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心影 31】 英式冷幽默

我一向非常欣赏英国人的幽默,对英式幽默的质量钦佩不已,常常为他们不动声色的诙谐机智所深深折服。

英国人的幽默似乎无所不在,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能生根发芽,最惨痛的经历和最严肃的事件都能被他们拿来幽默一番。不列颠民族人人都有幽默细胞,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大众,幽默是英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地铁站偶遇的陌生人,酒吧里的寻常对话,街头的哑剧表演,电视中的模仿秀,海德公园的自由讲演,银行里歹徒的打劫,对皇室轶闻的挪揄,对政客的讽刺,幽默的火花随时随地在撞击、在闪现,幽默的言语随处可闻,可谓普及众生,包罗万象,严肃刻板的英国人离了幽默怎么活得了?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30】 歪歪扭扭的英伦茶屋

“一个歪歪扭扭的人,他走了歪歪扭扭的一哩路;他在歪歪扭扭的台阶上,捡到一张歪歪扭扭的六便土;他买了一只歪歪扭扭的猫儿,猫儿抓到了一只歪歪扭扭的老鼠;他们一起住在一栋扭扭歪歪的小屋。”这是一首英国童谣Crooked House。阿加莎•克里斯蒂有部侦探小说取名“Crooked House”,是写怪屋中的一宗谋杀案,小说的灵感来自这首童谣。英国童谣给予阿加莎诸多启发,童谣时常出现在她的书中,更有多部小说以童谣之语为书名,幼年时期常常回荡耳畔的熟悉韵律在日后的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9】 花园茶会

再没有什么比英国的夏天更可爱的了。气温、湿度、风力、阳光等等大自然所能提供的一切都尽合人意,一切都恰到好处。习习微风又清爽又惬意,天地间充盈着懒散而满足的熏熏暖意。只要稍稍远离大都市,立刻呈现出自然之美,那是金灿灿的蓝天,绿得发亮的树林,平坦无垠的原野,美丽古老的石头房子,碧绿的河水似乎深不可测,胖鹅和野鸭在水中慢慢游弋,这样甜美的画面总是让人怦然心动。多少世纪以来人工的刻意营造,改造了自然的狂野疏放之态,却还保持着几分天然野趣之美。由于英伦其他季节气候实在糟糕,于是夏日身价倍增,可爱被放大了一倍。能给予这么迷人的夏日作为补偿,我不禁想:上天毕竟是公允的。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8】 伦敦丽兹饭店的下午茶

回旋门前的台阶上,站着一位虎背熊腰,又威风又体面的门房老爷,一丝不苟的全副武装着,笔挺的制服镶着金边,身上佩挂着穗带,双手戴着白手套,他无声地微笑致意,彬彬有礼地点头行礼,风度宜人地引领客人穿过回旋门。

进得门来,时光瞬间倒流一百年,一下子置身于英国爱德华王朝,那个奢华风雅的时代。酒店近年重新装修过,有最先进最时髦的设备,可一点儿也不觉得,一切似乎仍保持着1905年初落成时的旧观和风格。满目闪闪发光,到处一尘不染,像爱德华时代的女仆精心擦拭过一样光可鉴人。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7】 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喝茶

维多利亚时代的牛津数学教授路易斯•卡洛尔,在他那本著名的童书《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描写了帽子先生的“疯狂茶会”,疯帽匠唉声叹气地抱怨道:“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喝茶,连洗茶杯的时间都没有。”英国人一天最起码要喝茶五、六次之多,嗜好饮茶的习惯就是从维多利亚时代风行全国的。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6】 丰盛的英国早餐

以美食主义领先全球的法国人,可以在午餐上耗费三个小时的时光,还可以在晚餐桌上消磨五个钟头。看看法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松露浓汁排骨、龙蒿烧鸡、真菌鹅肝、奶油烤蜗牛、奶油烙鳕鱼、红酒洋葱烧野兔、野猪肉馅饼、玫瑰色的小羊排、杏仁鳟鱼、猪肉酥皮砂锅、墨鱼煮红花软肠、白沙拉酱羊肉、马赛鱼汤、莴苣扇贝……真是令人食指大动、垂涎三尺,难怪法国人都是狂热的美食追求者,进餐就如同进行一种虔诚的宗教仪式。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5】 故园风雨后

E•M•福斯特(1879—1970年)有一部小说《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描写的是一处霍华德别业,与约克城郊的霍华德城堡(Castle Howard)没有关系。福斯特毕业于剑桥国王学院,是英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曾被看好将会成为托马斯•哈代之后最伟大的英国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惜,福斯特于1924年出版小说《印度之旅》后就搁笔了,一生只有六部小说传世。1992年根据小说拍摄的非常出色的电影《霍华德庄园》(又译《此情可问天》),当然也不是在霍华德城堡取景。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4】 霍华德城堡

英格兰绿野,云卷麦飞,碧草茵茵,霍华德城堡的健拔线条勾破天际。虽名为“城堡”,实则是一处庄园,伫立于一马平川之境,显然不是军事要塞,也没有防御功能:没有护城河,没有碉堡塔楼,没有吊桥和地牢,因此城堡毫无凝重之感,不觉杀戮之气,只有明媚与雄伟,她的典雅秀美与壮丽恢弘相得益彰。霍华德城堡距古城约克15英里于咫尺之间,占地幅员广阔在一万英亩之上。城堡始建于1699年,巴洛克式建筑是设计师范布勒爵士的代表作,与范布勒爵士的另一个辉煌设计,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出生地布兰汉姆宫,以及德比郡德文公爵家族的查沃兹庄园,并称英国最美丽最著名的三大名苑豪宅。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3】荒原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家(三)

勃朗特牧师住宅邻着教堂,被教堂墓地环绕。除了安妮,勃朗特一家人都葬在教堂的地下室,墓园中有勃朗特三姊妹的雕像。在榆树和扁柏的浓荫之下树立着一些墓碑,乌黑的石板上长满绿茵茵湿漉漉的青苔,黄水仙在小径旁灿烂地开放。静极了,没有任何喧哗搅扰那些沉睡的灵魂,只有夏虫发出嗡嗡的单调叫声,催眠着岑寂寂的午后。在绿荫繁花背后,在六尺厚土之下,所有的灵魂都已安息;怎样辉煌的故事,怎样缠绕的爱情,怎样悲喜的命运,都已结束;怎样如火的激情,怎样雄辩的言语,怎样神奇的想象,都已化为虚空。也许,微风过处,还会有夏洛蒂的轻唤,艾米莉的低语以及安妮的歌声。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2】 荒原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家 (二)

那一年我上小学四年级,生病住在儿童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的白天并不寂寞,有书作伴,在另一个世界里我寻得太多的快乐。值夜班的护士长夜里把我的书拿去读打发时间,清晨再送回来,晚上我可以到护士休息室看电视,这是一个小小的特权。有一晚放映的正是《简•爱》,我静静地坐在黑暗中,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随后《简•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勃朗特三姐妹在哈沃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那所宁静安逸的牧师住宅里,她们彼此作伴,相依为命。她们弹钢琴、绘画、作游戏、读书、写诗、编故事、朗读各自的作品,她们喜欢散步,沿着屋后的小径走向荒原深处。三姐妹是多么喜爱荒原的景色,那里有起伏的小山峦,石楠又深又杂地生长,蜿蜒曲折的鹅卵石道于茂密的羊齿草丛中穿过,成熟的越橘夹杂在没膝的长草中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像黑玉珠子般闪动,山溪从苔藓染黑的花岗岩上哗哗流下,形成一个小瀑布。荒原是她们纯洁甜蜜的欢乐之泉:春季鹅黄嫩绿的初醒,天气多变、阴晴不定;夏日阳光的喧哗以及花朵的芬芳,美好但短暂;秋天咆哮的飓风狂扫着片片落叶,让人忧郁又感伤;冬季阴冷的迷雾和漫天的大雪,荒芜且漫长。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丽日和风,无论是日出时分还是日落时刻,无论是月明之夜还是阴云之夕,荒原在三姊妹眼中魔力无限,变化无穷。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1】 荒原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家(一)

英国有许多风景如画、古色古香的乡野村镇,约克郡西部的哈沃斯,实在没有特别突出之处。这座位于佩奈恩荒原之中的小镇之所以能成为游客的追访景地,完全是拜英国文史上赫赫有名的勃朗特三姊妹所赐,小镇专做游客生意,与勃朗特姊妹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始终笼罩在勃朗特之家的神秘云雾之下,反而对游客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

勃朗特姊妹的文学著作对于中国大陆有更深的意义。古老的国度几千年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严格的伦理道德维持着民间的社会秩序,那场浩劫却推翻了一切,砸烂了一切。当国门再度打开之时,从美利坚、从欧罗巴、从东瀛岛上吹来缕缕清风,吹拂滋润着亿万枯涸的心灵。人们太需要温情的抚慰了,于是书店门口彻夜排起长龙,等待欧美文学、科学、艺术等等各类新书上架;简朴的电影院里坐满了观众,在黑暗中热切地仰视着银幕,心底回荡着对西方世界的渴望和向往;在卡带收录机旁,在大街小巷,人们陶醉在美国乡村歌曲和邓丽君的甜蜜歌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就这样走进国门。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20】 约克犹太大屠杀

盛行欧洲的反犹太运动历史久远,上溯到古罗马帝国时代对犹太人的驱逐和排斥,下至到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实施的犹太种族大灭绝,两千年中,从没有一个民族受到这样持续不间断的残酷迫害。在英国文学中犹太人从来是令人憎恶的反面形象,尤以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最为妇孺皆知,广为流传。直到19世纪初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1771—1832年)所著《艾凡赫》一书,犹太人才第一次有了较为正面的形象,司各特对犹太人在中世纪约克遭受的苦难和折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19】 漫步古城约克

约克是英国的古城,至少有两千年历史了。她是罗马人时代的旧都,又被撒克逊人、维京人先后占领。她是英国红白玫瑰之战中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白玫瑰约克家族曾获胜称王。她是中世纪的羊毛商贸中心,北英格兰教区首府,设有教区总堂—约克敏斯特。

约克座落于欧斯河畔,约克谷地中心,伦敦和爱丁堡中途,因地理位置优越,工业革命时期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全国铁路网络中心,此地是南来北往、东西贯通的中转站,十九世纪中叶,城中居住五千铁路工人。约克印刷业曾经兴旺,但没有发展纺织、机械、造船这些现代工业,不曾有机会跃升为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这类百万人口大都市,实在是这座千年古城的幸运。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18】 虐恋与禁爱(三)

1897年,王尔德刑满释放,在罗比的安排下隐居于法国。同年八月,波西回到王尔德身旁,几个月后,在双方家人的压力下再度分手。1900年王尔德寂然长逝于巴黎一家廉价小旅店里,终年46岁,死时只有罗比和另一友人相伴。

天才艺术家似乎总有异乎常人的特质,不舍昼夜汹涌奔腾的创造力总是伴随着某种偏执和无羁,也许是莫测高深的怪异,也许是不可理喻的狂放。他们喜欢蔑视凡俗,他们习惯挑战传统,他们忙于创造规则。他们常常游走于人性的边缘,游走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边缘,不屑于与大众沆瀣一气,也不能与社会达成共识。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

【英伦心影 17】 虐恋与禁爱(二)

1895年,王尔德以“有伤风化罪”被判入狱并服苦役两年。在狱中,王尔德未收到波西的片言只字,于是在刑期之末开始给波西写一封长信,每日向狱卒领取蓝色有监狱戳记的纸张,写完一页交给狱卒再领新纸张,这封长信共写了5万字。王尔德原以为这封信已由罗比转给了波西,实际上一直存在狱中。直到王尔德刑满释放那天,狱吏才把原稿交还。出狱当天,王尔德在罗比的安排下远渡英吉利海峡,更姓改名到法国小镇居住,王尔德将那封长信交给罗比,嘱咐他转寄波西。

这是一封情人间最坦诚的信件,有对波西开诚布公的责怪和抱怨,有对自己所作所为深刻的反省和自责,还有对艺术、对美感、对欢乐、对悲怆的理解和诠释,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的还是爱怜和深情。这封信堪称是优美动人的散文诗,随笔小品的上乘佳作,其中的妙语隽言随手可拾,明亮无比的才华如水漫卷。读这封信时,他那赤裸裸的灵魂坦白震骇你、冲击你,他那如海的深情包围你、淹没你,心不断的抽紧,眼睛不住的酸涩,哀伤也不尽然,悲怆也不尽然。

打開文章繼續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