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新冠肆虐的当前,各地“疫期日记”时现朋友圈。

近来偶读一记《亡羊补牢》,顿惊讶无语,伴有心痛。

作者提及微信群所见善行:华侨代表前往昆士兰警务处位于布里斯班南区的警察局和派出所,向一线警员捐赠3000个澳州TGA认证的口罩和170个慰问袋。

文中附有两张现场新闻照片。

照片中皆大欢喜的华侨代表们和警员们的灿烂笑脸极富感染力,令人不觉跟着嘴角上扬。不料作者话锋一转,指出照片中”一位身穿奇装异服的年轻女子”, 进而论断“这身着装,从设计上来说,款式有些不伦不类,是唐装还是汉服,估计穿衣服的女孩子自己也没搞明白;从着装上来说,衣服不太合身,明显有些臃肿…”

这,说的是哪一回?

重新看照片。这才注意到俩照片中均有一年轻甜美的汉服女郎,几分俏皮,在一群有深有浅的蓝色制服中漾起了些许轻灵的华韵涟漪,将本来平淡的捐赠现场妆扮成了一道怡人的风景。捐赠团队所代表的华人文化一目了然。

这份美丽,是值得花费些笔墨描述一番的。

感觉刚才所读到的文字似乎不易理会,可是脑筋急转弯的写作新法?

重读。

难以置信。

无一褒赞之词?

写作上的伏笔?悬念?

往下读,一直不见转折之笔带来惊喜。反之,通篇令人费解之文字, 大意是提醒女孩着装要得体。

掩卷沉思。懊恼于自己老化加速,何以瞬间不能解读汉字。那是母语的文字,必将伴随一生。

不急。先从逻辑入手。

在澳州等西方国家,对于公众人物的着装品味公然撰文指手画脚常有所闻。或许,此汉服女正是家喻户晓之公众人物,成为作者谈资,也算合情合理合法。

若要将此女当作公众人物来评头论足,作者需要先做些调查研究:此女何许人也,以何身份成为公众人物,为何出席此活动,为何着汉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然,文中作者称汉服女为“面生的年轻女子”,且猜测老华侨们带她出席重大活动有提携后辈之意。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此女为无名小卒,非公众人物。那么,此文从开篇就论断其着装“不伦不类”,“不太合身”,“有些臃肿”之合情合理合法性并不存在。

在澳州,可以评论政客等公众人物,但是不可以随意评论其他公民的肤色、着装、甚至性别。写成文字公开发表,就更扩大了影响。对着本社区的照片臆断,很难说不造成伤害。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用文字诋毁他人的着装,对当事人的评头论足轻易便被网络的流传功能放大, 所造成的对当事人的社会名誉伤害和精神伤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不堪网络欺凌而患上忧郁症等各种精神方面的症状,甚至严重者走上轻身这条不归路。也因此,反对“网络欺凌”的呼声越来越高。

作者在不明女子身份时进而以专家口吻教导:作为海外华人代表的要素,就是得体。于是,教导了一番何为得体,且不惜以“如果我是这个女孩子的家长”之口吻,教导女子搞清楚“肩负的使命”,在捐赠这种“严肃的场合”应该穿制服,举的例子包括“在澳州,连我们平时请的水暖工、油漆工上门,都会穿上印有他们公司logo的制服,这是对职业、对客户、对你所面对的对象的基本尊重。”

读到这里,被偷换概念的头晕症状开始出现。把捐赠的场合从“严肃”瞬间对等于工人上门服务?

首先,捐赠的使命,是有爱心有担当的人主动负起的,只因为捐赠人没有穿制服而以教训的口吻指示其“搞清楚”是完全不得体的。

事实上,任何捐赠的场合,捐赠人都有选择自己着装的自由,这是常识。代表华人抗议献爱心,是展示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这种场合穿汉服,落落大方,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华服饰之美,实为妙笔。相信换成任何其他的民族在这种类似的场合,如果出现一位穿民族服装的姑娘,都带给人由表及里的美丽感动,可夸可赞,无可厚非。

文中特地提及“尤其是华人社团一直在担忧被种族歧视的当下”, 而作者居然出现如此诋毁华人本国服饰之文字, 实为文字的不得体。

在澳州生活,是应该学习基本的礼貌的。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都会有出现许多彼此不理解之处,比如初来乍到的华人不理解澳洲人赤脚上街上超市,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个体本着虚心的精神,时常学习了解并尊重个体习俗。遇到不解处,多提问探讨调查了解,而非固步自封一味指责他人,就将会对所处社会的和谐做出更多贡献。对善举照片中的人直接评头论足,而不是发掘人性善良,将如利刃伤人伤己无益社会。

在澳州这个自由的国度,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这样的自由赋予作家广阔的驰骋空间。但是,每一位作家应该谨记:任何自由,都值得珍惜也当珍惜,不当滥用。在一位作家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需谨记:文字,要得体。

何为得体?乃是:充分显示作家个人的谦卑本质,忠于事实,尊重他人的自由,不以猜测臆造的文字诋毁他人,损害他人公众形象,引发不良流言蜚语。

 

(后记:据了解,这位汉服女乃“汉服社”负责人。她穿汉服代表的是汉服社“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理念与坚持。自疫情爆发以来,这位着汉服的姑娘出钱出力,先是成立隔离互助群,帮助居家隔离的人;后又积极组织捐款7千多元;互助委员会捐款的爱心礼包每次都是她组织人去购买,先后分装500多个礼袋,花费了大量时间,从来都是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