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貴的禮物                                    宋林玫
  • 攝影人老林                                    大衛王
  • 說文化太“沉重”                              立言
  • 閒話“富春江”                                傅金枝
  • 周婆婆學網購                                  珂珂
  • 浪漫主義的夕照麼                              橋人
  • 媽媽愛唱歌(七)                              李蘊
  • 最紅色的時代(六)                            穆迅
  • 七絕二首                                      虎山龍
  • 水調歌頭                                      黃啟瑞
  • 《蓮》二十八章 滴血認親                       何學威

紐華作協翻開新篇章

本會訊:紐西蘭華文作家協會于近日順利舉行了理事會換屆選舉。作協成員踐行民主程序,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了新一屆理事會成員,投票合格率達百分之八十六以上。大衛王、穆迅分別當選為紐華作協會長、副會長,傅金枝、錢立言、林慧曾、曹小傑等當選紐華作協理事。大家對新一屆理事會寄予厚望,希望能夠繼續有效地開拓“以文會友”的平臺,相互學習,增進交流,為紐西蘭華文文學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珍貴的禮物          宋林玫

朋友星期天來電,要與我見面,原來台灣崇岳居士托他帶一份禮物送給我,接到禮物一看是包裝極為精緻的一組光碟《僧事百講》。主講人是星雲法師,提問人是慈惠法師。

去年底到台灣,在高雄佛光山見過星雲法師。只是聽了他一席講話,意思是:什麼什麼成功是因為郭沫若……等“寫出來的”,當時就自歎自己水準不夠,理解不了其言之奧妙。加上老友記曹玉堂以前對敝人描述過,他在紐西蘭接待星雲法師的故事。於是在高雄期間,就沒有走到臺上站在這位名人高僧後面來一張留影。沒照相不惋惜,但瀏覽了這部“全球首部佛門影音百科”,卻使我感到,這位蘇北大漢講了很多大陸民眾早已忘到九霄雲外甚至不屑一顧、頗具哲理的內容,實在值得稱道,對我有諸多啟發和感悟。

敝人思想欠缺悟性,沒有福分和水準成為某一個教的教徒,包括佛教,但還是十分高興和感激居士這份禮物。筆者在諸教中一直對佛教感覺較佳,並非也無意,更沒資格否定有神論的宗教。主要是覺得佛教沒有“神”的存在,佛教論述著作、經書較多,許多也能少少看懂,對處事做人特差的我頗有幫助。感覺上佛教的中國文化氣息較濃,這些都合乎我的思想喜好,是我貼近佛教的原因。不過我想,等那天我突然頓悟,有幸走進佛門淨土,師傅卻可以免了給我改名的費心,乾脆呼我為釋慧曾可矣,屆時的老衲一定“不亦說乎”也!

敝人與居士也算有緣分,從不認識,去台灣前也沒計畫、不知道會見到他。只因臺灣社會待友真誠、熱情的風氣不錯,在朋友招待筆者時居仲介紹而識,想不到僅此一見,竟成摯友。

居士年近九十,重慶談判時已是國民黨中央警衛營的軍官,曾直接負責警衛蔣介石與毛澤東重慶會見的會場。國民黨兵敗撤臺後,不久當了蔣經國十二年近身衛士。退伍後即儘量與世隔絕,潛心學佛,朋友說他的佛學造詣已頗深。

見面時他在凳上打坐,初始言語甚少。我送了他一本作品,這才使他稍稍關注,他慢慢翻看一下,半閉的眼睛多次向我張望,話題居然多了起來。他給我這個對佛教一無所知的人,說了一個佛教最普通的故事:說是廣東文盲,砍柴出身的六祖慧能,是佛教中留有經文的唯一中國人。慧能所以能接五祖衣缽,是因為在與五祖最聰慧弟子交換觀點時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五祖認定其悟性最高,於是傳以衣缽雲。老先生對我說這,我知道是針對我作品而言,是讓我明白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不要執著。好心讓我不要有了點物欲,死了都不明不白做人的真諦。居士的話是對的,我心服可是一時大概還做不到吧。

如此經過一輪交流,他老人家打開盤著的雙腿,動作敏捷地站到地上。他說今天他一定要請我吃飯,盛情難卻我們就下了樓,先來到一間專賣酒的商店,他買了瓶一斤裝台灣出的威士卡。來到他常來的一家飯館,為我們叫了一大桌佳餚。其實老人家已不吃葷,可豬、牛、魚等菜色一應俱全。那天他特別高興,顯露了他年輕時一定是個好酒之人。

話匣子繼續打開,並屢勸我陪他喝,見到如此豪性的老人,我只好從命,也忘了自己香港染上的感冒還未全清。由於其他兩位臺灣朋友都不喝,那一斤威士卡就由我與他完成。這可好,回旅店晚上咳嗽不停,把同房朋友吵醒多次,只好半夜溜出街上在便利店買了點藥,又發現有“黃芪黨參速食麵”就買了一包,當即泡之趁熱落肚,補補“中氣”,暖一下喉嚨和胃,才稍感舒服。

老人家告訴我,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戴笠力主趁此機會殺毛,蔣介石不允,因為毛澤東到重慶的安全是由當時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擔保,這證實坊間過去的傳說的確屬真。

老人還講到蔣經國的清廉,說他幹了幾十年“大內”警衛,從來不敢,甚至連想都沒想過要借此職務撈錢。這樣的事蔣經國要發現誰有,個人前途就一切都完了。所以勞碌一生退休時與太太只有積蓄十多萬,後來他用此錢買了現在居住的那棟四層小樓。想不到過去的郊野現在已成市區,這小樓已價值幾千萬新台幣呢。

他說蔣經國開放黨、報禁,讓台灣實行民主是對的,不能因為某些人,其中不乏有名的文化人對馬英九批評離譜,說他虛偽,甚至說他是真正的貪汙犯,就對民主制度產生疑問。他老人家笑著平靜地說:政治領袖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小政客的猥瑣偏執、心態陰暗,喪失心理平衡時就歪曲發洩,成不了什麼事。聽來一樣頗具佛家智慧!

他也有返回湖南探親,對大陸充滿深情,曾為故鄉捐錢建校。對大陸他感到有可惜之處,因為他說中華民族的強盛主要看大陸了,只是孟子對梁惠王說過:“上下交征利 而國危矣”,就是說如果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以前未聽過孟子此話,當時自己聽了心中一酸,覺得老居士真不愧為當年的熱血愛國青年啊!

======================================================================

攝影人老林——寫在林玉琳攝影集《中華大地西南情》出版之際 大衛王

老林、林老、林玉琳。

這些稱呼都是我對老林的稱謂。老林是平時語,林老是講評時的尊稱,林玉琳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角兒。

認識老林的感覺都有些天荒地老,那還是剛踏上這片白雲祖宗的土地上時我最原始的感覺,那感覺就一個字“渴”,若再加一個字“焦渴”。

不能不渴,連連跋涉,卻連個用華語討水的地方都沒瞅著。不能不焦,遍地鳥語花鄉可我還沒找著落腳兒的地方。掰指頭細數,日子箭簇般一閃就過去了好些可工作還沒著落。工作沒著落就象人腳底沒了根。

萬裡地外逃荒般來到這兒,是男人總得拿本事換口飯吃不是?更何況咱打小練就了一身攝影武藝,咋就沒口飯吃?

正焦渴中碰見了老林。

老林也是老攝影,此刻正給一香港大戶打工,整日貓在擴機後頭沖曬照片,一日顛顛的忙也掙不了幾個大子兒。

但老林樂呵,一臉的皺紋裏都膩著滿足。

看見老林,如同看見一面鏡子,使我定下心來。趕緊動吧,人不就是個動物,動一動方顯男人本色嘛。

瞅老林臉上褶子,好象比我還多出幾道,這不也在著華語的荒郊野嶺地兒找著了對應的位子?

看著老林我沉下心來,從此安身立命。

期間和老林通過電話聯繫,動不動的知道老林又搞了攝影活動,老林好象還是攝影活動的主角兒。老林愛搞活動,愛到處瘋跑,於是老林拍了許多片子。

攝影人有攝影語言,照片叫“片子”,照相機叫“機子”。見一穿馬甲短槍長炮扛著,想聽他擺唬攝影真經,千萬別照相機照片的說話,一定要“嘿,佳能5的兔兒!好機子!”

這‘的’是D,‘兔兒’是2,保這一句誇獎話叫他連腸子也恨不得吐出來!

老林也短槍長炮扛著,更多時侯還穿一攝影馬甲,再戴頂攝影小帽,登山鞋一穿,儘管綁腿未紮也瀟灑地讓人背後瞅不出老林歲數,瞧他的利索勁兒,當是年輕小夥兒一個。

老林一提攝影就渾身來勁兒,一說起攝影家什兒就口沫橫飛如數家珍。

後來,聽說老林不在香港大戶那裏打工了,專心致志抄起了攝影傢夥,後羿似的,追攆的太陽嗷嗷叫。太陽東邊出來就趕到東邊拍海,太陽西邊落了就攆到西邊拍山,新西蘭環境優美,老林可找著了用武之地。據說老林還是那般動作敏捷,爬高沿低,就這樣追著朝陽,攆著落日,一晃多年過去。

前幾日老林電話裏喜氣洋洋,我一聽以為老林又添了個大胖孫子,結果老林用比添了大胖孫子還興奮的聲音告訴我,他出集子啦!

集子就是攝影集子,是許多攝影人一輩子苦熬的盼頭。要知道一張攝影作品都有可能掙斷了攝影人的腸子,更別說把一堆作品,集在一塊堆兒呈人面前。那自豪,那喜悅,那,真是沒得說啦!

說著話沒幾天,一本硬皮橫開的攝影集子擺在了我面前,封面一溜銀字《中華大地西南情——林玉琳攝影集》。

人常說攝影人是敗家子,老林也是。一翻開這本集子,就知道老林這回可花費了不老少。

這集子出版花費多少?這張張照片從幾萬張照片裏精挑細選出來匯成一本集子花費多少?而這幾萬張照片的每一下快門的啟動得花費多少?這照片都天南海北,老林得跑多少路?吃多少苦?用多少時間?花費多少心血?耗費多少精力?——當然還有銀子。

老林不富裕,十年前給人打工不富裕,如今領取養老金更不富裕。可老林就是有股子韌勁兒,把相機當寶貝,把攝影當樂趣,並且年齡越大幹勁越足,持之以恆,只爭朝夕,生生用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一片攝影天地,經營出了這樣一本用心血凝成的攝影集子,從而博得了攝影同行們的一片叫好聲。

這本集子面世後,在新西蘭華文書店召開的研討會上,老林喜滋滋透漏,下邊他還想再出個鳥的專集。

據說為拍鳥,老林更換了許多攝影裝備,成年累月追著周邊的鳥兒滿處瘋跑。

跑著跑著,老林好象更精神了!

相信在老林的執著下,一個用心血澆灌的鳥語世界一定會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只希望這一天快來吧!

================================================================================

說“文化”太沉重——“三人行”333期感言          立言

今期“三人行”333期,承蒙《中文先驅報》董事長Maggie女士和葉韜主編抬愛,給我們一個頭版的專訪並志慶,感謝之餘,實在感喟良多。

“三人行”專欄自2005年9月登上《中文先驅報》,每週一期,已逾六載之多,333篇文章,正如葉韜主編所言,我們三人無論是偶感微恙還是人在旅途,都未敢耽擱,道聲“辛苦”是一言難盡的。

一個文化散文專欄能延續近七年時間,不揣冒昧的說,在海外華文文壇還不多見,其中有三點要素適逢其會:第一,我們三人均有明確的文化使命感——在海外弘揚我中華燦爛文化,寫出海外華人的原生態生活,與主流文化共存並相互交融、促進是第一要旨;第二,中文《先驅報》提供一塊寶貴的園地給我們,歷任主編文揚、潘青松和葉韜,對我們都是提攜勉勵有加,報紙幾次改版而“三人行”始終保留不變,在當今華文媒體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報社與Maggie女士志存高遠,有容乃大之宏旨可見一斑;第三,紐西蘭華社廣大讀者文友殷殷厚愛的滋養,點點滴滴,都成為氤氳我們筆墨的甘霖,成為“三人行”得以生存的土壤。

“三人行”專欄的定位是文化散文。文化的命題在華人,尤其是海外華人,是一個太大太沉重的命題。

中華文化的發展自清末、“五四”以降,就摻合著太多的血淚與掙紮。百多年來的歷史“城頭變幻大王旗”,政權的交替、侵略與反侵略、統治者自上而下的政治鬥爭、把握“話語權”的強權式統治……草民百姓何曾有說話乃至參與文化建造的可能?隨我們童年教育所灌輸的文化與教育,有多少的偏向與誤導?多少歷史傳統文化的真相、真意被曲解甚至被遮罩?多少人類正常的思維、欲求被壓抑被扭曲?如今進入了21世紀,人在海外,文化視野更廣闊,可供參考的資料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深度也隨之有了大大的拓展,與我們習慣的文化視角與思維定勢產生了種種衝突——從對傳統文化、價值觀、道德、典籍的重新審視到生活方式的改變,文化命題滲透到日常的柴米油鹽,事無巨細……這樣的文化反思與探討伴隨著文化“重生”的種種“陣痛”,而將這個痛定思痛的過程訴諸文字,才能產生真正的社會意義,才能與讀者文友們產生更多的共鳴。

華人身在海外,必定要受到居住國的歷史文化的影響與薰陶。紐西蘭是典型的基督教文化立國的國家,基督教傳統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生活觀滲透到整個社會形態、司法、道德倫理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華人要在海外生存、立足,或主動或被動的接受主流文化勢所必然。我出身四代基督徒世家,移民前的基督信仰已經成熟,來到長白雲之鄉,從這裡的天藍樹綠、民情淳厚中深深體味到,基督精神在這塊土地上是主流文化的基礎,是其最核心的內涵,這也是紐西蘭被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的最主要的原因。中華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不但不衝突,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道可道,非常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古聖先賢對“天理”“道統”的追求與聖經真理非常切近。作為華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將基督文化的內涵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相對應、融合,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與重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鑒於自身力量的微薄,也只能用“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來勉勵自己吧。

本文擱筆,欣逢中國“神九”飛船成功著陸。僅在此與讀者諸君,與海內外億萬華人同胞同喜同賀!

29 June 2012

=======================================================================

閒話“富春江”(上)          傅金枝

前不久,文友十余人在富春江聚餐。席間有說有笑,有交流,有碰撞,偶或有高雅的話題,更多是庸俗的笑談。來者並非“群賢”,所談亦多瑣事。大可不必形成文字,甚至自吹自擂,既占了報紙的版面,又汙了讀者的法眼。

還是在“富春江”幾個字上做點文章吧。

“富春江”確實是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它的後面更有一系列美麗動人,也令人回味的故事。

富春江首先是一條河的名字,錢塘江的上游,桐廬以上便稱為富春江。富春江及兩岸的風光真是美麗極了。到底有多美,讀者翻一翻古書也就知道了。你想想,江浙一帶自古文人士子就多,又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雅好,早就把富春江描寫得像朵花似的了,還容我多嘴?

我知道富春江這個名字大約是在文革初期。那時全國不管是學生,是幹部,還是工人,每天早晨有半個小時的“天天讀”的時間。所讀的書就是毛選四卷和毛主席語錄。你想想,連續若干年,天天捧著這四本書一本語錄沒完沒了地讀,還不把人煩死!可又沒有辦法,根本不允許你讀別的書。實際上並沒有人認真讀,都是在那裡裝樣子,舉著本書,而心早已飛到爪哇國去了。我排解煩悶的方式是仔細閱讀每篇文章後面的注釋。與正文相比,那些注釋涉及許多歷史典故,倒是有著許多閃光的東西。

我排解煩悶的第二個招數是讀毛澤東詩詞。毛詩只有37首,除“把汝(指昆侖山)斬為三截”,“小小寰球”,“不須放屁”之類的大話、狂言外,也還有不少可讀的詞句。有一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故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

我就是從 這裡最早地知道了“富春江”。

柳亞子是著名詩人,曾任孫中山秘書。國民黨左派,為蔣介石所不容,曾遭蔣通緝。他是著名文學團體南社的創辦人,抗戰時曾協助張伯苓一起創辦重慶南開中學。

中國古今知識份子,其讀書的目的,說得好聽點是想“達則兼濟天下”,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投機。連李白、杜甫、“七賢”、“八怪”,個個都是這副德行。這些人個個都自以為了不起,一心想傍個明君,把自己滿腹經邦濟世的學問貢獻於社會。當毛澤東“真龍天子”的相貌露出來之後,文人士子,各方高賢莫不趨之若鶩,他柳亞子當然也不能例外。於是才有了“飲茶粵海”的往事,“索句渝州”的舊話。直到北平解放,全國大勢已定,共產黨邀全國各界名人齊聚北平,共商國是,柳亞子亦在被邀之列。柳亞子樂在心頭,自以為果然遇到明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立即收拾行裝,美滋滋地來到北平。

在北平住下不久,他柳亞子便發現大不對勁。原來當時邀請的各方社會名流很多,“見人下菜碟”,按著威望、社會影響的大小,待遇有所不同亦是常理中的事。再說當時開國在即,毛、周等領導人千頭萬緒,自然也有應付不周之處。因對自己的住處和待遇不滿,並聽說毛、周今日“拜會”這個,明日“請教”那個,而自己一直無緣毛、周的面。便覺得自己受到冷遇,於是心中大為不滿,寫了一首七律呈毛主席:

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開天闢地君真健

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

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

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

分湖便是子陵灘

這首七律整個就是一首向毛主席發牢騷、要待遇的詩。最明確、最露骨的是第五行“無車彈鋏怨馮驩”一句。此句的典故出自《國策·馮驩客孟嘗君》。戰國時期各國盛行養士之風,各政治家蓄養大量有特殊本領的士子、能人,其中也不乏雞鳴狗盜之輩,以備一時之需。齊國的孟嘗君便是一個著名的養士者,門客有數千人。其中一個叫馮驩的,初來時孟嘗君沒有給於他足夠的重視,待遇較低。於是他大鬧情緒,彈鋏(劍把)高歌,一要魚,二要車,三要養家,孟嘗君都一一滿足。馮驩知恩圖報,後來多次在危機的時刻為孟嘗君出謀劃策,立了大功。柳亞子借用這個典故,明顯地就是向毛主席要職務,要待遇。而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柳亞子更是直接威脅如果不能如願,待南方平定以後,他就回到他的老家江蘇吳江的分湖,效法東漢初年的嚴子陵,過釣魚的生活去了。

毛主席不是孟嘗君,柳亞子也沒要到“魚”和“車”。一個月後他等來了毛主席回給他的一首詩,便是上面那首七律。詩中勸他不要牢騷太盛,以免“腸斷”,還告訴他,如果想過休閒的生活,頤和園(時柳亞子在此居住)裡的昆明湖,其風景比起當年嚴子陵垂釣的富春江要好多了。

後來新政府成立,他只得到一個政府委員的職務。可能與他自己的期望相差很遠。其實,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就是當了高官又如何?李濟深、張瀾是政府副主席(當時沒設國家主席、副主席),張伯鈞、章乃器、羅隆基都是部長,可是後果又如何?即使是林彪、彭德懷、劉少奇等輩,後果又如何?倒是他柳亞子,什麼也不是,一身輕鬆,平平安安一輩子。當初就沒有,日後也就不會失去!

2012年6月22日於奧克蘭

================================================================================

周婆婆學網購           珂珂

如今每個城市都是飛速的膨脹著,商家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到處都是超級市場連鎖店,物質的豐富令你不會為了一件衣服或一頓飯而由城東跑到城西。

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使網上購物火爆了整個大江南北,大人孩子來不來就上網購物,從衣飾日用品到電器,甚至家中的小配件小擺設,只要您能想到的,都能從網上淘下來。僅僅三年時間,各行各業在網上購物的市場已經翻了3的2次方倍,似乎只有那些還沒有學會上網的人或者沒從舊觀念中轉換出來的人還在用著傳統的方式購物,因此說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然在改變著。

周婆婆家中的東西,最近都是由兒媳在電腦上按幾下就送到家門口交貨了,既省了時間又少和外面的人擁擠,更重要的還有折扣,比商場裡便宜不少。以前兒媳隔三差五的就打電話點些外賣到家,現在好了,連外賣叫餐也用電腦搞定。周婆婆有時覺得兒媳有些太懶了,小區門口就有得買的掃帚,兒媳也是在網上買,但眼見兒媳買回的東西又便宜又好,也就從心裡暗暗地對網購的概念改觀了不少。這樣一來,幾乎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兒媳的按鍵中搞定。

周婆婆不好意思和兒子與兒媳學用電腦,就拉著她的孫子來教她,白天待兒孫都走後,就在家中秘密“練兵",自己還到銀行搞了張低定額的信用卡,在一切都就緒後,她決定“下海"一試。

她先試了試在超市網站買了些百貨,又試著給孫子買了件衣服,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她玩著玩著就膽大了,居然上了拍賣網站,在孫子生日的前幾天,她就在那裡找禮物,終於她看見有一套相機連鏡頭,是孫子早就吵著要買的,大家一直覺得太貴,就一直也沒給孩子買。可這次所被拍賣的相機是用了三年的舊機,但從相片上來看很新,保養的很好,價格則是新機的三分之一。她眼睛望著螢光幕,手心直出汗,買與不買的3分鐘似乎有3小時那麼久,終於她按下了鍵盤。

周婆婆收到相機後,仔細的查驗過,似乎甚麼問題都沒有。這反而讓她不放心了,這會不會是冒牌的呀?她翻來覆去的看,怎麼也看不出破綻。她想“我不專業,我得去找找照相舖的師傅看看。"於是她不懼舟車勞頓的找到她相熟的照相師傅去驗證,證實是正牌貨後,周婆婆並沒有太開心,因為她又開始想這不會是“老鼠"貨(偷來的)吧?怎麼著也是幾千塊錢的東西,周婆婆思來想去怕自己上了當,開始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兩天下來人都瘦了一圈。

家人都以為周婆婆近來身體不適,兒子要帶老媽去看病,被她罵了一頓,說自己睡多一覺就好了,大家半信半疑的望著她。

幾天的時間又過去了,周婆婆的臉色越來越差,既吃不下飯也便不出來。眼看著孫子的生日就要到了,這相機還送不送給孫子呢?

那天晚飯後,終於她決定將壓在心中多天的鬱悶告訴大家。她叫兒媳先不要收拾桌子,她有事要講,大家看她鄭重其事的樣子,奇怪的望著她。她將在網上給孫子買禮物事情的前前後後都講了出來,大夥聽了笑作一團,孫子就纏著她要看看禮物,搞到周婆婆很是不好意思。

周婆婆的兒子說:“既然已經貨、款兩清,您也不必擔心。"兒媳則說:“我還以為是甚麼事情煩著您吶,原來是因為網上購物,小心是一個方面,但是已經交收完,賣貨的人您都找不到了,不是瞎煩嗎?像這類的貨品,您這次算是幸運的,不是冒牌貨。下次還是買些您自己熟悉的商品,就不會有那麼的擔心了。"周婆婆聽著聽著,心中的陰霾慢慢地開始散開。

這次的網購經歷讓她明白了一件事,網購的基礎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信任為前提的。最後孫子的一句話給了她一個很大的啟發:“別把人都想得那麼壞,世界上還是正常的好人多。"

是的,周婆婆這一代經過太多的風吹雨打、世事變幻,早已被社會從‘極度純品’錘鍊成‘極度複雜’,在她的心理信任的防線早已經築成了銅牆鐵壁,她是不可能將她的防守放棄掉的,這樣的人在網購的時候,難免會左考慮右思量的,生怕老貓燒鬚被他人笑話。

自此之後,周婆婆明白了要跟上兒孫的步伐學網購,還是先去網上的大商店,不要去學別人去拍賣,去小網店中買東西。因為有勇氣去網購的人,不信任人就不可能買到東西。

現在啊,周婆婆常常在小區的老人中心炫耀,家裡剛買的床單在網上買的,怎麼怎麼好,孫子的鞋子也是網上買的,怎麼怎麼時髦,咱們老年人雖說比年輕人僈些,但要跟上時代的步法,只要肯學,一點也不差喔。

連周婆婆也成了網上購物的常客,您也能估摸到中國的網上購物市場怎樣的紅火了。

================================================================================

浪漫主義的夕照麼          橋人

中國文化中浪漫主義的巔峰時期,大約算在唐朝。春秋戰國時,作為文化起源時期的繁榮,已經有些浪漫主義的影子了,但卻缺乏整體的浪漫主義的胸懷。魏晉時代,在於消隱,代表者是竹林七賢,有很大的對現實的報復情緒——雖然這種報復是以自我說服的生活哲學般的極端柔軟的方式進行的。物質豐富、社會安定、內外交流頻繁的唐代,為浪漫主義情緒的蔓延鋪墊了各種客觀條件。以李白為代表的文人把這種情緒提升到了社會氣質的高度,後人美其名曰“大唐氣象”。

李唐以降,幾乎再也沒有浪漫主義普遍生存的空間。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後,文化變得陰柔、女性化。元朝以陽剛之氣衝擊、橫掃大江南北,可卻也少了文化的底蘊。經明代的調整,及清又複略有氣象,但已是封建體系的迴光返照。故除《西遊記》尚帶有浪漫主義情調外,似乎再無文藝作品以此為基調。

浪漫主義被一種抵制的、消解的、批判的東西所取代。新文化運動便是這個過程的肇始。德先生和賽先生被請進來了,知識份子以投槍匕首式的文章對腐朽的體系進行抨擊。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洋溢的與其說是浪漫主義,不如說是激進主義。暗含其中的便是,人們既無從回到過去,又無法抵達更好的將來。在這樣的彷徨困頓中,最多只有林語堂式的幽默,而再無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romanticism)與浪漫(romantic)還不太一樣。後者大約更多地指向與愛情相關的東西,是遠小於前者範疇的概念。絲毫也不奇怪的是,我們可以在許多文獻中找到浪漫的影子,但卻再難找到浪漫主義的影子。成為主義的東西,要生根發芽,是需要很多條件和長時間鋪墊的。

在近代西方文化史中,浪漫主義的起源地及重鎮大約被公認在德國,最為人熟知的是它的“狂飆突進”運動。文藝復興之後,漫長而又黑暗的中世紀結束了。知識界一片新鮮氣象。相較於同時代的法國、俄國等仍處於封建禁錮下的體系,德國更有些空間去實踐浪漫主義。運動之後,浪漫主義便輻射到整個歐洲大陸。近代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昭告著世界浪漫主義的中心在歐洲。它以科學、理性、人文為武器,揮手告別舊時代,並且積極地擁抱前方那個朦朧而美麗的新世界。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國家的解放運動波濤洶湧,青年們也走向街道去搞各種嬉皮反叛運動,浪漫主義一度不知所蹤。但到了今天,浪漫主義似乎又在美國大陸上冒了出來。美國似乎成為當代社會中唯一仍有些浪漫主義氣息的地方。歐洲思想界、文藝界早被自反的後現代主義拉入了暮氣沉沉的深淵;遠在東方的新興經濟體,自認為在制度設計和理念上低人一等,而無任何浪漫主義氛圍。

獨獨在美國,經濟上仍是老大,又自詡著占盡人間價值的巔峰——事實上也可能確實如此——有條件為浪漫主義提供生存土壤。美國的浪漫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技術浪漫主義。它信封科技能改變世界,解決一切難題。層出不窮的科幻作品,洋溢著濃濃而又深刻的技術浪漫主義氣息。比如以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浪遊者》為代表的科幻小說,充滿了對電腦技術時代賽博空間、賽博人的想像,並開創了賽博朋克文化。而此後的各類科幻電影,《ET》、《盜夢空間》、《鐵甲鋼拳》以及超人系列等等,充斥著拯救地球、大戰外星人的主題,是技術浪漫主義的集中體現。

這樣的作品不太可能發生在歐洲,以及東方。它有發生在美國的充分條件。今日科技的重鎮在美國,二戰把許多歐陸科學家推向了北美的自由王國。從整體上而言,他們在新的土地上,沒有了歷史的包袱,而更願意、也只能夠看向未來。這也是為何未來主義會並只會在美國興起的原因。未來主義的物質基礎便是技術主義及其衍生品,它總意味著一種底氣與自信、一種朝氣與狂妄。技術浪漫主義大約便是在這種背景中產生的。

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在本質上也有激進、破壞的一面。換言之,它與審美或崇高並不可等同而視之。歷史上,很多革命性、破壞性的活動,至少在名義上,都有浪漫主義的幫輔。浪漫主義是摧毀活動的最美工具和最好裝潢。在《迷醉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Enchantment)》一書中,作者大衛·布萊克(David Black)便分析了德國納粹時代浪漫主義被工具化的諸多例子。在這種語境下,浪漫主義煽動了一種狂熱的社會情緒,並且也放大著這種情緒,從而沾帶上了非常反理性的特質。

當然大衛·布萊克似乎想把理性與非理性均統一在浪漫主義的大旗之下。這種矛盾本身也就意味著在今日的社會思潮中,重新高舉浪漫之旗是不太會有市場的。這個內涵被拓展的概念,遠不如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或“溝通理性”來得更有誘惑力。但毋庸置疑的是,大衛·布萊克仍在努力地回答西方後現代主義所指向的諸多問題,他是從審美入手的。他視審美為宗教、理性之後,思想界走出困境的第三條道路。

但審美也是可能被異化的。正如浪漫主義的大旗上也可能塗滿來自政治或市場伎倆的顏色一樣,審美也在異化。換言之,浪漫主義這條本身被浪漫化的道路,在被一種越來越強大的消費主義所侵蝕。

================================================================================

媽媽愛唱歌(七)           李蘊

媽媽在北京住得很愉快。北京有很多她在延安的老戰友,他們時常通電話聊養病,聊子女。後來媽媽嫌我太忙自己在家沒意思,她用電話竟在北京的香山找到了一個敬老院。我說在家裡有阿姨照顧到敬老院一個護士照顧一堆人,可她就是要去,說那裡人多不寂寞。

我想想也對,寂寞孤獨是老年人最忌的。於是我們大包小裹的直奔香山,媽媽又手舞足蹈樂不可支。正如她所說,這裡背靠山,面臨河,空氣好水好不說,一人一個房間還自帶廁所,每天有熱水可以洗澡。食堂的飯也不錯還可以點菜。若有小病可在小衛生所拿藥且有人送飯,大病院裡負責送醫院。院子裡還有個圖書室,報紙雜誌應有盡有。老人閑著除了曬太陽就是打麻將,有一位老人每次看到媽媽就問她的名字,媽媽說他已經問了無數遍她也回答無數遍了。

我放心地走了,香山在北京的最西邊我家在最東邊,每週末我去看她一次。媽媽說她最不適應的是每天一大早院裡就催大家起床去爬山,她因為吃安眠藥沒有一次能按時起來。我笑說沒關係這裡不是在延安不用寫檢查,媽媽哈哈大笑。看到媽媽精神狀態一次比一次好我真是要感謝上帝了。

又一次去香山媽媽跟我發牢騷說院裡慶“十.一”組織大合唱竟然把她開除了。我說為什麼她說這些老頭老太太音調太低把歌都唱成低八度,媽媽按原調唱結果顯得太突出指揮把她“開”了。我聽了哈哈大笑說媽媽你是專業水準是個別的所以只能開你,媽媽一想也對又眉開眼笑了。

又一次去香山竟然出了轟動全院的“大事”,媽媽談戀愛了。院裡有一位老先生八十多歲,原來是個工程師後來當了“右派”。他妻子早早去世他也怕寂寞便要求子女把他送到敬老院。他個子挺高,腰板很直,走路邁大步,臉上笑吟吟。一頭銀髮加一副金絲眼鏡,說話聲音不大總是慢條斯裡。他是聽到媽媽的歌聲注意到媽媽的,後來就主動到媽媽房間聽她唱歌,後來每天中午晚上兩人都端著飯一起到媽媽房間吃,後來他們一天都離不開了。

最令我吃驚的是,幾十年一直靠阿姨侍候的媽媽現在居然自己給老先生洗衣服,她還拄著拐到附近的商店給老先生買了兩件T恤衫。看到他們在一起又說又笑我驚奇得不知說什麼好。敬老院院長高興得對我說這已經是第三對了,她說男女老人走到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一個星期天我和丈夫女兒到香山請他們二位出去吃飯,吃到高興時老先生又請媽媽唱支歌。媽媽放下筷子立即“引吭高歌”,一曲《夕陽紅》讓老先生如醉如癡。

回家時丈夫對我說這回好了,老太太有了精神依託就不會累你一個人了。我沒說什麼心裡隱隱地有什麼預感,也只能等著一切順其自然吧。

果然事情發生了,那天一大早院長打來電話說媽媽昨晚一直在鬧。我二話沒說穿衣坐車直奔香山。原來媽媽和老先生經院長批准住到一個房間,媽媽不知道老先生晚上睡覺打呼嚕聲很響,老先生也不知道媽媽有嚴重的神經衰弱,結果幾晚上下來媽媽連續失眠,成天昏頭昏腦最後終於爆發。

媽媽見到我又哭又鬧非要我送她回家。我看出她在極力控制可還是向老先生發了脾氣。老先生不知如何是好跟在我們身後一步不離。直到我答應回家媽媽才安靜下來。

一切如初。北京家裡的寧靜讓媽媽有所恢復。那天她說,她要見老先生。

乘我不在,媽媽想辦法與老先生聯繫上了。兩個人又像孩子似的高興得不行。老先生催她快回敬老院,媽媽答應一定會回去。於是,我和媽媽的談判又開始了。

幾十年來所有跟媽媽的談判基本都是我服從她,這回我只好又同意將她送回去。

又是一次從北京最東邊向最西邊折騰。

媽媽和老先生再次相聚。他們多開心呀,老先生又聽到了媽媽的歌聲,所有的老人和院長護士都向兩人送來祝福。那一天陽光明媚二人上街買了不少糖果發給大家,說這就是喜糖了。我也被這“夕陽紅”的燦爛感動著,我在心裡默念,媽媽呀媽媽,你可千萬別犯病,只要你能正常的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可是沒過幾個星期,院長的電話又來了,說這次比上次更嚴重,媽媽的腿摔骨折了。

我又一次從北京最東邊跑向最西邊,直奔香山。

這次是因為媽媽受涼感冒,晚上又沒有睡好,白天昏昏沉沉在樓梯上摔倒的,而且又摔在了那條本來受傷的腿上。更糟的是老先生給她端來了食堂的飯菜,她卻控制不住又向老先生大發脾氣。不出所料,媽媽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要回家。

我在想,臨走前我必須跟老先生談一次。怎麼談呢?

敬老院的前廳很大,四周擺了一圈沙發椅,是用來給老人白天上課用的。我和老先生面對面坐著,我看出了他的不安和焦慮。

“是這樣”,我說,“您不知道,我媽媽有很嚴重的神經衰弱症,所以不小心就容易出事。出了事她就很暴燥,怪我事先沒有告訴您”。

“沒關係的,我以後會照顧好她的”。老先生急忙說。

我搖了搖頭。我勸老先生說,她的病已經有幾十年了,如果下次再因為什麼事發作,讓您老受到傷害,這對您是不公平的。不如趁早分開好,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我知道我這時的理智是非常無情的。老先生一聽說媽媽要離開眼淚頓時奪眶而出。他哽咽地求我能不能不讓媽媽走,他一遍遍地說他會給媽媽送飯送菜,會幫助她洗衣服。他把他的愛,他的喜歡,以及他的傷心和孤獨用他的淚水全部向我傾泄出來。

我還是搖著頭,把我的電話留給了他。老先生拿到電話號,好像覺得還有希望,終於同意了我的勸說。他一直把我們送上車,也一直在流淚。

我堅信,我不會把媽媽的麻煩留給眼前這位善良的老人的。在這個世界上,媽媽的一切,有我一個人承擔,已經夠了。

這一回媽媽在家裡住的時間比較長。有一天中央台播放我製作的關於“西部歌王”王洛賓的紀錄片《在那遙遠的地方》,我讓媽媽跟我一起看。我是唱著王洛賓的歌長大的,這部片子我拍了整整兩年,獲了大獎,應該是我的得意之作。

媽媽看得非常投入,片中王洛賓的歌她幾乎都會唱。看完她說,剛解放時她在北京開一個文藝創作會議,她認識了王洛賓。

“啊”?我驚奇得不行。

媽媽說開會期間她心情不好,晚上沒事在一起閒聊。王洛賓向她講了自己愛情的遭遇,她也把E君的故事講給對方聽。每次一提到E君她就哭,那時她二十多歲,老愛哭。

沒想到兩天后王洛賓送給她一首歌。

“啊”?我又大吃一驚。我問,還記得這支歌嗎?

媽媽輕聲唱起王洛賓為她寫的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她竟一點沒忘。

親愛的朋友,莫要把淚流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也有幸福也有愁

世上有苦水也有美酒,看你怎樣去尋求

只要你驕傲地仰起頭,苦水也會化為美酒

媽媽說她拿到歌譜當時就唱給王洛賓聽。

我讓媽媽把歌詞寫給我,這一天是2008年9月6日。

(待續)

================================================================================

最紅色的時代(六)                      穆迅

南下串聯(下)

人稱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一點不假。人窮不窮,我不知道,但食堂的飯菜物美價廉名副其實,一毛二分可吃一頓番茄炒雞蛋,這在北京是決不可能。那時的雞蛋很珍貴,不算米飯錢,光那菜錢就得一毛五分。

我們在貴陽市呆了十幾天,雖未下雨,那個太陽仍和成都的太陽共謀,就是不肯與我們見面。“地無三尺平”為當地的保皇派提供了優良的地勢。從我們住下的一開始,一群小學生不知是自覺還是被指派,整天站在我們窗外的高坡上,發動“政治喊話”。他們用貴州方言的腔調,唱歌似地喊道:“省市委,革命的!大方向,正確的!”兩句話車軲轆地反復,就像劃壞了的唱片,沒完沒了。倒整得我們“人無三日寧”。

貴州省委比四川省委“友好”多了。大概出於不敢那末牛氣,明知我們擺的是反客為主的“鴻門宴”,省委書記賈啟允還是忍氣吞聲地接見了我們。

那天晚上在省委的“金橋飯店”接見廳,賈啟允向我們介紹了貴州省的文化大革命整體形勢,認為運動發展還是健康的。

來者不善的我們自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下車伊始”便對貴州的文革形勢“哇啦哇啦”地質疑起來。為了顯示北京紅衛兵的覺悟和水準,也清楚在人家的屋簷下,不得不小心為妙。我們放棄了“武腔”的鬥爭形勢,採用革命的“請客吃飯”的手段,話語緩和,但實質尖銳的提問。賈啟允也不是囊貨,“太極拳”打得爐火純青,一手手利劍全被他軟軟地推回。由於年代已久遠,具體的交戰內容早已忘卻,只記得,你來我往“剛柔相濟”到深夜兩點鐘,大多紅衛兵哈欠連聲,癱坐在地毯上,沒了戰鬥力。串聯隊的頭頭無奈,只好鳴金收兵,不歡而散。

原計劃想從最薄弱的環節突破貴州死氣沉沉的文革局勢,即打入大專院校內,發動學生造反。畢竟學生與學生之間心心相映,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相對順手。豈料,待我們潛入學校一看,校園內卻已人跡寥寥,荒如曠野。原來學生們得知可以去北京串聯接受毛主席檢閱。早已傾巢出動北上京城了。

一計未成,再圖他謀。我們在市中心要了幾間房子,開起了首都紅衛兵信訪接待站。我曾在那裡輪值接待來訪者。估計貴陽還是個小地方,信訪站一成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有人上訪,弄得我們有點接應不暇。我接待的大多是工廠裡的工人,技術人員。印象較深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工人,瘦瘦的,狹長的臉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說話細聲細語,十分冷靜。他講述的故事情節卻像小說裡的寫的,具有典型性。他因與領導有不同意見,被“穿小鞋”生活很不得意,他找領導論理,反而被扣上反黨的大帽子,成為廠裡的批鬥對象。估計公安局也認為他的言行不構成反革命行為,並沒有收押他。可回到廠裡受到的磨難比在監獄裡還苦,他希望中央給他一個說法。我們卻很為難,雖然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但這只是一面之詞,沒有人能證明真偽,我們只好說,你的材料一定會上報給中央,為你申冤。他聽了也很滿意,留下姓名地址便離開信訪站。這些材料我們整理好,交給了串聯隊的頭頭。據他們講,收集材料是國務院交下來的任務之一,他們一定會接收的。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小小意外。南下串聯隊的一名紅衛兵成員在鬧市區“大十字”附近逛街,不料竟被高樓上掉下來的一塊磚砸傷了頭。頭頭們認為這是一個政治事件,有人想製造事端,威嚇我們。他們立即與省委聯繫,表明態度:我不想說這是反革命事件,但總理交給我幾百號人,我要一個不丟地還給總理。幸好磚頭偏了一點,只是蹭破頭皮,要是砸中頭頂,出了人命,我怎麼向總理交代?

此話一出口,想必誰也經受不起。省委慌了,立即派省公安廳立案偵查。串聯隊紅衛兵出行也有公安開路,一時間我們又成了貴賓,前護後擁地與當地人隔絕。還好據離開貴陽的日子只有兩天,為息事寧人,雙方禮貌相待,直到我們開拔出了貴陽。

接下來就是遊山玩水了。逛奇山名寺恐被人恥笑,都什麼時候了還懷念“四舊”?可敬拜紅色遺址無人指責,革命的遊山玩水也算破四舊立新風吧。所以回京的路線便是這樣的:離開貴陽先向遵義挺進,參觀了遵義會址。貴州的太陽在那裡終於露臉,明媚的小城鎮,靜謐清新,是個令人留戀的地方。第二站是重慶,目的是乘船沿長江東下,穿三峽。兩山夾一水,長江沒有了她那寬宏的氣魄,焦急地在如天門的崖壁中撞來撞去。山崖從天空中直插水底,這種險峻的勢態我相信僅三峽獨有。面對千年不變的山水,對比山外滿目紙糊的黑白大字報、大標語,真有一種隔世之感。

船到嶽陽,我們棄船轉乘火車經長沙直奔韶山沖,朝拜東方紅的聖地。

毛澤東的家依山傍水,氣勢不凡,確有龍脈之嫌。正面是土坯茅草頂,裡面倒是磚瓦房。房間數個,還有專用工具房,庭院寬敞整潔,不知是特意整理還是原來如此。我忽然想起教科書裡說毛澤東出身於“農民”家庭。這是一個很抽象、含糊的說法。看看眼前的架勢,以毛的階級分析學說衡量,他家少說也是個“富裕中農”或“富農”。為什麼教科書裡就不寫呢?這可是我此次朝拜的最大收穫。

南下串聯結束了,“官方”的紅衛兵串聯僅有這一次。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沒有下文。我聽說,貴州的大專院校學生從北京串聯回來,腦筋全換了,放下行李就造反。這裡有沒有我們的“功勞”?不得而知。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南下串聯決不是捍衛當地的領導,而是攪渾水。將“中央文革”式的文化大革命推廣到全國。功效如何?只有當地人和中央知道,這已不關我們什麼事了。我只想講的是,在紅衛兵大串聯的洪流中還有這麼一支“皇家身份”的隊伍。

2012/7/1 於奧克蘭

================================================================================

七絕二首· 紙醉金迷今又是           虎山龍

其一

紙醉金迷今又是,燈紅酒綠遍神州。

淫追銅臭成狂熱,幾許憐情嘆國憂。

其二

長江滾滾向東流,歷史車輪鑑帝侯。

福惠人民依實事,安舒社稷自然悠。

================================================================================

水調歌頭     黃啟瑞

賀神舟九號成功對接天宮一號喜賦

連日來,喜訊頻傳,蛟龍號深海潛水已達7020米,神州九號成功對接天宮一號,實況轉播令人心激動,夜不能寢,試作水調歌頭一闕以賀之。

潛水開新頁,龍降海溝中。(注)

神舟對接天宮,穿針於太空。

敢下五洋捉鼈,重上九霄攬月,

展翅看鯤鵬。

側耳大風起,玉宇響黃鍾。

攻尖端,強國策,正園夢。探索奧秘,俊男靚女舞蒼穹。

導航北斗添威,油田南海開鑽,

今日華夏風。

此刻天空站,映日別樣紅。

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20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也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

长篇连载

=======================================================================

《蓮》第二十八章   滴血認親        何學威

3、普陀蒼茫

夜晚,應康和蓮正在棚屋內算計善財的行程。

蓮說:“應大人,善財去了這麼長時日,還沒有消息,真叫人擔心。”應康道:“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也許路上耽誤了。”

正在此時,屋外有人詢問道:“請問應大人是否在此居住?”應康出外相迎道:“在下應康,敢問客官來自何方?”身著衛士服裝的善財道:“小人是宮廷衛士,有人叫我找到應大人,然後找觀世音大士。”應康警惕道:“找觀世音大士何事?”善財道:“請觀世音大士去同城接善財公子出獄。”應康大驚道:“善財公子入獄了?”善財卻道:“聽說無事,只是看守起來。觀世音去了,即可放人。”應康忙道:“觀世音大士就在裏邊,趕快一起商議接善財公子之事。”

這時蓮出來說:“只怕是善財公子自己回來了,無需再接。”善財笑著道:“觀世音大士,你認出善財來啦?”蓮也笑道:“只用聽其聲便知,還用認人嗎?”應康這才道:“真是善財?還裝神弄鬼的,我們正在擔憂。”善財道:“本不想告訴你們的。”蓮說:“我們要不知,會更擔憂,既然回來了,就沒事了。”善財道:“他們不會善罷甘休。”蓮說:“還不放過你?”

善財告知道:“觀世音大士,這次我搞清了,是妙梁太子殺了我全家。”蓮反問道:“妙梁太子殺了你一家?”應康非常謹慎,因道:“進屋去說。”

三人一同進了棚屋。

善財接著道:“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他說要補過,這是能彌補的過失嗎?”蓮說:“太子此事還有待查實,瞭解過中情節。即使查實確系太子所為,還有是以德報怨,還是怨怨相報的不同處置,太子若有悔改之意,更應寬以待人。”應康道:“善財,你平安無事也算萬幸。”善財道:“此乃菩薩佑我。”

蓮有意換個話題說:“應大人,要設法為攤主們找個新的謀生之道。”應康道:“哦,不知觀世音大士有何良策?”蓮說:“我守了幾天鹹魚攤,想著小攤主們可否合夥做些異地交易。”應康問道:“你是說弄些特產上內陸?”蓮說:“對。”善財道:“我手裏的《陶朱秘笈》,不知能否派得上用場?”應康問道;“何謂《陶朱秘笈》?”蓮說;“是善財家祖傳的一本論說經營之道的書。”應康道:“書?啊,說到是書,略有所聞。”

蓮說:“應大人,說是秘笈,你一看便明白,他講究的是候時轉物,逐十一之利。即利用時間之差、地區之差和薄利多銷,苦身努力,積累財富。所謂‘逢快莫趕,逢滯莫懶’、‘貴中看賤,賤中看漲’、‘貨銷碼頭,錢用地頭’,比如這島上鹹魚,內陸喜歡,何不利用漁民的船隻,往來於兩岸,人辛苦一點,但賺的錢多一點,而且坦坦蕩蕩,買賣兩利,各得其所。”

應康一聽感動道:“觀世音兄,你說得真好,就應該如此行事方為正道。”善財也很興奮道:“大士,你怎麼一下子就把我家的祖傳秘訣學通了。”蓮笑著說:“我也是這幾日你不在家,拿來讀讀,凡事靠悟性,經營之道亦然。”

大家高興得都笑了起來,似乎看到了一條謀生的康莊大道。

不日落霞島碼頭上,送鹹魚的貨船已經滿載待發了。

眾漁民請求道:“應大人,您讀過書,人又忠厚,您就幫著我們跑這趟買賣吧!”

應康道:“感謝眾鄉親信賴,本錢少,先做起來,順手就好。”

貨船啟航了,蓮揮手祝福道;“一路保重。”

夜晚,蓮依舊一身漁婦裝束,左手挽著魚籃,來敲鄰居林阿婆家門,林阿婆出來,客氣地請蓮進屋。

蓮告訴林阿婆說:“我配製了一種藥水可以讓小龍女每天用一些。”林阿婆高興道:“那就好,看這孩子在魚籃菩薩手裏有不有救。”蓮說:“治病急不得,只能慢慢來。”小龍女說:“奶奶叫妳魚籃菩薩。”蓮笑著說:“我不是,我只是個魚籃女。”

小龍女說:“那我叫妳魚籃姑姑,好嗎?”蓮說:“好。”林阿婆道:“小龍女見著妳,特別親。”小龍女說:“因為魚籃姑姑說我媽媽好,不說她是妖女。”蓮說:“來,魚籃姑姑給妳敷些藥在腿上,再服一點藥。”

小龍女很乖巧地與蓮配合,林阿婆欣喜地看著她們倆,覺得孤苦伶仃的生活裏幸喜又多了一份依靠。

落霞島上臨海有座山,人稱普陀山,登上山峰,大海蒼茫,奔來眼底;朝賞日出,暮觀落霞,令人心曠神怡。在山嶺之間,有“神水泉”湧,“龍門”飛瀑,構成無數山澗溪流,叮咚有聲;溪流中多異石,如鯉魚石、池金龜,皆神形兼備,維妙維肖;山谷坡間,綠蔭深處,有許多珍稀藥材,漁舍隱約,茂林修竹,四季長青,由於山高林密,構成“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象。

蓮為治小龍女的病,這日又挽著魚籃上了普陀山采藥,約摸兩個時辰過去,想要的藥也采得差不多了,蓮放下魚籃,坐在山石上歇息,心想:“去哪家漁舍找點水喝。”

於是沿著林間小道,慢慢往山下走去,忽見路旁一戶人家,聚著很多人,屋內傳來悲慘的哭聲。走到跟前,有一漁家漢子在家門口嚎啕痛哭,村婦圍著勸慰他。

蓮關切問道:“發生何事,如此悲傷?”村婦回答道:“舵手家老婆難產,要死了。這島子,郎中沒半個,藥店沒一間,橫豎是等死。”

眾人望著舵手,除了開導,也無計可施。從門口隱約可見屋內破床上躺著的產婦,發出絕望的哭喊。蓮禁不住想抬腳進去看看,村婦攔住她道:“不便入內。”蓮已意識不妥,於是說:“哦,造次了。”

蓮只得離開,走兩步又回頭看看,記記路徑與屋宇。

蓮回到家中,對善財說:“善財,你白天看攤,晚上習文。你每晚可去到應大人那裏,拜他為師,學些詩文,我已和應大人說好,今晚你就去吧。”善財高興道:“如此最好,謝謝觀世音大士費心。”

入夜,蓮在門口目送善財遠去,心裏牽掛著白天舵手家的難產婦,匆忙轉身,換上漁家村姑裝束,挽一髮髻,插上頭簪,又將淨瓶放入魚籃,挎在左手上,急匆匆出門而去,一切顯得非常嫺熟。

夜色朦朧,漁婦裝束的蓮急急行走,趕到舵手家,門前氣氛如同辦理喪事,哭喊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