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事件、新三國聯盟和澳中關係
洪丕柱

9月15日,美英澳三國宣布成立三邊安全聯盟(亦稱“夥伴關係”),以三國英文名組成AUKUS(澳英美)來作其英文稱呼。作為安全聯盟的一員,英美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艇以及應用人工智能和海底能力的網絡防御。這一消息引起了國際震動。
這意味著澳洲會因此而取消同法國簽訂的製造潛艇的合约。這首先引發了法國對美國和澳洲的憤怒:一筆簽了約的大生意就此吹了,煮熟的鴨子飛了?法國怒批美國和澳洲背信棄義。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 16日說:“這真是在背后捅刀,我們同澳大利亞建立了信任關係,但這個信任已被背叛了。”法國還取消了原定於17日在其駐美大使家中舉行的慶祝活動,它是慶祝美國獨立戰爭中一場決定性的海戰,法國在這場海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7日法國罕見地宣佈將召回其駐美大使愛吉那(Philippe Etienne)及駐澳大使塞保 (Jean-Pierre Thebault)。上次法國召回駐美大使發生在243年前的1778年。白宫17日上午(東部時間)對法國召回大使表示“遺憾”,又表示將努力解決這場爭訟,一位匿名的白宫官員說美國“對法國採取這個行動感到遺憾,我們將在未來幾天繼續努力解決分歧,就像我們在長期聯盟的過程中曾做過的那樣。”
法國對美、澳的憤怒還基本上只限於生意上、盟友間的信譽上。法國外長勒德里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於“澳大利亞和美國9月15日宣布的聲明的異常嚴重性,法國決定立即召回兩名大使。澳大利亞取消了自2016年以來和法國合作的攻擊級潛艇項目並宣布同美國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旨在就未來可能的核動力潛艇合作開展研究,這是盟友間不可接受的行為,其後果直接影響我們對聯盟、夥伴關係及印太地區對歐洲重要性的看法。”
據10月1日法新社援引美國國務院的消息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10月4至6日訪法,除參加經合與發展組織的部長級會議外,將同法國政府官員就地區安全和加強美法關係展開討論,這將是“潛艇危機”以來布林肯首次訪法,此前馬克龍同拜登曾通了電話,就潛艇事件對兩國關係的影響進行溝通。這說明美法正在設法解決爭議。
對澳洲來說,被召回的駐澳大使塞保在離堪培拉前往巴黎前幾小時接受《悉尼先驅晨報》和《時代报》採訪時表示,18個月來澳洲一直在法國背後捅刀。他指責澳洲“說謊和破壞信任關係,事態嚴重,需高層協商。他說“對我們來說,很明顯在事先無任何協商的情况下宣布這個決定,不應只是一通電話(這就是說他承認莫里斯曾就潛艇問題致電過馬克龍),而是根據影響範圍進行真正的協商。此事標誌著破壞雙方間的信任”。馬克龍決定召他回國進行磋商並警告說兩國間未來的貿易協議和軍事關係會處於危險狀態。
對法國的指責,澳州聯邦政府表示“遺憾”但說它不會道歉,因為此舉符合澳州國家安全的利益,且已“明確地同法國溝通過”。在18日上午發佈的一份簡短的聲明中,澳洲外交和貿易部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遺憾地注意到法國決定召回其駐澳大使就攻擊級潛艇項目進行磋商…… 澳大利亞表示理解法國對我們的決定深感失望,但這一決定是根據我們明確地溝通過的國家安全利益作出的。澳大利亞重視同法國的關係,強調法國仍是我們希望繼續合作的一個重要夥伴,是地區穩定的重要貢獻者,特别是在印太地區。這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期待同法國在基於共同價值觀的許多共同利益問題上再次接觸。”工黨外交事務發言人⻩英賢(Penny Wong)批評政府說,這已不是莫里森總理第一次“在宣佈決定前讓國際合作夥伴猝不及防,或没有做好外交工作”。
法國政府將澳洲取消潛艇合約的決定同與歐洲的自貿協議的談判相聯繫。法國以前在1995年因法國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而造成同澳洲關係緊張的局勢,在其最嚴重時曾召回其駐澳大使。歐洲事務部長博納(Clement Beaune)因此對澳洲參與貿易談判發出威脅,他說:“我們正在同澳洲進行貿易談判……我不知道我們該如何信任我們的澳洲夥伴。”為此,澳洲貿易部長丹特漢(Dan Tehan)將在接下來的兩週前往法國幫助修復兩國間的貿易關係和所受的損害。

不過法國雖對澳洲轉向美英獲得核潛艇非常惱怒,其實它心中也應知道自己的問題:它不斷對澳洲提高造價,又一再推遲交貨日期。澳洲幾年來曾多次表示對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的不滿。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澳洲早在6月就表示過想同法國解約的願望。
2016年澳洲正式同法國的潛艇製造商海軍集團簽約之前,海軍集團有2萬多份在印度建造潛艇的資料洩漏,隨後數據庫又遭黑客入侵。這使澳洲感到相當不安。
另外,澳洲急需在2026年完成其潛艇的淘汰更替工作,以新的潛艇來替換將退役的六艘柯林斯級潛艇,但法國製造商卻表示最快要到2035年才能交付第一艘潛艇。法國製造的僅是柴電潛艇,卻要澳洲等待20年才能交貨,這速度也未免太慢了吧。除了工期長,法國提出的預算也一再追加、到了比原造價高近倍的程度:澳洲原計劃耗資500億澳元建造的12艘潛艇,其預算已被提高到900億澳元(660億美元),還不知以後是否還會再提價!這還不算,前年11月澳洲國防部告訴參議院,在潛艇服役期內澳洲還需再付法國1450億澳元的費用。
另一個問題是在哪裡製造。在2016年簽約時,潛艇的製造過程原定於近90%在澳洲進行以照顧澳洲的就業,因其能給澳洲提供2800個工作崗位。但到2020年,法國海軍集團卻將在澳洲本地製造的部分降低到60%;今年,該公司甚至反對在澳洲製造潛艇,藉口是澳洲的工業技術不達標。

澳洲取消合約並非沒有損失:她白付了法國24億美元,還要付違約金。即使如此,她仍同法國解約可見澳洲的決心:國防部長達頓解釋為何美國的核潛艇對澳洲更好是因為澳洲面臨北京的壓力。這話沒錯。《紐約時報》認為澳洲下了個戰略赌注,即美國將在大國競爭中勝出並繼續作為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和維穩力量。特別是近年來北京闖進澳洲的後院,原來很太平的大洋洲諸島國,而澳洲本是這個地區的龍頭老大。近年來中國將這個地區劃入其一帶一路範圍,在基里巴斯、所羅門群島、巴新等進行大筆投資或給予大筆貸款援助,又將所羅門群島從台灣手中奪走。這就是為何澳洲決心未來與美國共命運,用莫里森的話說,“澳美是永遠的夥伴關係”。該協議會深化澳美間的軍事合作關係,抵禦北京同澳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
北京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這個消息令它非常憤怒,因為澳洲近年來同中國的關係一直很糾結。她不但在國際上提出要徹查新冠源頭,又禁止華為的5G,還參加美日印等國的海軍演習,參與各國一起高喊維護南海航行自由。近年來澳情局(ASIO)更注重抵制外國滲透,特別是工黨參議員鄧森接受中國富商黃向墨的獻金在南海問題上發表有利於中國的言論後被工黨要求辭去其參議員職位。今年早些時候澳洲又宣布廢除维州同中國簽訂的“一帶一路倡議”。一個人口僅2500萬、兵力區區六萬的澳洲,不怕中國對她的貿易制裁,居然還敢如此一再挑戰中國的“底線”,一旦有了核動力潛艇,還不知會怎樣“胡作非為”了。所以中國的憤怒更是因為南半球居然出現了一個更難對付的澳洲。
果然,胡叼盤馬上就對澳洲發出警告。在一個視頻中他態度兇狠地說:奉勸堪培拉既然要做反華的先鋒,那麼請他們多作最壞的打算吧,搞個導彈防禦系統;…… 第一批在中國近海喪命的西方士兵最可能就是澳大利亞人,不要以為獲得了核潛艇和攻擊型導彈就有了恐嚇中國的資本,在軍事上冒進,那麼它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為反擊遏制而殺一儆百的目標……
澳洲Sky News亦報道說“中國威脅澳洲,要用導彈襲擊。”並配有中國閱兵時坦克車行進的照片。
我看到的另一個視頻是ABC記者採訪中國蘇州大學曾做過鄧小平的翻譯的高志凱教授,問他對澳洲最近宣佈的潛艇新聞有何看法。這位教授理應是有識之士吧,但他的回答很奇葩。他說澳大利亞擁有核潛艇之日就是被核彈頭瞄準之時。記者問為何,他說澳洲本是無核地區(nuclear free zone),按國際條例享受不受核攻擊的特權,但一旦有了核潛艇就變成了擁核國家,就不能避免受核彈的攻擊。記者一再提醒他核潛艇只是用核作燃料,同核武器不同。他卻一再堅持說這使澳洲成了核國家,並說美英澳違反了核不擴散條約!我不擬指出高教授的態度是何等傲慢,用“Listen!“來對記者說話,而是他對核動力即是核武器的肯定,及核不擴散(指的是不擴散核武器)的無知,這種人也能做教授,真是一個教授遍地走的國度!按他的說法,日本、德國等有核電站的國家都是核國家了。但國際上甚至對伊朗和平使用核能都不反對。我感歎現在中國除了戰狼外交人員,又出現了戰狼叫獸!
中國除了反對之外,還對法國的怒氣火上澆油,帶有挑撥性地說澳洲對法國背後捅刀、背信棄義、喪失信用等。

三年前就任澳洲總理時,莫里森曾說過澳洲在同她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保持密切關係的同時亦可同其主要的安全盟友美國合作,不必在美中間做出選擇。這次卻同美英結成了一個安全聯盟,這“對澳洲及其在印太地區未來的思路來說是個決定的時刻”,澳洲前安全官員莫德(Richard Maude)說。
莫里森在宣佈同美英達成新協議的記者會上強調同美英關係“升了級”,說澳洲開始了同美英安全夥伴關係的“升級版”,並將就安全防衛能力同美英開展了新的合作。同時澳洲政府在介紹AUKUS協議的材料中也特别指出美英向澳输出核潛艇建造技術與能力僅為協議的一部分,澳洲也將獲得自行製造包括戰斧巡航導彈和多種海上遠程攻擊武器系統的能力,甚至將參與同美英聯合研發“高超音速武器”,而迄今外界所知的高超音速武器僅為美、中、俄三國間正在進行競賽的尖端戰略武器系统。看來澳洲最看重的並非僅是獲得核潛艇等武器,而是成為美英同盟首次擴大後的一個新成員國,從而能獲得不同於一般盟友國的更高規格的安全保障。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澳英美協議的地缘政治的意義遠不止媒體聚焦的“美國50年來首度對外輸出核潛艇技術”,以及澳洲可以協助“巡航南海”這麼簡單,因為美國已將其戰略重心移到了印太地區。

美國僅在1958年將製造核動力潛艇技術轉讓給英國,目的是對抗前蘇聯。這次幫澳洲製造核潛艇,目的就不言自明了。英國保守黨議員史密斯(Sir Iain Duncan Smith)在《獨立報》上撰文指出,協議是英美全球戰略重心轉移到印太地區的實際顯示。英國議會下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也發推說三國協議意義重大,標誌著英國外交重心開始戰略轉移。英國首相約翰遜指出,協議意味著未來幾十年間,即在幾代人的時間內,澳英美將展開世界上最複雜、最具挑戰性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尖端科技和軍工複合體的全面整合,這一整合過程可同60多年前二戰後美英軍工科技全面整合相比較。

分析家們認為,英美政要紛紛表示應重視印太地區並將政治、軍事和外交重心轉移到印太地區,且鑒於日本、韓國、印度和德國想申請加入五眼聯盟,加上今年初美澳印日的四國峰會,人們認為一個亞洲的“北約”正在形成。澳洲官方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院(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專家秀布里吉(Michael Shoebridge)說此舉無疑改變了印太地區的軍力天平,因為這些核潛艇是極為强大的攻擊武器。
這次美英澳三方安全聯盟來得有點出乎外界預料,顯示澳洲未來的作用將更加突出。這一聯盟比以前的美曰澳印的印太聯盟更進一步,安全色彩更濃厚,是美英首次將澳納入其核心圈。這反映出盎格鲁撒克遜人在心理層面的天然互信,畢竟澳洲同日本、印度在基因與文化上還是存在差别的。這讓澳洲在整個印太地區有了更大的重要性,且使澳洲具備了今後成為世界級强國的所有條件,美國的印太戰略正好提供了這一機會。近年澳洲全力加速提升其軍事能力,可以預料澳洲未來會對外會更加强硬而獨立。

儘管澳中關係惡化,北京對澳洲實施貿易打壓、中國國內小粉紅們對澳洲的嘲罵,奇怪的是中國移民和學生還是愛來澳洲。去年中國是澳洲移民的最大來源。為何?我想是被澳洲的優質教育、優美的環境、穩定的經濟增長和安定的社會秩序等吸引吧。用腳投票很能說明問題。
澳洲經濟發展的一大原因是豐富的礦產。今年初她曾因鐵礦漲價而得益,但最近鐵礦石價格走弱,從5月底的220美元/噸跌至90美元。於是就有人說澳洲快不行了。但其他資源卻忽然漲價了,特别是煤,包括冶金焦煤(澳洲佔全球焦煤市場的60%,且品質最優,目前全球對焦煤的需求已超過鐵礦石)和供發電的燃煤(動力煤)。澳煤價格從110美元/噸飆升到400美元,但仍比美國媒便宜,美煤從5月的160美元/噸漲到近600美元的五年來最高點。
中國禁止澳洲煤進口是因為有幾內亞提供煤而有恃無恐:6月份澳洲按合同交付中國950萬噸煤,有86艘貨船運分別抵廣州、杭州、上海,但中國卻下令不准進碼頭卸貨,使運煤船返航。豈料天有不測風雲:幾內亞發生政變!此後廢除了前政府的“不平等條約”,因政變領袖搜出前總統從中國獲得的大量現金及同幾內亞簽訂的99年的鐵礦和煤礦的開採權,中國突然失去進口煤的來源。但中國禁澳煤後日、韓、印度等馬上成了澳煤的主要進口國;而日本原是購買印尼煤的。現時中國煤價成倍上升,已達每噸1200元以上,再加中國的產煤地主要是內陸的內蒙、甘肅、山西,運至沿海地區運價不菲,使屬於央企的發電企業每天要虧損300多萬元(中國目前煤電仍佔73%),所以電廠不得不減少發電量以減少損失(最近多省電廠決定提高電價達25%),造成中國20個省市缺電和斷電,不僅影響居民生活,更使工廠企業等經常停工,據高盛估算,中國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為零,現時只能從印尼和蒙古進口煤。這一掉換讓日本佔了便宜而中國吃了虧,因為澳煤含硫低污染低又燃燒值高達每千克5500大卡,而印尼煤的燃燒值僅為每千克4200大卡,蒙古煤更低。現在中國又想進口澳煤了,但澳煤價格卻從當時的568元/噸漲到了1580元/噸!
澳洲另一個主要出口商品是LNG即液化天然氣,僅次於煤和鐵礦石。澳洲天然氣藏量巨大,去年LNG出口達創記錄的7800萬噸,其中對亞洲出口創下7240萬噸的記錄,今年初澳洲更超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估計2021年澳洲天然氣出口將達8000萬噸。最近亞洲天然氣價暴漲600%,而澳洲天然氣的最大買家竟是中國!2021年上半年澳洲向中國出口天然氣3070萬噸,同比上升近10%,中國首超日本成为澳洲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其實歐洲天然氣價上漲更快,紐交所天然氣期貨價創下10年来最高。天然氣污染小,將會成為更受歡迎的能源。
我不擬談澳洲今年估計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上半年產量已達157噸。澳洲又有豐富的鋰礦,藏量佔世界50%,是世界最大的鋰出口國。隨著電動車逐步代替燃油車,鋰電池將成為新的動力,鋰價已開始瘋漲。
我想談更要緊的澳洲是全球主要產糧國之一。今年全球環境惡化,主要產糧國俄、美、加等皆受惡劣天氣或乾旱打擊致糧產下降,令全球糧產不足,糧價飆升至8年最高。奇怪的是澳洲竟未受氣候影響,澳洲的牲畜、谷物、水果、蔬菜產量連續兩年大幅上升。澳洲農業資料科學局預測本財政年度澳洲農作物銷售將達創紀錄的730億澳元,使澳洲農產首次突破700億澳元大關。奇怪的是,居然同澳洲關係持續惡化且繼續向澳洲施壓的中國卻高價採購澳洲小麥。地大而人口不多的西澳是澳洲最大小麥生產地,產量佔全國一半,所產小麥95%出口至印尼、日、韓、馬來西亞、越、蘇丹和中國。2021-22年度澳洲已出口小麥500萬噸,其中200萬噸為中國買走,佔中國今年已進口的小麥的近30%。澳洲小麥在世界市場上的聲譽是同樣價格的小麥但質量最好。中國近年因水災等原因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今年至今已進口糧食11500萬噸,比去年同期8500萬噸增長近35%。
所以儘管澳洲宣佈向美英購買核潛艇後北京痛斥美英澳違反“核不擴散協議“(莫里森已對此予以否定),挑撥美國和澳洲對法國“背後捅刀”、抨擊澳洲“背信棄義”,目前仍對澳洲葡萄酒和大麥征收反傾銷稅(澳洲已將此提交WTO審查)並減少澳煤和牛肉等進口,卻仍然不得不大量進口澳洲小麥、天然氣等產品並從二販子手中間接進口澳煤(有人指出好些二販子煤炭商其實是中國人在海外開的公司,以此賺中國的錢),說明中國的實用主義:罵歸罵、買歸買。比如據多方媒體證實,中澳關係惡化並未影響中國增加澳洲小麥進口,中國已成澳洲小麥的主要買家。
所以澳洲大可不必擔心中國的報復,她有她的實力!澳洲雖已不再是世外桃源,卻仍然名列世界十大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