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说劳动:入乡随俗 DIY

出国定居后学会了DIY ,就是Do It Yourself (自己干),范围是家里那些不想请人工而靠自己动手完成的活计;小到换个水龙头的密封垫,大到更换橱柜和浴房。这和国内家庭装修统统包给装修公司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呢?

第一,便宜。就拿换水龙头漏水说吧,请水管工来一次,连零件带工费要少说也要七,八十刀;建材店卖的全套垫圈才十几刀,买回来自己换就能省下不少人工费。第二,省时。这里做什么事都要预约,而且各司其职。比如装橱柜,要请管子工,电工,抹灰工,建筑工分期入场,搞得自己像个项目经理似的。当然,水,电工序中的一些特定工作是必须要请有执照的技工来做的,否则出了问题不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还有可能面临市府的罚款。

我自诩有过很辉煌的DIY经历:不仅修好了漏水的水龙头,还修好了漏水的马桶;安装过花园的水泵,更换过厨房的灶台;组装过家具,粉刷过墙皮。

我刚来的时候租房子住,同是刚落户的房东的岳母背地里和我抱怨她女婿:“唉!他在国内做老板,来这里就给人家打水泥地……”我当时回应她的眼神一定满含惋惜,根源便是心中对体力工作的不屑。

如今入乡随俗十几载,思想渐渐与当地人民接轨,医生律师收入高且受人尊敬毋庸置疑,可学门手艺做一名技工也是不错的选择呀!周末赤膊踩着帆板从高卷的海浪中穿过也看不出有啥区别。如果今天我见到旧时房东的岳母我会说,会打水泥地这门手艺给自己家装修可省大钱了,若再搞个个体经营就足以养家啦。在这里,劳动者光荣绝对是体现在收入上的。

DIY 在这里普及性及高,从每个家庭的车库里就能看到这一点。许多车库还兼备小型工作间的功能:内有工具柜,工具台;各种大大小小的,手动的,电动的工具分门别类地各占一隅。我们从新西兰搬来澳洲的时候,我老公最舍不得的就是他多年积攒的DIY家当:电锯,电钻,电打磨,等等。他用这些工具翻新了挡土墙,建起了木围栏,造了放花园工具的小木屋,铺了石板路,搭建了烧烤平台,还有休闲时拎着啤酒瓶坐在大树下眺望山景的木桌椅;更有那一树树金色的橙橘和修剪整齐的花篱。于他,DIY不仅仅是节约,还是心境,是情感,是对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砖一瓦的不舍,是对精心打造的家的眷恋。

DIY已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建材商店的工具划分得精细之极,仅花园工具就有几十种,除草的,吹扫的,打边的,锯的,砍的,削的,汽油的,电动的,现代的,传统的,人性得让你想不出还缺什么。如果有些大型工具不适合收藏,你还可以去专门出租工具的公司去租,人家还负责技术和安全培训。

diy 2     diy 1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和生活兴趣,店里还设立了儿童用具区,那五颜六色的锹,镐,锄,钯可不仅仅是玩具呀!还有小工作服,小推车,小梯子,小袋的花土花肥,真是让孩子在大自然里学习成长。

仅有硬件还是不够的,店里经常有DIY的现场演示,许多品牌还在网站上发布如何用不同的设备做相应的具体工作。图书馆里有大量的关于DIY的书籍画册,详尽得能把外行变成专家。我的修理技能就是从youtube 上学来的。

再往高概括一点,DIY还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减压,一种休闲,一种创作感和成就感的来源。我和老公正在制定一个长期的DIY计划,经营打造澳洲的家园。不必奢华,但求舒适;没有工期,随性随意;DIY,也可以是一种经历。


Deprecated: 自3.0.0版本起,已不建议使用没有comments.php的主题。没有替代方案。 请在您的主题中包含一个comments.php模板。 in /home3/qcwrite1/public_html/home/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5525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