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封城日记已经7篇了,整整一个星期。期间收到很多朋友和读者的夸奖鼓励。受宠若惊。7片短文,从轻松的家长里短,到严肃的国家政治,跨度不可谓不大。没有计划,没有方向,跟着感觉走,走到哪是哪。属游牧民族。这应该也是原生态作者的特点之一吧。

一天写一篇,确实需要一定的坚持。当初决定写点东西,是因为摄影玩物丧志,耽误了写作,现在宅家出不去,有时间了,那就补补欠下的债。确实准备多写点、不断地写,但也没有说要写日记,不知为什么第一篇出来,大伙就把它与“方方日记”联系起来了。于是就真的成了日记。大概是因为标题里有个“-1”。有一就有二。方方日记我是听说过的,好像家喻户晓的意思。查了一下,有好几十篇,记录武汉封城期间的事。我说等我有时间了就仔细拜读。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时间。

一天写一篇,很锻炼人的毅力。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我做“手机365”的项目。老朋友可能都还记得,就是用手机每天拍至少一张作品,连续365天。很好的挑战。用手机拍照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考验艺术。观察取景构图用光,真的是很好的锻炼。每天拍,一天不拉。偶尔有一天忘了,从床上爬起来也要补上。那一年,很充实。之后,我还被邀请到到各个俱乐部去讲手机摄影。

一天写一篇,每天需要有效的安排时间。每天要获取信息、思考、然后找时间把它写下来。最好不要耽误其它正事。这种周而复始的克制和努力也不停地带来收获的喜悦。

当今的写作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作者的行为。当大家都夸奖你的时候,你的兴奋立刻化为动力。当大家都鼓励你,说期待下一期的时候,你是不好意思停下来的。当有人告诉你,你说出了他想说的话,你比他还要感动。

昨天的采访,是早晨临时决定的。于是就给Graham发了一个要求采访的短信,简要地介绍了一下背景和目的。没想到5分钟后Graham打回电话来。说这个主意很好。并且说当天就可以做。我们约定下午一点半去他那里。那时已经11点了。赶紧准备一个提纲,摄像机、三脚架、话筒,设备尽量简单。。。。扒完中饭碗里最后一粒饭,放下筷子就赶了过去。

一切还算顺利。架好设备,预先取好景,再坐过去,结果坐的时候椅子要挪动,往后靠了一点,这小小的挪动结果就把我自己给掐了一半。少带一个话筒,就优先保证他的声音,我这边只好用手机录音。只用一个机位,但我拍4K,回来可分成三个。剪出来仿佛三个机位似的。以假乱真。很多人说4k目前没多大用处。这,就是4k的最大用处。一个顶仨。

后来发现最大的工作量是在翻译和文字整理。逐句逐句的听,逐句逐句地翻译,再逐句逐句地敲出来。有时候一句话要反复听几遍才能准确地翻译。基本是愚公移山的活。视频剪辑这种费时的事,都比它快很多。翻译完最后一句,终于舒了一口气。可回头一看,到处都是错别字。只好仔细校对,别无选择。待一切搞定,已经夜里十二点了。

视频上载到Youtube,并附在文章的最后。Youtube国内是看不见的,还得在国内存一份。原来我一直用优酷网站,但后来就用不成了。再后来找到B站,这是唯一可以很容易用海外邮箱注册的国内视频网站,而且速度飞快。用起来非常爽。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审查时间太长,太长。有时候要审查好几天。昨天上的视频审查还算快,今天上午就有消息了(见图):

 

哈哈,对,被枪毙了。我的视频国内同胞看不见了。不知是我的悲哀,还是国内同胞的悲哀。抑或是其他什么人的悲哀。总得有人为此悲哀一下吧?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采访今天是真的火了。昨晚发出去都快12点了,可当我今天早晨醒来时,发现很多朋友的信息像雪花般地飞来。有的朋友告诉我他一口气转了好几十个群。很多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载。也有好几个非常认真的朋友问我可否转载。欢迎转载欢迎转载啊。更多的人是叫一声好送一个鼓励。为了和方方日记对应,一些朋友开始自行使用“大头日记”这个词,也有人为我下一个话题出谋划策。。。。。。短短几个小时,犹如星火燎原之势。

好玩!兴奋!不过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事也是始料未及的。当初只是想捡起笔来写写字。现在居然有一种责任感。

对于这个采访,只要大家觉得有价值,为华人做了有益的事,这是我最大欣慰。

今天就不整什么动静了。随便聊聊。权当放假一天。笑脸 笑脸 笑脸。

 

《昆士兰封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