋生,落脚西加山口洋,娶外婆为妾,生众多儿女,国内正室“大妈”怕断了南洋的“番钱”,逼迫外公外婆一定要把一个孩子寄放在那儿当“人质”,因此才有我母亲经历如此坎坷的人生。

                                                                写于2016年3月13日

 

 

 

同学情 晓彤

             我们都习惯叫他松哥,因为在同学群中,他年纪比我们大,记忆中此君短小精干,灵活敏捷,一张圆圆有一对深深酒窝的笑脸嵌着一双棕色慧黠的眼睛。他常笑嘻嘻自我调侃说:“我的同学最多了,小时不爱读书,贪玩,留班四次,凡磨蹭坐过的课室,里头算起来全都是我的同学。”他说这些话时,光明磊落,一脸无辜,没有丝毫不好意思,我们听的人却个个乐得笑翻。当年这群12-13岁就离校的孩子,脑海里永远拼凑不出一张完整校园生活画面。只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居住的国家政局动荡,学校被封,书读不下去,学子劳燕分飞,年纪小小的男生大多被父兄拖下海学习经商,为前程拼搏发愤图强,而女生长大后陆续嫁人,为人妻母,开枝散叶。别人如何度过其艰辛的成长过程,我不得而知,可我的青春岁月,确实是在惨淡苍白灰灰暗暗的苦境中强熬过来。
            婚后,大约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我几乎没有跟任何同学往来,家庭、丈夫、儿女、如排山倒海般滚动在繁忙生活中,思维里,没有心思也没有心情去寻亲探友,同学们东南西北各居一方,偶尔从风中传来一些他们的消息,但也不了了之。可没想到达耳顺之年后大家居然能相聚一堂,成立同学会叙旧言欢。当然,这一切要归功于几位热心同学老大,他们不辞劳苦寻找、探访,记下同学手机号码,住址,把小学毕业照重新冲洗、放大,挂到Whatsapp上去,让每个人重温黄毛丫头、黄毛小子那些年仅有的学校甜美回味。
松哥不乏也是龙头之一,此人好客,任何同学出现在他跟前,一定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的口头语是:“都这把年纪了,还计较什么?”如佛说:“不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这一点,松哥如实做到,他相信缘分,惜缘。
           记得十多年前,我为了五斗米曾移师到故乡折腰,那时我就住在松哥家教声乐。一个和气温馨循规蹈矩的传统中国家庭,夫妻恩爱,父慈子孝。特别是那位七、八十岁手脚尚利索勤快的老妈妈,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其实,传统中国家庭在坤甸比比皆是,讲方言、早晨吃粥、使用筷子…….,把老祖宗于一世纪前从中国带来的生活习惯一成不变完美保留。小城特色,连系着祖籍国古老文化风俗根源,老一代走了,新一代仍继续传承。小城—-富足的渔米之乡。三步一小吃,五步一餐厅。热带水果有凤梨、山竹、红毛丹、柑橘…..,那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的榴莲挂到满街满巷,只要舌尖享受到黄澄澄金灿灿柔软细腻的榴莲肉,你肯定会乐不可支,对于担心身体会出现什么高胆固醇、油脂、血压…..等,通通在一刹那忘得一干二净,眼下还是先吃为快,而且一旦破戒最少一动就是五核,不然不过瘾!
           有一晚鸿煊和宝安两位同学很有心请我们到Pondok Kakap吃海鲜,餐桌上摆着每只差不多有一公斤重的肥美螃蟹,看的我这个已在努力减肥,发誓不再动箸的老饕又禁不住食指大动,放纵自己再次大快朵颐,那吃进嘴里的螃蟹肉质丝软、纤细,味若干贝,至今每每想起来,哈哈!还感意犹未尽,齿颊留香。
回乡,走儿时走过的路,吃儿时吃过的东西,见一见自己牵挂思念的昔日同学朋友,心就感到格外喜乐满足。
           松哥告诉我;敬爱的老母亲已去世多年,他自己也已从摩托车修理行退休,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鬼门关恐怖的走了一圈,如今两男一女成家立业,夫妻俩健康悠闲度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认识松哥半个世纪了,还是喜欢听他讲话,他这个人诚恳踏实,不矫揉造作。无情光阴把每个人的外表都折磨至面目全非,可松哥那颗金子铸成的心还在,那骨溜溜闪烁着不羁神采的黑眸也还在。
           松哥是西加新当望族后裔,祖籍福建,祖父是当地甲必丹,习武人。他曾给我看其祖父武师从中国宫廷带出来的医书,酿药酒秘方。1890面世的墨宝真迹医册,那些年正是满清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受苦(1871-1908)。该书世远年陈,伤残旧迹,早已变成古董,我小心翼翼翻阅,真怕一百多年前的纸张一旦接触空气会突然碎去,还好松哥有拷贝几份存档。松哥望着古籍伤感地说:“从我高祖父漂洋过海直到我孙子出世,我们已经历七代人住在印尼,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落到我手里珍藏,可是我死了以后,我的后代子孙还会好好保管它吗?”
           哎!百年之后的事,谁还能管得了这么多?三国演义里不是有两句经典名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于2016年1月31日

乡心乡语 晓彤

           携一心满满的惦念,回乡的路,千回百转。只想跟它温柔相聚几日,安静依偎。说一说失去年华里曾经历的沧桑,抖一抖游子重重心事,坎坷的人生啊!忧喜参半,疲惫叹息。谁能怜我梦里几回相逢的乡愁?

           清晨,站在表弟家阳台上,12月赤道小城细雨飘飘,柔柔落在眉睫。车水马龙的街道,夹着此起彼落熟悉的乡音,那份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缓缓叩醒生命里渐行渐远的模糊,乍然惊觉,不管飘泊多远多久,这里仍沉淀着我不变的刻骨铭心。总是在转角处看见,那略带忧郁清汤挂面的小女孩,那总在回眸处找不着自己孤独的小女孩,纹路居然如此清晰展现在我摊开的掌心里。我是谁?谁是我?转瞬间,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时光在悲喜得失伴我同行,我留不住岁月,岁月却造就了今日的我。如箭飞逝的光阴啊!谱满悲欢离合。聚散的人生,有歌有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淳朴的小城,依旧没有过分奢华,新添几间旅馆和购物商场,日夜呼唤着归来的游子及旅人。站在那新建的天主教堂钟楼下,我心又如小鹿般乱闯,多渴望能见一见读书时期自己曾偷偷喜欢过的男孩,当年每见到他,心跳加速,激昂澎拜(水旁)……..,不安稳的心绪和慌乱一直是我尘封思维里羞涩的忧伤。如今年华不再,滚滚红尘,只祈望他一切安好,时光安然。

          夜里,雨敲窗台,滴滴答答的雨声一度惊醒梦中人,梦里不知身是客啊!我披风而立,侧耳倾听。漫漫长夜,窗外的雨,又沉甸甸触动心头那最不愿翻开的一页,在这块土地上,是我最亲爱的从北方南来的父母给了我幼小的生命,用一箩一筐的爱抚育我茁壮成长,用身教言教赋予我诚信真挚,给了我精彩安身立命的人生。

           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漂洋过海。离世时仍念念不忘交代儿女:“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一定一定要热爱这片生于斯死于斯的土地! 要有贡献,要有作为。叮咛、絮语、教导……,那些曾经的快乐与不快乐,童年、少年、失学、离乡…….。点点滴滴,令我泪如泉涌,往事—那不曾搁浅的思念,像窗外的雨丝,慢慢流淌!

           今晚,长夜寂寂,我慵懒依在书桌旁沉思,明天就要走了,心境被郁郁的灰色覆盖,不舍与眷恋轻绕,如果可以,多想就此停驻歇息,不再扬帆启程,许一个安详与世无争的归宿,避开人间喧哗纷扰,在这淡泊的小城里舞文弄墨,在宁静的月光下恬然入睡。

         几许聚散离合,终究还得回家,习惯了言而有信,习惯了旅途奔波。哀哀情怀落在纸笺上的墨迹清香拂袖。感恩父母,感恩命运,感恩小城的纯与静,感谢我敬重的老师,我挚爱的同学,我至亲的亲人。馨香馥郁的乡情,鲜美诱人的小食,风中送来的榴莲飘香…….。这一切一切,我都会细细收拾,连同那位曾单恋过的小男孩也一并收进我心深处,收进我最美的记忆里。  

            注:赤道小城是印尼西加首府坤甸

                                                            写于2015年12月28日

 

 

 

 

 

 

 

 

 

 

努力飞翔吧,孩子! 晓彤

            从未想过在我耳顺之年,会再次揣着五味杂陈的心情送幺儿到德国去念硕士。签证八月底出来,两个月焦虑的等待,儿子很担心早先预订的机票会作废,还好天顺人意,九月初准时启程。动身日期是星期三早班机,时间很尴尬,母子俩一整晚都没入眠,在房间里聊天,儿子显得有些伤感,一个25岁一向不善表达情感的大男孩,居然一再叮嘱交代家中事;每个月要付的电话、水、电火等,已全部交代二姐处理,注意门户,睡觉前定要检查前后门有没上锁,身体不舒服就要去看医生,住到二姐、三姐家去,不许孤家寡人……..。儿子边说边把脸孔埋进枕头里,我:“嗯嗯…”地回应着,眼眶盈满了泪,不想让儿子发觉自己的软弱,悄悄跑进洗手间。在母亲眼中,儿子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浮躁、幼稚、不懂事。举止言行无论怎样看都觉不顺眼。可是这一刻心里头竟那么沉重不舍,每一句话都让母亲心酸,那个曾让我牵肠挂肚深更半夜才回家的儿子,那个连毛巾茶杯都不会自己拾掇,成天瘫在电脑前废寝忘食敲敲打打的儿子,他怎么突然间变了?知道为人子女应有的关爱担当和责任。

          儿子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本地一间颇具规模的电脑公司,两年下来,得不到公司的器重或提升,经常闹情绪。而我的解读是学问不够,处事待人缺乏思考圆融。因此鼓励他到外国深造,认真学一技之长,男子志在四方,有什么可惧怕忧虑?到异地没有母亲和佣人的照顾,再也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必亲力亲为,不惬意舒适的生活环境会磨练出人的品德、志气和韧性。

          动物世界里,自然界赋予鹰的求生本领也很特别;当老鹰哺育小鹰一段时期后,会把牠们领到高岩上一只一只推下去,惊慌失措的小鹰出自本能的挣扎扇动翅膀,这种生死攸关的训练真正让小鹰学会展翅飞翔的超绝能力。

     我们凌晨四点多从家里出发,黑漆漆的天空稀稀疏疏挂着几颗闪亮的星星,邻居几位与我们交情好的印尼朋友等在篱笆门外跟儿子拥抱话别。二女儿驾驶汽车载我们上机场,一路上,气氛有些凝重,除了收音机播送王菲英文版的“Fairy Tale”(传奇),大家都沉默不语。In that misty morning when I saw your smiling Face, 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when will the stars start to shine…….?

         机场,24小时是从未作息总在不停上映着人类送往迎来悲欢离合的地方,我真的很不喜欢。儿子进去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再跑出来用手机自拍几张合照,然后拥住我信心满满地说:“妈,别担心,我一定会用功读书,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等我回来。”说完转身大踏步走了。目送25年来与我相依为命,个头高大、朴素且带点固执的儿子,渐渐在我泪眼模糊中慢慢远去……..。

                         写于2015年11月5日椰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