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年中,女友告訴我:昆士蘭合唱團將在聖誕節前,上演一場“彌賽亞”音樂會, 而且邀請公眾參加他們的演唱! 我耳邊立刻響起了那神聖莊嚴的樂曲,而我將有幸參與其中!這消息讓我們激動不已,於是迫不及待地遞了報名申請。
兩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亨德爾在英國創作了聖樂“彌賽亞”。自1742 年問世以來, 這部不朽的清唱劇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始終是最受歡迎、演出最多的聖樂合唱, 是很多合唱團每年必演的保留節目。其中的 “哈利路亞”更是唱遍全球,在西方可說是婦孺皆知 。“彌賽亞” 於我,還有一層更親切的意義。 六十多年前當我母親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曾參加大學聯合的“彌賽亞”演出,媽媽還演唱了其中的女高音獨唱“祂將牧養祂的羊群”。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媽媽依然清晰地記得那首歌。每當她唱起,那美妙感人的音樂, 總帶給我聖潔寧靜的遐想。
在巴洛克時期, 所有的清唱劇 (oratorio)都以宗教為主題。(oratorio 這個字,就是從小教堂這個詞來的)。但不同於一般的教堂聖詩,“彌賽亞”是氣象宏偉的大型音樂作品。“彌賽亞“ 的意思是救世主,該劇分三部份敘說了耶穌的誕生、受難和復活。五十多首歌的歌詞都是聖經的話語, 像“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萬軍之王耶和華說,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 在我前面預備道路”,“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你們要把頭抬起, 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等。全劇音樂豐富激昂,氣勢磅礡。這些歌曲, 或哀傷沉重、痛徹心扉,或慷慨振奮,排山倒海, 或神聖莊嚴、驚天動地。 這,也是這部清唱劇多少年來永遠激動人心的原因之一吧。
昆士蘭合唱團在 1873 年就第一次演唱了“彌賽亞”,以後的一百多年里,幾乎年年演唱。今年,昆士蘭合唱團和我們這些臨時演員,組成了180人的合唱團。 獨唱和指揮都是享譽國內外的專業音樂家,伴奏是技藝精湛的 St. Andrew 樂隊。 我們通常熟悉的合唱,幾個聲部當中, 一部旋律,其餘為和聲。 而巴洛克時期的合唱,每個聲部都有自己獨立的旋律。所以這次昆士蘭合唱團給我們的通知中說,參加排練之前,每人必須把全部合唱曲中自己的那個聲部唱熟。 第一次排練,一開始就是四聲部合唱。四個旋律奔放流暢,水乳交融,既聲勢如洪,又和諧如詩,真給人不可言傳的震撼。
經過幾個星期每週兩次的緊張排練, 題為“布里斯班高歌彌賽亞”的音樂會於11月底在市政廳的大廳里上演。當晚是市政廳即將長期關閉裝修前的末場演出, 從指揮到演員,情緒激動是顯而易見的,連聽眾們都鄭重其事地早早到場。輝煌澎湃的歌聲響起來了, 如隆隆春雷, 如洶湧波濤, 在大廳里滾動,又不斷升騰。歌聲中, 我不禁抬頭仰望,分明可以感到從天花穹頂的彩色玻璃中, 有溫暖的陽光柔和地灑下。亮光里,四壁傳來巨大的共鳴,和我們一起唱出莊嚴的宣告。 當唱到 “哈利路亞”時,全場聽眾不約而同都站了起來, 或張開雙臂,或雙手合十。 台上台下,人人都陶醉了。那一刻,那被讚美的確實與我們同在,祂在我們中間。祂的巨手輕托著我們, 而我們在美妙的樂曲聲中,看到了祂慈愛的微笑。
音樂會過去了, 歌聲依然時時在耳邊迴響。 我想,人一輩子, 至少要聽一場“彌賽亞”。而如能親身參加一次演唱, 那定會成為終生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