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裡的一個晚上,在悉尼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歌劇。 那天走在大街上,到處可見此劇的廣告,五彩繽紛地寫著“港灣裡的歌劇”。 本季由澳洲歌劇院上演威爾第的著名歌劇“茶花女”。 這“海面上的茶花女”讓我久久難忘。
入夜,只見在城中植物園外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個金碧輝煌的浮動舞台。 燈火照耀下宏偉的悉尼歌劇院和港灣大橋,則是舞台的背景。
你不能不佩服設計者的大膽和精巧。 舞台是浮動的,可以隨潮水而上落,又能承載樂隊和演員最多時近百人的恣情表演。 舞台上方,是一個三層樓高的水晶吊燈,成千上萬顆水晶在燈光中跳躍閃爍。 燈上的吊纜和支架隱沒在深深的黑暗中,那燈,就像一朵巨大而晶瑩剔透的寶石花漂浮在夜空。 在植物園最前端的岸邊,建起一排排漸漸向後升高的觀眾席。 而為了最好的聽覺和視覺效果,舞台也設計成階梯型的幾層,和觀眾席大致形成了一個圓形劇場。
“茶花女”小說是一百多年前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名著。 他的父親是寫了 “基度山恩仇記”、“三劍客”等巨著的文豪,他自己也籍“茶花女”這本薄薄的故事而聞名於世。 同代的義大利音樂家威爾第很快將小說改編成歌劇。 浪漫曲折的愛情悲劇、豐富動人的旋律、抒情優美的聲樂,使之成為歷來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 一百五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
當晚澳洲歌劇院出演陣容強大。 幾位主要演員,包括兩位年輕主角,都有在歐美擔綱主演許多著名歌劇的經驗。 聲音和容貌都同樣美妙的茶花女,從頭至尾從從容容地壓住了全場,尤其是最後的詠唱, 淒美動人,催人淚下。 也特別喜歡扮演阿爾佛萊徳父親的男中音,聲音亮堂又柔潤寬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飲酒歌”的抒情和吉普賽舞的熱鬧,都在階梯形的舞台上表現得如此自然流暢。
歌劇不是澳洲人的最愛。 據說主辦方作了一個調查,此次演出期間的觀眾,有近一半是第一次走進歌劇殿堂。 然而,主辦方顯然知道,悉尼是澳洲人的驕傲,悉尼港是皇冠上的鑽石,戶外活動是澳洲人熱衷的生活方式。 如果主辦方希望在這個地點茶花女的演出把澳洲人引向歌劇,那麼,他們聰明的策劃成功了。 當晚全場座無虛席,終場時掌聲雷動,演員連同樂隊,不知謝幕了多少次。
聽說以後年年有“港灣裡的歌劇”。 我們期待著。
寫得很好。
這場演出是賣票的嗎?還是免費的?很希望在佈里斯本河上看到這樣的演出,市内植物園有看臺等設備。
我唱過老阿芒的詠歎調。很喜歡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