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本的故事桥 夜晚 漫步在故事桥上 不可阻挡扑面而来的 是整个城市的辉煌 还有那彩色的河水在荡漾 巨大的钢梁 给愈加渺小的人们 带来直捣心灵的震撼 八十年前的人啊 你们建的不是普通的桥梁 它俨然是 一座心灵的殿堂 白天 走在故事桥上 两边是铁丝网的高墙 因为多少故事 曾在这里写完了最后一章 他们为何爬上栏杆 纵身一跃的时候 心里又怎么想 短暂的空中自由落体 是否真的很漫长 抑或失重的时候 会忘记所有的忧伤 就像日头总会下山 那水 是不是很凉 啊,巍然屹立的故事桥 桥下 是永恒的欢歌笑语,灯红酒绿 相拥的情人,成对成双
飞
飞 我有先天的残疾 不会飞 梦里的确会 基本与游泳差不离 低飞很轻松,贴着地皮 稍加努力 飞到树梢也不是问题 但不敢太使劲 怕摔下来伤着身体 每当梦醒 自然是莫名的泄气 这事,一直纠缠着我 至今挥之不去
紫约
紫约 你披上紫色的纱幔 如期而至 我说好去看你 就在十月的春天 微风摇拽 朦胧中,你比去年还要艳丽 每次见到你 都会热血涌动 寻找每一个欣赏你的角度 吮吸着每一息的芬芳 而你,总是那么从容: 不急,我的紫,都给你 彼此交融 快门不停地按动 直到精疲力尽 直到你说,明年,我还会再来 图片摄于2022年11月2日 New Farm。附送玫瑰两张[Laugh]
诗人的宣言
诗人的宣言 2022年11月6日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说话时舌头向后舌根向前 不要埋怨听不清 你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学会倒立走路 什么头在下讲话不便 谁不感叹于被颠倒的天地人间?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走进思维的精神病院 不要歧视精神病 那是诗意至高无上的峰巅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把所有的成语前后倒颠 不要说什么语法 诗人的想象,就是无法无天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当然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你被感动了不是 我还要给每一个亲人发微信朋友圈 我要做一个诗人 从明天起,把诗人两个字写进每一张名片 不管它挣不挣钱 好汉做事好汉当,绝不戏言
笑在紫楹花中
笑在紫楹花中 2022年11月3日 – 为大雄美丽的照片而作 灿烂的笑容 无拘无束 嵌在紫色的花中 紫色的花 悠然自得 衬托着碧蓝的天空 挂满紫花的树枝为你弯下腰 四周的玫瑰 也为你格外的红 你说 你先买了相机 之后才成的婚 可她分明替你背着那 曾经抱着睡觉的,让你发烧的 宝贝东东 啊。。。。 月有阴晴圆缺 地有春夏秋冬 让人流连忘返的紫楹花啊 每年的约会 更是有始有终 花开花落,年年相同 而今年,令人难以忘怀的 却是你们 笑在紫楹花中!
诗和牢房
诗和牢房 韦钢 2022年10月29日 于世界诗歌网海外频道微信群 顺着地道 那条用指甲抠出来的地道 我又回到了牢房 只因为 我的诗还留在墙上 一股莫名的眷念 撞击着心房 我和我的诗 还有我的牢房 一刻也不能分割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矗立窗前 面对从铁窗洒进来的曙光 泪流满面 心中 充满惆怅 一只鸟儿飞过铁窗 转了一个弯 就径直飞向那 自由的 遥远的 远方 一哆嗦 打了个寒颤 掐掐大腿 没错 自己的身体…
入群
入群 你跟我来吧 力夫说道 我便乘着我的那些回收再生的 却依然是光速的电子 手指点了几下 就到了 门,早已敞开 地上没有一片纸屑 深处放着好几十个牌位 整整齐齐 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名字 想必我的也在其中了 灵魂,从此就多了一处游荡的地方 2022年10月18日于“海外頻道-世界诗歌网”微信群
岁月歌
岁月歌 牛伐木 危思安 齐欢笑 如昨天 星在移 斗在转 龙戏水 两鬓苍 青春在 舞鞋穿 比当年 不轻狂 比未来 何其强 走五洲 游四洋 夫何求 作何想 注: 有感于老朋友微信群里议论岁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跳芭蕾者有之,一天游泳一千五百米者有之。 牛伐木 = New Farm; 危思安 = West End,早年大家住过的地方。
我的灯与薛定谔的猫
因着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这几天量子力学在微信群里变得火热起来。 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做过一个量子力学实验而不自知。 在我的车里,两个座位之间,前后两个储藏盒,中间是放水杯的地方。话说前面一个储藏盒里面有两个USB接口。上面是一个可以横向滑动有液压装置的盖。推一下,它就会自动缓缓地关闭。 事情源于我认为USB在盒子里面不够方便。就买了一个第三方配件。这个配件是一个2厘米宽的条,上面有四个USB接口,而下方则有线缆驳接到盒里的两个USB。也就是把USB引到外面来了。这个条放在盒上面的一端。当盒盖滑过来就会顶在这个条上。看上去天衣无缝。只是盖板少滑动了两厘米谁也不知道而已。 问题来了。盒里有一个灯。在没有加这个配件时,我可以看到,在盒盖快要关起来的时候里面的灯就自动灭了。一打开灯就亮了。显然盒盖的开关触发灯的开关。但究竟在什么位置触发,我不确定。 加了这个配件之后,我需要确定的是,当盒盖盖上后(比原先少盖2厘米)里面的灯是否熄灭。如果不灭,24小时地亮着,那未免太浪费电。于是我就试着推那个盖子,同时观察里面的灯。每当我推开盖子,哪怕是一条细缝,就能看到里面的灯亮着。手一松盖子就盖严了。问题是,盖严了后里面的灯还是亮着的吗?也许就是最后那一点距离触发灯的开关呢?这个很重要。因为我要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个第三方配件。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打开手机的录像功能,将手机放进盒里,然后将盒盖打开再关上,反复几次。然后取出手机看录像。 这回确认了,当盖子关上的时候,灯确实灭掉了。 这事与量子力学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呀!盒里面的灯是亮还是不亮,这不就是薛定谔的猫吗? 薛定谔的猫在被观察之前处于叠加态,也就是死和活的叠加。当人打开盒子观察的那一霎那,猫的叠加态坍塌了。要么死,要么活,展现在人的面前。 我这里盒子里的灯与薛定谔的猫又不太一样。我的“观察”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手机录像间接地观察。这就带来一个更有趣的思考:灯的叠加态是什么时候坍塌的?是在手机记录的时候?还是在我回放手机视频的时候? 这个非常重要。他决定事物的状态是否真的与人的主观观察有关。如果是前者,也就是说在手机记录时灯的叠加态就坍塌了,那说明它根人的观察没关系。唯物论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灯的叠加态依然存在,因为没人直接去观测。而此时手机里记录的内容又处在叠加态,当你回放录像时它就坍塌了,因而你看到的视频只有一种情况,亮或不亮。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当手机里记录的处于叠加态的信息在被人回放的时候坍塌,是否同时造成盒子里的灯的叠加态坍塌?如若不是,那盒子里的灯的状态是什么时候坍塌的,为何坍塌? 如果我把视频拷贝一百份,分别给一百个人,那么它肯定是在首先打开视频那个人看的时候坍塌。那么另外九十九份是不是也同时坍塌成同样的结果?是不是可以说,这一百份记录原本是处于“纠缠态”的,它们在某一个成员被触发后同时坍塌成同一个状态。 是这样的吗?
失散的数字
记不得是多少年前 两个在长安街相遇的数字 如同两朵血红的山花 它们走失在刀光火影之中 泱泱的沉默,将它们掩埋 彼此分离,难觅寻踪 记不得是多少年了 它们渴望重逢 渴望有一天手牵着手 并肩而立,一起面对着迎面吹来的微风 那必定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莫道血雨腥风 无关盛世太平 它们只想庆祝属于它们的,重逢 那必定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它们要相拥在一起 永不分离 直到,石烂海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