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來帶去十八年  此心安處是吾心                李永傑
  • 卻吟神曲戀中華                                穆迅
  • 賀奧克蘭京劇研習社成立                        傅金枝
  • 英國皇家溫莎堡(一)                          薇薇
  • 父親的烤紅薯                                  珂珂
  • 拿什麼安慰你  我的北京                        立言
  • 奧運往事                                      橋人
  • 花團錦簇“文博會”                            黃玉書
  • 攝影展覽:稻麥路上的故事                      何經棠
  • 《蓮》二十九章 解厄托孤(2)                  何學威

連來帶去十八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                  李永傑

——祝賀“奧克蘭京劇研習社”註冊成立

十八歲迷上京劇,此後,京劇陪伴我度過了又一個十八年。

薛平貴西涼從軍,不會想到一去就是十八年,不會想到回來後,“龍鳳閣內把衣換,薛平貴也有今日天”;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不會想到武家坡前夫妻再能相見,花郎漢“正正端端駕坐在金鑾”,不會想到自己也能苦盡甘來“執掌昭陽院”……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不確定性。十八歲那年跨入大學門檻,我又怎麼能預想到再過十八年,自己會飄落到新西蘭,而彼時戀上的京劇也一直不離不棄,伴我至今?

還記得1994年10月初,到北京後一個多月,我騎著自行車從學院路跑到護國寺大街人民劇場,去看李世濟老師的《鎖麟囊》,從此迷戀上京劇——原來京劇這麼美,原來劇場京劇和螢屏京劇差別那麼大。不喜歡京劇的人,大概多數不曾進過劇場欣賞京劇。

十八歲正是“犯飆”(青島話“犯傻氣、逞好漢、辦蠢事”的意思)的年齡。放著專業不學,閱遍館藏戲曲書籍,正史野聞、名人軼事,無所不包。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下500多盒磁帶,勤工儉學的收入買幾百元的門票請同學們看戲,為的是自己愉悅身心,為的是讓同學們即使不喜歡、也不至於討厭京劇。

畢業後去到濟南,那裡是京津滬以外又一個京劇大碼頭。借從事新聞行業的便利,泡遍了所有劇場戲院,見到了全國幾乎所有數的著的名家。身為國際新聞記者,卻包攬了報社所有關於戲曲活動的採訪,最終自己也入贅山東省京劇院。

2003年遠離京劇的土地,來到人稱“好山好水好無聊”的新西蘭。要感謝網路,讓我還能看到京劇動態,聽到鏗鏘鑼鼓,悠揚皮黃。打開電腦,存儲的京劇大戲、選場、唱段不下數千,最早的音訊文件下載於1998年8月份。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京劇網路更是鳳毛麟角,從這個角度看,我也算見證了網路京劇的發展。

此後幾年,忙於學業和生計,無暇盡情地品味京劇藝術,最多在回國期間,與演員聯誼,拍攝幾張劇照,或在網路戲曲房間唱上一段。直到2010年10月,在奧克蘭植物園國際老人節會場,竟然聽到了熟悉的京劇演唱,方知道奧克蘭多年來活躍著一批京劇愛好者,不禁為自己錯失票戲交友的良機深感遺憾。

新西蘭,地球上的“Downunder”,能在這裡聽到京胡響起,足以讓我們這些喜歡京劇的人心潮澎湃了。票友們來自海峽兩岸,五湖四海,鄉音不同,卻都因為對京劇的摯愛,心連在一起。上至八旬長者,下至毛頭小夥,老中青三代同堂,每週六聚到一起,演繹生旦淨醜,悲歡離合,幾個小時的時間,總覺意猶未盡。

以戲會友,因戲結緣,在票房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慰平生。自娛自樂的同時,心中漸漸湧起一股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讓京劇在新西蘭傳承下去,要讓她走出票房,走向社區,為新西蘭多元文化添上濃濃的一筆色彩。

世間事冥冥中自有天定。在我騎自行車去看《鎖麟囊》的那年,正是奧克蘭京劇票房發端的時候。京劇伴我十八年,票房也走進其第十八年,而今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並見證她正式註冊成為“奧克蘭京劇研習社”。

“不分晝夜往回趕,為的是夫妻兩團圓。三姐不信屈指算,連來帶去十八年。”從青島,到北京,去濟南,再來奧克蘭,十八年萍蹤浪跡,幸有京劇相伴,心有寄託。“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卻吟神曲戀中華  —–記“奧克蘭京劇研習社” 穆迅

王老師的家到了。

靜靜的,和周圍的鄰家並無兩樣。整潔的坡道一轉彎隱藏在寬敞的陽臺後面。背景是如畫的大海、奧克蘭大橋和積木般的市區樓群。老師家的大黃狗在鐵柵欄後面見到我們,禮貌地輕吠幾聲後便搖頭擺尾表示歡迎。王師母聞聲出來指著樓下說,他們在那裡。

繞過陽臺,車庫旁有一間大廳,隔著窗門這才隱約聽到京胡伴著吟唱娓娓傳來。

進了廳內,火熱的京腔、琴曲迎面撲來,久違的抑揚委婉唱腔迴旋繞梁,京胡緊拉,撩撥著人心不覺隨琴怦然跳動。牆面一條大紅橫幅上寫:奧克蘭京劇研習社。

數位“演員”們散坐在靠牆的沙發椅座上,隨著演唱者的行腔,擊節晃腦,專注著精彩之處給個碰頭彩。畢竟是票友,一不小心出點差錯,琴聲嘎然而止,操琴者情急指道:“不對不對,應該是這樣……再來!”演唱繼續,琴師閉目搖頭,臉上露出笑容,陶醉在更改後的行雲流水唱腔中。一曲終畢,群情釋然,歡呼鼓掌似銀瓶乍破。

謙讓一會兒,另位戲友起身向著琴師道:“還是導板起。”琴師早已領會,不待重示,琴弦立斷發聲,那悠長的過門從穩穩的弓子遊動中飄出……

循環往復,票友們按序上琴,一曲接一曲時間不覺而飛逝。直到晚餐時刻將至,戲友們仍意猶未盡,連呼不夠不夠。

詢問資歷最老的票友,他笑笑回答:在奧克蘭唱了十幾年了,還是不夠。

不錯,以前的事不清楚,十年前他們將每個星期的過戲癮聚會開辦在我的朋友廠房裡後,自此就從來沒斷過。聚會像個沙龍,沒有嚴密的組織,沒有權威的掌門人,全憑興趣以戲會友,人員迎來走去,聚會卻長燈不滅。吹拉彈唱,各司其職,五湖四海,皆為京劇。他們有來自大陸、臺灣、來自中國的南方、北方、江南、西北。有業餘的也有專業的,有唱了幾十年的,也有來奧克蘭才學唱的。京劇把他們拴在一起,沒有京劇他們完全是互不相識的陌路人。

對於這些發燒友們來說,京劇如同心中的一塊腰牌。無論走到哪裡,只要相互示出這塊牌子,也就是一亮嗓子,隔閡立刻消失,不管你是哪個“零”後,都是京劇摯友。京劇的魅力就在這裡。

京劇如同一塊寶玉,經歷史的摩挲,嶄新、澀豔的光華早已磨去。剩下的是時間的積澱,老成的暈光,厚實的圓潤。在現代的浮光掠影中更顯一番風韻。在非鯤鵬不至的新西蘭沃土上京劇在這裡生根發芽,成長為一朵稀世奇葩。那天在洋人的嘉年華節日裡,我的手機響了,彩鈴是京劇“鎖麟囊”的一段引子,嘹亮而清晰。我永不會忘記天真的金髮孩子聽後因驚異瞪大的眼睛,他第一次遇見如天外來的曲子,第一次知道世界還有另樣的精曲。沒關係,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耳熟能詳。這就是文化交流,文化交匯。我們喜歡芭蕾,也愛京劇。

“奧克蘭京劇研習社”正式成立了。風帆已撐好,祝願她在“帆船之都”的奧克蘭自在遊航。

2012/7/24 與奧克蘭

=======================================================================

賀奧克蘭京劇研習社成立                           傅金枝

生、旦、淨、末、醜

唱、念、做、打、舞

幾多兒女情長

多少往事悠悠

三寸舌說今論古

五尺驅扮文裝武

何必問是真是假

裝模作樣只為賞心悅目

伸張正義,褒揚忠烈

鞭撻奸佞醜陋

洪洞縣蘇三起解

百花亭貴妃醉酒

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

劉備白帝城遺詔托孤

穆桂英掛帥

楊四郎探母

楚歌聲聲,十面埋伏

虞姬香隕,霸王何處

演不盡悲歡離合

唱不完忠義千秋

莫道戲文是假

卻有一股真情,感人肺腑

動情時,任你鐵漢腸也柔

傷心處,即使石人淚也流

歷史是面鏡子

論今還須鑒古

乘著開放春風

京劇薪火,傳遍四海五洲

到如今,也來到新西蘭

在這白雲之鄉,流芳,永駐

=======================================================================

英國皇家溫莎堡(一)                         薇薇

“它是世界上最浪漫蒂克的城堡” 薩繆爾·佩皮斯1666年在他的《日記》中如此讚美溫莎堡。這位小裁縫家庭出身的青年憑藉個人奮鬥升任英國海軍部官員,他以巨細靡遺、纖毫畢見的手筆記錄自我日常生活,描寫社會世俗風情,匯成浩浩長卷《日記》留名文史。儘管有佩皮斯的名言在前,但我並未感受到溫莎堡的浪漫。

我以為最浪漫的古堡當屬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它雄踞在阿爾卑斯山脈3千米高的楚格峰上,這座白牆藍頂宮宇橫面並不闊大,縱向層層疊疊聳立,數個尖塔高高低低直刺湛藍色的蒼穹。它不愧為浪漫之美的化身,在接近天宇的地方,面對蒼茫林海和層巒疊嶂,俯視碧綠田疇、明鏡般的湖泊與紅頂小鎮,坐擁人間極致美景。新天鵝堡更是夢幻美的體現,它突兀的外型高聳入雲,大有與月密語,手可摘星之感,每當雲卷霧湧之時,或者皓月當空之際,自有林中的仙子、山間的精靈、水中的魔怪翩翩而來,放歌起舞。堡內住著惡毒的女巫,狠心腸的母后,還有被囚禁的公主,專門等待那騎著白馬、金髮飄飄的王子,或者頂盔貫甲的中古騎士前來營救,從此快樂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永久。新天鵝堡1869年開始修建,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這位國王一生不理朝政,日日沉迷於藝術,此堡當年被視為敗家辱國之作,現在是德國境內最亮麗的名片,遊客洶湧的旅遊勝地。

溫莎堡沒有法國巴黎市郊的凡爾賽宮豪華。凡爾賽宮是一座琳琅滿目、鑲金嵌銀的皇家寶藏,一座雄偉壯麗、氣象萬千的藝術宮殿。凡爾賽的美麗激情澎湃,生機勃勃,可以引發精神的危機和情感的迸發。它的美排山倒海撲面而來,令人窒息仿如短暫休克。它無處不美,以致眼花繚亂,它無處不豪華,以致頭暈目眩。習慣于觀看日常生活樸素物品的眼睛難以承受那種巨大的衝擊和震撼,要閉目休息一下才行。作為路易十四的行宮,凡爾賽宮1682年建成,是藝術天賦與巨額資金的苦心經營,是自我放縱、奢華享樂的登峰造極,是全歐洲王室嫉妒豔羨的目標並隨後紛紛效仿。維也納市郊的美泉宮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瑪利亞·特蕾莎女王模仿凡爾賽宮的成果,據稱原設計的規模和豪華程度比凡爾賽宮有過之而無不及,1743-1763年建造期間,因財力有限,規模縮減,終成今日所見的華美宮殿。美泉宮精緻、精細、精巧、精銳,傳達出一種輕盈典雅的詩意,一種輕鬆愉悅的情調。茜茜公主清新得如同帶露的玫瑰,她穿著綴滿珍珠,薄紗飄逸的曳地長裙,飛鳥一樣輕靈地穿過長長的走廊和闊大的房間,留下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倫敦以西的溫莎堡盤踞在低低的山丘上,俯瞰泰晤士河,這龐大建築不如新天鵝堡浪漫,不如凡爾賽宮豪華,不如美泉宮雅致,溫莎堡自有它非凡的魅力和獨特的品格。它有著皇家的尊嚴和氣派,有著古典傳統所珍視的嚴肅和節制,它成熟又穩定,莊重又偉大,溫暖又安詳,堅實而有序,它穿越九百多年的光陰,風華不減,可以經歷各種挑戰,可以承受各方壓力。溫莎堡的龐然,平衡了哥特式風格向上的衝力,灰色石牆多麼穩重沉毅。室內的橡木地板,橡木屋頂,橡木牆壁嵌板,溫暖舒適,高貴、堅實、長壽,紋理豐富的橡木一直被英國人視為自我性格的理想象徵,在溫莎堡被廣泛採用。隱匿其中的威嚴,恰如其分的克制,中庸隨和的理性,使這座千年古堡暖暖生香,毫不生硬冰冷。

================================================================================

父親的烤紅薯                                       珂珂

冰華剛走出地鐵站,就聞到了濃濃的烤紅薯味道,彌漫的薯香實在是太誘人了,她的肚子因此也開始叫了起來,頓時有了飢餓感。

她知道那是她的父親正在街邊烤著紅薯。父親烤的紅薯真是一絕,外脆裡軟,掰開來金黃的餡冒著熱氣,凡是經過的路人都忍不住誘惑,圍在父親的小攤旁。父親的紅薯,從選品種開始,到一個一個的仔細挑選出來,及烤的火侯,都經過了嚴格把關,所以買過他烤紅薯的人吃過後都會贊不絕口,都會再來幫襯。

冰華的父親本是一位工廠的副廠長,自從工廠遷往了內地,他就失業了。曾在各個領域中尋尋覓覓好多年,也沒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不穩定的收入,家裡的開支捉襟見肘,家境的變化,使冰華的母親漸漸地承受不了苦難的日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離開了。母親離開後,父親才開始烤紅薯的生意,由於父親的紅薯烤得特別獨到,也算門庭若市,生意很是火爆。多年來父親又當爹又當媽,姐弟兩個都是靠父親賣烤紅薯養大的。

冰華對烤紅薯真有著一份說不清楚的感情。

小時候,冰華也曾為自己的家庭情況,在同學面前有些不好意思。每次和同學路過父親的烤紅薯攤時,她總是低著頭快速地走過,甚至裝做不認識。父親雖然知道冰華羞於在同學面前相認,但這些年家已經經歷太多變故,妻子下堂求去,父母兄弟變陌路人,在香港這片土地,錢是生存的根本,面子是無謂的虛榮,用自己的雙手掙紮求存,養女活兒,沒有什麼不光彩,女兒總有一天會明白的。所以,每當女兒裝著不認識,他總是扮得毫不介意,有什麼苦都往肚裡吞,但女兒和兒子的學費、書費、生活費,一天也沒有耽誤過,自己卻幾年了都沒有添一件新衣服。

冰華中學時,和一個家境還不錯的女同學Joy要好。Joy總是打扮得很時髦,名牌的手袋,名牌的衣飾,名牌的鞋子,最新款的手機,……,冰華看在眼裡,默默埋怨自己的出生。再看看頂著烈日和寒冬,每日在地鐵口賣紅薯的父親,久經風霜的臉,黝黑而蒼老,一雙手也是滿布黑黑的縐紋。她咬咬牙,開始做一些掙快錢的生意。

最初,她嘗試在同學中傳銷一些化妝品、冒牌貨,但並不好做,每次賣不完,還積壓很多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東西。於是,她開始挺而走險,嘗試和Joy一起賣盜版光碟,然後用賺到的快錢給自己買些高消費的東西,她也開始穿戴光鮮起來,富麗的外表看起來似乎可以贏得同學的尊重。父親開始察覺她的異樣,和她進行了一次長長的談話:不管人家怎樣看你,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不要做違法的事,會影響一生的。人生要接受現實,當你富有時有富有時的消費模式,但當你達不到時,就不應該去強求。在所有外界的幫助中,物質對於人的幫助永遠都是最短暫的。但若你能夠學習好,就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就能擺脫這一切的困擾。

冰華對於父親的話有些理解,也有些不理解。但她知道現在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是社會的模式沒有變,人們對窮和富的勢利情感依舊,笑窮不笑娼的人仍大有人在。

冰華雖然還是很懼怕父親,也明白父親講的道理,但錢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冰華收斂了沒多久,就又開始和Joy一起出動了。

直到有一天,海關和員警聯合行動掃蕩盜版光碟,冰華正好去了上廁所,Joy被員警追了兩條街,還是被捉住了。第二天,Joy將冰華供出來了,員警來學校傳招冰華,這下,她可嚇傻了,在差館(警察局)裡不停地哆嗦,一句話也講不出來。父親來到警察局後,沒有更多的責罵,只是將渾身哆嗦的冰華攬在懷裡,老淚縱橫。冰華知道,母親離去時,父親也只是不停地抽菸,自己跟自己較勁,這是冰華第一次看見父親落淚,冰華的心在父親的眼淚中顫栗。

接下來才知道,原來Joy並不是富家女,Joy的父親因為有了二奶,將她和母親拋棄了,這兩年甚至連生活費也不給了,Joy的母親因為多年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技能,只能做連鎖飲食店的樓面,從天堂跌到地獄的Joy,早就很反叛了,不但販賣光碟,甚至販賣搖頭丸,她的光鮮的妝扮都是犯法得來的。

Joy進了感化院,冰華因為年齡小、初犯、金額小逃過一劫,但教訓太大了,光怪陸離的世界,並不是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從那時開始,她看見地鐵口為了家人謀生的父親,她不再覺得羞恥,面對逆境不抱怨不放棄,勤勞吃苦抗壓,無論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也能掙紮求存,風吹雨打,踏踏實實,能起能落,這就是打不死的香港人,這就是地道的香港精神。

為了不讓她父親為她擔心,開始嚴格的要求自己,也嚴格的要求弟弟,姐弟從此在學校名列前茅,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老師的器重、同學的尊重。課餘,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她和弟弟還會去父親的烤紅薯攤幫手,暑假還會去超級市場做收銀。

冰華和她弟弟現在都是公立醫院的醫生,不但有著豐厚的工資,對工作也十分的熱忱,他們現在是社會上受人尊重的一群。冰華和她弟弟從沒有刻意去隱瞞過去,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兩姊弟早就勸父親不要再做烤紅薯生意了,但父親說:做了半輩子了,放不下啊。

是啊,路過地鐵站,嗅著濃濃的烤紅薯味,也成了冰華放不下的情誼結,在烤紅薯攤後面的父親蒼老而慈祥的笑臉,也是冰華和弟弟永遠的堅實的靠山。

“老竇,好餓。” 冰華在父親的紅薯攤前撒嬌,老父笑呵呵地揀了一塊又大又軟的糖心紅薯給她,打趣道:“饞鬼,看那個男人敢娶你。”

“不嫁了,一輩子跟著老竇討紅薯吃。” 冰華繼續撒嬌。

“老竇早就不想養你了,快吃完了回家。”

父女倆開心地鬥著嘴。

軟軟的糖心紅薯在冰華的胃裡暖起來,整個世界都暖起來了。

================================================================================

拿什麼安慰你,我的北京                           立言

在網上看到北京7.21大暴雨成災,心立刻像被揪了一把似的痛——

一向缺水的故都成了澤國,觸目是汪洋一片:天安門前、動物園街、望京花園……照片中觸目皆是泡在水中的汽車、勉力涉水的行人和奮勇搶險的市民;蓮花橋、方莊橋、廣渠門橋——就是廣渠門,當年我駕車回娘家的必經之路,在那夜,誰能想到堂堂首都的大馬路卻成了積水4米深的“河道”,急著趕回家陪伴妻兒的丁先生就在這裡殉難,他在最後的時刻打手機給妻子呼救,夫妻在生離死別的瞬間,字字泣血痛斷肝腸……

情急之下首先聯絡年過八旬的老父,老人家倒十分鎮定,他告知說,我家所在的花園別墅社區瀕臨北運河,雖然河水已到警戒水位,而且社區地勢較低,因排水系統完好,所以社區裡沒有積水。“一接到藍色警報,我們就準備好了必須的食品和用品,所以生活正常,你放心。”老爸的平安並沒有令我釋懷,什麼話到這時候都是蒼白,不放心?迢迢萬里之外我又能為老爸,為北京做什麼?

北京人是禁得起考驗的——在那個雨夜,無數的市民自發上街搶險救人,私家車主自行到被暴雨圍困的機場去接載素不相識的旅客,這些都在意料之中,北京人的高素質,在一次次天災人禍面前是一貫的有口皆碑。

北京城也是禁得起考驗的——我說的是600年前明成祖建造的北京城。不是嗎?有關報導最早披露,建造于明代的北海團城和紫禁城,處於北京市中心,在暴雨中不但沒有受損,而且連積水都沒有。一位網友在晚7:15分頂著大雨趕到午門廣場,想拍攝“水淹故宮”,卻發現地面連積水也看不到,頓時“傻眼了”,嘆服于老祖宗的先見之明和高超技藝,他將照片傳到網路上,一時幾萬人點擊,跟貼不斷。

近20年間隨著經濟騰飛,北京日新月異,北京人越來越不認識北京了:600年帝都的建築、街道飛快的被鋼筋水泥、玻璃幕牆的摩天高樓所取代,毫無節制的蔓延的水泥叢林遮住了西山塔影,阻斷了玉泉垂虹,剿滅了薊門煙樹和金台夕照, 將瓊島春蔭、太液秋風圍困於方寸之地……不是有開發商已經揚言要拆紫禁城了嗎?在物質的貪欲閃著血紅的眼睛狺狺緊逼時,文化是顯得多麼軟弱,多麼不堪一擊啊!然而7.21 的暴雨卻給了瘋狂的破壞者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如此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崛起於世界睥睨環球的大國的首都,竟經不起一場暴雨!

“50年後你們會後悔的!”暴雨初晴,人們記起了一聲和著血淚的呐喊——那是建築大師梁思成,在上世紀60年代拆除北京城牆時發出的警告。他提出過北京行政中心西移方案,終被“舊城之上建新城”的觀點取代;他提出過北京不應當成為工業中心,提出北京城牆可以建設為“城牆公園”,它將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園之一;即使在牌樓、城牆都已被拆除的困厄中,他還竭力用“大屋頂”的建築設計來保護古都風貌……在文革中受盡批判折磨的梁思成撒手人寰,留下最後的遺言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一場暴雨,梁大師不幸而言中,這些平時掩蓋在虛驕的數字和繁華背後的惡疾立刻凸顯……

北京,是中國的北京,是世界的北京,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北京。北京是不可複製的——現有例證,在北京中軸線南端複製的永定門城樓,怎麼看怎麼像一個西裝革履的紈絝戴了頂簇新的瓜皮帽。

一場暴雨,使我,一名遠在南太平洋清風白雲下的北京人,痛感與屢遭劫掠幾近面目全非的故都,與那些和我一樣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都子民們血脈相連——拿什麼安慰你啊,我的北京?!

=======================================================================

奧運往事                                                 橋人

1

經過大半年的篩選和培訓,我和其他幾人一起分到了射擊場館去做新聞服務(Olympic News Service)的志願者。算是跟專業搭上了邊。另外幾個志願者來自外北外和北二外,都是本科生,英語很好。

射擊場館在西邊,非常靠近八大處公園了。

每天上午由學校坐公車去場館,得一個小時的光景。中間還得換一趟車。有時候我們先順著西三環往下,在紫竹院路一拐然後向西。有時就先向西到萬泉河路的巴溝村——路線就有點七彎八拐了。

我們拿著志願者證件,上車舉給司機看看下車再舉給司機看看。地鐵也是免費的。計程車除外。那時市內公交費用已經大減。但免費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感覺仍然很酷。

2

志願者團體來了幾個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新聞專業的大學生。她們非常隨意也非常活躍,開會時喜歡把腳架在前排的椅子上,英文相當的好。剛來的那天,我們中國志願者陪她們乘地鐵一號線逛天安門。奧運會一結束,她們就回去了。

幾位上司都是在媒體業內工作,奧運期間暫時借調到新聞中心工作。還有幾個北京語言大學的研究生。一度來了個社科院的老教授,作為顧問。後來還有個德國來的老記者,也做了一段時間顧問。

我們在正式比賽前十多天就上崗了,繼續賽前的培訓。期間,有幾位來自法國、希臘的資深體育專家,給我們分析講解了雅典奧運會上的新聞服務和代表性稿件。那麼多稿子,現在好像就記住了毫不相干的一句話,“桔園裡的花香”。讓人浮想聯翩的修辭,細緻而又詩意。

那段時間,好不快樂。

3

學校門衛盤查證件,很是盡職。教學樓區都關閉了,只留下舊圖和明德樓可以供暑期學生去自習。學院給每個志願者各發了兩瓶王老吉和一小瓶清涼油。八月的北京太熱。

宿舍樓下大廳裡晚上居然常常有學生在下象棋。水準有高有低。碰上高一點的,雙方防守都很嚴密,局勢幾近寸步難行。這個時候便要看誰耐得住性子。急躁者只要一動,空子便馬上顯出來了。

那時我跟北外的同學借了兩本英文小說,其中之一是Amy Tan的《The Joy Luck Club》。宛若冰心《再寄小讀者》的風格,又像蕭乾的《棗核》,總之很有上世紀三十年代文人的筆調。還擠時間看了《士兵突擊》,一群都是父母生的孩子被圈在遙遠的地方,為著某個目標不斷奮鬥。

4

麗華速食提供所有志願者的餐飲。飯票每天顏色都不一樣,也有不同的圖案。開始大家還吃得挺帶勁的,到後面就有些同志開溜出去吃了。剩下的飯票,我們收集了起來,像集郵似的。奧運結束時,有好大一疊。

5

奧運首金在本場館產生。記者雲集,羅格先生親自過來為優勝者頒獎。我們都非常看好杜麗,她身上寄託著人們太多的期望。

然而從一開始,10米氣步槍的決戰氣勢就被卡特琳娜·埃蒙斯所掌握。這個捷克姑娘打得一直都很穩定。杜麗衛冕未果,最後以第五名惜敗。真是遺憾。有那麼一會兒,我甚至覺得志願工作很是平淡無趣。當天下午,男子10米氣手槍龐偉則發揮極其正常,一舉奪冠。杜麗、龐偉二人後來結為伉儷。

翌日,郭文珺,女子10米氣手槍奪冠。

男子10米步槍朱啟南衛冕失敗,北外的幾個姑娘為偶像灑淚。這場比賽的金牌被印度小夥賓德拉摘得,這也是印度史上獲得的第一塊奧運會單項金牌,時稱“中國的王義夫”。賓德拉出身富裕,父親是印度最大的射擊產品出口商人。

後來譚宗亮獲得50米手槍慢射銅牌、男子50米手槍銀牌。胡斌淵,男子飛碟雙多向獲銅牌。程穎,女子25米手槍速射摘金。杜麗50米女子步槍三姿奪冠,破世界記錄。

美國射擊名將馬修·埃蒙斯複製四年前雅典的一幕,不過這次的最後一槍不是脫靶,而是出奇之低的4.4環,中國選手邱健意外摘得男子50米步槍三姿的金牌。上次的失誤讓中國選手賈占波意外收穫金牌。馬修與卡特琳娜的愛情故事由雅典失利開始。埃蒙斯夫婦現在是射擊界的一道感人風景。

6

射擊賽程一結束,我們射擊場館志願者的工作便算完成。那時還有許多其他比賽專案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八月底,學校為了消暑,給每位志願者發一份冷飲券,上面有十七個數字,代表十七根冰棍。冰工廠的,外面是冰,裡面是牛奶之類,間或夾雜幾個小果子。

================================================================================

惠灵顿来稿

=======================================================================

花團錦簇〝文博會〞                            黃玉書

初夏時節,春意盎然,百花盛開。〝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 簡稱〝文博會〞),於今年5月18日,在深圳隆重舉行盛大的開幕式,作者榮幸地得到邀請,出席了開幕盛典。文博會開幕盛典,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舉行。

天公不作美,開幕式當天,滂沱大雨,但與會嘉賓和前來觀看展覽的群眾,冒雨前來觀展,熱情依然,人氧十足,此情此景,好讓人感動啊!

深圳辦〝文博會〞,每年一屆,今年已是第八屆了,規模一屆比一屆大;參展客商,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的參展商已超過1,928個,它包括政府的組團、民營企業、機構等。據統計,本屆文博會,已徵集到3,319個文化產業,投資、融資項目;頭一天簽約項目 有43個,簽約金額已達348.12億,成績裴然。〝文博會〞展期4天,5月18至21日。

〝 文博會〞的主辦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等機構聯合主辦。承辦機構: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承辦。深圳的〝文博會〞是中國唯一一個穫得UFI ( 國際展覽聯盟 ) 認証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文博會〞的宗旨,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精品化、規範化,突出文化產業核心層、突出創意度,突出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以〝博覽與交易〞為主題。

出席開幕式的政府官員計有: 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柳斌傑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朱小丹(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省長);王榮(深圳市委書記)等政府官員;外國政要,以及由深圳市政府邀請的中外嘉賓,估計有一千多人,場面壯觀,盛況空前。當劉雲山部長宣佈大會開幕,五彩繽紛的汽球隨即滿天飛,一派喜慶吉祥的情景充滿整個場館,彩帶飛揚,花絮飄盪,掌聲雷鳴,好一幅盛世圖啊!

花團簇錦,滿園春色,生機勃勃。〝文博會〞展區有二層,分為主展館和分展館。本屆文博會設有8大專業展館:文化產業綜合館、創意生活館、影視動漫遊戲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設計精品館、新聞出版館、美術館、工藝美術館。

開幕式圓滿完成後,參加開幕式的眾多中外嘉賓,隨即像潮水般湧向展館區,我也隨著人群進入了主展館。

每個展位,都擠滿了人群,人們好奇地觀賞奇異的文化展品。我看到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都前來參展。我眼見,新疆、西藏、內蒙古、貴州、台灣省…觀眾很多,可能因為這幾個省份的展品極富民族特色吧。

台灣省參展的展位面積,今年有2,700平方米,跟3年前的498平方米相比,相當於 5.5倍了。據介紹,台灣跟大陸同根同文,文化根源相同,他們的產品極受大陸同胞喜愛。他們要拓展市場,單靠台灣彈丸之地是沒有出路的,文化商人紛紛到大陸來展示他們的產品,尋找商機,在大陸紮根壯大後再進一步走向世界。

展品五花八門,科技含量大,文化創意強。現今時尚的電子閱讀器,在2號展館展出,吸引很多觀眾觀賞,一部簿如紙的電子閱讀器,它能容納 五萬多行的詩,觀眾為之嘖嘖稱奇。

1號館西安展位周邊,擠滿觀眾,有人以為自己在觀賞行為藝術,懷著好奇的心態擠進人群來一探究竟。錯了!是模擬人在向觀眾亮相,仿得像真人般,有牌子示意:〝不準觸摸〞,但還是有不少觀眾趨前觸摸,看個明白,不時傳出贊歎聲,科技發達,電腦時代,文化創意創造出時代新產品啊!

讀者朋友,紙製傢俱,您見過嗎?文博會展館能見到它,紙製桌子、紙製椅子…估計未來的年代,紙製傢俱會流行!利用再生紙材製造傢俱,既時尚又環保啊!

萬紫千紅滿神州,百花齊放亮鵬城。祝願深圳一年一度的〝文博會〞越辦越好!

( 窗外陰霾滿天  25-7-2012作於 惠靈頓 )

=======================================================================

艺苑消息

=======================================================================

稻麥路上的故事

Artstation即將推出的藝術文化展出, 稻麥路: 城市景觀蛻變中的故事, 何經棠以攝影的形式為我們講述稻麥路上多元文化的故事.

何經棠這次展出的開幕式8月7日帶我們走進稻麥路沿街業主和商戶的世界. 他不單單用相機記錄了商鋪內的面貌, 同時帶給我們商戶, 相片以外的故事.

這次展出是自2011年攝影聯展的後續. 何經棠本次展出會格外注重在稻麥路當地,與城市景觀變化有關的故事.

展出攝影作品的同時, 也會帶來鮮為人知, 在稻麥路上生活和工作的人們的故事, 是視覺與口述歷史的結合.

通過這次探尋稻麥路的故事, 何經棠, 新移民的一員, 找到他同奧克蘭社區的獨特的聯繫.

“拍攝,詢問稻麥路上尋常百姓的往事, 引領我找到在這第二故鄉之根源.我的攝影是一種文化承傳的形式.中國人重視承傳, 承於往, 傳予來; 承傳是活在但下生生不息的生活體現” 攝影師何經棠說道.

何經棠以及其他在稻麥路居住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將于8月11日下午1點至2點開展論壇,討論稻麥路對於藝術的影響. 屆時來賓有漫畫家Peter Lange, 藝術家Simon Stockley和來自 Digital Darkroom 的John Schroeder.

攝影展:     稻麥路: 城市景觀蛻變中的故事

攝影師:      何經棠

展出日期: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8月8日 至25日

開幕式:     星期二, 8月 7 日下午5點至7點

訪談:                  星期六, 8月11日, 下午1至2點

展館工作時間:     週一至週四 早9點至晚7 點, 週五早9點至晚5 點

周日早10點至晚54點

Artstation是奧克蘭市政府視覺藝術的設施,位於1 Ponsonby Road, Newton, 警所大樓舊址.

交通方便,樓前就有Link公車的車站. 設施提供輪椅通道,並有電梯.

Artstation

地址1 Ponsonby Rd, Newton, Auckland

網站www.aucklandcouncil.govt.nz/artstation

如有疑問,請聯繫Kathryn Tsui,

聯繫電話09 376 3221

何經棠博士,原居香港,現任職於奧克蘭理工大學藝術設計系研究院,高級講師、研究生導師。他的教學及研究範圍包​​括攝影、數碼影像及噴墨印製技術、中國美學和哲學在現代藝術中的實踐、及東西方跨文化藝術創作及學術研究。他還是平面設計學士學位畢業班攝影主評。現是新西蘭同人攝影學會主席及新西蘭亞洲學會會員(NZ Asian Studies Society) 。在1994年移民來新西蘭之前,他曾在香港廣告界任職專業攝影師二十年。他還是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創會委員和香港設計師協會會員。

===============================================================================

长篇连载

=======================================================================

《蓮》第二十九章  解厄托孤                     何學威

2、迎難而進

妙梁滯留在沈府等待去落霞的消息。這日在貴賓房內,閑來無事練習書法。沈嚴進來,妙梁停下手中的筆,問道:“沈大人,如何?”

沈嚴以為妙梁問他正寫的字如何,於是誇道:“嗯,真是妙筆生輝。”妙梁道:“過獎,去落霞的船聯繫得如何?”沈嚴道:“我就是來告訴殿下,本來明日有只船可以去落霞的。”妙梁高興道:“那好啊,我可以上島找善財了。”

沈嚴卻道:“可是據報,現在島上有瘟疫流行,聽說已經封島了,估計那只船也不會按時起航,加之,前次善財是越獄回到島上的,心中的仇恨猶存,你就更不宜在此時勉強過去。”

妙梁堅持己見道:“越是在此時,我更想去到島上,與善財當面,表白我的心跡,以求摒棄前嫌,同時將其接回同城,待奏明父王,讓子替父職,繼承父志,報效朝廷,光宗耀祖,我心方安,否則我將永無寧日。”

沈嚴道:“你用心極善,子承父業,也未嘗不可,只是目前你千萬不能上島,萬一有個閃失,或染疾而歸,沈嚴擔當不起這個責任,殿下,請三思而後行。”妙梁道:“我倒真的擔心善財要是染上瘟疫,有個三長兩短,就真是愧對陶家,萬身莫贖了。”沈嚴道:“瘟疫雖然可怕,但也說不準誰會染上,只有求神明保佑了,你我都無能為力。”

妙梁道:“你讓我想想再定。”沈嚴道:“你無論如何不能在此時上島。”妙梁道:“謝謝嚴兄的關心。”沈嚴道:“我安排殿下明日與書法大家陳燦見面。”妙梁道:“我正好向陳大人討教。”沈嚴道:“我先去了。”妙梁送到門口道聲:“好走。”

妙梁看著還在研墨的得樂道:“快放下!”得樂問道:“為何?”妙梁道:“你趕快為我準備些東西以及銀兩,我們明日清早乘船上島。”得樂道:“沈大人不是一再叮囑,不讓你上島嗎?”妙梁道:“少囉嗦,你給我準備就是。”得樂只好道:“好,好,好,準備陪著你去送死就是。”

妙梁生氣道:“還未啟程,你就盡說不吉利的話,明日你留下就是,我一人去。”得樂卻道:“誰說我不去?去就去!”妙梁反問道:“你不怕送死嗎?”得樂道:“你不怕死,主子死啦,奴才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如一塊死。”妙梁道:“又來啦,你能不說死嗎?”得樂道:“只有撕掉這張臭嘴。”妙梁道:“你也自知嘴臭就好。”

清晨,妙梁與得樂頂著海風,迎著曙光急急走在福海海濱碼頭上,碼頭上有只客船。

得樂問道:“我們這樣不辭而別,沈大人會怪罪我們嗎?”妙梁道:“要想上島就顧不得了,要讓他知道,肯定走不脫。”得樂道:“還不知船主願不願開船?”妙梁道:“我不讓你多帶些銀錢嗎?”得樂著急道:“我們帶的錢不多了,可不能讓他敲詐。”妙梁道:“人家還沒開口你急什麼?”

兩人一同來到客船旁,船主正從船上下來。

得樂上前問訊:“請問船主,何時開船?”船主卻大聲答道:“還開什麼船,回家睡大覺了。”得樂道:“這船不是今日去落霞嗎?”船主沒好氣道:“你是外洋來的?沒聽說島上正鬧瘟疫,現在跑去找死啊?”妙梁這時上去解釋道:“船主,您聽我說,我們只是去島上找個人回來,你們不必上島。”船主答道:“就為你們兩位,我冒死開趟船,你做夢吧!”

船主說著就要走,妙梁急了,跟著追道:“船老闆,我多給錢就是。”船主回頭問道:“多少?”得樂搶著道:“十兩銀子。”

船主冷笑道:“你當我沒見過錢的。”船主邊說邊走,妙梁真急了,連忙道:“船老闆,好商量,您開個價。”

船主舉著一個指頭,得樂問:“一,一,——”妙梁搶著道:“一百兩?”船主點頭。得樂一聽,叫了起來:“啊,打劫啊,殺了我吧!”船主卻道:“你殺了我吧,我也不去。”妙梁道:“好,好,就一百兩。立即開船。”得樂翻著手中的包袱哭道:“我哪兒去找這一百兩。”船主道:“如何?為這點錢,我去送命,不看你東家上島找人心切,我一千兩也不去。”妙梁懶得和他囉嗦,便道:“開船,開船。”船主伸出手喊道:“錢。”

得樂極不情願地將一口袋錢交給船主,船主用手掂掂分量,然後走回船邊大聲喊道:“起錨!升帆!”

船主一聲喊,船工們急忙做起航準備。妙梁和得樂也匆匆上了船。

妙梁小聲問道:“還有多少?”得樂也小聲回道:“沒多少。”妙梁盯著問:“沒多少,有多少?”得樂只好道:“一,一百。”妙梁吩咐道:“收緊。”得樂急得氣無處發作,於是道:“吞到肚子裏了。”妙梁道:“到時吐出來。”

得樂很不高興地看著正在指揮開船的船主。

船行半日,海空濃雲密佈,似有風暴來襲的前兆。

舵手問道:“船主,會有風暴嗎?”船長道:“不會!快要到落霞了。”

海浪排空,摔向巨礁,得樂慌作一團,妙梁故作鎮靜。

得樂埋怨道:“不該上島的。”妙梁道:“不過一點風浪,你慌什麼?”

日近黃昏,船主道:“應該能靠岸了!”舵手道:“風浪太大!”得樂問道:“船主,不會出事吧?”船主卻道:“你想不出事,再拿些銀子來。”得樂大聲反問道:“一百銀子還不夠?”船主道:“這一百銀子也跟命一起丟到海裏,你說一百銀子夠不夠?”得樂央求道:“只求求您千萬不能讓我家主人送命。”船主罵道:“休得羅雜,老子的命還不知在哪裡!”妙梁聽得不耐煩了,於是道:“再給他些錢。”得樂只好道:“我拿,我拿,主人,你還不能現在這個樣子去見善財。”妙梁道:“我自有主意。”

得樂又從包袱中掏些銀子給船主,船主一邊接銀子,眼睛還盯著得樂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