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結果意外:懸持議會!

6月8日星期四的英國大選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而結果令人震驚,或至少說是跌碎了太多人的眼鏡:它沒有產生明顯的贏者,倒使英國下院產生了一個懸持議會(hung parliament),而本來人們是以為保守黨會贏得壓倒性(landslide)的勝利的!
有評論家說,這次大選都是輸家,沒有勝者:保守黨是大輸家,蘇格蘭民族黨(SNP)也是輸家,推動脫歐最賣力而最成功的英國獨立黨(UKIP)竟然全軍覆沒,連一個席位都沒拿到,當然工黨也沒贏。但如果要說有贏家的話,工黨領袖考斌(Jeremy Corbyn)振振有詞地說他是贏家而梅首相(Theresa May)是輸家(loser),因為本來看上去要大敗的工黨反而增加了席位,而他在黨內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強。
據10日最新消息,在650席位的下院中,保守黨僅獲318席,比卡梅隆(David Cameron)在2015年勝選時的331席的多數少了13席;工黨獲262席,增加了32席。斯多琴的蘇格蘭民族黨(SNP)獲35席,少了19席;自由民主黨(LDP)獲12席,增加了3席。
大選剛宣佈時,梅對考斌有著絕對優勢,即使是在選前一周的所有13種民調,也是12種指向保守黨的勝利。雖然梅和考斌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梅仍可穩操勝券,甚至有人預測保守黨會增加十幾個席位,最多的預測梅會擁有74到96席的優勢,比1970年代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在下院的優勢更大。選舉前夜博彩市場將工黨獲勝的概率定為僅15%,梅首相看來幾乎肯定(looks almost certain)會留在唐寧街10號,沒人想到結果對保守黨會如此慘淡!
也有人說英國人素有讓民調難以猜準的惡名,比如2015年的大選和2016年的脫歐,民調結果都與事實相反,不幸這種說法居然再次成真!不過好幾個民調也猜測到,如果大量青年參加投票(英國大選的投票不是強制性的),選舉結果可能會有很大不同,因為考斌在青年中的支持率為53%!
所以人們用災難、混亂(calamity,disaster,chaos)這樣的詞來形容這次大選的結果;說是英國陷入了一個政治上不穩定的時期(limbo,instability)。
黨內有人發出憤怒的聲音要梅首相辭職。梅拒絕了。但她向黨內作了道歉,特別是向在大選中丟了席位的前議員們說了Sorry,並說她要為為何大選未能獲得她所希望的結果做反思(reflection),作為替罪羊,她的男女幕僚長提摩太(Nick Timothy)和希爾(Fiona Hill)引咎辭職。
梅認為自己仍可組成少數政府,她帶著夫君(Philip May)去白金漢宮拜謁了女王,要求允許她組成少數政府,因為據BBC報道,贏了10個議席的北愛爾蘭的民主聯合黨(Northern Ireland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DUP)願意主動支持保守黨組成政府。據空中新聞(Sky News)報道,DUP甚至不認為有必要同保守黨簽訂一個正式的聯盟協議(formal coalition deal),他們說最不希望看到英國出現全國性的不穩定。雖然這麼說,當然沒有協議也是不行的,所以梅同DUP領袖的談判仍在進行中。DUP已明確表態它會在下院的投票中支持保守黨,但認為兩黨沒有必要組成一個聯盟黨。
DUP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黨,主席是福斯特(Arlena Foster)女士,目前是北愛爾蘭執政黨,是個保守的黨,明確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所以北愛爾蘭至今沒有承認同性婚姻為合法。在脫歐上,它主張軟脫歐,與主張不脫歐的蘇格蘭民主黨不同。
七個星期前,4月18日,從去年7月13日起剛在唐寧街住滿才9個多月的梅首相出人意外地像是引發了一顆炸彈似的突然宣佈要提前三年舉行大選。這使全世界都感到驚愕,因為這是英國歷史上尚無先例的。當時她的藉口是要在同歐盟談判脫歐前獲得民意的支持,以便在談判中能處於比較強硬的地位,所以大選的時間定在談判前十天,即十天後她就要正式開始同歐盟進行脫歐談判。
有人說這個決定是個賭博,我卻認為這是梅的一個非常精明的算盤:她認為她穩可以擴大保守黨在下院的多數,進一步增加它的力量:在三月份的下院辯論中,脫歐是一面倒的,連工黨議員也有好多不聽考斌的警告投了脫歐的票,考斌在工黨中是左翼,反對脫歐,他當時在工黨內的地位岌岌可危,黨內有要他辭職的,也有想挑戰他的領導地位的,而梅的支持率則如中天之日(at the zenith of her popularity),領先考斌20個百分點。所以梅瞅準了這個機會想將工黨打個落花流水,而大選對考斌來說則是個生死存亡的搏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測風雲:在競選期間恐怖襲擊接二連三地發生,工黨開始攻擊梅在擔任內務大臣期間為了減少預算赤子曾削減了22000名警察,此舉立刻見效,人們對梅開始表示不滿,哪怕梅爭辯說在6月3日倫敦恐襲案中警察8分鐘就趕到現場擊斃恐怖分子,意圖說明削減警察並未影響警力。另外,保守黨的競選策略錯誤,認為脫歐在英國人的頭腦里已成為現實,忘掉繼續將脫歐作為競選的中心議題來對待,強調一個強大的政府在脫歐談判中的重要性,並爭取青年的支持,因為大量青年反對脫歐,這會斷絕他們去歐洲尋找工作的機會。考斌卻看到了這一點,他打出“為多數而不是為少數”(For the many not the few)的競選口號,讓他在青年中很得人心,在競選後期增加了衝勁(momentum)。
英國的大選不是強制性投票的,但這次很多青年人突然參加投票反對保守黨,這就扭轉了局勢。可以說梅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我認為在這場賭博中,梅“大意失荊州”,有點像擦槍不小心走火,讓它擊倒了自己(backfired):她在競選中失誤連連,而被自己擊傷的梅首相至今仍在血泊中掙扎!
大選的結果肯定會影響梅首相同歐盟談判的籌碼和力量,因為她沒有能得到她所想要的“民意”,使她的脊梁軟了很多。目前來看,脫歐的三個途徑:硬脫歐、軟脫歐,甚至不脫歐都還存在著。由於支持梅組成政府的DUP屬於軟脫歐派,軟脫歐的可能性會增加,而最終不脫歐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以致有人猜測是否幾年後還會再有一次脫歐公投,如果談判不如意的話,雖然可能性並不會很大。
選舉結果一出來,英鎊聞聲大跌,跌到了七週來的最低點!倫敦資本集團的市場分析員勞勒(Jasper Lawler)認為從各方面來看,一個懸持的議會對商貿、市場和經濟來說是最不友善的,因為它增加了不確定性,使英國在脫歐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可能拖延談判的開始。
我看11日晚間新聞的報道,民調發現近半數的人要求梅辭職,還有一些青年上街遊行要求梅辭職。《觀察者報》(The Observer)說梅的恥辱性的失敗使她在人民中喪失了信譽(credibility)。另外,據《星期日郵報》(Sunday Mail)報導,保守黨內五名內閣部長正在活動,要將外交大臣莊森(Boris Johnson)推出來,要他挑戰梅的領導地位。做過倫敦市長的莊森去年是脫歐的急先鋒,曾間接促使了卡梅隆的下台;他一直有當首相的野心,挑戰是否會進行尚不得知。而得意洋洋的工黨領袖考斌,現在也開始野心勃勃,想當首相,他發誓要給梅的少數政府製造盡量多的麻煩,使它難以運作。所以英國的政局走向如何至今還不是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