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华作协与澳中友协联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简报
12月11日作协文化交流活动简报
今年适逢汤显祖(1550 – 1616)和莎士比亚(1564 – 1616)逝世400周年。12月11日(星期日)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半,澳中友好协会昆州分会与昆士兰华文作家协会假南布里斯本的台湾风味餐厅,联合举办了以纪念东西方两位伟大剧作家、诗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澳中友协会长Ross Gwyther 博士、Colin Mackerras教授、Howard Tebble先生等近20位会员,以及昆华作协会长于鍾宏先生、会员王欣女士、李凤梅女士、李春萍女士和先生、雷玲女士及徐中芙女士。
澳中友协全国会长Gwyther博士首先致辞,对昆华作协参与举办此次活动表示赞赏和感谢。随后,澳中友协成员,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研究专家Mackerras 教授做了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专题报告 。Mackerras 教授从两位戏剧大师的生平、他们的人生境遇、创作年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并就二人的文学成就、影响力、写作风格等做了简明扼要的对比。报告令与会者大开眼界,教授对汤显祖的研究和了解也令与会者深感钦佩。期间,教授还用中文朗读了一段汤显祖写在《牡丹亭》剧本中的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Mackerras 教授发音标准的普通话给与会者,特别是昆华作协的会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Mackerras教授报告结束后,昆华作协的于鍾宏会长应邀发表了约十五分钟的英文演讲,他首先对Mackerras教授的报告表示赞赏,并对澳中友协邀请昆华作协联合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随后,鍾宏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以《诗经》为起源的中国文学史,并重点提及唐、宋两代的诗歌和诗人、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和代表作,明、清的四大名著及作者,以及汤显祖和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鍾宏还特别用中、英文为大家朗诵了《牡丹亭》女主人公在第七出《闺塾》中学习的儒家经典——《诗经》里的《关雎》,令与会的西人朋友领略了三千年前中国古诗的魅力。最后,鍾宏还就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两个戏剧做了分析和比较,得出“尽管人类存在种族和文化的差别,但追求愛和自由的人性却是普世(普适)的”结论。
鍾宏演讲之后,便到了本次活动的压轴戏——昆华作协会员代表的表演时段。首先是昆华作协的画家、诗人李春萍女士与夫君马克相伴出场,为与会的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诗朗诵——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 爱情诗(第116首):马克先朗诵英文,春萍接着朗诵中文,演绎了一场现代版“夫唱妇随”的爱情故事,令在场的听众感受到这对跨文化伉俪之间随婚姻相长的浓情蜜意。
春萍和夫君的表演结束后,昆华作协的才女、散文作家李凤梅女士闪亮登场。她表演的是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第十出“游园惊梦”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经典(昆曲)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凤梅的演唱优雅、婉转,韵味十足,令人在陶醉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亲眼目睹少女杜丽娘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
春萍和夫君以及凤梅的精彩表演,为此次活动掀起了一个艺术欣赏的高潮。随后,澳中友协和昆华作协的朋友们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就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话题展开自由交谈。最后,活动在亲切、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两个协会的会员们意犹未尽,大家都期盼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欢聚一堂。作协的雷玲和中芙两位位女士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她们虽然没有表演节目,但以自己的积极参与增添了作协的形象,也给同伴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