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学省长的印尼祖国梦 印尼晓彤

 
 
           担任椰加达省长一周年(2014-2017)的钟万学,市民对其政绩满意度超半,首都罗盘报11月份民调82.7%Saiful  mujani  Research & Consulting民调  64%。绝不是如一些另有居心的政客所言乏善可陈。
          1966629日,钟万学出生于印尼东勿里洞一个普通华人家庭里,身为长子的他从小在父母严格庭训身教言教下长大,深植脑海中的教育是勤奋努力宽厚仁爱,父亲扶贫救弱的正直形象影响他一生做人的准则。上世纪90年代初,钟万学在椰加达Prasetya Mulya 商学院财务行政管理修完硕士学位。在椰工作告一段落后,返回老家勿里洞经商,亲手创办经营一家石英砂加工厂。可是当地腐败贪污低效的政府官员令他企业步履维艰,不能舒展拳脚。在“贫不与富争,富不与官争”的残酷现实下,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工厂最终关门停业。
          曾对贪腐官僚体系失望的钟万学,一度打算搬迁到外国谋求出路,离开这块养育他成长的土地—–印度尼西亚。但父亲的一番话却像响雷一样唤醒他爱国情怀,弃商从政。父亲说:“若有人要向民众分发10亿盾现款,每人得50万的话,那也只足够分给2000人,但如果把该款供作政治活动,其效益将更大,试想想,该款额通过地方财政预算(APBD)将使更多民众受惠。”(他父亲的意思是;若要为民众服务或协助民众,就必须从政,要在立法或行政部门争一席之地。)。2003年,这位超越族裔、宗教、肤色的钟万学怀抱满腔热忱终于步入政坛,最初他被选为勿里洞县议员,2005年高票当选勿里洞县议长。执政期间,他的勤政清廉、亲民作风逐渐展现他个人独特魅力,他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及12年义务国民教育,他修建柏油路,兴建回教堂,帮助回教长老前往麦加朝圣等。
          时代的巨轮不断往前走,民主、自由、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人们开始淡化国家领导、社会精英种族身份,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奇迹当上美国总统。谁又会料到这块居住着89%回教徒而华人只占5%的千岛之国,居然会让第三代客家华裔也是基督徒的钟万学登上政治高位,成为佐科威2013年竞选椰加达省长的最佳搭档。
          同样是出生60后的才俊人士,同样是爱国爱民憎恨贪污腐败政坛后起之秀 ,市民用自己手中选票选出早已在各司其职岗位上有着显赫政绩的椰加达正副省长。中选后他们走遍穷街陋巷,倾听民意,了解民瘼。从不摆“新官上任三把火”官僚架势,积极处理交通拥挤,改善雨季水患及城市基础建设。虽然时至今日这些议题还不能完全落实及解决,但两位正副省长的埋头苦干、专业能力、廉洁透明度都得到首都市民的爱戴肯定及赞扬。
          2014年印尼最大反对党民主斗争党推荐前椰加达省长佐科威竞选总统并成功坐上总统宝座。因此根据现行法令规定,椰加达省长遗缺将由副省长钟万学接任,华裔、基督徒这两大背景直接考验印尼回教主流社会的包容力,也体现自印尼独立建国69年来华裔参政的一大突破。
          侭管激进派回教团体,打着宗教与族群牌进行一系列反对抗议行动,甚至动员数千人到椰加达省议会前示威。侭管省议会占多数议席的《红白联盟》杯葛总统府举行省长就职仪式,不承认钟万学任椰加达省长的合法性。但刚上任一个月的总统佐科威依旧在20141119日下午两点于总统府亲自主持钟万学晋升椰加达省长宣誓就职仪式。
            礼毕,记者采访出席观礼钟万学的母亲温女士,老人家简单朴素地回答说:“这没什么了不起!还不是跟平常一样。”,一对平实没刻意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小教导子女循规蹈矩戒骄戒傲,恪守国家律法,赤胆忠心爱国,做个有原则有尊严的好公民。
          钟万学—–这位一步一脚印的华裔新生代,这位刚正不阿的反贪斗士,就这样带着父亲遗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走上从政征途,父亲的话鞭策着他在艰苦中勇敢前进:“忍耐等待,忘却仇恨,铲除祸害,造福人民!
          前些日子,印尼《星洲日报》举办第48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来自世界各国约80余家中文报章社长、出版人、总编辑莅临这场文化盛宴。当天欢迎晚宴,椰加达省长钟万学是现场最最尊贵的贵宾及亮点,大家争睹政治明星风采,我也有幸与他合影留念。儿子是钟万学的忠实粉丝,若看到母亲与他崇拜的偶像拍照,定会高兴到雀跃万分引以为荣。出国前儿子曾对我说:“等我在德国读完硕士学位后,我会回来报效祖国,我会效仿阿学,把这一生贡献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印度尼西亚。
            祝福钟万学,参政的岁月与经验会把他磨练的更睿智、沉稳、踏实。椰加达会在他的领导下呈现更先进更有秩序更美好的首都新面貌。
         
                                                写于20151125日椰加达
         

汕头风雨行 (晓彤)

           要不是今年六月章先生夫妇盛情邀请我参加他们为犒劳老职员举办的中国游,我绝不会在印尼开斋节出门,八月的中国夏日炎炎,谁要去晒成个黑炭回来?章太太说:“妳愿意躲在家里做佣人?太没意思吧!干脆跟我们一起走,团队返椰后,我们往上海,你不是想看中国最时髦最先进的城市吗?这就去大开眼界,然后回我们老家汕头”。

          这一句“回老家汕头”紧紧地钳住我心深处,汕头—-我对它没什么乡愁,但这块土地埋葬着我祖上的尸骨。父母从潮汕千里迢迢离乡背井来印尼安身立命,漂泊了半个世纪多,每每提起故乡,总是泪眼簌簌,故居一草一木、欢声笑语,是那么沉重与悲凉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中印冻结邦交20多年,父母有家归不得,唯有在风烛残年岁月里屡次交代:“将来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于是,我第三次毅然跟他们一同踏上回老家的归途,谁想到居然碰上中国140年来的最高温。南方一带如香港、澳门、深圳,气温大约在35度到38度之间。这对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人们,身体还勉强能适应。但一抵上海,甫下飞机就立即热得晕头转向,整个城市像被大火燃烧到“热气腾腾”,走在马路上犹如走在大火炉边,上海的高楼大厦,繁荣昌盛在烈日下一点看头都没有。朋友说我们到达那天的气温是42度,简直是骇死人烤死人!我吓的不敢出去,只躲在冷气设备的酒店里渡过此生最无聊的上海行。

        只两天我们就逃离上海转汕头,这个海产丰富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此时也暑气冲冲(气温大约30到32度间)。汕头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頻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是全国最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2007年被中央政府纳入“海西经济圈”。 在汕头最赏心悦目的就是每天大快朵颐享用鲜美海产、品茗功夫茶。听那亲切熟悉的乡音,句句柔柔暖暖落在心头。父亲在世时,会用纯正的潮语叙述唐朝韩文公被皇帝贬至潮州当刺史的故事,他会铿锵有力地念祭鳄鱼文: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史……。若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

        8月中旬,我来的第三天,汕头气候骤变,气象台报告说;由于受到第12号台风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广东省汕头市遭受50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导致练江堤坝普宁段四处溃场,长度超过60米。

        那几个晚上,雷电交加倾盆大雨,我睡得挺不安稳,梦见父母面容,又梦见我出生的小镇坤甸….。醒来时,雨还在窗外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天色阴霾,望着陌生的周遭,才恍悟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8月21日中元节一大早,我和章先生夫妇离开汕头转机香港返印尼。坐在潮汕机场干净的候客室里,我心情错综复杂、百感交集。此次出门,既遇高温、又逢风暴。20日电视台报告; 汕头潮南潮阳区,洪水入侵,高达三米,受灾人口达70.5万,20人死,7人失踪,180间房屋倒塌…….. 。

父亲若能亲眼目睹老家发生的灾难,他该有多心痛!岁月匆匆几十年,儿时景物散如烟,回眸一觉恍如梦,褪色心怀涌面前。

                                        写于2013年8月28日椰加达

谈手机 (晓彤)

          朋友从网上摘录有关手机的文章,寄来给我瞅瞅,我看的怵目惊心,文章说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你可能没时间亲子,可能没时间尽孝,然而,却花大把的时间捧着手机沉思。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机在哪里,晚上临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玩手机,似乎离了手机就像与世隔绝般的孤独,其实今日的手机和当初的鸦片一样,蠶食着我们的热情与灵魂。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马丁.库珀发明了手机。这一伟大的贡献,给人类特别是媒体文化工作者展现新的里程碑,它不仅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随时随地能与对方沟通,方便办事。记得80年代初,有次阿姨带我去参加同学会,会上有位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手捧着如砖头般大小的无线电话,有意无意地穿梭在同学面间炫耀她的财富。一会儿看她拨个电话给某某人,一会儿又接一通外面打进来的电话。那时这玩意儿不叫手机,叫“大哥大”,价钱十分昂贵。阿姨说这位同学是某财神爷的妻子,命好,嫁得很有钱。

       过后不久,我和弟弟到星加坡探亲,堂姐家也有个“大哥大”,她见我们好奇,大方地递给我们自个儿玩去,弟弟边研究边眯着眼睛说:“这东西真神哪!电话一打进来立刻存档,一拨过去就能找到对方,实在太棒了,可惜价格太贵,我们买不起!”呵呵!那时我们真的很土,对着这块神奇的“大哥大”羡慕不已,爱不释手。

        转眼间,二、三十年悄然而逝,手机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价钱便宜了。我们也变成玩手机的老手,随着岁月的推移,手机品牌推陈出新,功能越出越好,可以上网、听音乐、照相、录音等,手机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放眼望去,连家里的佣人司机也都一人一手机,他们每天不断的发短讯,通信息…….。我常常想,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多的闲人亲友,一来一往不停的玩手机?

         我讨厌佣人边玩手机边心不在焉地工作,我会很不高兴地喝斥他们,不让他们如此放肆。我也不许孩子们坐在饭桌前仍一机在握,我会凶巴巴地赶走他们,不许他们跟我一同用膳进餐。

         不错,这是手机的年代,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被这些尖端的科技弄得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亲情、友情都被这冷冰冰的大小砖块替代之?

         最近去中国探望一位老友,见面时,他高兴的不在话下,还留我住宿几天,满以为几十年的旧知,总有一箩一筐说不完的话,大家促膝谈心,分享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甜酸苦辣,点点滴滴。哪里晓得,他居然每天埋首于手机里微信、语音……,手指头按来按去,跟他交谈时也几度被手机的呼叫声中断,看他埋在手机里傻笑、自言自语……..,我真恨不得把他所有的手机通通扔到窗外去!

         我也使用手机,但绝不会沉迷于手机里不能自拔,我把它当成生活的工具,特别是晚上出门时,非有手机相伴才安心,怕在紧急情况下遇突发事件,我们能即刻求救或与家人联络。那才是发明手机最了不起的地方!

                                  写于2013年10月10日

印尼华文写作者和读者的危机与转机 (曉彤)

           1998年5月,印尼发生严重排华暴乱事件,总统苏哈多下台,紧接着政权递嬗,当局采取一系列开放政策,其中包括取消限制华人社会文化生活法规,尊重华人传统节庆等。使华人族群不再受到歧视,华文也因此重获生机。

         这里所谓的华人是指已经加入印尼籍的一千多万华裔族群,他们不应再被海峡两岸政府称为华侨,华侨的定义是居住在印尼却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护照的华人。

       1945年印尼独立建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1958年,全国华文正规中小学有1800多所。1958年中,印尼以台北当局对叛军组织“印尼革命政府和共同誓约”提供援助为理由,关闭右派学校或亲台学校约800所,第二年政府下令印尼籍华裔学生不得在属于外侨办的华校上学,1959年至1966年间仍在开办的正规华文中小学剩下450所左右,这些学校采用大陆教科书,被定性为左派或亲共学校。1965年9月30日印尼发生印共主导的政变,中共被指涉及,所有华校全被关闭。华文自此被当局视为毒品、洪水猛兽。

       纵述以上印尼华文教育史,主要是想告诉各位,目前寥寥无几的印尼华文写作者及读者,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或肆业印尼华校的硕果仅存者,这些人如今多数已是“坐六望七、坐七望八”的高龄老人。在华文被禁止30多年及两国冻结邦交达25年中,虽有大约五千名学生前往台湾、星、马学习深造,但其中返回印尼用华文写作的人似乎绝无仅有。

         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印两国复交及经贸关系发展,印尼政府开始放宽华文教育,如今全国有近百所三语学校,中文是其中一种语言,各大专及中小学也都把华语列为选修或必修课。中文补习班到处林立,连原住民也进入培训或进修班学习中文。华文教育断层30多年,恢复与发展缓慢,当然要栽培写作人才或接班人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于印尼华文书刊读者,这可从40多年的中文报销路窥见一斑,1967年9月印尼独家中文报《印度尼西亚日报》出版时,全国发行量计6万2千份,后来逐步减少,进入本世纪初,政府取消报禁,首都椰加达出现多间中文报,由于受到其它新出版的中文报影响,《印度尼西亚日报》销售量跌至1万2千份,2006年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集团与《印度尼西亚日报》合作,由专业人才主掌编务,中文报名改为《星洲日报》。虽然该报水平和新闻处理被读者评为一流,历经多时促销,发行量依旧未见大幅度改善。

       印尼华文写作者和读者花果飘零,华文解禁后,椰加达华人区曾有10家中小型华文书店,但如今大部分也已结束营业。

       多间华文图书馆也因华文读者凋萎乏人问津,门可罗雀。本团团员余歌沧先生于两年前创办《中山图书馆》,除大量收藏海外版各种中文书籍,另外还有两岸三地最新时事杂志,平日为公众免费开放,但借书人每月不到100人次。

       客观事实虽然如此,但椰加达许多文化人并不悲观。华社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中文书画展览、华语歌唱比赛、不少写作者结集成书等。另有多位资深媒体人和文艺界人士最近组成《印尼中山文化协会》,根据不久前出炉的群众团体法向当局登记,成为合法团体,并以正式注册的《中山图书馆》为活动平台,进行各项与华文有关的文化活动。

                                                        写于12/10/2013

味 道===晓彤

 

       喜欢辛晓琪唱的经典歌曲《味道》,每当她唱到—想念你的笑 \想念你的外套 \想念你白色的袜子和身上的味道 \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的烟草味道……\ 我的心就会止不住黯然神伤,生命中一些难以忘怀的味道,又斗转星移默默地走到跟前,让我再次回到某个抹不掉的瞬间。

          小时候总围绕在母亲身边磨蹭,因为要服从她教我如何心灵手巧做那些讨厌死的家务事,母亲说女孩子家若不学女红不做家务事,将来怎能成个好媳妇?母亲还命我每天清晨梳洗完毕后,要把自己装扮整齐得体,她说这叫妇容。而母亲给我的身教始终是从容不迫干净利落,她身上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爽身粉香味。在她卧室梳装台上摆放着两种化妆品,一瓶夏士莲雪花膏及一盒四方形白色海棠粉。只要看到母亲坐在镜前搽粉,我就知道她要跟朋友出门去电影院看戏了,母亲是个戏迷,当年周旋、夏梦、石慧、林黛、关山、杨帆……等主演的黑白流行电影她都极少错过。

          母亲出门后,我会偷偷溜进她房里去翻那些平时连碰都不敢碰的宝贝,悄悄打开玻璃罐装雪花膏,挖些出来放在掌心上,这东西不油不腻不干不燥,抹上去清爽柔和。那盒白色海棠粉就更好玩了,金色盒面上有个烫短发单眼皮樱桃嘴笑意盈盈的中国女郎,盒内那块像小肥皂的白粉,我用手一抹,毫不客气就往脸上涂,然后从抽屉里取出胭脂,画个血盆大口,满以为这一打扮,定能像母亲一样拥有张精致亮丽的脸,哪晓得镜子里居然出现个可怕的马戏团小丑,呵呵!吓得我赶紧跑进厕所用肥皂使劲洗干净。

           孩提冥顽不灵,明知乱动母亲脂粉,会吃尽藤鞭之苦,可她一出门,我又重蹈复撤,仍照涂不误。

          长大自立会赚钱后,我也曾买给母亲美国雅诗兰黛或法国欧莱雅名牌护肤品,我告诉母亲这是纯天然植物配合先进科技提研出来的晚霜,对美白、保湿、调理皮肤都极有功效。可是母亲不钟意,说不习惯用这种高档时尚的东西,还埋怨我很会花钱。

          两年前到香港旅游,无意间居然瞧见售卖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化妆品商店里,有我母亲常用的夏士莲雪花膏,依旧是老样子,米黄色盒子左上边画座白色冰山,旁边写着—–Hazeline  Snow。我呆呆盯住,泪盈满眶,心中酸楚地涌起五味杂陈恍如隔世的感觉,在那久远久远的年代,我慈祥亲爱的母亲,也像普天下所有爱美的女士一样“女为悦己者容”,母亲红润光滑的脸颊,双手嫩如柔荑。在我记忆中,她的化妆品似乎就只有雪花膏和海棠粉,而从她身上散发出来那特有的悠悠的体香,其味道却一直一直保留在我心坎里。

                                                写于2012年9月15日

说 花 === 晓彤

           小时候,常趴在后院的土墙上,看隔壁爷爷在那开满许多美丽花卉的园子里浇水、播种、施肥…..,爷爷会一边工作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跟我闲聊,他会轻声细语地告诉我又有那些花儿因缺乏关爱,嘴嘟嘟的生气了:“你瞧,吝啬的连个花蕊都没有。”爷爷的话逗得我“哈哈!”大笑,原来老人家把所有的花儿都当成他知心的好朋友,日夜照顾,呵护疼惜。而在他恍若自言自语排忧解郁中,我居然也学到不少有关栽花的知识,知道兰花喜阴,忌阳光直射,适合用鹅卵石种植。玫瑰喜阳,耐旱耐热,露地栽植,浅埋根系。爷爷还特爱向日葵,宽敞的园子里整齐的种上一大排,花开时,朵朵艳丽的金黄色,迎着太阳转动,巨大的花朵长在粗壮茎干的顶端,一眼望去,满园耀眼生辉,那绚烂多彩的景色直看到我傻去。
           我也栽种过一些太阳花、海棠花,菊花…..,爷爷说这些花喜暖易养,只要阳光充足,及时洒水,回报给我们的喜悦就是季季花开。
            最近,《香港文学》杂志刊登印华文学作品特辑,读到妍瑾写的《花痴》,她说:“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的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印记。”我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在数个亲人相继离去悲痛的日子里,在面对生活各种不如意的困境时,我常独自坐在屋前的台阶上,风中,飘来茉莉的花香,轻轻抚慰着我哭泣的心灵,好几次,我疲惫地叹息;我累了累了,就让满山遍野的花儿覆盖陪伴着我吧!我只想停下来,永远的歇下安息。可是每一次,爷爷的话总是在耳边激励鞭策:“孩子,坚持下去,生命如花,虽短暂也要绽放美丽,散发芬芳!”
           印尼开斋节期间,我和弟弟、女儿到山顶别墅度假,翌日,拜访妍瑾和她夫婿Mark,山顶冷嗖嗖的气候,非常适合栽植各种花草树木,他们家的朱顶兰、九重葛、大理花、映山红、白掌、红掌…..,朵朵开到争妍斗丽。还有那一大片绿茸茸的青草地,踩下去舒服的有如踏在厚厚的地毯上。我拿着笔记本,一边向她讨教养花的知识,一边天南地北的聊文学、音乐、爱情……。太阳底下,两个有共同嗜好的花痴又醉醺醺地迷失在自然界的花香里。我知道,她是幸福的,就如她文章里所述;如今,他送了一院子的鲜花给我……,能够有人陪你一起保存着所有的记忆,一起分享着或者是重大的沧桑变化,或者是很小的细枝末节,例如一朵小小的花是一种幸福。
            而我,仿佛又回到趴在土墙上与爷爷分享花开花落的日子,看爷爷把谢了的花儿堆在一起作肥料,听爷爷咏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于2012年8月26日

回 家 过 佳 节 === 晓 彤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有80%居民信奉回教。每年结束为期一个月不吃不喝连口水都不允许吞进肚子的斋戒月(RAMADHAN)后,紧接着就是回历新年,这时分散在各地工作的回教男女纷纷返乡,搭飞机、轮船、巴士,甚至不畏艰辛拖儿带女骑摩托车,千里迢迢赶回家与父母亲友团聚, 共度穆斯林最盛大的传统佳节。

        与此同时,家庭主妇们开始头痛,没有佣人的日子确实过的很辛苦,一向以来养尊处优,衣食住行都有佣人伺候。如今要自己动手动脚,真是苦不堪言。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干脆飞到外国度假去,算算佣人差不多也该返回,才结束旅程归国。记得好几年前曾在报上看过一张很有趣且十分传神的漫画,画中女佣穿戴整齐,手提皮箱,兴高采烈的向倚在门边拿着拖把抱着孩子的女主人说:“bye2!”呵呵!女人愁眉不展的苦相,一脸道尽无佣妇女辛酸事。

          年轻时,孩子接二连三出世,老二老三是双胞胎,自己照顾不了,托邻居帮忙找来一对性情温婉面貌姣好居住在中爪哇的姐妹花,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她们都坚守五次祈祷(SALAT),身着长而宽的白色衣袍(JIBAAB)、戴白头盖,面向麦加,双目底垂,拜读颂经。整本阿拉伯文的可兰经背得滚瓜烂熟。

          朋友说:有福气才能请到虔诚的穆斯林男女来家做工, 这些信徒讲诚信,敬拜真主阿拉,深信神创造给每个人守候的天使,谨言慎语,时刻提醒自己,右肩天使记录人的善行,左肩天使记录人的恶迹。在世间无论犯了任何大小罪过,死后必经审判。

          两位小佣人做到双胞女儿入幼稚园上学,才分别回家嫁人。几年相处,主仆有了感情,离家时,小女儿哭到稀里哗啦,千叮万嘱一定要再到回来,舍不得让她们走。

          很多朋友都说,如今要找个好佣人比以前困难多了,任何凶巴巴的女人,面对家里佣人也不敢肆意横行霸道,现时的佣人,手机打到爆,说她几句不中听的话就“此处娘不喜”拍拍屁股走人。有位教友夜半醒来,居然发觉客厅里坐着个陌生男子正翘着二郎腿在看电视,吓的他魂飞魄散,赶紧报案,经查实原来是那该死的女佣偷偷把男人带进家。

         不过,有情有义的佣人依旧大有人在,仆人护主的故事也时有所闻。不久前,据说有位70多岁的老翁,妻子去世后,风烛残年,苟延残喘。子女非常不孝,日常生活、病痛、住院直到老人离世,全交佣人料理陪伴在侧,出殡那日,遗嘱上写明住宅送给女佣,香炉也由她护送。

         哎!这种“不孝儿孙古来多”的事,听后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行文至此,不觉子时已过,再一会儿,回教徒又要准备日出前的开斋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写于2012年8月12

说 一 说 心 里 话 === 晓 彤

 

          儿子,上周末参加你的大学毕业典礼,建国大学校长Prof.Dr.Ir.Harjanto Prabowo在大会上的致词,有些话让我深受感动。

          他说:“印尼是世界上排名第四贪污的国家,在座的每一位学士们好好给我听着,当你们离开学校走到社会职场上工作,要紧记学校师长曾给你们奉公守法的教导,若是滥职贪腐,学校将把你们的名字开除掉……”。

          儿子,你听到了吗?这些年来,我们常在报纸上读到印尼贪官落马的新闻,虽然当局对犯人判了刑,可是贪污事件仍不绝于耳,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慢慢侵蚀着我们的思维,对他们肮脏的行为也渐渐失去罪大恶极的廉耻之感。

       儿子,规范住自己有一颗道德的心确实不容易,但你一定要这样做,一定要提升你内在的优良本质。明辨是非,善恶错对,不因权益失去你忠厚的个性。也不因私欲做个违背天良的人。字典上说“贪”字,拆开来不就是一个人念念不忘钱币(贝—-古代一种货币),为了钱,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去干坏事。

          放眼看我们的宗祖国,根据BBC中文网报导;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今天,30年的时间,有420多万大小官员涉腐,贪赃枉法。中国的腐败,已危害到人们心理容忍的底线,而更严重更可怕的是生活在神州大地的老百姓对于贪腐之观念变成习以为常。

           一位中国作家告诉我:“中国政府必定要彻底铲除贪官腐败,正本清源。这样才能再次兴起汉唐盛世!”

          影星成龙与刘媛媛在建国六十周年时对唱《国家》这首歌/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儿子,你听到了吗?家和国是分不开的,繁荣衰退,贪腐清廉,都是人在做,天在看,世界也在看!

你在少年时父亲因病逝世,15岁的少年,完全承受不住丧父之痛,好多好多个夜晚,你总在睡梦中哭醒,重重复复问这句话:“我的未来怎么办?”

          “ 没有怎么办?地球照样转,日子照样过。努力念书,读出好成绩,不用怕,妈在。”这是当时妈对你的要求也是向你许下的承诺。

          6年多来,我们母子相依为命,共同走过生活的风雨,如今,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展现在你眼前是早晨冉冉初升的阳光,灿烂光明。儿子,请谨慎走好你生命里每一步,尊重普世价值,待人谦虚诚恳,处事光明磊落。不论何时何地,不讲虚假冠冕堂皇的话,当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并且不懈地追求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坚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最后,妈还要送你另外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不管你走的多远,工作有多忙,永远要记得你年迈的母亲,要《常回家看看》。

                                 写于2012年7月底

失 落 的 岁 月 ===晓彤

 

            熊熊的火焰烧着满地的书,四周热的令人难于忍受,庭院里那棵高高的老莲雾树都快被熏死了,干瘪瘪的叶子垂垂地挂着,我又哭又叫的冲出去:”爸爸,我的书,我的书….!”父亲紧紧抱住我,捂住我的口,火继续烧,一本一本被扔进火海里的书瞬间成灰烬……,我的心痛啊!我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喊……..,然后满头大汗从睡梦里惊醒过来!

            这已经是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我们居住在印尼西加里曼丹首府,一个被誉为世界上唯一在正午12点看不到阳光直射下立竿见影的赤道都城—–坤甸,那是我出生成长,曾渡过一段悲凉童年岁月的地方。

          侭管后来我们远离那小城,搬到首都椰加达,但我总是重重复复做着那可怕的恶梦,从少年.青年.直步入中年,残梦好像卡在我心灵深处,时不时涌现出来。而每当梦醒时,我整颗心再也不能平静安详,往事是一条痛苦的长河,缓缓的一步一步踩在我漫漫无眠的长夜里。

            十二岁那年,突然发觉,为什么我们的家境越来越苦,本来两袖清风,搞文字工作的父亲好不容易带领我们一家八口艰苦度日,母亲还做些糕点寄放在小杂货店里售卖,赚些外块帮补家用,平日里,我们三餐仍不乏有菜有肉吃.……,可是,现在怎么连吃饭都成问题,锅里煮的白米饭有一半是掺着玉米。

            “妈,我不要吃,不好吃!”我拉长着脸,很委屈地说。

            “不好吃就不要吃,等肚子饿了才吃。”母亲斩钉截铁,一脸无情,她像平常一样把菜饭端到桌上,然后招呼一家大小出来晚餐。

            我注意到父母一直在低声交谈,谈些什么?我听不清楚,弟妹们怨声载道,个个嘟着嘴巴说难以下嚥。

            我扒不到两口就偷偷的溜出去了,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Ranyoi,我称她兰,她是去年和她爷爷从西加内地山区上侯县搬过来的,是道道地地的达雅族人。

            达雅族是印尼100多个少数民族里其中一个族群,据说祖先来自中国福建南方,世代口耳流传的故事就有这样的说法,远在上古时代,达雅族和华族本是同一家人,后来因为战乱,兄弟失散,才形成现今的两族。                

            我和兰年龄相仿,臭气相投,她个子矮小,性格随和乐观,搬来不久后即成为好朋友,每天腻在一块儿讲话.游玩……,她懂的事情很多很多,我特别喜欢听她讲达雅族人那些神乎其神的鬼怪故事,内心里十分钦佩这位奇特的达雅姑娘,还有,她家煮的竹筒饭,色香味俱全,制法是用糯米、椰浆放在竹筒里,用慢火焙成,诱人的美食,可谓天下第一。

            “兰!”我站在她家篱笆门前轻声叫她,真盼望此刻若有个竹筒饭顺便捎过来给我裹腹该是多好!

            “来了。”随着声音,小小的身影从玄关处跑了出来,她笑容满面的问道:”什么事?”

            ”到老地方去。”我说,所谓老地方,就是我们家背后的那条小河,平日里,我们都在那儿踢水、洗衣服、洗澡、游泳。

            “妳到底有什么事?”坐定后,兰迫不急待的问我,

            “我们家没白饭吃了,晚餐用玉米和着来吃。”

            “我们家也一样,祖父说政府忙着搞七七八八的活动,没顾及民生问题,最近市面上严重欠缺米粮和白糖,家家户户都要排队配给。”

            “哦……!”我的眼睛睁得好大好大,孤陋寡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则消息。

            父亲从来不跟我们谈这些天下事,在他心目中听话好好念书就是乖孩子。

             那像兰这样懂事,古灵精怪,诸事百通。

            “妳说政府是谁?他们肯定是坏人,对吗?”我充满疑惑地问。

            “我也不太清楚,都是做官搞的吧!”兰若有所思的说。

            我们确实不知道什么叫”政府”,在我们的思维里,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人,即是好人和坏人,不分给我们白米吃的人,当然是坏人了。

            那天,我们在河边谈了很多很多,兰还低声地透露给我说:”我们的国家好像出了乱子,听说在首都有六位陆军将领遭到绑架和杀害。”

            我听得毛骨悚然,问她如何会得知此事?兰说是偷听到祖父和从老家过来的酋长之对话。分手时,兰再三叮嘱:”记得别乱讲出去,这是秘密, 天大的秘密!”

          我拼命的点头,承诺了又承诺,这才揣揣不安的回到家里。

           父亲问我一整晚溜到哪儿去?

           我回答说是和隔壁的兰聊天。

            父亲神色凝重,严肃的对我说:”现在局势不好,女孩子家晚上不可出去!”

            我心中一怔,很想问父亲到底是发生什么事?出了什么乱子?可是又怕不小心泄露了那千斤重的秘密,回床睡觉吧!明天一大早还要去学校读书。

            在我们家,念书是大事,母亲总强调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实,我才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我确实很爱读书,而且我很爱我妈妈,不想让她老人家失望。况且今年是小学毕业,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个好成绩回来,以后还要继续上初中、高中、大学,将来要像祖父一样,做个著名悬壶济世的内科医生。

           时局还是很不乐观,我们依旧吃玉米拌饭过日子,母亲把我们兄弟姐妹管的更严了,每天准时上学放学,稍微出差错,就会挨打,吃藤鞭。

           我还是常常偷偷跑去找兰,不是邀她出去玩耍,而是去打听新闻。

           兰说:”山上杀死了很多人,男女都有。”

           “为什么会被杀?”我听了很怕。

           “爷爷说这是政治,党派的斗争,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吧!”

            “那么谁是为王,谁又为寇呢?”我满脸不解。

            “听说老总统苏加诺下台了,现在谁做总统都不知道。”

           小小年纪的我们,刹时被生活中恐怖的现实弄的惶恐迷惑,无所适从。

           不久,父亲经营的报馆被封闭,紧接着所有的华校也被关闭了。

           失学——对我来说是个晴天霹雳,这意味着未来将是一片渺茫,什么前途理想,医生梦通通毁灭。

           母亲气的咬牙切齿,恨恨地说:”读两本中文书有啥过错,简直是太过份!”

           父亲黑着一张脸, 成天烟不离手,在客厅里烦躁的走过来走过去。

           我病了,躺在卧室里发高烧,整天胡言乱语,每次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就一直吵着母亲要见兰,我要告诉她许多许多的心里话,我多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恶梦,明天当太阳升起时,我仍能开开心心背着书包上学去。

           可是,现实终归现实,老天爷没有垂怜眷顾我,我还是失学了。兰来家时,我抱着她失声痛哭,我真的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兰念的是印尼学校,没发生此等事,当然体会不到我的心情,但看我如此悲伤,她也跟着哭,后来,她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系着红丝线,上面写着”康熙通宝”的古铜币,友爱地交到我手中。

          “我的族人说,戴着它,可保平安.”

          “保什么平安?”讲到”平安”两字,我嗤之以鼻.

          我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生于斯,长于斯,心甘情愿在这块土地上做个良民,努力求上进,听从师丈教导,从小奉行”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可是,我们哪里有平安?

          两个月后,学校放长假,兰要搬回老家,她对我说,这趟返乡,爷爷和她再也不到回来.我苦苦哀求母亲让我随兰回她的”拉敏”长屋,我愿意做达雅族人,愿意配戴如手镯般大小的耳环,愿意跟他们一起种田、狩猎、捕鱼…….,只要能天天和兰在一起.

         母亲骂我疯了,索性把我锁在房间里。

         “妳再跟那个”拉子妹”我打断妳的腿。”

        “她不是”拉子妹”,她是我的好友兰,我喜欢她,我要跟她在一起。”在卧室里,我冲着母亲大吼大叫。

         我讨厌人们把达雅族叫成”拉子”,这称呼听起来好像有点不文雅,达雅族又怎样?虽然我们的生活习俗,民族特性完全不一样,但他们也是人,同样生活在这地球上,为什么大家就不能”互敬互爱,和平共处”?

         兰最终还是搬回去,这一打击让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又再一次病倒。

         那一年,是多苦多难的1966年啊!

        父亲知道我心中难过,不知从哪里给我借来很多连环图故事书,有<西游记>、<封神榜>、<镜花缘>、<三国演意>、<水滸传>……等等等等。

          这些饶有趣味的连环图, 分散了我心里头的痛苦与忧伤,我每天都投注在五采缤纷的故事里,晚上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绘声绘色地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所见所闻分享他们。

          后来,父亲又再带给我许多世界名著,要我慢慢阅读这些精典创作。

          我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1914年的优秀作品<童年>,这本描述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底下层人民辛酸的生活,并教导人们如何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良善.我也读美国黑人作家亚里克斯.哈里写的<根>,一本叙述黑人奴隶被白人侮辱.蹂躏.剥削.歧视的血泪史.<根>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使我联想到从中国南来的父母,因为宗祖国穷困,他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印尼安身立命,我是第二代华裔,从一出世就视这块土地为故乡,要不是因为文化的认同,我也不知道我的根是在遥远的中国,可是不管我如何热爱我居住的地方,这儿的原住民并有没有把我们当成是他们的同胞。

         从许多书本的启发,我终终理出一个结论并认清一件事实,种族歧视从几百年前到今天仍是人类未能解决的问题……

         书本开拓了我的视野,带我走进知识的大殿堂里。

         如果一切就这么顺顺当当的走下去,我想我也会安于命运多舛而平静的度过我年少的日子。但——灾难还是向我家泼墨……。

          1966年10月,漫长的旱季还没过去,空气炎热的好像随时都会燃烧起来,一天早上,我们正在吃早餐,家里突然来了十多名印尼军人和便衣警察,他们把我们集合在院子里,然后分头搜查我们的家,我知道他们不可能从家中搜出什么值钱的东西或机密文件,父亲是报人,两袖清风,安份守己,我很不明白他们到底要搜些什么?

         可是,我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把家里那好几百本中文书,搬到院子里用一把大火通通烧毁.我像疯了般拼死拼活的要抢书,救书…….

          最后,他们还带走父亲,说是要到警署问话。

          我又惊又急又怒的挡在前面,不许他们把父亲带走。

          父亲大声喝斥,要我让开,母亲跑过来把我拖回去,我声嘶力竭地一直哭一直哭,然后一阵头晕目眩,倒在母亲的怀里昏了过去。

          一个月后,父亲才被放回来,他的身体明显的瘦了一大圈,任何人向他问话,他都沉默不语,一句也不答。

           翌年,我们举家搬离坤甸,在上飞机前一刻,我恋恋不舍的望着这块曾养育过我生命的土地.泪盈满眶的向周遭道别。

          我也双手合十向住在远方的兰辞行,不知将来的何年何月何日,我们才能再相会?

         戴着她给我的”康熙通宝”,我毅然踏上我新的旅程!

                                                                        写于2011年10月22日椰加达

心动的伤感和美丽===晓彤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借我两块老牌歌星杨小萍的唱碟,他说他很喜欢听她那带着浓厚鼻音的歌声,每一首歌都让他深深怀念逝去的岁月。

         怀旧是一首诗,一个深藏的故事。我们常在某些人,某件事或某一首歌的触动下,不知不觉走回曾经拥有或难于忘怀的某个片段,并且惊讶地发觉,原来我们一直都没有忘记,那曾令我们怦然心动的伤感和美丽。

            一位好友忧伤地谈起她刻骨铭心的初恋故事,她说年轻时曾与一位青梅竹马的男孩谈恋爱,当时他们间的往来是那么纯洁真挚,两小无猜。后因政局动荡,父母把男孩遣返中国,从此终止这段美好的感情。30多年匆匆而逝,女孩长大后嫁给别人,有了自己的家和一群儿女,50多岁时丈夫病逝,寡居。有一天男孩突然出现在她眼前,满头白发,神情郁郁。要不是道出他的名字,她几乎都认不出这春闺梦里人。想当年“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如今年华老去,各自成家,各居一国,回印尼是探亲,怀旧,看小爱人,向她倾诉“他乡说故乡”之无限感慨。

          还有一件常挑起我们复杂情结的感受就是看旧照片,看父母家人、小萝卜头、旅游家居、婚嫁婚娶,每一张瞬间留下来珍贵的镜头,不论老小美丑,都承载着生活里点滴足音,它像一股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我们孤寂的心灵。

          有一次,我们班举办餐会,一位很贴心的同学,冲洗一叠已发黄的小学毕业全体照,分发给每人一张,那天大家可乐坏了,围聚在一块细看照片里的小人儿,居然惊觉童年与成长后其外貌之变化竟如此不一样,一位男同学指着女同学们哈哈大笑说:“原来你们小时候个个都是丑小鸭!”女同学们听后也毫不客气地回敬小男生个个傻头傻脑笨的像猪!

          啊!那些另人回味无穷的日子,确实过得太短暂,在早生的华发里我依旧感受到“失学”的无比辛酸!

          一位新近丧偶的朋友告诉我,自从她丈夫突然心脏病去世后,她把家里所有的照片全部收起来,一张都不挂。因为心痛,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疼爱的人悄然离逝,不看照片,不触景生情。纵然知道“坠叶飘花难再复,生离死别恨无穷”,仍日日夜夜痛的心碎神伤。

          怀旧—–载满着微笑、苦楚。未来的日子,是苦是乐总要继续走下去,美好或遗憾,都是我们的人生。

          回家看杨小萍的唱碟,这位上世纪70年代著名“鼻音歌后”,曾在台湾歌影舞三栖艺坛上大红大紫,如今贵为祖母级。在“青山世纪情怀金曲演唱会”,以佳宾身份客串献演,用她独特沙哑而沧桑的声音,情感充沛地唱着她的经典老歌《梦醒不了情》/一场梦/空欢喜/梦醒的时候不见你/痴心的我/以为是已经得到你/我到哪里去找你/痴心的我/我为你伤心到底………./。银幕 上,甜美的外型及声质均褪色,但她还是优雅地为爱护崇拜她的歌迷们高歌一曲。过几天退回这唱碟时,定要对老先生说,杨小萍唱的很棒!至少她带给老人家温暖的怀念和减压。

                                      写于2012年7月15日

母 爱 不 朽 (印尼)晓彤

                                                                                                                             

        小时候因体弱多病,我成了母亲心里头最大的牵绊,不管天晴天雨,每个晚上,母亲总是会来床边看看我,摸摸脸颊,前额,抱一抱我,知道我没事,才放心走回她卧室休息。

        有一年,记得是读小学三年级,一天早上,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风把窗帘吹得好高好高。我提着书包,看着这阴沉沉天气,跟妈说不想去念书了,我胆子小,怕闪电,雷公。可母亲说不许旷课,快人快语的母亲说罢就去取黑布雨伞,一言不发把我拉出家门,一路上,她怕我被雨水淋湿,把雨伞全都移向我这边,待我走进校门时,转身一看,妈的衣裳几乎湿透。

          “妈…”我叫她,想说点什么,可她却挥挥手走了。

        第二天,母亲生病,伤风感冒且发烧,我待在她床前,心理非常愧疚不安”妈, 我说不用念书,您就坚持着非去不可,现在您看…..”我的话还未说完,母亲截住:”孩子,读书事大,我生病事小,你五岁不到就进学堂,功课平平,算术差的一塌糊涂,一天不上学,还不是自己的损失。”

          我听后默默无语,我这个与众不同的母亲,在她的人生里程碑里总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小就被外婆送回中国,在那封建的旧社会里,母亲居然能冲破种种阻碍藩篱到县城念完三年师范。

          这确实很了不起!虽然重返印尼结婚后的母亲没有在教育界大显身手,培育英才。但她把这份遗憾放在教育子女的身上,她常常给我们讲育智故事,做人的道理。她每天都忙,忙着买菜煮菜,忙着打点家务,忙着在这经济收入不宽裕的家庭里,让父亲无后顾之忧,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我很小就因政局动荡而失学,母亲为此伤心难受,她常用焦虑的眼神注视我,语重心长的说:”这该怎么办?你只读几年书,有啥用?”我安慰母亲:”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人也没读什么书!照旧管用,有所作为,我定会好好自修。”

          就是这一句”自修”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文学的道路,当我的文章诗歌发表在报上时,母亲高兴的不在话下,她细心剪起所有作品,分门别类给我保存。她常以女儿自修的成绩为荣, 为傲!

          母亲已去世多年,一想起母亲,回忆就像雨点像花瓣飘落而下,太多太多的往事尽难描述,母亲给我的爱是高山是大海,虽然如今音容已杳,但母亲的风范德泽,永远存留.

           今天是母亲节,我含着泪写下我对她深情的怀念。并借此祝福普天下的母亲仁慈美丽,健康长寿!

                                                          写于2012年5月母亲节

那个满头卷发的男孩===== 晓彤

    

          那天清晨八点,我一个人踏火车上万隆,因为老友突然间去世,我必须前去吊唁,送他一程。

          我的心境非常悲伤,人若年纪大了,最怕听到的就是好友一个一个排队走掉,明知这是生命的过程,生老病死苦在所不免,可是每当午夜梦回,总不觉悲从中来,想到这最后的归属,不知哪一天,也会悄然临到自己的身上?

          坐在我旁边靠窗口的是一位满头卷发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身穿白色衬衫,底下配一条洗到发白的牛仔裤,见到我,点头微笑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继续吃他的早餐。我瞄了一下,早餐很丰盛,有鸡肉,煎蛋,沙拉…..。我知道那是在日本快餐店里卖的料理,我也刚刚在那儿用餐。

          火车大约再过15分钟就要启程,男孩赶紧餐毕,把脏物通倒进纸袋,然后走出去置弃到垃圾筒,看他那样干净利落,心里挺羡慕,他的父母真是有福了,那像我家么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学就快毕业,做啥事还丢三落四,没一件办妥!

        年青人返回座位,很有礼貌地问我:“阿姨,妳要不要换个坐位?,靠窗口妳可看看外面的风景。”我摇摇头:“不!” ,内心里确很感激他的体贴。

           一路上,我们一老一少好像认识了几十年的好朋友般,东南西北聊个不停,从谈吐中,我方知 道眼前这年青人是个孤儿,出生在苏门答腊岛亚齐,2004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他家园全毁,父母及两个弟弟妹妹都不幸罹难,

          “那时,我在万隆念书,得知事发后,根本没法回去,只有日夜拼命祈祷,求真主阿拉保佑,可是最后还是完了……”他噙着泪水,道出伤心往事。

          2004年12月26日,对于印度洋周围东南亚国家的人民而言,是一个充满无比痛苦和可怕的日子,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前所未有的地震,继而引发大海啸,这场大苦大难的灾祸,至少有15万人丧生。

          “父母殁了以后,我也休学到椰加达去谋生。”

          “你现是在哪里任职?”我问

          “在一间汽车修理行,老板待我不薄,管住管吃还有薪水拿,每年有10天假期,我这趟回万隆是去见我的爱人,我们打算明年结婚。”讲到爱人,他满脸洋溢温馨与幸福。

           我打从心底由衷祝福这苦命的孩子,很同情他的遭遇,要抵达万隆时,特地留下手机号码,叮嘱他做喜事时别忘了通知我一声。

          途中,我一直回味他讲的每一句话。

          “最初一两年,我简直接受不了这等残酷的事实,我怨天尤人,恨所有的一切,每天工作完毕回宿舍后,我就躲在角落里以泪洗脸。直到有一天,我居然梦见我的母亲,她对我说:“如果你一直这样不振作,干脆也死掉好了,孩子,你是我们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血脉啊!”

      “在梦中,我清楚地看到母亲悲働的哭了,当我从梦中惊醒过来时,仿佛依稀还嗅到母亲的体香。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为着这最后的血脉,我要做个有用的人,努力工作,注意健康,我要娶妻生子,将来有一天我的后代会回去老家—–亚齐,看一看葬我父母弟妹的地方。我的父母没有死,他们只是搬到天家,在天之灵时刻眷顾着我,爱着我。”

          我的泪默默流下来,借着一个年青人的话,我终于知道,生命虽是走了,爱却永远存留。

                                      写于2012年6月18日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晓彤

                      

           穿衣之道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得体的衣着和打扮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最近在电视上看到深受缅甸人民爱戴的民主斗士昂山素姬在挪威领取迟了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那天她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紫色花沙笼长裙,短上衣,头上戴着白花,显得格外端庄朴素,高贵雅致。

          科学家说,远古时代,人类都赤身裸体住在山林树洞里,过着如动物般最原始的生活。后因季节气候之变化,为了御寒避热,开始把树叶兽皮披在身上。又经过几千年人类历史文明的进展,才有现今商业界挺热门的时装表演,品牌设计与缝纫师。

          服装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居或外出所穿的服饰,往往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

          穿衣要穿的整齐漂亮当然要有个完美的衣架,我们没拥有像模特儿那样出色的身材,那就只好求助于衣服,让服饰来掩盖其缺点,突出其优点。有一次,我跟一位拥有梨子型身材的女友去买衣服,看橱窗里模特儿穿件松身湖水色长裙,觉得好飘逸好美,朋友叫店员拿这款式给她试穿,可是穿上后左看右看都觉得很不对劲,镜子里的她胖嘟嘟的像个孕妇,挺不好看。女友叹了口气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随着时尚走,高矮胖瘦当懂得各取所需!”

         上世纪70年代,迷你裙当道,年轻少女摆出美丽修长洁白的玉腿,走在路上迷的男人神魂颠倒。可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婶大妈,也硬要跟着潮流走,短裙下摆出又粗又壮又黑的双腿,不但没迷倒任何人,让看的人还替她难受。

          儿子从小热爱体育,念高中时是学校足球健将,闲暇还参加课外有氧运动,每天在家举重做俯卧撑,时不时在老妈面前展示他双臂苦练出来的两只小老鼠。说只要能练出8块结实腹肌,才是成功的健硕男人,

          我“嘿嘿!”一番冷笑,对他说:“男人若胸中没点墨,四肢发达头脑空空,终究是窝嚢废物!”儿子笑我早被时代淘汰,根本不懂现代年轻人的走向!他说现代人不仅头脑要有学问,而且还要有健壮的外型,穿起衣服来才帅!有魅力!呵呵,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我才不相信他这些鬼话。

          有一次,我们母子俩去超市购物,一位80多公斤重的中年妇女走在我们面前,她长的不怎么高,穿紧身衣服,走动时,背后一块块赘肉随着她脚步上下跳跃。儿子嘻皮笑脸的对我说:“妈,你看她全身居然有这么多软绵绵的小老鼠。”一会儿,他又很慎重地提醒我:“妈,你可千万别像她那样贪吃,这对身体健康不好,而且穿任何衣服都难看死了。胖是祸,不是福!”

          我瞪了他一眼,看来这小子也开始长大懂事了。

                                                         写于2012年7月1日

早安,MONAS廣場! 曉彤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滅亡,都有歷史文字的記載,甚至有許多歷史遺跡,城牆斷壁,標緻著這個國家改朝換代的演變過程。因此,每個國家都有博物館、紀念碑、或由藝術家精心刻造為國為民捐軀的英雄人物雕像,以供後代子孫瞻仰。

        座落於首都市中心獨立廣場公園中央的民族紀念碑(MONAS),是印尼民族在強烈的愛國情緒下建立起來的,它象徵著印尼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願被外國野蠻的侵略與奴役。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重14,5噸週邊用35公斤黃金鑄成的火炬,火舌向著穹蒼伸展,仿佛對全世界的人民宣誓說;我們——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碑身上美麗的浮雕雕刻著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蹟。碑底層是一間高3米,寬6400米能容納500人參觀的博物館,館內陳列著1945年前印尼人民為爭取獨立抗戰的各種史跡。被稱為國寶,即1945年8月17日印尼共和國宣告獨立時第一面升起的紅白旗,也放在這館內。

        從博物館走出去,展現在眼前是個心曠神怡的大公園,清新的空氣流動著草的香味,徐徐吹來的涼風。。。。。。!

       1959年8月,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這座民族紀念碑,1961年國慶日由他主持落成禮,1968年全部工程竣工,1975年7月12日正式宣佈對全民開放。

        這一開放無形中成為首都居民的福址,早期的MONAS,四周沒有築起蘺芭,周日與假日,這塊占地80公頃的廣場,聚滿了來這兒散心和散步的人們,有些家庭還扶老攜幼圍坐在寬闊的草地上野餐,在萬裏晴空下共享天倫之樂。廣場外,有小販售賣各式各樣具有印尼風味的小吃,如:四果湯、湯丸、肉餡煎餅等。

         一位朋友告訴我,她從上個世記80年代開始就常常清晨到MONAS去散步,做晨運,她說:“那是一個強身健體的好地方!綠油油的青草地,鬱鬱蔥蔥的樹木,走在那整齊有致的水泥道上,讓每個來到這兒的人們深感到生活在喧囂的鬧市中倒另有一番世外桃園的寧靜。“

        最近4、5年來,政府把整個MONAS公園重新圍起,讓首都這塊觀光景點,顯得更美觀、更整齊、更自成一格。

                 *******************

        經歷了差不多半個世記之久的MONAS廣場,也遭遇到政府五次易名的命運,當年由第一任總統主持落成禮後,首次命名為GAMBIR廣場,接著又改為IKADA廣場,MERDEKA廣場及MONAS廣場,現稱MONAS公園(不過,一般老百性還是習慣叫MONAS廣場)。除此之外,在這漫長的歲月裏,與總統府遙遙相對的MONAS,也見證了印尼獨立建國後,發生多起改變和影響這個國家進程的歷史事件。

       1952年10月17日,軍事強人納蘇迪安及一批陸軍軍官,由於不滿國會經常干涉軍中要務,於當天上午派兵包圍總統府,在MONAS廣場上架設大炮,要求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解散國會,那次兵諫行動,為日後印尼軍人參政干政立下不良先例。

        1965年10月4日,也就是9.30政變後96個小時,從業集團聯合秘書處聯同回教教士聯合會(N U)等回教政黨,還有其他宗教黨派及大學生團體,在MONAS廣場舉行數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上臺發言者包括後來歷任內閣部長的基督教大學生協會主席克瑪斯、巴都巴拉等人,他們直指印共牽涉政變,要求政府取諦該黨,群眾大會的力量使蘇加諾成立的“納沙共“民族統一陣線開始瓦解。

      1966年3月11日上午,蘇加諾正在總統府主持百名部長會議時,突然接到副官報告,在MONAS廣場一帶出現沒有番號的軍隊,蘇加諾聽後,立即偕同多位部長乘直升飛機倉皇逃離前往茂物行宮,就在當天下午,蘇加諾向蘇哈多發出移交權力的3.11命令書。後來才得知,原來那支軍隊是支持蘇哈多的軍官故意佈署的。

       2001年7月21日,人民協商會議召開特別大會彈劾第三任總統瓦希德,與總統不睦的陸軍首長藉口軍事檢閱,派出2千名陸軍精銳部隊,60輛坦克及裝甲車等,在MONAS廣場上集結,展示實力的目的是反對總統解散國會。觀察家把該事件解讀為1952年10月17日兵諫的翻版,有所不同的是當年要總統解散國會,現在是不許總統解散國會。

         時代的巨輪不斷地向前轉,年齡在6、70歲以上的印尼人民,或是對印尼現代史有研究和關注的人,都不會忘記以上所談到的這些事件。

                    ***********************

         天边才出现些微的鱼肚白,草叶上还沾满着露珠,MONAS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大多数是乐龄人士,吸着清新的空气,展开他们各式各样有氧健身运动,宽阔的广场分布着三五成群一边聊天一边散步的人们,一组一组的晨运队在优美的旋律下愉快地打太极、练气功,有些妇女还轻松地跳着时下流行的DISCO、韵律操….等,每个人都运动到汗流浃背,迎着祥和的晨曦,在凉爽的晨风里与自然界翩翩共舞。

       现代人很注重保健养生,知道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运动,专家研究表明:运动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排毒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我访问了一位84岁精神矍铄,气色红润在现场打太极的李老先生,请教他如何延年益寿?他听后哈哈大笑说:“其实也没什麽秘密?日常生活严守规律,凡事看开看淡,早睡早起。10多年来,我和老伴一直坚持每天清晨5点到MONAS广场运动,见见老朋友,调养身心。人老了若没健康的身体,或患上半身不遂,又聋又痴,那活着可没意思啦!“

         我听后很感慨万千,家中老母亲也是84岁,可是双脚不良于行,足不出户,每次去看望她老人家时,我就会把外面发生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告诉给寂寞的母亲,我对她说:“在我记忆中,上一辈的人,好像老得特别快,40多50岁就已经白发苍苍,暮气沉沉。现在的人哪!愈活愈神采,男女个个黑头冠,体态轻盈,步伐矫健。每天唱歌跳舞,从来没觉得“老“字将至也!“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这就是时代潮流不同的转向,30多年前,如果母亲每天都跑出去外面消遥唱歌跳舞,不但会给你父亲休掉,甚至还会给亲朋戚友,左邻右舍认为这女人不守妇道,家事不理发疯去了。“

        我莞尔一笑,亦是知识份子个性积极乐观的母亲,就因为身体太胖双腿乏力,再加上缺少运动而导至跌伤髋骨,并且一跌不起。

        上个月,雅加达《新明会》庆祝60周年记念举办太极拳比赛,有16团队参加,MONAS广场《康乐》晨运队勇夺冠军。那四位参赛的乐龄妇女,个个精神抖擞,身段柔软,赢得全场喝彩的掌声。

        哈哈!这才是“最美不过夕阳红“,看——­多有意义的人生!

善待老人善待自己=====晓彤

           

           踏入21世纪的大门 ,全球老龄化社会出现,许多国家和城市,年龄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在欧洲、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有不少活过百龄人瑞男女。

          中国人讲究福禄寿,认为人生若拥有这三者才叫好命,要是其中福禄两项欠缺,但长命百岁,来个寿比南山不老松,也算此命不歹。

          长命真的是很幸福吗?一位75岁的老爷爷亲口告诉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活够了,你想,自己已不是翠草鲜花,也不再有所作为,如今只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还是早走早好啊!”“孩子与老伴呢?”我不解地问道“老伴越老越难应付,成天囖哩囖嗦,至于儿女,哎呀!二十四孝早死光啦!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语气中的悲哀,听了让人心酸。

           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关爱、照顾、陪伴。可是有多少家庭子女能体谅垂垂老去父母的无助与无奈?又有多少人会铭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不过,我也曾遇到过许多对生命充满无比热情的耄耋老者,知道来日无多,珍惜当下,笑对人生。真正做到“起居有定,饮食有节,作息有时,运动有恒,取舍有义,心中有爱。”不认老,不服老,好学不倦,阅读上网,广结善缘,每时每刻跟着时代脚步走,让生活过的具充实又有意义。

            前些日子,参加好友生日宴,赴会者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几个还坐着轮椅入席,大家谈笑风生,畅开胸怀大唱卡拉.ok,献唱者不管唱的好不好,全场都报以热烈掌声。我看了很感动,到了这把年龄,还能拿着麦克风高歌一曲,即使唱的荒腔走调,我们也该鼓励喝彩!

              朋友告诉我:“老又怎样?老就注定要快快躺进棺材吗?不!我的人生才开始呢!年轻时受苦受难,现在子女已自立长大,定要找回失落的自己,享受余生。细细想起来,“人”从母胎来到这世界,不就只活这一辈子,短短数十寒暑,眼一闭,脚一伸,说走就走,快的人生如梦,方觉启航,怎么瞬间“朝如青丝暮成霜”!

          作家刘墉说:“生命之美,是因为我们很珍视,珍视是因为生命短暂,不把握,它就飞逝。生命如此可爱,即使是痛苦,能活着,去感觉,都是多么值得感恩的事。”说真的,这只有活一次的人生,“百年难得更百年,今日还需爱今日”。

           颐养天年,除钱财养老,心灵与精神的富足更是重要。要学习”堪破人生愁与苦,实是世事透心寒”。发生啥事都要尽量放慢脚步,装聋作哑。不感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但切切要记住;做个大智若愚的老人。一位老妇人跟我说:“在儿媳面前,我假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让他们去做,去办,自己活的悠哉悠哉。年轻人的事少去打理,不要太傻!”

            这的确很对,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一代已经够呛,难道还要去管第二代,自讨苦吃.

            最后我认为,即使以上的条件你样样甚不如意,也千万千万要善待自己,病了,别乱投医、服药。要找可靠的医生诊断病情,保持心境祥和,注重三餐饮食,深信生死有命。要知道身体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大病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医书上有报导,百分之八十的病源都因情绪引起。圣经也讲“喜乐是良药!”请把握住我们有限的今生,勇敢快乐地走完这“苦海无边”的人生!

                                 写于201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