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27日,我乘坐的澳航客机降落在悉尼机场,标志着一年左右的出国努力可以抛到脑后了,新的生活和挑战即将开始。
Category: 往事回首
黄梅雨
昆士兰常年干旱。雨,自然就象征着生机、象征着希望。 可我小时候的雨则完全不同。那时的雨大抵象征着绵绵不断的忧愁。
猫
我们前后养过三个猫,都死于非命 . . . . . . 后来就不养了,改养狗了。 第一只猫应该是89年,那时还是租的房子。小猫非常可爱。可附近有一只硕大的老猫,总是来打我们的小猫。后门有个木楼梯,楼梯最下面有一个小空间。每次老猫一来它就钻进那个小空间躲起来,老猫身体大,进不去。
昙花
小时候一直觉得昙花是那么神秘。听大人们说昙花非常稀少,一年只开一回,只在晚上开,而且时间很短,很快就凋谢。 一次,父母带我们去当地菱湖公园里的一个大型游园活动,说当晚有昙花开放。公园里人山人海,挤在一个两层的小楼前。昙花,则被放在二楼的阳台上,供大家敬仰观赏。 我们离的比较远。父亲把我扛在肩上,自然比别人高出一截,然而由于太远,还是看不清那个花盆。渐渐人们腿站累了、一直伸着的脖子也酸了,昙花还是不开。父母说,算了,人太多,回去吧。当我们走出一段后,忽听身后的人群高喊:要开了。。。。要开了!
对话韦钢
今天(2020年5月23日)的《新大陆传媒》登出了著名媒体人、前澳华传媒总经理、澳华之声主播大陆先生两年前对我的一段采访。 那天大陆来到家里,我们对面而坐。他拿出一个比手机还小的电子录音机,放在我们之间的桌上。采访就开始了。
黄河文化与高铁发展
— 在2017年大学同学聚会上的书面发言 很遗憾未能参加此次同学聚会。首先向组织这次聚会的河南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辛苦了。 谢谢组委会点名让我为这次聚会写一点东西,以”黄河文化与高铁发展”为题,要求两千字。可拿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看着聚会的主题,突然发现我竟然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是“黄河文化”。不免挠头。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那句话。这应该是一个没有争议的概念。
奇葩的华人官文化
插队时,我所在大队的书记人高马大,走路喜欢背着手,外八字的步态,隔几条田埂都能一眼辨出来。他不管到那个生产队,身后总是要跟着五六个人。所以人们远远看见田埂上走来一队人,最前面是背手八字步的大块头,就会赶紧传话:何书记来了!何书记来了!以便做好迎接工作。搬凳子的搬凳子,倒水的倒水。人们毕恭毕敬。而何书记从来不正眼看人,讲话也是自顾自地讲一些大概他自己认为是官话的话。人们附和着,点着头,哈着腰。那边做饭的已经生火…… 在这里,何书记就是皇帝。然而,何书记上面还有公社书记,再上面还有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每次都是坐一辆北京吉普来。他一年大概能来两次。就是摘茶做茶的季节来。人们只要远远地看到军绿色的北京吉普开过来,就立刻奔走相告:县委书记来了!县委书记来了!
憶蔣先生二三事
我第一次見到蔣先生是在1987年,也就是我剛來布里斯班的那年。 他在大陸的一個親戚,就是那種海峽相隔、半世紀未見面的親屬,託我給蔣先生帶來一點物品。所帶物品絕非貴重,而更多的是心意。記得最大的就是一雙手工製作的布鞋,是給蔣母的。當我把東西及信轉交給蔣先生時,他說母親已經去世了。可見那時的通訊之不暢。
父亲
昨天在音乐家商泉老师家中,听着他早年在悉尼生活时制作的中国留学生原创原唱歌曲集《男左女右PALMREADING》音乐CD。主唱为楚客;沈小岑友情出演。 其间商老师专门挑了一曲《长途电话》。歌曲的前面是一段极其安静、没有任何音乐背景的低沉的朗诵:
开除
韦钢 | 2019年6月28日 大约三十年前,我在QUT工作,整天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穿梭。当时我们这个研究学科还比较年轻。我们的研究中心势头很旺,有迅速扩张的趋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招英纳贤,聘请顶级科学家。 中心从英国招来一位据说名气很大的M教授。那天系领导带着他到到实验室与我们这些小喽喽们见面。个头较高,一脸胡子。与大家一一寒暄,也没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