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 空 万 里 淨 無 瑕

      初冬的清晨,空氣涼爽,陽光燦爛,我習慣起身梳洗後走出家園後門,先呼吸幾口清新空氣,然後走上我熟悉的靜靜林蔭路,舉頭一望,好一片湛藍的天空,未抹上一絲雲彩,不由我哼唱起少年時代唱過的一首歌曲,那歌詞是:”大地春回,晴空万里淨無瑕,江山如画,趁我貞潔好年華,思潮澎湃,激盪心田…”,唱着唱着,不覺精神抖擻,脚步也加快了,两條街一亇來回,步步留下脚印,這是我晨運的一種方式.

      我喜歡藍色天空,回憶上世紀中葉我在北京也常見到這樣的天空,尤其是秋高氣爽時節,直使人心曠神怡,那亇年代除唱一些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外,也喜唱一些民歌和抒情歌曲,如:”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晴空万里淨無瑕…,趁我貞潔好年華…”,那時的我身處革命陣營(在華北人民革大学習),內心深處却仍懷着小資產階級的浪漫感情,真正改造好思想的人很少很少,數+年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活着真正是為了革命,為了人民,為了國家呢?! 現在的北京再也沒有藍色的天空了,因為環境污染,空氣混濁,風沙滾滾,可人們還得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我 心 中 的 香 港

      我出生在中國,由小學,中學,大學到研讀俄語,之後任教二十余年,直到知天命之年才去到香港,我和香港信是有緣吧,是由於我家遭遇了一段厄運而迫使我們走去香港,讓我們可以在那裡去爬上”太平山”頂去觀賞大海,這一段經歴在我生命長河中是一個大浪頭,雖然已逝去數十年了,但至今我仍記憶清晰,永遠難忘.

      我和先夫是自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就在北京學習和工作的,由於國家有正規的户籍制,個人沒有可能隨意遷居或調動工作,即使在國內是如此,而香港當時尚未回歸中國,它是處於國境外的一個英國管治的殖民地,一般老百姓要想由國內越境移居香港是匪夷所思的事,但我全家四人確是於70年代中合法地獲准從內地移居香港了,其實首要的條件是因為我先夫是歸國華僑,當時國家和黨中央的政策允許歸國華僑有出入境的自由,但實則在執行這個政策的過程中對每個實例的審查是非常嚴格的,要經過層層領導批准,最後再報省市公安局審批,作為申請人,首先要有一個正當理由,然後在審批過程中就要耐心等待再等待,並持之以恒去催問,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去克服各種障礙,竭盡全力去争取,要抱着破斧沉舟的堅定信心,還要准備揹負天下之大不韙的罪名,那就是有人認為出走就是叛國. 那我們為何敢冒如此大的風險呢?這就要回溯到既往的際遇.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 我 與 澳 洲 新 報 “ 徵 文

      我是一個澳洲新報的老年讀者,寫這篇小文,首先我想表達我對澳洲新報全体同仁的敬謝之意,敬謝他們藉此媒体服務社會及為澳洲華人提供精神食粮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所獲取的豐富成果;經過22年的精心培育,新報今已是澳洲華人社區膾炙人口的一份華文報紙,也是我甚為寵愛的報紙,此小文聊表生日誌慶之意.

      我可算是一個讀報迷,數十年來執此迷不悟,我認為一報在手使我廣知天下事並獲取大量終生受益的知識,買報所費區區,值得,值得.來澳前先居北京哈尓濱,後居香港10余年,也是每日必讀報紙,在港時多讀明報, 其社論文章及文學類副刊專欄是我心頭所好,有時技癢還給其副刊”自由談”專欄投寄拙稿並獲刊載.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頤 康 園 半 日 賞 心 遊

      久違頤康園約有三年了,不免很想念那片福地和老友們,正好主內姊妹姚王綺君婆婆邀我前去,三月初某日,正值一年中最美妙的時節,風和日麗,秋風送爽,直是令人心曠神怡,由姚姐的千金夏星駕車載我們前往,一路順風.

      啊! 頤康園! 三年不見,自當刮目相看,進得園來,只見滿園青葱翠綠,花木扶疏,清香撲鼻,綠蔭掩映下的嶄新的紅頂別墅一排排伸展開來,這是多麽恬靜綺麗優雅閑逸的環境,如詩如画,使人陶醉其中. 主廳前有中國僑聯贈送的一對雄壯石獅鎮守大門,象徵平安和吉祥,廳內一隅是飱廳,時近午飱,各色餸菜紛陳眼前,姚姐為我酌茶送筷,盡顯主人熱情,數年來她對我關愛備至,使我享有只有來自主內的這份純真的愛心,我何其有幸,感恩! 感恩!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百 鳥 歸 巢 同 一 夢

        2008年7月我踏上了 “奔向北京,為奥運加油”的愉快旅程,此行除了將在現場感染到奧運的濃烈氣氛外,還兼可一路探訪在港京的眾親友,可謂一舉多得. 在港拜會了親友並換領了智能身份証後即搭京九列車直奔北京,一路順利.

        啊! 北京,數年不見,今當刮目相看,只見那車站街頭,人潮湧湧,車聲隆隆,一片欣欣向榮,好不熱鬧,住慣了清寂雅靜的澳洲的我還真有些不習慣. 在車上一路觀賞两旁的街景,那寬濶整潔的馬路,高聳的新式樓房和店舖,隨處可見的迎接奧運的標語和彩旗在微風中飄揚: “迎奥運,講文明,樹新風”,”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奥運”, 尤其是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憶念德術双馨的婦產科名醫林巧稚

             一位幾乎被我遺忘的上世紀的婦產科醫生林巧稚突然重現在我的腦海中.不久之前我讀了”同路人”周刊”心靈迴響”欄一篇文章”獻身婦產科事業的中國南丁格爾林巧稚”.一文,再次掀起了對這位德技超群的醫生的崇敬之情.不由得我想對她的一生事蹟寫點感想.

            時光倒流到1949年春,當時我在南京正待應屆大学結業,內戰突告緊急,四五月間寧滬两市接連政權易手,我應急寄居在上海的表親楊虎夫婦家,我有意赴京讀革命大学,於七月份趁楊虎赴京開首屆政協會議,我隨同楊虎夫婦到京.當時楊夫人有婦枓疾患,有幸住進王府井的協和醫院由林巧稚主任醫生親自做手術.手術當日我亦隨去醫院,並在那裡見到了林醫生,只見她身材纖細,態度和靄,双目有神,文雅而精明.是次手術她手到病除,極為成功 事後楊夫人對我誇贊林醫生說,她對病人非常和氣,非常關心,醫術一流,尤其是她那双纖細靈巧的手太善長於做手術了,很熟練,很敏捷,很成功.以後留在我印象中的林醫生是她有一顆愛心和一双纖巧的善於手術的手.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巴 士 穿 梭 司 送 迎

        本來事情巳經過去两三個月了,但對我有所感觸,還是想寫出來和讀者分享.

        我在澳居住倏忽近二十年,在昆州布市南郊一住巳有十五年之久,作為一個老人自然對布市南區的幾個醫院是比較熟習的,如 QE2,Mater,PA,Sunnybank Private

Hospital,Logan Hospital ,有的醫院因我要去接受 routine check,每年要去一两次.澳洲醫院所提供的一切服務除充分体恤病人認真徹底治病外,院內各部門的組織配合工作也是有條有序的,從接收排期看病,到醫護人員的治病及護理,或到住院手術,甚至出院後的追踪復查等,他們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地長期負責到底,我本人就在一次手術後接受醫院追踪復查達十年之久,這是多麽徹底負責的醫保服務啊!其它方面,老人還有免費眼科檢查,配眼鏡,配助聽器等等,這種種優惠為澳洲國民所享有,使我不禁想到作為澳洲人的驕傲,可我自己老年移居此地,從未給澳洲献上勞力和稅務,今日所得就是無功受祿,增加了澳洲人的負擔,內心滿懷感恩外,也感慚愧.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萬 千 情 意 一 卡 傳

          日前我意外收到一封給我的生日賀卡,來自位於Sunnybank高鮮超市旁香格里拉餐廳所在的那座商厦內的聽力矯正服務所(Brisbane Hearing),以該所全体同仁的名義給我的,我驚喜之余,不由得引起我對該所服務的讚賞之情以及對利用卡片傳達情意的一些聯想.

          两三年前因我的一耳失聰就去這家聽力服務所檢查两耳並要求配戴一副助聽器,該所的林萬昌師傅( Audiologist  Ronnie Lam )給我提供了全面而仔細的聽力檢查,並給我配備了一副助聽器,這是澳洲給老人的福利,是免費的.這两年來每當我外出需用助聽器的塲合就戴上它,果然名符其實有助聽的效果. 每年有一次例行復查,林師傅都要檢驗我两耳的聽力变化,調整我的助聽器,並耐心指示如何維護助聽器的功能等等,他是專業的聽覺矯正師,既有高深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認真負責態度親切的醫者道德,在和他的短暫接觸中看到他是敬業樂業的,對他的服務我感到滿意,我尚未向他致謝,未料到他的診所又給我寄來賀生卡,這是多麽細緻的貼心服務啊! 直使我喜愧交集.讓我在此公開道謝吧!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乘 興 再 吟 木 蘭 詩

      “藝文雅集”讀書會巳於2010年11月用两講時間學過樂府民歌木蘭詩,我十分喜愛這首民歌,課後意猶未盡,近時乘興重拾吟之再吟.

       木蘭詩是一首古樂府民歌,是南北朝時期作品,是描述孝女代父從軍的故事,是一首典型的蘊含着歌頌忠孝智勇偉大情超的詩歌,文辭淺顯易懂,韻調自然,經一千四五百年流傳至今,歷來這首詩被戲曲影劇選為題材演出,在民間家喻户曉,極受歡迎.我在中學時代巳學過此詩,但印象不深,數十年來只記得前面幾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至於歌辭主旨及其藝術價值則一概不求甚解.今次在”藝文雅集”讀書會上由董沛霖教授主講此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可真是相得益彰,適得其人了.是日講堂爆滿,添加許多座位,見到許多新同學,他們應都是慕主講人的精彩講授而來.今次董教授一開始並不直接進入這首詩文,而是用較多時間介紹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即是在秦漢,三國,两晉五胡+六國後南北朝時代,北魏分為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群雄紛争,戰争頻仍,木蘭詩即起於此時期.是北朝民間作品,後經唐代文人潤色而成.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慶”雅集” 謝師友

        當”藝文雅集”讀書會全体学友即將舉杯慶祝”雅集”成立六周年之際,作為該會一個會員的我也感到十分興奮,懷着一種滿足和感恩的心情想寫一點感想.

        “雅集”六年來的学習成績是主要的,所進行的講座共計138次,所学的文章總數近百篇,文章內容含文学,文化,一般,宗哲,歷史,音樂,書画等,可謂極為廣博,參加過主講的有+余人,有何洛,董沛霖,梁煥松,陳棟華,鄧汝淦,潘廣惠,王逸華,王雪帆,李紹晟,譚婉華等(恐有遺漏)及客座講授數人,參加学習人數約二十余人,有時多達三十余人.同学学習情緒飽滿,講堂氣氛熱烈,會後還在一起邊享用茶點邊互致問候和交流学習心得,久久不散,氣氛輕松而融洽.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悼念何洛老師

          我敬愛的何洛老師於今年元月二日离世了,走得很安詳,享年八十有三.何老師的病因我想是緣於他數十年來抽煙以及他中年在中国大陸多經磨難,又一貫勤於用腦,筆耕不停,甚至在他彌留數月來仍未停筆,以致精力超支,積勞成疾.過去他在廣州長期從事文藝工作,其志趣在於粵劇戲曲及中国歷史古典文学方面,曾編寫了許多現代木偶戲劇本.96年移民澳洲後退而不休,仍熱心支持鼓勵昆士蘭粵曲協会的多次演出.此外,他還參加”藝文雅集”讀書会的国学講学,以他深厚的国学造詣來說,他是我們多數同学的老師,他的講座是精彩而引人入勝的.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記 陳 耀 南 博 士 布 市 培 靈 佈 道 盛 况

          陳耀南博士是香港大学碩士,博士,曾任英華書院副校長,理工高級講師,日本京大人文研,台灣中興,中正两大学教授,95年移民澳洲後歸主信仰基督教,常主持各公開辯論,演講,作文比賽評判,擔任電台及電視文教節目策劃人及主講,在澳洲星島日報,新報及香港信報等撰寫專欄,出刊著作有40余種,內容豐富多采,足見其國学造詣之深厚.

          我對陳博士心儀已久,讀過他的部分著作,惜未謀面,因自他榮休來澳洲後住在悉尼,而我住在布市. 無巧不成書,07年澳洲新報為紀念出刊20周年舉行一次徵文比賽,我是該報讀者,便試投一稿,文中提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陳博士時任比賽評判,拙文經他過目後,承蒙他的善意及為宣揚福音的愛心而將他的數冊作品郵贈我,作為他的一個”粉絲”在驚喜之後即致函感謝餽贈.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往 事 依 依 彌 可 珍

           因年老而睡眠減少,時常夜半醒來,腦海聯翩浮現出來一件件往事,古詩人陶渊明在其名篇”歸去來辭”中有云:”知往事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知往事可諫來者,則回首往事或也有益,可以糾錯,可以勵進,以下回憶幾件往事: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Hello world!

歡迎來到 昆士蘭華文作家協會. 這是您的第一篇博客。您可以編輯這篇博文。或者把它刪除,再重新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