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江湖盛传,澳人拒绝带口罩,即便今日,许多澳人仍然选择不戴口罩。 因为全球供应链的分工,口罩等医疗物资的生产线在中国。特殊时期,本国供应不足,政客们只好宣传口罩可以不必。
但常识告诉我们,戴口罩又能有效防止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他人。因为没有口罩,很多澳洲妇女在家蹬起了缝纫机。
先不说前期华人社区捐款捐物,购买了大批医疗物资运回中国的善举,是否导致了目前澳洲的紧缺局面。这个问题太尖锐而敏感,客观而言,谁都没有料到瘟疫会这么快传播到澳洲,甚至于到目前这种社区传染的地步。
微信群里都在团购口罩和洗手液, 二月里在澳洲采买往中国寄,三月里在中国采购寄回澳洲,在澳洲的华人,这一波穷折腾瞎操劳哦,祖籍国和居住国,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有了口罩的华人,相比手无一罩的白人兄弟,显然更加气定神闲。
澳人的确粗心大意,但如果口罩是正常价格3毛钱,如果很容易就可以在药店买上一打,他们还会不戴吗? 或许会有,但绝大多数人,在生命健康和小不舒服之间,肯定会选择前者。 世人皆知,正是出于对健康和运动的热爱,才使这个人口仅仅2400多万的小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这不是举国体制的功劳,而是全民自觉运动 ,为了个人的健康和荣誉。
前天终于有新闻报道,矿业大亨安德鲁自费上千万澳元,依靠个人的商业关系,从中国购买了呼吸机,防护服和口罩等医疗物资,捐献给西澳的医院和社区。 后续又闻,联邦政府鼓励这种做法,企业如能从海外进口所急需的物资,政府会原价回购。政府买不到的物资,一个商人买到了。商人的脸面,在某些关卡前,是否更值钱?
大国博弈,背后的政治暗礁,不言而喻。有大国翻手是云,覆手为雨;又有语曰:烹小鲜如治大国。
家门口的灯光温暖,照亮已打开的门厅,那是家人为我归来而预备。刚进门,餐厅里已嚷嚷着快点吃晚饭。葱爆小龙虾,香味四溢,我换鞋洗手,腹中却敲锣打鼓,早已等不及了。
边吃饭边听 7号台报道,一只呼吸困难的袋鼠,跑进了人家的后院,也许纯属偶然,也许是为了求救,医护人员接到好心人电话后,及时赶到现场,用麻醉枪将其麻醉,并带回医院救治;恢复健康的袋鼠少年,目前已重回社区保育林的怀抱。
真是只幸运的袋鼠。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怜悯的国度,不仅对国民,也对难民,以及野生动物。
同样,出于怜悯,他们放进了红宝石公主号游轮上的所有游客,而这些游客占了整个澳洲确证病例的10%,并且还在上升中。 我不怀疑人性中的善,就像我从不低估人性中的恶。 一个刚刚从山林火灾中恢复岁月静好的国家,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却仍然笨拙地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去面对,眼前吃亏,是不言而喻的。
袋鼠国,也希望你能被治愈。
晚饭后,窗外的雨声更大了,打在屋顶上,树叶上,和着花间小虫的啁秋,奏响着天地间奔放和谐的乐章。这注定是一个平凡的夜晚,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秋天。我的思绪翻飞,如放牛晚归,而又重回“杏花村”。
四合院:读《燕紫物语》
秋季也见清明雨?杏花只笑春风里!
何来山茶戏秋菊,南北半球燕紫语。
燕紫回复@四合院+李晓春 –南洲清明
南洲秋叶戏春风,四时景明异复同;
杏花恰逢四月雨,彩蝶菊丛觅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