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的宿命論:《遠離塵囂》
文學評論

        近日因教學讀了英文版的《遠離塵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874年托馬斯•哈代匿名在某月刊連載的第一部成名小説。
        1980年代我看過哈代的《德伯威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拍成的同名电影,印象極深,特别難以忘懷的是宿命難逃的結局。《塵嚣》寫於《苔絲》之前,其中可憐的芬妮的命運同苔絲何其相似:卑微的女工,委身輕浮少年,被遺棄,非婚生孩子死去,最後自己也死去。
        推動《塵嚣》情節演進的是一連串無法預測又超乎人控制的偶發事件,它們環環緊扣、互為因果,決定著小説中各主要人物間縱橫交錯、相互影響的命運:擁有二百頭羊的小康牧人蓋波利爾因一條未經訓練的新牧羊犬將他的羊群趕上懸崖全部墮崖而突然變成不名一文需要到處打工的窮人;他曾追求過的美貌卻没錢的少女玻嫺芭卻突然因繼承了伯父的大筆遺產一夜之間變成富姐;蓋波利爾撲滅了她農莊上一場大火,又受僱於玻嫺芭(兩人社會地位的差距因此拉大,讓玻嫺芭成了蓋波利爾不敢夢想的人)。她不經意地寄了一張情人節卡給當地財主博德武,使他死命地愛上了她;她在一場聚會上隨口唱的一首歌“一名士兵找他做新娘”卻讓她真的在同一晚上遇見一名士兵;並不真爱博德武的芭嫺芭被突然出現在面前那穿着威武的紅色軍服、精於劍術的特洛伊中士迷住,引發她對浪漫愛情的幻想,糊塗地嫁給了其實並不真愛的特洛伊。而特洛伊的舊情人,原定要同她結婚的女僕芬妮卻在去婚禮的途中因弄錯教堂而錯失婚禮,給白等一場、覺得大失面子的特洛伊憤怒地丢棄。這個錯誤造成已懷上特洛伊的孩子的、貧困潦倒而疲憊不堪的芬妮在路上產下孩子後同嬰兒一起死去。備受良心譴責的特洛伊突然失踪,人們以爲他跳海自盡,卻不料一年多後突然出現在博德武為玻嫺芭舉行的聖誕晚會上,在爭奪她的過程中被博德武槍殺,博德武也因而被判終身監禁。最後玻嫺芭認清一貫忠於並幫助她的是真心愛她的蓋波利爾,甘願下嫁與他。
        《塵嚣》的標題来自《墓園挽歌》的第一句“遠離塵嚣中險惡的勾心鬥角”,它定下小説悲劇的調子。但这場悲劇卻有喜劇的結尾,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善有善報,這也是宿命的安排。
        儘管哈代自稱該小説為性格環境小説,但有人把他算作現實主義,或因他对維多利亞朝代恬静的田園生活的描寫而將他歸於自然主義,或因他塑造出追求獨立的玻嫺芭而認爲他是早期女權主義(feminist),但從上述情節的分析我卻要將他列爲宿命主義,因爲他要説明的是人在不可預測的命運面前毫無辦法。但是哈代的命運卻是有眼的:好人善報(蓋波利爾),壞人惡報(特洛伊)。追求獨立的玻嫺芭能安渡所有困境也是命運所賜,最後下嫁蓋波利爾又是宿命難逃。
        不過現實生活中這麽多的巧合連續發生造成一個人難逃命運的幾率極小,如果不是哈代本人為了説明宿命的力量而精心設計的話。(此文係為<二屆世華文學研討會>所要求寫的千字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