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它的震撼意義
洪丕柱
星期天(5月7日)法國即將進行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上星期三晚,兩名候選人在電視上進行了一次辯論,1560萬選民觀看了辯論。中間派(Centrist)、親歐盟的候選人、39歲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兩小時半的激辯中佔了上風,人氣大增,對觀看電視辯論者進行調查發現,63%的觀眾認為他有說服力,所以目前五個民調顯示他以14%到20%的優勢領先48歲的樂邦(Marine Le Pen)。歐盟的傳媒也認為馬克龍是這次殘酷的辯論的贏家。馬克龍贏得總統大選應無懸念。
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是馬克龍24%,樂邦21.3%,她沒有如預期的拔得頭籌。做過法國總理的費勇20%,瑪蘭熊(Melenchon)19.6%,其他两位候選人共11.1%,其中現總統奧朗德的社會黨的候選人只獲6.4%的選票!此後費勇等候選人的支持者大部分會轉投馬克龍,5月3日的民調結果是48%:35%,馬克龍領先,17%的人尚未表態。所以可以說電視辯論是為了爭取尚未表態者。
但目前在競選中遙遙領先的馬克龍卻已對網上出現的說他在加勒比海開有秘密的銀行賬戶一事向法院提出控告,準備訴諸法律調查。公訴人已對他的投訴開始調查並發出清晰的信息: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任何重複上所述聲言者可能會被送上法庭。更令人驚奇的是,就在投票前一天,馬克隆的“向前”運動的大量文件受到黑客襲擊,其中亦有秘密銀行戶口的文件。法國選舉委員會警告任何黨派、傳媒、個人不得議論或打聽黑客襲擊之細節,只是有人懷疑這是俄國所為。
這是因為電視辯論中馬克龍的遠右對手樂邦提到了馬的避稅戶口的事,說“我希望不會發現你在巴哈馬有個海外戶口(offshore account)”,馬克龍說“不,那是毀謗(defamation)。”
次日他的助手對傳媒說,我們毫不猶豫會以毀謗罪控告任何重複這不實信息的人。這個聲言是通過右翼的網站和媒體在辯論前兩小時在網上散佈的。馬克龍星期四在電台說這是個“假新聞和謊言”(fake news and lies),是同俄國的利益有聯繫的(樂邦曾同普京會過面)。他的支持者說有些網站受到特倫普支持者的支持,說那些文件,包括馬克龍的簽字都是偽造的。但據阿桑奇說,某些文件,包括銀行戶口,是真實的。
辯論的一個焦點是對伊斯蘭極端份子和恐怖份子的態度。馬克龍指責樂邦並未提出任何新的辦法,只是誇大公眾對此的關注;樂邦認為馬克龍對極端分子的威脅視而不見,她提出應通過關閉極端分子的清真寺來根除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驅逐宣揚仇恨的傳教人。馬克龍說這會正中恐怖分子的下懷和發起“內戰”的慾望(the desire they had for a “civil war”)。法國目前有10%的人口是穆斯林,當然馬克龍拿下了這10%的選票。但我不知道有穆斯林居住的西方國家,是否會像馬克龍說的那樣,如果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採取強硬措施,會導致恐怖份子發起的內戰。
在經濟問題上,馬克龍提倡市場和勞工改革。樂邦攻擊馬克龍在擔任奧朗德的社會黨政府的經濟部長時毫無作為的記錄。馬克龍後來辭去了該職務並組織了他的“向前!(En Marche!英文譯成Let’s Go!或Onwards!)”運動。反對全球化的她指責馬是野蠻的全球化(savage globalisation)候選人。
馬克龍說她公開說謊並指責她信息不靈通、腐敗、危險地民族主義、充滿仇恨的謊言。樂邦以“自負、被慣壞了、傻乎乎的銀行家”回擊,說馬克龍同伊斯蘭極端分子一鼻孔出氣(colluding),對恐怖分子喪失警惕並以其巨大的經濟利益宰割法國。
說到全球化,其實脫歐也是反全球化的一個方面。反移民的樂邦也鼓吹關閉邊境和脫歐,我曾說這會是導致她失敗的致命傷之一,特別是在老年選民中,他們曾為法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感到驕傲。她也可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脫歐方面的立場已有軟化。但法國確有脫歐的思潮,因為曾是歐盟發起者和領袖,法國現在的地位淪為德國之後的老二,說到歐盟人們首先想到德國,實力早已超過法國。再加冷戰後東歐很多窮國加入,還有一些國家負債纍纍,如希臘,要靠歐盟接濟,特別是前年因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仁慈,大量中東難民湧進歐洲,所以年青一代法國人更不留戀歐盟。在這方面馬克龍要精明得多,他一方面表示親歐立場,另一方面又說歐盟如不改革,法國很有可能會退出,這就通吃了年老年輕留歐脫歐選民的票。
法國主要傳媒對這次辯論雙方所顯示的敵意感到驚訝。《費加羅報》(Le Figaro)說這次辯論史無先例地殘酷(unprecedented brutality),樂邦女士採取全面開戰(total war)策略轟炸他的對手,毫不讓人喘息(without respite);但在經濟問題上對她的對手居於支配地位。《解放報》(Liberation)指責樂邦“用雪崩(avalanche)般的不實之詞的攻擊和挑釁淹沒了辯論,又避免嚴肅的講理”,並列舉她對馬克龍的不實或誇大的指責。《世界報》(Le Monde)亦堅定站在馬克龍一邊,說他反復而正確地批判了國民陣線候選人的“胡說八道”(nonsense)。《回聲報》(Les Echos)談到辯論的好鬥氣氛,說候選人們用更多時間相互攻擊而非解釋政策。我覺得樂邦大概已亂了陣腳,在辯論中用了錯誤的攻擊策略,而非用說理的辦法讓選民更了解她從而增加選票,所以因其缺乏說服力而輸,並且很明顯,傳媒選邊站,跟特倫普在競選時相像。
5月4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不甘寂寞,跳出來支持馬克龍。在一個視頻中他讚揚馬的“自由價值觀”能吸引(appeals to)人民而不是讓他們恐懼(fears),並說“法國大選對法國的未來非常重要,它還關係到整個世界和我們非常關心的價值觀”。
不過如果您知道這兩名候選人都非來自傳統的主流政黨,連議員也從沒有當選過,可說是政治的門外漢和未知數(outsider and unknown)您就能理解他們的辯論也不會那樣傳統了。兩位候選人的觀點水火不相容,都希望吸引尚未拿定主意的選民的票,而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59年以來第一次總統大選不在兩大政黨社會黨(Socialists,現任總統奧朗德的黨)和共和黨(Republicans,上屆總統薩科齊的黨,他將它改名為UMP—人民運動聯盟)之間爭奪,使很多選民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不知該投誰的票,有的索性就不投票了(法國政界黨派眾多,有些只存在幾年,無法用一篇短文說清,所以總統選舉有兩輪,蓋因候選人眾多之故)。
這也就是我為何關注法國的大選,因為西方民主的基石是兩大黨輪流執政:一個保守、較堅持傳統的價值觀,或說是右派,代表資方、商界、保守主義或中上階層的利益;一個激進,較注重開放自由的價值觀,或稱其為左派,代表勞工、中下階層、自由主義者或處於不利地位者的利益。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澳洲的自由黨和工黨、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及法國傳統的主流政黨無不這樣。但現在的法國國民陣線原來是個非主流小黨,而馬克龍只是個組成才一年的運動的領袖,還不算是個政黨,所以馬克龍實質上只是個獨立候選人!所以不管誰贏,這次大選已把法國的政壇搞了個天翻地覆。但一旦馬克龍贏了,“向前”運動就需要在六月份的立法院選舉中成為議會的第一大“黨”才行,否則馬克龍總統的執政難以實施。
從政治派別來說,這次大選已抹去了法國的左派勢力。投資銀行家馬克龍代表的中間派成為老大,雖然兩頭會涵蓋左派和右派;加上樂邦代表的遠右派(far right,譯成“極右”不妥),所以整個政治光譜右移,這又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有人認為馬克龍比較接近英前首相布萊爾或美前總統奧巴馬,而樂邦比較接近特倫普,這也許有些道理。特倫普雖是共和黨人,但已同傳統的共和黨人如麥凱等非常不同了。從去年菲律賓總統杜德爾特上台以來,好像多國已由非傳統的政治家主政,這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此文完稿時大選結果尚未出來,但這已不重要(馬克龍肯定能勝選),重要的是,如上面我的論述,法國大選已打破了民主國家大選的常規,比去年特倫普當選更加離奇,這對不久後將會舉行大選的德國、意大利等可能也會有影響。至於為何這樣,政治學者們一定會有興趣去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