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我對上周發表的《慶祝“袋鼠軍團”的勝利》一文的改寫,因為澳洲足球隊,即被戲稱為“袋鼠軍團”的我們自己國家的足球隊,已經漂亮地完勝韓國隊,首次贏得亞洲杯。可惜的是, 我的微信上沒有一位澳籍華人同胞對此發出祝賀,同他們當時對“國足”的瘋狂熱情完全相反,令我非常遺憾並無法理解。 

                                                                    歡呼“袋鼠軍團”勝利時的聯想   
                                                                                               洪丕柱
        1月31日晚,被稱為“袋鼠軍團”的澳洲足球隊以2:1擊敗韓國隊,榮膺亞洲杯。此前,在1月27日晚,它以2:0擊敗淘汰日本隊的阿聯酋,進入決賽。     
        上星期,在寫此文之前我本曾想寫“國足夢碎布村”的,因為1月22日星期四晚,澳洲在布里斯本以2:0擊敗了中國, 粉碎了中國隊向亞洲杯冠軍進軍的夢想。那晚,從朋友們傳來同我分享的大量照片中,我看到足球場中所有中文標語都是用“國足”來指“中國隊”。整個足球場簡直是一片紅海洋,到處是成片穿著免費紅恤衫“中國加油”的男女,到處是五星紅旗,人們手舉各種簡體字的中文牌,還有龐大的中國傳統鑼鼓隊敲出喧天鼓聲,布村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無數華人手拿贈劵免費入場,有位朋友發來微信說足球場幾乎五分之四的觀眾是華人。總之,國足之勝看來志在必得。這不知何來的大手筆資金和事先精心的組織,使我產生地點錯位的感覺,恍如回到了中國。因為大大咧咧的澳洲人不會為一場球賽,哪怕是他們最愛看最關心也最希望澳洲贏的目前正在澳洲舉行的國際板球賽澳洲隊對印度隊或英國隊,花那麼多錢、動員組織那麼多人(誰來掏錢、誰來組織?)免費去看,去為澳洲加油,雖然對有些比賽,無數澳洲球迷和各種運動俱樂部的會員也會自發地湧去為澳洲加油。
        再一想,這標題有點傷感;況且,不要搞錯,這裡明明不是世界上碩果儘剩的少數未遭各種汙染、人心淳樸的幾個大農村之一的布村,即澳洲境內嗎?真正的“國足” 對澳洲公民來說應指被紅衫軍們稱為“袋鼠軍團”的澳大利亞隊才是。但習慣勢力往往勝於邏輯,哪怕是錯的,如果要寫這場球賽,看來只能將錯就錯用國足代表中國隊,以免有人認為反而是我神經搭錯了。總之,左思右想,只能暫時不寫。
        因為上星期四我全天工作,這個年紀了,晚上真的很累,只看了朋友發來的一些布村足球場現場盛況的照片(即上面描繪的場景)。想起網上新聞中應有重大體育新聞的現場轉播,想打開看看,不料絕大多數的體育新聞是澳網、橄欖球、板球賽,居然找不到布村正在比賽的國足對袋鼠軍團的比賽,只有早就過時的韓國進入前四名的報導,可見足球在澳洲的普及性目前雖已有了極大提高,在大多數澳洲人心目中仍然是個比板球、網球還小的 “小球”,只得悻悻地上了床。
        第二天早上打開電腦查看比賽結果,發現袋鼠軍團 2:0勝了國足 ,我還以為看錯了, 因為我想結果應該倒過來才對。一連看了幾遍才發覺我的英文沒問題。我的下巴掉下來了,怎麼可能?於是決定認真閱讀報導全文,這才發現袋鼠們贏得還挺漂亮,包括卡希爾那剪刀式的倒勾射門。報導還說在上半場袋鼠們的控球率為77%,傳球296次(國足85次),雖然打門同國足一樣才2次。後來在微信上也看到國足基本處於挨打局面,同他們在小組三連勝的雄姿全不相同。 
        有人說袋鼠軍團的實力強於國足。我懷疑。亞洲杯開始前我曾查看兩隊目前的世界排名:中國是87,澳洲才 100。近年來澳洲隊的表現同曾打入世界杯前16名時不可同日而語。小組賽國足銳不可當,袋鼠才二勝一敗,按理說國足贏面更大,為什麼打得這麼熊呢?是否會是過於殷切盼望國足贏的啦啦隊幫了倒忙呢?說不定:給國足太大壓力,將他們贏球同民族崛起連繫在一起!我們知道適當的壓力能使人激奮,過份的壓力和期望可能適得其反,使人緊張或壓抑,反而不能正常發揮。
        雖然如此,失望中我還是高興的,因為澳洲贏了。比賽前在微信群上人們曾熱烈討論中國和澳洲比賽你支持誰的問題,答案各不相同。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中學時我所在的市重點中學,它是上海中學籃球強隊,我們幾名愛看籃球的同學每當市聯賽總要去當時陝西南路市體育館為校隊助威,後來有位同學因搬家轉進另一間市重點中學,也是籃球勁旅,於是兩校交鋒時,看籃球時原來要好朋友就開始吵架,有人罵這位同學是叛徒,因為他幫我們的對手助威,他說我已不是你們學校的了,為何還要幫它呢?讀者朋友們,這情況不是同我們現在的情況有點相似麼?
        也有人說心手背都是肉,為何要厚此薄彼,誰贏了都應該歡呼,都應該祝賀,都應該高興吧。多動人的說法!但國足輸球之後,我卻沒看到微信群上有人為澳洲歡呼,覺得好奇怪。對華裔澳洲公民或永居者,您是否認同澳洲是您的祖國呢?澳洲給了我們潔淨的空氣、優秀的水質、宜人的環境、安全的食品、良好的治安、豐厚的社會福利、先進的免費醫療、民主透明的政治、自由平等和言論自由。甚至去看足球,負債累累的政府還提供免費公交,哪怕您不為澳洲加油!我們好多來澳團聚的父母還能享受很多福利和老人護理,儘管他們並沒對這個國家做什麼貢獻。我們的子女能享受優質教育,且他們和他們的後代還要在這裡扎根生活下去。我們為何不能對她感恩,為何不能喊她一聲“祖國”呢?
        對“祖國”一詞,我查過身邊四本中文詞典,它的解釋是“自己的國家”或“對自己國家的敬愛的稱呼”。以此看來,我們澳洲公民或永居者稱呼澳洲為祖國並無不妥,只要您認同她是您的國家,特別是已宣誓忠於她的澳洲公民。中國政府也一再鼓勵華人移民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我們對澳洲作為祖國的認同感還有什麼困難呢?      
        體育運動中勝敗是兵家常事,贏了不要太高興,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下一場一定贏, 輸了也不要太洩氣,因為很可能以後會贏回來,所以看待輸贏盡量抱平常心為好,特別是體育比賽中若A>B、B>C則 A>C 的不等式定理並不成立,很可能會出現 C>A的情況。有時我們用“黑馬”表示意想不到的結果,或名不見經傳者/隊贏了強者/強隊。這種例子多不勝數:剛看到瑞士天王、很有奪標希望的費德勒在澳網進不了第三輪而輸在無名小卒手下;然後又是衛冕的日本隊敗在阿聯酋腳下,只能打道回府。這一想國足也不應有什麼遺憾了,畢竟他們是很盡力了,戰績相當亮麗了。 
        奇怪的是,有些華人在澳洲居住很久,仍不知體育必須遠離政治。以前好多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東德等,總將體育比賽獲獎同政治宣傳如制度的優越性掛勾,今天北韓仍然如此,贏了比賽是主體思想的勝利,那麼輸了該不是主體思想失敗了吧(有人為回國的北韓隊捏一把汗)?所以我看到有人將國足贏球同“民族崛起”聯繫在一起,覺得還是有點怪怪,因為國足輸了,是否算民族崛起止步了呢?或者國足前幾天贏了,隔幾天輸了,是否民族也變成一會兒崛起一會兒衰落了呢?甚至有人將習大大也牽了進來。習大大也許也看球,也會為國足贏球高興,我想他不會將國足贏球歸功於他治國有方吧。在澳洲生活這麼多年,我經歷過霍克、基廷、霍華德、陸克文、吉拉德、艾博德等總理,從沒見過哪場國際比賽把他們牽進來,球隊贏了也不會得到他們的接見、表彰,至多是雪梨奧運會開幕式霍華徳出席,因為這是禮節性的,作為東道主需要會見招待各國領導人。霍華德非常喜歡板球,他也許會觀看比賽,但從不介入澳洲隊輸贏的評論,退休後他以普通百姓身份成為某板球俱樂部的顧問。將體育同狹隘的民族主義聯繫在一起也已是陳舊觀念了。曾有中國人罵何智麗是漢奸,因為她加入了日本隊,在亞運會奪走了中國隊的女乒單打冠軍(這本來是體制問題 – 安排球員打假球 — 引起的,限於篇幅就不說了)。以前有韓國曲棍球教練幫中國贏了世界冠軍,打敗了韓國,是否他是韓奸呢?但中國隊說他有很強的敬業精神(professionalism) 。目前世界各國球員或教練國際化,各種球隊、運動隊、運動項目都聘請外國教練和球員,狹隘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在體育比賽中也隨之逐漸淡化,多年前曾有各國觀眾在國際比賽中為本國隊的輸贏吵架打架,有打死人的,今天這樣的事已極少聽說。雖然如此,觀眾還是很自然地會為本校、本俱樂部、本國隊加油或歡慶它的勝利,這是人之常情。
        因此我還是止不住要歡呼袋鼠軍團的勝利,同時不忘也順便祝賀國足的光輝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