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子写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作者:钟宏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相信这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和为人父母者烦恼的问题。今天,读着儿子用中文独立写就的这篇《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在为本地华文报纸撰写亲子教育专栏文章的同时,也在着手整理一部探讨海外华人如何教养孩子的家庭教养专集。在这个大学暑假开始时,我曾问刚上大一法律系的儿子:“能不能以你的亲身经历、从孩子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的看法?”当时儿子回答说:“看着来,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这个暑假中,儿子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一家律师行找到了实习工作,并在一个月后即由实习生晋升为律师助理,每周至少上三天班;与几个同学联合翻译网络中文小说,创造了个人一周汉译英三万字的记录;参加他所在教会的活动,包括为会众唱诗做钢琴伴奏;读他喜欢的动漫、看他喜欢的影片、在脸书上与朋友交流、在生活中与法律系的同学或教会的青年男女聚会;从事他自高中时创办的家教辅导业务,包括每周亲自给几个不同的学生上英文写作、钢琴、以及中文课。此外,他不仅每周参加三次跆拳道训练,还要陪同爸爸、妈妈参加爸妈与大人朋友间的交际应酬,周末还要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份家务,比如推草坪、拖地板、凉嗮衣物,等。真的比好多大人都忙!
然而,今天读着儿子发到我邮箱里的这篇暑假“中文作业”——《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我为儿子的中文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价值观感到欣慰。这是一篇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的专题文章,是儿子从我出的六个标题中自选的一个,然后用汉语思维独立构思、独立撰写的议论文。文章长达4,638字,是他在上述诸多事物中忙里偷闲完成的,实在超乎我的意料。
他在文章的开头开宗明义地写道:“‘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孝顺父母、弹钢琴、晚点谈恋爱、学习好、当医生或者律师’——以上的要求是很多华人父母对他们的儿女的期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要求对孩子来说会很合理,有的要求孩子完全不能接受。什么是叛逆?叛逆就是孩子接受不了或者拒绝父母的观点,因此和父母的期望和心愿作对。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探索为什么孩子接受不了一些父母对他们的要求。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第一是因为父母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第二是因为父母的要求的确不合理。什么叫‘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这包括‘放羊式’教育孩子、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及价值观和世界观。”
做为一个四岁即跟随父母定居海外、在西方社会的幼稚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英文教育的孩子来说,能够“轻而易举”的写出这样一篇“教导”华人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叛逆问题”的文章,当真难能可贵。孩子在文中谈到:“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父母不管孩子理解不理解,只要是他们让孩子做的,孩子就一定要做。可是这样做,他们忽略了一点——孩子既有理智,又有感情。如果孩子没有被说服(理智)并且不喜欢做父母所要求他们做的(感情),他们当然就会叛逆。父母就很难影响孩子喜欢和不喜欢什么。因此,让孩子听话的最佳方法就是和他们讲道理。”
今天早餐后,看着孩子带上公文包和午餐盒,驾车去律师行上班的背影,我突然想起近来朋友对我和妻子常常说的一句话:“看你们俩多好!孩子那么省心,那么有出息,一点都不用你们操心!”是啊,那么多曾经的“操心”都已成为过去和美好的回忆。望着孩子那结实、自信的背影,我有理由相信:如果他将来成为律师,会是一个有能力令客户满意的律师;如果他将来成为一个官员,会是一个清正廉洁、为民着想的公仆;如果他将来成为一个教师,会是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师长;如果他将来成为一个商人,会是一个重义守信的经理;如果他将来成为一个普通的职员,会是一个即精于本职又热爱生活的快乐者;如果他将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会是一个体贴妻子的丈夫和善待孩子的父亲。对此,我毫无担心,唯有信心。
正如儿子在文中所言:“欲正其人,先正其心。其实,在教育孩子不要叛逆的话题上,以上的几点都是次要的。如果父母能做好以下这点,上面的几点自然就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在教育孩子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品行、道德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自己知道对与错。我非常欣赏中国古代的为人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志者,事竟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如果父母教导孩子良好的观念,自然就不需要担心孩子的具体言行。”
(首发2016.1.29 《大纪元时报》D 版“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