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君 自有千秋在

在我中华文化数千年来传下的史迹记载中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具有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布里斯班梁焕松先生于04年初所开办的”艺文雅集”中国文学读书会正是追索和展示那一页页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平台,经过八九年来坚持不懈的开课巳学过了约160多篇文章,同学增至四五十人,出席稳定.今年以来学习元曲,主讲人是董沛霖老师和何就鹏老师,董老师继二月份主讲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散曲”窦娥冤”之后,于六月又开始主讲另一位元曲家马致远的”汉宫秋”,何就鹏老师则主讲了元散曲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

历史故事中有许许多多的忠君爱国,智勇双全的英雄豪杰和忠贞英烈不亚须眉的女中翘楚,每当读到有关这些人物的代表作品,除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外,还因这些人物的德行品性及高尚情操等而触动自己深思,本人感到应该学习历史,学习古人,遗憾的是自己领悟智力有限,又未多用功夫,实在有负老师辛苦备课的一番苦心.

近时学习”汉宫秋”,即是学习”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本来”昭君和番”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我还是想知前因后果及细节,所以在听课前翻出数年前梁焕松夫人Iris送给我的一本”王昭君”来细读了一遍,因而对昭君和番故事的始末有更详细的了解.本书由擅写历史小说也是著名的红学家誉满海峡两岸的作者高阳所著,着重描叙造成昭君不幸的前因后果,并涉及汉宫的形形色色,书中描写生动,辞句优美,擅用成语典故.

故事内容:昭君为良家女,天生丽质,聪慧过人,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自被选入后,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毛使坏,丑化其像,致使昭君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6年,汉匈边界时起狼烟,关系紧张,双方为交恶所累,意欲求和养元,番王单于呼韩邪入汉访元帝,恳称”愿为汉家婿,请求汉女和亲,元帝于宫内寻女,圣召下达,无人敢应,昭君得知,倔性顿起,决然应召.

出塞前,昭君得见元帝,元帝惊其美貌聪慧,赞其大义,欲留在身边为妃,昭君抒明义理情怀,终於说服元帝,毅然决然出塞和番.以后她于匈奴单于庭中,为呼韩邪宠爱有加,接受匈习,传播汉习,辅王辅幼,给匈奴阵营带来了和平,安宁和兴旺的生活,直至呼韩邪去世,又遵从匈奴习俗,移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生儿育女,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昭君年五十卒于单于庭,匈奴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冢上芳草长绿,称为”青冢”.

昭君和番是西汉时期惊天动地的一个大事件,自她和番之后,首先使汉匈两族在生活习俗上有了沟通,起到了融合和调和的作用,最主要的影响是使两族间结束了战争,两族和睦,国泰民安,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长达五六十年之久.

学习昭君出塞,不得不令人要想到她作为一介古代女子,弱质纤纤,怎生有此勇气,单身远赴荒漠滚滚的蛮匈之境,举目无亲,伴着个既老且丑的呼韩邪一生一世,岂不是个噩梦!这直是不敢想像的事,她居然做到了,这使我不禁汗颜,回想自己年青时代从城市到农村,哪怕是短暂的,也非出于自觉自愿,差别何其大! 再者还要学习她的识大体,深明大义的品质,她敢于牺牲自己的终生以成全两族人民的和平生活.因此昭君的故事能遗传千秋万代,这个题材成为古今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如以下:

杜甫: “一去紫台连朔汉,独留青冢向黄昏.”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杜牧: “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白居易: “王昭君二首”

王安石: “明妃曲”

翦伯赞长诗: “游昭君墓”

近代在中,港,台还有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就不细录了.


Deprecated: 自3.0.0版本起,已不建议使用没有comments.php的主题。没有替代方案。 请在您的主题中包含一个comments.php模板。 in /home3/qcwrite1/public_html/home/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5525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