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美英面臨大選或公投:冰火兩重天!
洪丕柱

目前世界上有三個選舉或投票較令人矚目:英國的留歐脫歐公投、美國總統選舉和澳洲大選。三個選舉或投票,美國總統選舉要到11月份、英國公投在6月23日、澳洲大選是7月2日。但另外兩個選舉或投票的溫度早就飆升,只有澳洲大選,競選時間已經過半,仍是半冷不熱,據說要到6月14日後才會發燒;相比於另外兩個有點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英國是留歐還是脫歐(Brexit)的全民公投。辯論正在變得越來越熱火朝天,置身事外者越來越少。其實幾年來留歐脫歐一直是英國人爭論不休的問題之一,從來也沒有停息過。這就是為什麼卡梅隆在去年贏得大選後承諾以全民公投方式來解決。首相本人是留歐派主力,反對黨工黨領袖考斌(Jeremy Corbyn)也是留歐派,但原倫敦市長鮑里斯●莊森(Boris Johnson)卻是脫歐派主力。目前兩派勢均力敵,留歐派主要支持者是商界人士、科技界、經濟學家和律師等,主要是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他們心懷更為寬敞,目光更遠,比較更有全球化眼光,看到同歐盟結合對英國的寬廣前景。但目前脱歐者特别是普羅大眾的支持率有所上升,歐洲難民潮嚇壞了他們,害怕引火燒身,憑著英吉利海峽的保護,英國可以比較安全。在歐洲,對英國是留歐還是脫歐也有不同看法,以歐盟的老大和老二法國和德國來說(雖然德國的經濟實力還要強過法國,還只能屈居老二地位),法國歷史上是英國世仇,更多的法國人(52%)不希望英國留在歐盟,怕英國會取代它龍頭老大的地位;德國人卻更多地支持英國留歐(64%),而且其中青年佔很大比重。以地域分,截止於6月9日,英吉利留歐、脫歐、未決者的比例為40%、43%、17%,倫敦為48%、35%、13%;威爾士為43%、42%、15%;蘇格蘭為53%、24%、23%;北愛爾蘭為56%、28%、15;直布羅陀為88%、8%、3%;可見人口最多的英格蘭是脫歐派的主要陣地。目前全世界都在矚目這個公投。前不久奧巴馬訪英期間,也呼籲英國人眼光要放遠點,不要脫離歐盟。歐美澳的股市都在緊張地注視著公投,震蕩隨時可能發生。
美國大選更是熱鬧。兩黨爭奪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選已進行了一年多。在保守派共和黨這邊,特倫普早就打跨所有對手,事實上已是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了,儘管高層還在猶豫,因其引起爭議多,遭到各方面的負面攻擊也最厲害,所以黨內還有些大佬不能放心、爽快地提名他為總統候選人,怕其負面影響不利於選戰的勝利;有人甚至在談論第三方即莊森(Gary Johnson)領導的“解放黨”(Liberatarian)的可能性了,如果它出現,可能獲得9%的支持率。民主黨這邊,山德斯(Bernie Sanders)參議員頑固地不肯認輸。我每每在電視看到這位白髮蒼蒼的瘦老頭駝著背、在講台上聲嘶力竭(嗓子已經啞了)地鼓動支持者們不要放棄,媒體緊跟報道,不管他的政治觀點如何,他的頑強和堅持到底的精神令我感動,民主黨總統奧巴馬也不能勸阻他,除非選舉人票數不夠。這種每人都能堅持自己理念的情況只有在民主國家能夠看到,絕非最高領袖視察一下,說句什麼話就算最高指示搞定一切。最終希拉莉●柯林頓所獲選舉人票(2383)超過山德斯(1828)達到被提名的票數,在9日得到了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這次美國大選無論結果如何都已創造了歷史:一名從未當過議員、參議員或州長的商人成了總統候選人,一名婦女衝破“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當了總統候選人;無論哪一位當選都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老總統之一(特倫普年將70,柯林頓將69,相當於里根當總統的年齡)。這都說明了美國的高度民主。
前不久卸職回來的澳洲駐美國大使比茲里受《西澳洲人報》採訪,談到了他在美國的見聞,說如果在去年舉行大選,柯林頓能以80:20的優勢輕鬆戰勝特倫普,現在兩人幾乎打平55:45(目前實際支持率為47%: 45%),原因是特倫普說出了美國白人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心裡話,得到工會的大力支持!雖然在傳統的共和黨人來看是背離了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原因是56%白人中產階級目前認為他們的子女會比他們更窮,他們的工資30年沒有增加,失業增加,對未來喪失希望;而只有44%的黑人和35%的拉美西班牙族裔(如墨西哥人)才感覺如此,他們感到更有希望。我的解讀是,政客們常以“政治上的正確性”而更多照顧少數族裔,犧牲或較少關心主流族裔,而他們大多數卻是重要的技術工,反不如做抵擋體力工的少數族裔;對外貿易又大量進口廉價中國貨,貿易赤字巨大,所以認為美國的錢和工作職位都被非法移民和外國人搶走,就是說特倫普很可能會帶領美國進入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我想,為何沒有做過政客的特倫普更受歡迎,是因為他的講話截了當較少修飾,不像政客們那樣圓滑。這也是左派的社會民主主義者山德斯更受年輕人的歡迎的原因。所以目前特倫普的策略是吸引山德斯的支持者,說“我敞開胸懷歡迎你們”。為了改變形象,他最近又說“在自由國家,人的價值不以膚色區分”,表示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希望吸引有色人種的選票;儘管柯林頓也在向他們伸出橄欖枝,奧巴馬更呼籲民主黨內團結。
不過選民對柯林頓也有很多負面評論,如:她已從政三十多年,沒有新意;她是舊聞了(做過第一夫人、參議員和國務卿),還在那裡混;已經看膩她的臉了(美國人喜歡新的東西);我們又會第二次被柯林頓總統統治;她是個普通政客,不真實(not genuine);她是個罪犯(指FBI對她的調查還沒有結束);她同我們不接地氣(no connection);男女總統毫無區別;另外,她經常穿著意大利設計師設計的昂貴外衣參加競選,比如在發表以平等為題的演講時所穿的外衣相當於低工資者一年收入或可買一輛汽車,也招致議論;她現在請奧巴馬夫人的形象設計師霞珂(Kristina Schake)為她出場作形象設計,等等。
國際上,支持特倫普的卻是普京,他讚揚特倫普是個有色彩有才華的人物。當然普京不希望柯林頓勝出,因為她會繼續奧巴馬的對俄國實施制裁的政策。
回到温吞水似的澳洲。兩黨領袖所過之處,這裡撒幾百萬、那裡撒幾千萬,我根本記不住;戰場主要在35個邊緣議席,工黨尚未取得大的進展。記得第二次領袖辯論中觀眾對兩位領導人的誠信度提出疑問,即我曾說的兩人都廢了民選總理,雖然蕭登只是作為“無臉人”在背後參與,而藤博則是親自赤膊上陣。觀眾認為蕭登態度比較謙虛,一再說工黨已吸取教訓,而藤博則為自己辯護,他的這種態度後來又遭到ABC電視採訪他的記者的盤問,記者並緊隨不捨地問藤博為何他的支持率會直線下降。在稅務方面,藤博在採訪中堅持聯盟黨政府十年耗資480億的只能將GDP提高1%(即每年0.1%)的公司稅減為25%的政策,說它能使中小企業獲益。但有經濟學家指出,減稅的60%的獲益最終將去海外(即跨國或外國大公司會獲得最大益處)。
藤博作為大選口號之一的四字標語“量入為出”(living within our means)也成了攻擊目標,因為聯盟黨政府2013年9月執政以來負債已共達1530億,比上屆工黨政府增58%;今年預算案就有創紀錄的430億赤字。藤博保證若他當選,能在五年後即到2021年返赤為盈。工黨說它也能做到這一點,雖然赤字增加幅度起先會因增加醫療和教育支出而更大些。聯盟黨執政以來,除了政府債務,澳洲家庭債務也在猛增,不到三年共增2470億,相當於每個月增加80億。生意借銀行的債務也增加了15%,即1140億,到2017年將超過一萬億。人們本來盼望聯盟黨有能力減少澳洲的債務,但現在大家都普遍對它失望,因澳洲各種債務已達GDP的243%,AAA信用評級岌岌可危,所以工黨提出取消負扣稅以減少政府債務受到很多經濟學家的支持。
聯盟黨的另一條大選口號“工作和發展”(jobs & growth)也缺乏光澤,因為政府在過去五個月裡僅創造了27,500個工作職位,與此同時全職職位卻失去了31,600個。在此期間到達工作年齡的有136,800人,80%進入勞工市場的人沒能找到工作,而在以前較強的勞工市場中,65%-70%的人能找到工作。
對政府來說,好消息是去年澳洲GDP增幅達3%,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儘管中國經濟減速。不過這個成績也無法算在藤博頭上,因為他去年9月份才上台。目前的問題是澳洲工資增長減緩,僅為2.1%,為五十年來最低,想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很困難,因為人們能拿回家花的錢減少。
藤博總理最近提出聯盟黨的撥票策略是將綠黨放在它所有選區的末尾,在工黨之後,以防止綠黨在眾院獲得席位,因為六年前綠黨曾獲一席,同吉拉德的工黨組成少數政府,將工黨政府拖向更左。藤博指出同綠黨組成少數政府的結果是高稅收和損害邊境保護,故他誓言如果出現“懸掛的議會”也絕不同綠黨組成少數政府。我覺得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免受綠黨的綁架。
未來幾周中競選焦點會集中在選民最關心的三大問題:醫療(70%)、就業(62%)和教育(59%)方面。實際上本週末醫療問題已經提出:工黨元老,前總理霍克在電視上警告必須保衛他在位時建立的免費醫療系統。蕭登提出給醫院增加20億撥款,受到藤博譏笑,因為蕭登曾說要恢復被聯盟黨削減的570億醫療費用,怎麼你現在只肯拿出20億了?14日郵寄投票開始,大選將逐趨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