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看了鬼谷雄风的评论之后,我对这部片子仍然抱着很大的期望。想看看60年后,国共之间的仇恨正在化解的今天,新一辈的电影工作者们还有那些“大腕”们如何来演绎那段历史。

 这部片子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杂乱。一部电影的时间极其有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塞进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难度很大。很多反映大时代的片子恰恰从小故事着手,用小故事或者某个侧面的线索来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而这部片子则试图把党史里的内容都塞进来。作为电影就显得杂乱。我们这些受过党史教育的中国人看着都乱,外国人看恐怕就云里雾里了。之所以选这么多大腕明星来捧场,恐怕就是鬼谷雄风说的堤内损失堤外补。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片子卖不了座,政治教育宣传也就白搭。云集大腕(包括歌星、笑星、相声演员等等)这一招争议性很大。在我看来,它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片子的严肃性和内容的可信性。而片子本身又远不是娱乐片。作为政治教育片,不够严肃;作为娱乐片,则太过于严肃。四不象。

在“量”上把内容硬塞给观众,而在“质”上也有不少硬塞的痕迹。很多上下不连贯的场景只为一个目的:宣传。比如毛泽东和周恩来各背一个快乐小女孩的镜头,就不自然。显得突兀、生硬。感觉是强行向观众宣传毛主席以及他领导的共产党是如何的亲民、随和。实为败笔。其实那时的共产党非常得民心,这也是共产党为什么能胜利的原因。根本用不着这样小儿科地生造、推销,让人看着不自然。

有一点很重要。表面看片子大的方向是宣传共产党及其事业,但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内涵。那就是“民主、共和”。它是贯穿整个片子的主线。它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风风雨雨。谁执政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主、共和。片子写的是建国过程,不可能说后来以至今天的事,但任何一个能思考的观众都有可能会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后来呢?60年后的今天又是怎样?民主否?共和否?不同政治派别是否可以和平相处于一个屋檐下?然而民主、共和的概念也必须用歌功颂德的方式才能间接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成了讽刺。

无论导演是否有意,这都是该片作为政治片的一个深刻之处。或是用心良苦,或是歪打正着。

除此之外,倘若以海外华人的角度看,免不了还要和西方的民主再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一个倡导民主共和的片子其过程本身就背离现代民主原则。比如在澳洲的民主制度下,法律规定任何宣传某个政党的短片广告都要做广告说明。也没有哪个政党可以花这么多钱请这么多明星拍这样大型的政治宣传片,而且是执政党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从艺术角度看。我很欣赏片子的音乐。除特定场景用了国际歌外,整个片子没有用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做背景音乐。而是用了很现代的电影音乐语言。有力地烘托了气氛却不使你感到背景音乐的存在。

从演员表演来看,主要角色里,我觉得蒋介石演的最好。蒋经国演的也很棒。毛周都不理想。没有把他们的个性完整地活生生地塑造出来。显得有点干吧、甚至支离破碎。尤其周恩来,没有把他的气质演出来。

电影里有几处幽默很不错。比如战士回来汇报:发现一个地主大院,墙太高,翻不进去。请求大炮支援!于是首长让打照明弹,结果发现已经到了北京城墙根下。。。。。不如多些幽默,彻底娱乐化。

以上乃个人看法,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判指正。或许看电影就是看电影,一笑了之,无需这么思前想后。坐我前面的似乎是中国留学生的一批年轻人。每出来一个明星他们就哄堂大笑。估计是看到他们所熟悉的歌星什么星被打扮成历史人物而觉得滑稽。这种笑完全与故事情节无关。我当时在想,如果有西人在看,他们怎么也搞不懂这些人在笑什么。事实上我也没太搞懂。不过能让人乐,电影的价值至少实现了一半。

写于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