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篇

  • 人類缺少反思
  • 愛比死更冷(
  • 文字隨談 橋   人
  • 病中拾零
  • 妻賢夫禍少? 傅金枝
  • ●  袁養震

小說連載

  • 《蓮》第三十一章追擊瘟神 4、太子送藥 何學威

人類缺少反思

李蘊

在新西蘭生活了近一年,每天鍛煉,做飯,看書,寫字,沐浴最坦率的陽光,呼吸沁人心肺的空氣,聽悅耳的鳥鳴看牛羊靜靜地吃草,樂不可支總覺得自己如神仙般。其實我並不知道神仙過的是怎樣的日子,於是自以為比神仙還自在。

可是每天打開電視或廣播,輪番播出的新聞卻令你一籌莫展。自然災害除外,幾乎每天都有爆炸和死亡,每天都有局部戰爭的硝煙。槍炮聲不絕於耳,“恐怖”一詞竟成了世界新聞的家常便飯。同樣是人卻可以端著槍到電影院裏去掃射,同在一塊土地上卻分成幾幫幾派

相互仇恨刀槍見血……這個地球怎麼了?它與眼前藍天白雲般的寧靜這樣不合諧!

說不清人類走到今天有多少年了,有人說這是一部“文明史”,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戰爭史”…… 不管把這個“史”歸於哪個類,我覺得每向前走一步人類總應該回過頭去看看走過的路,回味一下曾經有過的苦與甜。這就是反思。

反思,是一種內心的驅動,是自省的結果,反思是人活著的最高境界。可是並不是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願意反思的,因為反思意識靠的是“自我的注入”。

相反,不反思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今天和明天應該做什麼和應該怎麼做,又怎麼去搞清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早在236年前偉大的湯瑪斯.傑弗遜就在他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中說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幾百年來我們是保護了這個權力還是在毀壞它?我們是在捍衛人類的生命、自由和幸福還是在消滅它?我們是不是應該作些反思呢?

比如:關於宗教衝突的反思

1096年的十字軍東征,是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持續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戰爭,其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十字軍東侵共進行了九次,動員了總兵力不下三、四百萬人。僅第一次東征就殺了七萬人,婦女兒童也決不放過,最終騎馬的人行走在撒拉遜的血水中,鮮血漫到馬腿的膝部,被殺的屍體壘成了像房子一般高的柴堆被沖天大火燒成灰燼。

1244年,穆斯林在再次佔領耶路撒冷後,向居民展開瘋狂報復,全城被殺得只剩一人。這個由宗教仇恨引發的戰爭不但給地中海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十字軍自己的成千上萬的農民戰士也慘死他鄉,作出重大犧牲。

從1096年到今天900多年過去了,地球上的宗教衝突始終沒有停止,人類持續不斷地因大大小小的戰爭而流血和死亡。當年十字軍的慘敗不但沒有引起今天的反思反而成為一種歷史的動力。本.拉登的妻子和第四個兒子合寫的《本。拉登傳》一書中說, 本。拉登的最高理想就是“消滅今天來犯的十字軍”,“發動全球聖戰”,“讓穆斯林佔領世界”。他甚至訓練自己的兒子當人體炮彈。這種為“理想而獻身”的行為給世界帶來的恐怖至今令人毛骨聳然。

除此之外,中亞五國宗教衝突也一直沒有停止。中亞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教徒眾多,教派林立,各種衝突時有發生。還有北愛爾蘭衝突,從1968年起,這裏的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和英國當局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也導致幾千人死亡。

可見,由於宗教矛盾引發的戰爭一直延續到今天。

再比如:關於對戰爭的反思

資料記載,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死亡1000多萬人,其中平民被殺650萬人。經濟損失達1700億美元,歐洲工業水準至少倒退了8 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以協約國獲勝,但全球有20億人拋開和平生活參加了戰爭,占世界人口80%。戰爭使軍民死傷9000多萬人,有4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戰爭是人類的創痛。人們對於和平的企盼從來沒有像戰後那樣強烈。可是這麼多年來雖然沒有爆發大的世界戰爭,但規模不一的局部戰爭始終沒有中斷。如1912年一次大戰爆發前的巴爾幹戰爭,1994年以來的兩次車臣戰爭,都使宗教與民族矛盾絞在了一起。從1948年開始,到1982年竟陸續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阿以衝突沒完沒了,槍聲炮聲連綿不斷,致使各平年代同樣發生死亡和流血。

至於發生在眼前的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有利比亞,眼前的敘利亞____戰爭的起因日益複雜,爆炸的硝煙遲遲不散。

從表面看,許多戰爭的起因是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其實人類衝突的最重要因素,是物質利益和發展空間的爭奪。石油,水資源,土地,邊界爭端……它們使一些人變得殘酷和無情,將“人類文明”的大旗踩於腳下。當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他的十字軍出發前就這樣動員說,東方的耶路撒冷遍地是牛乳,羊乳和蜂蜜,有拿不完的黃金寶石,你們去吧,去拿吧。結果幾十萬貧困農民組成的十字軍東征後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凍死,活著的人只能吃馬肉和人肉。

還比如,關於對獨裁統治的反思

據資料統計,現在地球上有60%多的國家還是獨裁體制。人類要實現真正的“民主與法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對於獨裁者和獨裁體制的爭論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成長而進行著,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挑戰相當尖銳。

1789年的《美國憲法》的序言用了“我們,合眾國,人民”三個單詞,闡明瞭制定美國憲法的基礎和目的,是為了“保障國內安寧”,使“後代得享自由和幸福”。憲法並沒有賦予任何主體的特殊權力,於是規定了實行聯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為原則的民主共和政體。

可是一切獨裁體制首當其衝的就是保證和維護“一個領袖”或“一個政黨”的絕對統治。

就拿中國來說,從建國初期讓窮人從富人手裏搶奪財富導致嚴重侵犯人權,到後來的對知識份子的殘酷扼殺,以至後來的“文化大革命”,都是一個人在那裏說了算,形成了任何力量無法撼動這一個人的絕對權力的可怕局面。事實是獨裁分子建立和鞏固了獨裁體制,體制又保護和捍衛了獨裁者的最高權力,於是悲劇就發生了。在這裏有太多的教訓要反思,可是直到今天為了維護政黨的利益,儘管聽不到“無產階級專政”和“階級鬥爭”的口號,儘管三十年改革開放沒有再發生“文革”,可是關於獨裁統治帶來的血的教訓始終沒有得到光明正大的總結和清算。中國缺少反思,必然為政治體制改革設下重重障礙,加上滲入血脈的幾千年封建專制遺毒,使中國向真正民主的邁進沉重而遲緩。

可是話又說回來。現任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張維為教授在他的《中國震撼》一書中說,他走訪了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後得出的結論是:非西方國家照搬西方國家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個失敗一個。他質問西方世界既然有先進的政治制度為什麼卻平衡不了一個又一個金融危機?在一次世界經濟論壇上他的質問讓許多西方學者面面相覷。

更有意思的是,2011年初處於困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做中國國家主席就容易多了,沒有人對胡錦濤在‘解放廣場’的話進行審查”。紐約時報評論說,“焦頭爛額”的奧巴馬不得不為兩年一次的國會選舉和眾議員的預算而糾結不斷,此時他不由自主地“渴望一個不容忍任何異見人士的專制體制”。這種“漫不經心的表態”表明他陷入的嚴峻困境。

可見,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體制都有它的長處和它的問題。張維為教授這點講的是對的:“當今世界上不同民族探索自己發展道路的努力正方興未艾,人類對政治探索和認識還遠遠沒有窮盡,西方自己的體制改革也任重道遠”。

於是,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

可是,人類並不是都願意“反思”的。就有一些“戰爭狂”,“權力狂”,“恐怖狂”,他們為了一已的利益而喪心病狂,對他們說反思顯得太過“幼稚”。

對這樣的極端分子怎麼辦呢?也只能用“戰爭”的辦法去把他們消滅。

這是人類的無奈。

愛比死更冷(三)

薇薇

第一眼看到德國來的安妮公主,亨利八世就大失所望,只有23歲的安妮既不像傳說的那般漂亮,人還顯得有些老氣。“她一點兒也不像畫像上那麼漂亮”亨利抱怨道。亨利八世想賴婚,可是賴不掉,處理國際事務不能像在自家屋裏那麼隨心所欲。1540年初不情不願的亨利和德國的安妮公主成婚,新婚之夜一點兒也不愉快,次日清晨他對克倫威爾抱怨道:“我以前就不怎麼喜歡她,現在就更糟糕了。”

亨利八世不停地向朝臣抱怨在床上他不能振作雄風,對新娘子僵硬的身體無計可施,這段婚姻維持不下去了,他責令克倫威爾趕快想辦法幫他擺脫安妮公主。到6月份,安妮被帶離王宮,7月初被告之她的國王丈夫要重新考慮他們的婚姻。幾天後亨利派了數名臣子和兩名醫生去檢查安妮。識時務知大體的安妮公主親口聲明她與國王並未發生任何肉體關係,每晚只是親吻一下。既然新娘子如此明智地讓路,他們的婚姻立即被宣佈為無效,安妮公主變成了亨利八世親愛的妹妹,為了獎勵她不找麻煩,亨利八世把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出生並度過童年的赫弗堡賞賜給她。

亨利八世不喜歡德國安妮公主,他迷上了安妮公主的侍女凱薩琳·霍華德,平庸的容貌讓他膩歪,這次他喜歡如花美貌。凱薩琳·霍華德是被砍頭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表妹,諾福克公爵的侄女,18歲的她嬌豔如花,風流多情,亨利八世非常滿意,稱她為“嬌美而無刺的玫瑰”,這邊廂剛剛與第四任妻子安妮公主解除婚約,那邊廂已與第五任王后凱薩琳入了洞房。他們大婚的日子正是湯瑪斯·克倫威爾上斷頭臺的那天,克倫威爾力促的第四次婚姻讓亨利八世很失望。此時,亨利八世比他的小嬌妻年長30歲,早已不再是年輕時代的英俊威武模樣,他身材癡胖,體重達到300磅,流膿的大腿散發著惡臭。

沒多久,這小嬌娘就讓亨利八世戴上了綠帽子,亨利八世的新寵臣湯瑪斯·克蘭麥寫信向亨利八世告密。亨利八世萬箭穿心,以叛國罪把凱薩琳關進了倫敦塔,她的兩個情人,一個被砍頭,一個被處極刑。負責審訊的湯瑪斯·克蘭麥說:“我發現她(指凱薩琳)是如此苦難深重,是我一生從未見過的,任何人看到她都會心生憐憫。”儘管凱薩琳否認了全部控罪,但這一點兒用都沒有。1542年,結婚才兩年,年齡僅20歲的凱薩琳被砍頭示眾,她的家人幾乎全部以叛國罪被關進倫敦塔,財產被沒收,只有她的叔叔諾福克公爵逃脫了,在此之前他給亨利八世寫信,把罪過全部栽到侄女和繼母身上,自己推了了一乾二淨。

被第五任妻子傷透了心的亨利八世胃口大變,這次他宣佈不再喜愛性感迷人的年輕女性,而想娶一位能照顧他的成熟女子,1543年凱薩琳·帕爾成了他的第六任妻子。凱薩琳·帕爾30歲出頭,守寡兩次,是貴族之女也是一位宮廷女侍。這位元女子非常博學,通曉音樂、藝術,尤其對宗教神學有深入的研究,她還出版發行了幾部研究書籍,在當時可算女性中的飽學之士。

凱薩琳喜歡與亨利八世爭論宗教問題,她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作為天地間的至尊領袖,亨利八世認為他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是最傑出、最高級的,凱薩琳·帕爾的爭辯讓他不快。其實這不過是表面上的小原因,更主要的是亨利八世於1546年看上了凱薩琳的好友,出入于宮廷的薩福克公爵夫人,這位26歲的貴婦比凱薩琳·帕爾更有風韻,亨利八世顯然又膩歪了飽學的成熟女性。一時間,整個歐洲謠傳四起,都在議論著亨利八世的新風流軼事,英國國內也紛紛傳說:薩福克公爵夫人將成為第七任妻子。凱薩琳·帕爾王后的逮捕證已經簽發下來,凱薩琳甚至見到了那張逮捕令。

危在旦夕的凱薩琳趕快來到亨利八世身邊化解險境,亨利八世正布下陽謀,以便引蛇出洞,他要繼續與凱薩琳爭論宗教問題。亨利八世甚至說:你是個博士,完全可以教導我們。有備而來的凱薩琳繞過一個個陷阱,反復強調:女子的天職就是服從丈夫,而亨利八世才是最偉大的學者,她自己每日聆聽教誨受益終身,之所以爭論,不過是為了國王的健康著想,把他的注意力從病痛中引開。這讓好為人師的亨利八世非常滿意,一場危機暫時化解了過去,凱薩琳·帕爾的腦袋沒有搬家。其實並非凱薩琳有多麼高妙的手段,也非亨利八世這一次變得心慈手軟,實在是亨利自己已病入膏肓,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砍掉他妻子的腦袋,1547年1月,55歲的亨利八世病逝。

晚年的亨利八世在第六任王后凱薩琳·帕爾的說服下,出資建立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亨利八世的雕像站立在三一學院的大門上方,他左手捧著一個金球,右手舉著一根金色權杖,可不知被哪位調皮搗蛋的學生偷偷更換成一根椅子腿,校方也沒有再更換回來,幾百年間,亨利八世一直舉著他的椅子腿。這樣不是更好些嗎?賦予暴君的權利越大,越是禍國殃民。

亨利八世晚年讓宮廷畫師畫了一幅油畫,畫中央是一把巨大的高背空椅子,椅背上寫著幾行字,椅子後面站立著亨利八世的父母——亨利七世夫婦,亨利八世與第三任王后,他唯一承認的妻子——簡·西摩分別坐在空椅子的左右兩側。空椅子背兒上的題字是這樣的:“誰更偉大?是父親,還是兒子?父親偉大,兒子更偉大,兒子最偉大。”亨利八世為自己做出了定論:他是光榮、正確、偉大的,他是最偉大的。這與英國乃至整個西方的看法相反,亨利八世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專制獨裁的君主,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亨利八世既愚蠢又邪惡,君主當中少有。”

病中拾零

立言

人真是不能誇口,我這一向號稱“從不跟醫院打交道”的人,這次數病齊發,不但被家庭醫生以急診送入醫院,而且當即入住病房,與那著名的“5號病房”——這次諾沃克類病毒感染隔離病房為鄰。抽血、B超、CT乃至各種“鏡”輪番上陣,大大開了眼界,充分享受了紐西蘭的醫療福利種種。

最突出的感受是醫護人員的和藹,每個人都面帶微笑,輕言款語,好像我是他們請來的客人。偶爾覺得痛,他們會馬上說“Sorry”,倒弄得我不好意思:不管是抽血、注射還是各項檢查,哪有不痛的道理?不要太嬌氣哦!尤其是做XX“鏡”,護士輕握我的手,不斷鼓勵我:“你真的好棒!你很能忍耐!”若不是疼痛到了忍受的臨界點,我一定會竭力做出最美的微笑來感激醫生和護士們——就像當年還是小學生時打預防針一樣。

其次是醫院的條件。母親臨終在北京腫瘤醫院,住的是八人病房,加上每人陪床的家屬,夜間病床間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鼾聲、汗臭夾雜著來蘇水的味道,幾乎無法入睡,所以一提住院治療,我就緊張膽怯。而這次我住的二人病房寬敞明亮,床邊的大玻璃窗外就是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護士照料我安排就緒,送來晚飯,應我要求,還特意送來一壺開水……生平似乎還沒有被人如此照顧,真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外子離開後,被病痛和各種檢查折磨得筋疲力盡,我服了藥索性倒頭便睡,除了夜間護士來檢查脈搏和血壓,一夢黑甜!

清晨拉開厚厚的窗簾,藍天白雲綠草盡收眼底,令人襟懷一暢。緊張的工作不得不放下了,繁冗的家務也不得不放下了,我體會到一陣說不出的欣慰與輕鬆:因為我知道愛我天父,祂連我的每一根頭髮都數算過,我的生命、健康都在祂的掌握之中,我沒有懼怕,即使是辭世,我也會在天使的陪伴下飛升到那“黃金街,碧玉城”的天國,去見我親愛的母親、外婆……現在,祂不過是要我放下一切,安心休息,享受這難得的病假,享受祂所賜予的喜樂平安……吃過早餐的麥片粥和烤吐司,醫生和主任來查房時,我笑得如窗外的朝陽一樣燦爛。

最感溫暖的是外子的盡心盡意。病發時他照料我幾乎一夜無眠,第二天趕去上班開會,得知我必須住院又匆匆開車送我,就是我躺在推床上被那金髮碧眼的帥哥送入病房,他也寸步不離的跟著,出入電梯,穿過長長的走廊,還不時伸手推上一把,仿佛非此就不能放心。坐在我的病床邊,他不會說安慰的話,只會問:你疼不疼?冷不冷?餓不餓?……到我出院時,他高興的說:“今天沒事了,我帶你去那家越南餐廳,好好吃一碗熱熱的牛肉河粉!”

人過中年,醫療條件成為生活品質考量的必須。儘管紐西蘭的醫療制度屢屢被批評,但我還是願意終老在這白雲之鄉——小病,在這裏住院是福氣;大病,我有商業醫療保險,可以不必排隊直接住私家醫院。最重要的,這塊土地上有我摯愛的家園和親人,與其他地方相比,這裏還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

文字隨談

橋人

1

文字最能體現人的固有思維。特定的文字體系承載著與特定文化相關的所有基因,同時也作用于該文化之上。近代西方思想界的“語言學轉向”,即將研究目光轉向了語言、轉向了最基本的文字。文字成了不可細分的“元敍事”。這種轉向與西方科學、理性文化氛圍中對於最小微粒的崇拜是一脈相承的。

2

秦代“統一文字”之後,繁體字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它甚至波及到了整個大中華文化圈,今日之東南亞、東亞諸國,都多多少少被影響到了。傳統的儒家文化似乎被繁體中文完美地傳承了下來。這也是為何近代中國思想家拿儒家文化開刀時,往往會拿繁體字開刀的原因。

3

清末民初一批飽受海外思想薰陶的學者文人,大力宣導文字改革,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向拉丁文學習。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使用的語言便是以拉丁文作底。漢字拉丁化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五四運動以及整體上的新文化運動中,廢除文言文而興白話文,我手寫我說,是象形文字向拼音文字的靠近。隨後的三十年代的文化大眾化運動,找到了告別繁體字的理由——普及教育。進入毛澤東時代後就更不必說。毛本人經歷了清末民初的文化批判運動,他的大眾觀與鬥爭哲學便是這種批判運動的延續。毛個人也非常贊成一種音標文字。但以音標為核心的漢字拉丁化出現的主要問題——同音異形字——使得這個過程被擱置了。最終產生了個折衷方案即走簡化字改革道路的方案。

文字是社會思潮、政治文化走向的微觀指標。它具有特別的意識形態功能,反映的是主流與亞流之間的角力。近代中國的文字改革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政治訴求和社會思潮。毛時代的漢字拉丁化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是蘇聯模式中俄語拉丁化的搬借。

4

當代中國出現了兩次與語言相關的狂熱。它是政治議程、政治文化的最好彰顯。

最早是俄語熱,幾乎所有的知識份子都以會說上幾句俄語為榮。俄語熱是以中蘇蜜月關係為背景的,在五十年代達到頂峰。中蘇關係僵化之後,俄語熱得到了降溫。

伴隨著改革開放潮流而來的是對英語的擁抱。英語熱的出現,意味著對意識形態之爭某種程度上的拋棄。英語代表了一種與社會主義文化截然不同的資本主義文化,它似乎等價於現代工業文明。這股熱潮持續三十餘年而未退。

5

關於簡繁體字的近期爭論,實際上是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某種體現。一百多年的廢除封建思想的運動,到今天可能依舊沒有完成。文字作為替罪羊,背負了落後、守舊思維的駡名。

很多人相信繁體字阻礙了普通公眾去瞭解知識、改變觀念,從而使得文化成為部分特權階級的專利品。簡化文字則可以推動平民教育的普及、提高普通人的知識水準。但港臺的實踐證明瞭繁體字實際上未必會阻礙這個過程的完成。普及教育在繁體字的語境之下同樣可以實現。這為近來大陸部分學者號召恢復繁體字提供了部分證據。

漢語拉丁化,是赤裸裸地、不講求規律地向西方學習。本質上體現了近代中國是對現代文明的欽慕與渴望。因為拉丁化似乎等於現代化。簡化字運動是拉丁化失敗之後的妥協選擇。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簡化漢字運動仍是西化運動的延續。

今日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重新認識到了漢文化的某種可能性。文字本身於是又重新成為討論的中心,只不過這次不是替罪羊而是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東西了。恢復繁體字,是某些人希望借此恢復“漢文化”本體的操作性措施。

但非常可笑的是,對於何為“漢文化”的本體,人們卻依然毫無頭緒。只好從一些邊邊角角的層面、間接性地做點裝潢點綴。比如在大廣場上豎個孔子像,在一些學校開設國學專業。或者像今日之繁簡體字之爭。

本質上都是在舍本而求末。或者更確切來說,因為本末未能區分,希望藉由做些細枝末節事情來不期然地撞到某個“本”的東西。

6

對漢文化的認識一定要擱在整個體系語境中去看。追求過分的純潔其實是絕對的保守和封閉。孤獨的文化是沒有什麼生命力的。近來《現代漢語詞典》勇敢地收錄英文詞條,其做法值得稱讚,學術嚴謹性值得商榷。

7

新世紀的初期,一些學者把視野放在了網路話語上,其中一些人還編輯出版了與網路語言相關的詞典,如於根元的《中國網路詞典(2001)》,易文安的《網路時尚詞典(2001)》。這些詞典中收錄的詞語主要還是與新興技術(硬體、軟體)相關的。而真正貼切到網路文化的詞語並不多。

自2000年6月份某報導把“網路新詞”的文化現象提上媒介討論平臺之後,研究界掀起了數次爭論高潮。支援網路新詞的一派認為這可以豐富中國的文字及文化。但許多人選擇站在傳統文化一邊,認為新興詞語在侵蝕、破壞中國傳統文字的基礎。對網路流行詞語的消極評價,是九十年代中國學界關於漢文化本體的爭議的延續,體現了對於漢文化本體的某種想像和焦慮感。

那時網路辭彙作為“文化反抗”的一面尚未顯現出來,但依然有了些萌芽症狀。比如主流話語稱“電子郵件”,網路語言則直接音譯為“伊妹兒”。主流話語稱“再見”,網路語言用“886”。網路語言的出現,意味著一維的主流、通行話語出現了某種裂縫。

當然強調網路新詞的“反抗”意義,並不是道格拉斯·科爾那(Douglas Kellner)所謂的“缺乏社會責任感”。它並非對主流價值和道德的懷疑,更不是對它的厭惡。它是在給重新認識與主流、亞流相關的文化現象提供一種新的觀察維度。

妻賢夫禍少?

傅金枝

薄熙來被抓起來了,看樣子也許會有刑期不短的牢獄之災。

薄粉們,“重慶神話”的鼓吹者們,心裏很不是個滋味,於是就有了種種的奇談怪論。一種論調是陰謀論:認為倒薄是一種陰謀,是一些壞人對薄熙來的陷害。其實那些倒薄的人是不是壞人,這些人是否過去幹過,或者現在仍然在幹著與薄熙來相似的壞事,日後是不是也會被清算,走上與薄熙來相同的命運,這事我還真不敢給他們打保票。不過這些事暫且放到一邊不說,首先這薄熙來肯定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因為這方面的情況人們已經講得很多,薄熙來的本來面目人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本人也就不再就此問題畫蛇添足。

現在有一種議論是,薄熙來如果不與其前妻離婚,之後不與谷開來結合,薄熙來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

通常說來,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妻賢夫禍少”的古訓,確實是一句金玉良言。今天一般人看待薄穀之間的關係,他們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今天所得到的下場,有了這樣的分析、感歎也是極其自然不過的事。對於一般的人,一般的人家來說,事情確實是這樣,可對於像薄熙來這樣的人來說,事情並不如此。

說起薄熙來的前妻也並非是一個等閒之輩,她是當過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峰的女兒,大名叫李丹宇。李雪峰和薄熙來的父親薄一波,兩人同朝為官,有許多的相同之處:都是山西人,都是中共政治局候補委員,李是華北局第一書記,而薄是國務院副總理,都算是共產黨的大官了。可在他們結合時,他們兩家已不“門當戶對”了,這原因就是因為這“文化大革命”。文革剛一開始,薄一波就因為當年“北平反省院61個叛徒案” 被老毛請進了監獄。薄熙來的母親被逼自殺身亡,而薄熙來和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跟著倒了大黴,吃了不少的苦頭。可此時的李雪峰在他的仕途上走得卻是有驚無險。他雖然不是毛的嫡系人物,人品也不算太壞,對於毛澤東思想,總是小心翼翼地緊跟,卻又總是跟不上偉大領袖的智謀,總是找不著北,也就沒少犯“路線錯誤”。文革初期曾代替彭真(又是山西人)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旋即因路線錯誤被貶到河北省處理“文革”問題,在此又被駐守在保定有毛、林作為後臺的38軍搞的焦頭爛額。總算因為毛深知此人“沒有野心”,被降職使用成為河北省革委會主任。

恰在此時的1975年,尚在落難中徘徊的薄熙來遇到了李雪峰的女公子李丹宇,並開始了他們之間門不當戶不對的戀情。你想想此時的李丹宇,父親是一個省的一把手,自己也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軍醫。而他薄熙來,頂著一頂大叛徒兒子的帽子,在某工廠的勞改場上彷徨度日,正不知何時才是出頭之時。可小丹宇沒有嫌棄他,而她的父親李雪峰也容納了他。此事也可看出李家父女的大度,心地的善良。於是二人關係迅速發展,並於第二年結婚,來年即1977年生下他們的兒子薄望知。

可好日子過了沒有幾年,就是因為薄家的重新發跡而使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1976年底毛澤東去世,由毛一手導演的文革鬧劇也就宣佈收攤。可此時的接班人華國鋒本是個老實厚道之人,並沒有敢翻動毛所製造的一系列冤假錯案。如此又拖了幾年,直至鄧小平重新執政,並由中國共產黨內最有良心,並且敢做敢當的胡耀邦主持平反文革中一系列冤假錯案。此時胡耀邦平反的第一個冤案便是以薄一波為首的“61個叛徒”大案。於是薄一波即刻鹹魚翻身,再次登上中共黨的高位。而李雪峰卻因在文革中並未受到太大的挫折,在文革後權力再分配的過程中,被打入了冷宮。於是李、薄兩家的的地位也來了個180度的逆轉。

薄家父子那是一對典型的忘恩負義,得志便倡狂的小人。先說乃父薄一波,甫一翻身登上高位,便忘記了救他的恩人胡耀邦,在胡因莫須有的罪名受到整肅時,正是薄一波恩將仇報,落井下石,成了向著他昔日的恩人撕咬的一條最為瘋狂的瘋狗!而為人厚道持重的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實在看不下薄一波的惡行,曾忍不住對其嚴厲斥責。有乃父如此,薄家一闊,他薄熙來也即刻變臉,立刻搭上了年輕貌美的谷開來。並不顧才4歲的兒子小望知一手拉著父親,一手拉著母親苦苦相求,執意要與李丹宇離婚。一來李家舊日聲望還在,二來理在李家,薄熙來離婚的訴求竟然是整整折騰了4年,才於1984年在薄一波的強力干涉下離婚成功。其間更是鬧得滿城風雨,一個“現代陳世美”的惡名傳遍了整個京城!

其實在我朝開國之初,便出過大量的“現代陳世美”。當年多少小腳女人,丈夫參加革命後,為夫擔驚受怕,替夫侍奉公婆。不斷倚門盼望,盼丈夫平安歸來,誰知盼到革命成功,盼到手的卻是一紙休書!

像薄熙來這樣的強者,他的惡行,與誰是他的太太又有何干?他的太太賢也罷,不賢也罷;是李丹宇也罷,是穀開來也罷,又怎麼能左右得了他薄熙來呢?他薄熙來這樣的惡棍對待他的女人,只能是高興了你還可以在這兒呆著,並且你只能按著他薄熙來的意志行事;如果不高興嘛,就像棄履一樣踢到旁邊去了。

薄熙來與穀開來之間,薄熙來是支配者。是薄熙來造就了谷開來,谷開來的壞,谷開來墮落成為殺人犯,是薄熙來造就的結果。

詩二首

——袁養震

花城新居
柳綠桃紅辭寒冬,喜遷新居到花城。

舒適溫暖三住室,寬敞明亮雙客廳。
牡丹芍藥舞倩影,海棠玉蘭綻笑容。

扶老攜幼賞美景,滿目錦繡樂融融。

天神之吻

神舟颂

风吼雷鸣彩焰升,神舟潇洒游太空。

天神两吻嫦娥乐,宇宙打靶玉帝惊。

凌霄致信祖国好,屈原天问有回声。

手调遥控皆精准,英雄凯旋喜相迎。

《蓮》第三十一章追擊瘟神

何學威

5、暗渡陳倉

妙梁反問道:“你是說是同城衙門還在算善財的舊帳?”蓮說:“他們倒是擔心殿下子承父職的願望一旦兌現,善財回去算他們的舊帳。”善財道:“所以,他們還想繼續除掉我,並獲得《陶朱秘笈》的罪證,甚至借此翻案。”妙梁拍桌怒道:“妄想!他們的舊帳還未來得及清算,他們還想添新帳?”

蓮說:“現在倒不是給他們去算新舊帳的時候,我擔心表面你們看到是金三的人沒錯,而底裏確是同城衙門的人在指使,金三又在慫恿離島,最擔憂的是他們在此時串通破壞島上的抗疫。”妙梁道:“同城師爺來者不善?”善財道:“我看他不像好人。”蓮說:“就怕他和金三作什麼交易,破壞封島。”妙梁道:“我去交待校尉,官軍巡島看緊一些。”

蓮說:“真的不可功虧一簣,殿下親自送藥很有成效,現今島內新增病例僅三人,庫房內目前還未繼續出現病危之人,瘋和尚的紅布條還是七根。”善財道:“我們算是守住生命線了。”蓮說:“越是到了這種緊要關頭,越是不可大意,絲毫都鬆懈不得。”妙梁道:“明日我再帶部分士兵去普陀山采批草藥下來。”蓮說:“真是難為殿下了,你已上去三次,都成行家了。”妙梁道:“哪里,跟著觀世音沾了一點醫家皮毛而已。”

蓮說:“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第一等的醫師療救國家,次一等的醫師診治有病的人。殿下是療救國家的大師。”妙梁卻道:“妙梁惶恐。”蓮說:“你沒看到,百姓很感激殿下在島上為他們做的一切。”妙梁道:“太微不足道了,可我得到了在王宮中體悟不到的東西。”蓮問道:“那是什麼?”

妙梁頗有感觸地道:“‘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晏子春秋》上的話讀過很多遍,還有《孟子》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是呆在九畹齋內無從琢磨,上一次普陀山就知道了,那末多百姓上山采藥,還有無數婦孺,就是他們采來的堆積成山的草藥,驅走了肆虐海島的疫魔,你能和他們一起從事這些積善大業,你會覺得你確實還好好活在這個世上,你沒有理由不愛這些子民。”

蓮聽完妙梁的這席話,內心倍感欣慰,於是說:“其實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眾之所助,雖弱必強,眾之所去,雖大必亡,凡事都是如此,對付瘟疫也不例外。”妙梁道:“有為之君,應不敢失萬民之歡心。”善財道:“希望殿下以後做一個萬民歡心的明君。”妙梁卻道:“可惜我實在無意於政,倒是很想做一介平民,平淡為真。”蓮說:“責任常驅使我們前行,此所謂身心不由己,我還得去照看病人了。”善財道:“師父,我也去。”

蓮來到庫房後,急忙給一個患病的孩子喂藥,應嫂子立在旁邊。

蓮問道:“小龍女好嗎?”應嫂子答道:“她很好,就是成天吵著要見妳。”蓮說:“真是很久沒見她了,我也很想念她,辛苦妳了,妳告訴她還要等一段時間方能接她回去。”應嫂子道:“妳放心吧,她很聽話。”

善財跑來請求道:“師父,有事跟妳說。”

蓮將湯藥遞給應嫂子,起身往外走,他倆來到在庫房門外靜僻處。善財道:“有人告知金山兒子早就害病,他娘從這兒偷偷弄了幾次藥給他兒子吃,他們今日要將金山的兒子偷運過海去醫治,家人也會跟著跑過去。”蓮聽了這消息,非常著急地說:“不行,趕快告知太子殿下,加強警戒,不能放走一個金三家的人,不能讓他們渡海。”善財道:“我去找太子。”蓮說:“我去海灣停船的地方。”

蓮與善財匆匆離開庫房。

一人身著官兵服裝的人鬼頭鬼腦地出現在金三大院門口,護院的狗叫個不停。

金三低聲罵道:“狗崽子,才兩日,老爺都不認得了。”

狗不叫了,護院跑了出來,見是金三老爺回來了,驚異喊道:“金老爺!”金三低聲吼道:“進去。”

不到一盞茶的工夫,金三大院的院門慢慢打開,四個家丁抬著一口箱子,從兩扇門中間鑽出來,急急忙忙往外走。

四個家丁抬著這口箱子急急忙忙走在漁村街頭,官兵跟蹤而行。

清晨的海灘,官兵九人一列在海邊來回交叉逡巡,校尉在認真巡視,妙梁在得樂陪同下走了過來,校尉禮貌迎了上去道:“卑職向殿下請安!”妙梁問道:“免禮,追殺善財公子的兇犯找到沒有?”校尉回道:“還在繼續搜捕。”妙梁問道:“可有後臺指使?”校尉道:“目前尚不清楚。”妙梁交待道:“這幾日,風聲緊,要加強警戒,防止有人偷渡出海。”校尉道:“卑職遵命,已經加強了防備。”妙梁道:“我去燕子窩看看。”校尉道:“卑職陪同殿下前去。”妙梁道:“沿海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得放鬆。”校尉答道:“是!”

一只用木頭製作的神船不僅精緻,而且裝飾得輝煌華麗,上面插著各式各樣的彩旗,襯著蘭空上下搖曳,四個漁民抬著它在燕子窩海灘上飛跑,後面另外兩人抬著紙糊的瘟神追趕著神船,神船下水了,鞭炮齊鳴,香燭紙錢燃燒起來,人們把瘟神像恭恭敬敬地供置在神船中間。

本期編輯    大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