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近两年,飞越重洋来到澳大利亚与家人团聚,陪伴孙子成长,享受绕膝天伦,成为新的“主业”。在享受“好山好水好寂寞”时,偶然发现社区里有若干类似的来自中国的大爷大妈,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告别了居高临下,远离了指手画脚,封闭了内心欲望,熄灭了辉煌气场,心甘情愿地转换角色,低头弯腰,“重新做人”,乐给儿女当家政服务员,乐给子孙当游走四方的坐骑和取乐时的“马马”。不需要什么场合,也不用作什么介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就是最好的介绍信,一句中国话就能使路边偶遇的陌生中国人成为朋友,因此,在社区里很容易认识华人。W喜唱歌,是华人某歌舞团缺一不可的主唱,担任着合唱节目的男高音领唱。Y善葫芦丝演奏,将《月光下的风尾竹》吹得丝丝入扣、情真意切,唤起了多少远离故土的华侨对青春的美好回忆。凭这一技能,Y是华人社团负责人眼中的“香脖脖”,也是华人圈里人人皆知的“网红”。我爱好音乐,常捣鼓乐器,与W和Y有话题可聊,我们三人曾一起去为华人社团的聚会捧场,“物以类聚”的自然规律,让W、Y和我由相逢到走近,到三人成邦,在异国它乡唱响了一曲“相逢”之歌,也再次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美妙。

 

W是三人中的老大,但我感觉他是三人中最具活力的“小伙子”。每次见到他,都是牛仔裤、花T恤、夹克配运动鞋,T恤常在翻新,容颜修整得干干净净,走起路来脚底生风,轻盈而有弹性,怎么都难以让人相信是在向“随心所欲”之命奔跑的人。

 

第一次与W相遇是在North Lakes Library图书馆的英语学习班。老师是西人,学生则来自五大洲四大洋。走进教室,看见围着桌子坐下的很多都是年轻的美女,我坐下后忐忑地试着询问身边的“同学”,得知美女主要来自韩国、缅甸、越南、泰国、印度、伊朗等亚洲国家和非洲、俄罗斯、哥伦比亚等欧美国家,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移民,有的是旅游打工,有的是难民,友好礼貌,平等和谐,积极乐观,充满了向上的力量。我一个澳洲过客,又年纪一大把,不自信成倍翻番。这个时候在华人身影中我看见了邻桌的W,正若无其事地与人交流,这个神态仿佛给我吃了“定心丸”,看见了努力的方向,好羡慕他的英语能力。

 

W和我都是英语学习班的固定学生,基本不缺课。当W知道我不会开车,到North Lakes Library图书馆上课不方便后,就主动接送我上下学,以后还定期送我们去超市采购。他回国处理事务短暂离开,也不忘委托朋友继续接送我上下学,无论是常去的North Lakes Library,还是一周一次的Stafford Church,一次都没有拉下,令我难忘和感动。我在澳洲,上英语课不仅免费,还享受到国内厅级领导干部由驾驶员接送上下班的特殊待遇,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了人际间真善美的温暖。

 

W与妻子L都是土建专家,他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夫妻二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从武汉迁徙到深圳定居,在“只有一幢楼”的深圳,在一片荒芜的渔村,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作为深圳的第一批拓荒者,在描绘深圳的画卷中,在演绎春天的故事里,W和L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勤劳和智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之歌,成就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青春不悔,人生无愧。如今,W和L是已经取得PR身份的澳洲中国人,在澳洲也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灿烂的澳洲阳光,照耀着团聚一堂的爷孙三代,绕膝之欢,其乐融融,幸福生活,美丽人生。放声歌唱吧,我祝福你们!

 

Y是浙江人,饱受水乡烟雨的滋润,使高瘦挺拔的Y帅气中露着优雅,潇洒中藏着智慧,站在那里,犹如玉树临风一般,穿上白底蓝花的中式唐装,就是一枚典型的风度翩翩的江南公子哥儿,让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头戴书生帽,手摇纸扇,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江南出才子,我们也是因文学相识。我在Y的微信朋友圈里,看见了他写的回忆年轻时遇到一个师傅的文章,记录了那个师傅在“十年浩劫”的特殊年代,独善其身和在技术、道德、情感等方面对他的影响和引导。读完那篇文章,我看见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时我刚刚成为昆士兰华人作家协会会员,知道昆州作家协会正敞开大门,欢迎爱好文学的朋友“登堂入室”。我将Y介绍给作协会长,经过了必须的门槛,Y也成为了昆州作协会员。以后就能常看见他在江南园林、水乡岸边与书画名人吟诗作赋、举杯祝福的照片与文字;看见他上山下乡当知青时战天斗地的故事和青春年华时勃勃生机的照片;看见他介绍江南小吃、当家名菜的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的文章,常常令吃货垂涎三尺。在澳洲时间长了,看见Y写的美食文章和照片,胃口大开而不得食,就有一种食欲被“戏弄”、被“虐”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嫉妒心理,个中滋味,只能长时间远离故土的人才能感同深受。

 

Y还是一位园艺高手,在家里的庭园开垦了一小片土地,种花种菜,五彩缤纷的花朵与丝瓜、南瓜、辣椒、西红柿、土豆、红薯等争奇斗艳,不仅是Y家的“菜蓝子”,也是Y寄托美好向往的百草园。

 

Y的葫芦丝演奏技艺高超,完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事找乐,随便玩玩,是业余中的专业。他每发表一首自己演奏的乐曲,就一定会配上“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绪、音乐的地方特点、旋律代表的形象等”作品分析,就像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为了更好地传授或演绎某一个作品,前期要做的工作一样。用专业的态度去对待业余爱好,这绝非是普通玩家所能做到的。我们曾一起在Aurora Boulevard Park公园“练功”,仅仅是一般性练习,他也用自行车载着他的大包,不同调的乐器、音响、伴奏、谱架、曲谱本等,一件不少。在迎接2020华人湖边聚会上,Y用口琴演奏《友谊地久天长》,熟悉的旋律、深情的演奏,打动了在场的几个中国女婿(西人),情不自禁地与我们同声高唱,友谊的歌声飘向蓝天白云。那天Glen送我回家,在车上Glen告诉我:他今天非常快乐,他很喜欢W的演唱和Y的演奏,很愿意与我们在一起歌唱!

 

Y与我一样,是将很大一部分年收入贡献给航空公司的、常年在印度洋上空飞来飞去的“澳飘”。Y的儿子移民到澳洲的时间不长,孙子快入学了,需要在语言交流、文化背景、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过渡,为了支持儿子安心谋生,Y与夫人放弃轻松生活,上了年纪却当起牛郎织女,轮流到澳洲“上岗”,“无缝衔接”地陪伴小孙子。

 

突如其来的天灾,肆虐着远方的祖国,到处草木皆兵。谈虎色变且越演越烈的疫情使清新、干净的澳洲也风声鹤唳。我们哥仨都不能为减缓疫情做直接的贡献,只能珍惜“什么也不干在家里躺着,就能奉献社会”的机会。在这段自我隔离的空间里,微信里传来了W深情演唱的《一壶老酒》,传来了Y用葫芦丝演奏的《断桥残雪》,我也传了一首萨克斯演奏的《一世情缘》,用音乐隔空喊话,表达祝福与相守,让闭门不出的单调生活多了一抹亮色。“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Y正在学习用葫芦丝演奏,我也正在学习用萨克斯演奏,愿同行在澳洲大地上的哥仨,用这首歌祝福祖国快快度过劫难,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愿同行在澳洲大地上的所有华人,同心协力,努力奋斗,使自己生活的美丽的澳洲,天空更清新,大海更湛蓝,百姓更幸福!

 

 

31/01/20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