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梅克爾能再次連任嗎?
洪丕柱

前天(9月5日)晚上看電視國際新聞的報道,德國大選即將進行,現任Chancellor(相當於總理)梅克爾同她的挑戰者舒爾茨(Martin Schulz)進行了電視辯論。結果梅克爾贏了辯論。
本月24日,即半個月之後,德意志聯邦(German Confederation)又要進行大選(general election),選出第十九屆Bundestag(相當於下院)。新的Bundestag將選出一位新的Chancellor,如果誰得到過半數的成員的票數,誰就將成為新的Chancellor,接著就組成新的政府。這是德國大選的步驟,同英、澳、美都不同。
目前,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同盟/基督教社會同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Christian Social Union或CDU/CSU)對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即SPD)保持著兩位數的領先,我看梅克爾連任總理無甚懸念。從四年前的上屆大選以來,在今年年初,社會民主黨換帥,由舒爾茨擔任領袖,挑戰梅克爾。
在2013年9月的聯邦大選中,基督教民主同盟/基督教社會同盟(CSU是CDU在巴伐利亞州的姐妹黨)和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ic Party或FDP)三黨聯合未能獲得過半數的席位,因為FDP未能獲得超過5%的選票,該黨在歷史上第一次在Bundestag中沒有獲得席位。相反,CDU/CSU卻獲得了自1990年以來最佳的結果,擁有42%的選票,但離開半數的席位還差8%,只能同SPD聯合,從而組成大聯盟(grand coalition),第三次入主政府。
今年三月,SPD選出了舒爾茨擔任領袖並作為該黨的chancellor候選人。舒爾茨是歐洲議會主席,故選民對SPD的支持大增,即將能趕上CDU/CSU的支持率。但CDU/CSU最終穩住了領先地位。最近民調顯示它以13%至 16 %領先SPD。一個原因是,今年五月,SPD輸掉了北萊茵-西法利亞州(North Rhine-Westphalia)這個主要州的州大選,這對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至今都沒有能完全恢復過來。
按德國法律,新的Bundestag必須在上屆首次開會的46至48個月之後選舉,選舉日必須是一個星期天或國定假日。第18屆Bundestag是在2013年10月22首次舉行會議的,那麼第19屆Bundestag的可能的選舉日為2017年8月27日、9月3日、10日、17日、24日和10月1日、3日(德國統一日)、8日、15日和22日。在德國,大選的日子是總統定的。今年一月,當時的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將大選日定在9月24日。大選可以在更早的日子進行,如果總統決定解散Bundestag的話,但他只有在有人對Chancellor提出並贏得了不信任的動議,要求解散議會後才能這樣做。這時,大選必須在議會解散之後60天之內的一個星期天或國定假日舉行。大選之後,新一屆的Bundestag必須在30天之內首次開會,而18屆Bundestag的成員的任期直到這一天為止。
本次大選共有38個黨派參加。德國同英、美、澳大選的又一個不同是德國沒有一個黨能單獨取得過半數席位入主政府,往往要兩個甚至三、四個黨協商組成所謂大聯盟政府,由最大黨的領袖任總理。目前德國主要的政黨除了最大的CDU/CSU(保守黨,中至中右,支持率一般在40%-43%,去年最低曾掉到32%左右,目前稍高於40%)和SPD(較靠左,類似於工黨,中至中左,支持率一般在25%左右,今年初最高曾接近CDU/CSU,超過32%,目前掉到26%左右)之外,還有左黨(Left,左翼,類似於社會民主黨,支持率一般在10%左右)、綠黨(Greens,中左到左,支持率一般在10%左右,目前掉到7%左右)、FDP(經典的自由主義,並非激進的自由主義,保守,中到中右,支持率較不穩定,一般在5%至10%。目前在10%左右)和德國另類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GfD,右到極右,激進的民族主义,支持率極不穩定,一般在5%至10%,去年最高曾接近15%,目前稍高於綠黨)。
可以看出,在德國另類黨的支持達最高峰時,正是梅克爾的CDU/CSU最低潮的時期,這同2015年下半年百萬中東非法移民利用梅克爾仁慈的歡迎湧進德國有關。梅克爾去年靠自我批評、保證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並對湧進者進行了嚴格的難民甄別,懲處和驅逐不法分子,她的支持率才再次回升。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梅克爾的務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德國、荷蘭、奧地利、法國、美國還是澳洲,無原則地歡迎人口走私的船民、所謂的避難者或自稱的難民,都會使該國的右或極右黨派的支持率升高。
德意志聯邦的大選系統也同澳洲很不相同,稱為附加議員系統(additional member system)。聯邦共有16個州,按人口數分成299個選區,每個選區直接選出一名議員;直接選出的議員只佔Bundestag的額定議員數(nominal members)598的一半。額定議員數的另一半附加議員由各黨的得票率產生。即每位選民能投兩張票,第一張票投給本選區中他中意的候選人,直接選出該選區議員;第二張票投給他中意的黨派。任何黨派(除獨立候選人外),若能獲得3席直接選出的議席,再加獲得5%以上的選票,則有機會被分配一定數量的附加議席,由該黨自行決定誰進Bundestag。這樣,Bundestag的實際議席總數可能會超過額定議席數,比如第18屆Bundestag實際上有631個議席,其中CDU 253席,CSU 56席,SPD 193席,三者組成了大聯盟政府;這樣,反對黨是綠黨(53席)和左黨(64席)加一名獨立議員。一席空缺。CDU/CSU的傳統同盟軍FDP在大選中表現失常,無人被直接選為議員,該黨僅獲2.4%選票,所以也沒有附加議員,故在Bundestag沒有議員,逼使CDU/CSU只能同靠左的SPD結盟。
從目前的民調看來,仍然是沒有哪一個黨能單獨贏得過半數席位。所以不管是誰,都得和其他黨派組成大聯盟政府。但所有的政黨都已經排除了同極右政黨AfD組成大聯盟的可能性。至今看來梅克爾的CDU/CSU能再次入主政府從而讓她四度蟬聯總理的呼聲最高。雖然如此,最可能同它結成大聯盟的黨派是FDP,目前FDP的支持率超過上屆,如果它能成功獲得3個直接議席加上5%的選票所獲的附加議席,同CDU/CSU的議席數相加能超過半數的話。
如果不能,問題就複雜了,因為這兩個政治光譜上居右的黨派不可能同左黨結盟,實在沒有辦法,至多也許會勉強接受靠左翼的綠黨加盟。如果在政治光譜上中間和靠左的SPD的支持率上升,有機會同其他黨組成大聯盟的話,它有可能同綠黨合作;但即使如此,他們總共的席位數肯定仍然會不夠,但至今至少在正式場合,它們還沒有表示會接受左黨的加盟(因為它太左),組成政府,也不會接受政治理念不同的右翼的政黨FDP的加盟,那麼,很可能就要看其他小黨和獨立候選人的表現才能決定了。
不過從CDU/CSU目前對SPD的領先程度來看,這個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即使有可能,組成大聯盟的困難也會大得多。這就是為何我預言梅克爾會第四次蟬聯總理;而且目前在德國,也沒有哪一位政治家的政治才華、品德和受人歡迎程度能超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