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出現「競爭者團隊」?
總統大選的會前賽正在如火如涂的熱烈上演中。綠營方面,有鑒於上一屆總統初選時「刀刀見骨」所留下來的後遺症,至今蔡蘇兩人仍算是好言相向,但彼此間無聲的較勁卻也不時的冒出點火藥味。而藍營方面,雖然對總統人選沒有爭議,但副手之爭卻也是暗潮洶湧。
依照台灣的政治文化,等人選決定後,落敗的一方往往會就此出局!不管他多有才能或多有歷練,政治中往往容不下亞軍的位置。
但可惜的是,台灣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可以容納一個有能力挑戰自己的對手加入自己的團隊並付予重任。藍營中的王馬是如此,當年強捏就的連宋,以及綠營的長昌配都在在證明了台灣的政治人物心胸不夠寬大的一面。而目前蔡蘇似乎也在步上同一條道路!
然而在台灣這樣一個天然資源有限的小島上,若每次的政治競爭中,都要削弱掉一半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時,台灣未來發展之路勢必會越走越狹隘。
在一本美國前總統林肯的英文傳記「Team of Rivals」(競爭者團隊)中,描寫了林肯當年雖然以政治謀略以及棄保效應打敗了共和黨內的聲勢及能力均勝過於他的蘇華德(William H. Seward)。卻在當選總統後,任用蘇華德當他的國務卿,並也在不同的階段中容納了他其他的對手進入他的團隊並付以重任。
這一本書讓現今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奉為寶典,並在入主白宮後,也大膽的任用希拉蕊擔任他的國務卿,基本上就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
相較於美國這樣一個國土龐大、資源充足的國家,政治人物願意任用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來擔任僅次於己的職務,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自信和心胸。
台灣的政治人物往往偏好贏家通吃式的政治手法。既不敢也不願將有能力的對手納入團隊中,不然就是表面接納卻將之架空,總是懷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心態。
如果我們假設在2000年時連宋間能真正搭配合作;或是陳水扁在扁宋會後敢大膽邀請宋楚瑜擔任行政院長,台灣今天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況?而如果今天馬英九願意主動邀請王金平擔任副手人選;亦或是蔡蘇間不必經過初選來產生總統候選人,那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景況?
在台灣目前面臨著種種政治、經濟、外交等等的挑戰時,一個廣納對手的團隊或許能替台灣帶來更多元的治理能力,也能更迅速弭平選舉帶來的對立。但是當我們看著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們為了自己的小算盤還在有聲無聲的揮刀互砍時,我們不由得要問一句:我們何時才看得到「競爭者團隊」啊?
Deprecated: 文件 没有 comments.php 的主题 自版本 3.0.0 起已弃用,且没有可用的替代。 请在您的主题中包含一个 comments.php 模板。 in /home3/qcwrite1/public_html/home/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