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了新首相
洪丕柱

從梅首相五月下旬宣布辭職以來,經過兩個月的新首相爭奪戰,候選人從十人減至四人,然後兩人:鮑里斯⦁莊森(Boris Johnson又譯約翰森)和前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Jeremy Hunter),他們同屬保守黨右翼。最終莊森勝出,於7月24日正式就任首相。他在英國保守黨16萬黨員的投票中獲得2/3的多數。
24日梅首相到白金漢宮向女王遞交辭呈,結束了她三年的首相生涯並搬出唐寧街。她說:擔任英國首相是她一生“最大的榮幸(the greatest honour)”並祝她的繼承者好運。我覺得她的真實感覺是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可以將一切包袱甩掉了,但又不忘淳淳告誡將她搞下台的繼承者首相責任之繁重(heavy responsibilities)。旋即,莊森便在下午拜藹女王,接受了女王對他擔任英國首相的正式邀請和祝福(formal invitation and blessing),然後趕回唐寧街,發表了的就任演說。
同所有新任總理或首相一樣,莊森上任後所做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遴選他的內閣成員。他是接任的同一黨派的首相,但他對梅內閣的大臣們卻極為心狠手辣(brutal),一口氣撤換了半數以上,顯示了他辦事快速而乾脆、毫不浪費時間的風格。相反,以前在梅內閣因這樣那樣原因辭職的,卻被莊森召了回來,因為他本人也因同梅首相觀點相左而辭職。可想象的是,很多和他同是脫歐派的主要成員或同盟者也得到了提拔作為獎勵,擔任了內閣重要職務。
受提拔者包括前脫歐大臣辣佈(Dominic Raab),他因對梅首相在處理脫歐過程的不滿而辭職,現在被任命為外交大臣;帕戴爾(Priti Patel),她曾當過梅內閣的國際開發大臣,在2017年辭職,原因是同以色列政府官員開過數次未經首相授權的會議。她接任了賈偉德(Sajid Javid)的內務大臣職位。她說她會專注於英國的國內安全,同犯罪氾濫作鬥爭(fighting the scourge of crime)。大家都知道倫敦穆斯林的犯罪日增,拜當前穆斯林市長薩迪克⦁汗對阻止犯罪之無能或不作為。前任內務部長賈偉德是一名穆斯林,進入政界前是個銀行家,被委以新的財政大臣(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的重任。他曾參加過這次領袖的競爭,但在被淘汰後馬上全力支持莊森。另外,在2016年公投中煽動投脫歐票的莊森的脫歐運動主謀(senior advisers)和策略家之一的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取得了首相府高級顧問的職位。ABC新聞說他今年初曾因拒絕對國會調查“假新聞”的委員會作證,被指控為“蔑視國會”。
苟福(Michael Gove)被提拔為內閣辦公室的直轄大臣,李思-莫格(Jacob Rees-Mogg)被任命為下院領袖,圖拉絲(Liz Truss,女)擔任了國際貿易部長,巴克雷(Steve Barclay)被再次任命為脫歐大臣。衛生大臣由漢考克(Matt Hancock)出任,就業和養老金大臣由拉德(Amber Rudd)出任,她同時兼管婦女平權的事務。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也很快地回到內閣,作為教育大臣。不到三個月前他被梅首相解除防務大臣的職位,原因是他需對未經授權將國家安全局委員會會議的信息的洩漏負責。他否認這個指控。
保守黨傳統上是男性富裕的白人為主,但莊森的競選團隊許諾創紀錄數的少數民族背景者和女性大臣,使之成為現代英國內閣。除上述幾名女部長之外,還有貌耿(Nicky Morgan)、魏麗兒(Theresa Villiers)、李德森(Andrea Leadsom)等,她們分別出任文化部、環保部和商務部部長。此外,白克蘭被提拔為司法部長,夏馬(Alok Sharma)擔任國際開發部長。前保守黨主席夏普思(Grant Shapps),他是莊森競選團隊的主要成員,回到了交通運輸部。前黨鞭斯密斯(Julian Smith)成了北愛爾蘭部的新部長。去年剛被選入下院的捷克(Alister Jack)有可能成為蘇格蘭部部長,凱恩斯(Alun Cairns)留任威爾士部部長。
其實莊森一當選,梅內閣的六名主要部長就率先辭職,因為他們知道會受到排斥,另有11名被炒魷。他們包括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司法大臣高克(David Gauke)、內閣辦公室部長李定通(David Lidington)。哈蒙德在他的辭職書裡警告說,主要的財務支出應按同布魯塞爾達成的脫歐協議來確定。還有同莊森爭奪首相職位的前外交大臣亨特,24日,亨特發告別推特說,他以自己9年的內閣經驗,本來很想保留外交大臣的職位,但卻被給予防務大臣的職位,他謝絕了,寧可回到後排,不過他仍說會全力支持首相。防務大臣茂當特(Penny Mordaunt)雖是一名主要的脫歐派,在黨內很受歡迎,但也令人驚奇地離開了內閣。她是英國第一位擔任國防大臣的女性,但只做了85天。她的職位由瓦萊斯(Ben Wallace)接任,他是莊森的長期的盟友,是名退伍老兵。此外還有國際開發大臣斯圖亞特(Rory Stewart),他也曾參加過領袖的競爭。
另一名出名的脫歐派,前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Liam Fox),也沒能留在內閣。同他一起落榜的還有商務大臣克拉克(Greg Clark),他是無交易脫歐的大聲反對者。不過這幾位在首相爭奪戰中站在亨特一邊,站錯隊被炒魷並不意外。被去職的還有教育大臣欣茲(Damian Hinds)、北愛爾蘭大臣佈萊德雷(Karen Bradley)、移民部長諾克斯(Caroline Nokes)、文化大臣萊特(Jeremy Wright)、住房、社區和地方政府大臣佈羅肯夏(James Brokenshire)、交通運輸大臣葛來林(Chris Grayling ),以及蘇格蘭大臣蒙代爾(David Mundell),他開玩笑說這麼多人退出內閣,不知後排席位是否已爆滿。蒙代爾在25日發推文說:我當了9年蘇格蘭大臣,失望但並不驚奇地被告知搬出蘇格蘭辦公室;當然我仍然會支持新政府,但我要首相對他的承諾負責,並希望後排還有空位。
《衛報》引述保守黨議員埃文斯(Nigel Evans)的話,稱這血腥的一天為內閣“夏日殺戮”(summer’s day massacre);而《鏡報》則將莊森的內閣大調動稱之為他上任後的“首日革命”(first day revolution);《泰晤士報》更稱此為“內閣大屠殺(cabinet carnage)”。
一般來說,本黨派的新人接任了黨的領袖,都可能會採取搞好團結、避免分裂的做法,所以除了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擔任要職之外,會盡量保留前任領袖的一些老人馬,作為過渡;等自己坐穩了領導交椅後再慢慢找藉口逐步更換內閣成員。大多數穩健派恐怕都會這樣做。但莊森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地砍掉多名老將,更換大批內閣大臣或部長,有人擔心他會得罪很多老臣,不利於黨的團結。可是莊森不管這些,這顯示著他的性格,也宣示著他的改革決心,希望內閣一開始就能高效地貫徹他的思想和方針,免得扯皮。這方面有點兒像特倫普。BBC首席政治通訊記者楊(Vicki Young)也這樣認為。她說大規模地調換內閣成員說明莊森並不想在黨內建立過渡性的橋樑;相反,她認為他會專注於馬上組成一個他認為可以帶來他所需結果的團隊,哪怕這麼做會引起爭議也在所不惜。
莊森早些時候曾說一切對脫歐的悲觀失望都是錯誤的,英國會在10月31日脫歐。他就任後在唐寧街10號門外對記者們說,英國會遵守脫歐限期(meet that deadline),“沒有如果或可是(no ifs or buts);責任在我身上。”新任外交大臣辣佈響應莊森的話,他一面說他對任命極感謙卑,但也認為英國應結束脫歐,將它放在身後,這樣可以專注其他重大挑戰。
在政府內部大震蕩發生的同時,首相府大門外也聚集了數百名抗議者,他們集會抗議莊森的內閣任命。當然他們是那些落馬大臣們的支持者或莊森政策的反對者。
此前,莊森在唐寧街10號門外做了個僅13分鐘的簡短而莊嚴的就職演說。這是一個強勢的、充滿雄心的演說。他說:夥計們,我們要使這個國家變得更有活力。他列出需解決的範圍寬廣的國內問題,其中有要一勞永逸(once and for all)地解決老年護理的問題,說改革社會護理這個社保體系的工作是前政府長期避而不作為的問題,因為它過於複雜且支出龐大。莊森說:“我們要用一個明確的計劃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準備給每位老人他們應得的尊嚴和安全。”
他誓言改善基礎建設、招聘兩萬名新員警來加強治安、提高教育經費並答應要實施改革以確保兩百億英鎊的用於老年護理服務的特定用途的額外撥款被“真正地用在刀口上”;他還誓言要推進英國的生化技術和空間技術,包括建設一個英國自己的、把歐盟那個遠遠甩在後面的衛星導航系統。他要改變稅收規則以鼓勵投資,在促進動物福利方面也要更有作為。
他定出了優先的項目並痛斥不相信能實現脫歐的“悲觀主義者”,他呼籲不列顛人扔掉自我懷疑(cast off their self-doubt),說“不要低估這個國家”(underestimate this country);他呼籲結束三年來舉棋不定的脫歐。“那些對英國打賭的人會輸掉他們的襯衫(are going to lose their shirts),因為我們將會恢復對我們民主的堅信,我們將會履行議會反復對人民的承諾。現在是行動的時候、做出決定的時候、將我國變得更好的時候了。”他說他有一切信心英國會在99天後帶著一個協議離開歐盟,而即使萬一出現無協議脫歐的“極小的可能性”,也要加速對它做出準備。
莊森誓言要將聯合王國的四個成員,他稱之為“可畏之四”(awesome foursome)團結在一起、聯合為一體,作為加強脫歐後的國家的一個重要任務。他在結束時說,雖然我在建設一個偉大男女的團隊,但我會對我所希望看到的變化負起個人責任(tak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別管那安全網,錢留在這裡(Never mind the backstop, the buck stops here)”。
但反對者們已在對莊森的稅收和支出不平衡提出質疑,也在問他的脫歐計劃到底如何。
工黨議員思達莫爵士(Sir Keir Starmer)說莊森的演講全是華麗的空話(all rhetoric)。新自由民主黨領袖斯文森(Jo Swinson)說她會歡迎一個跨黨派的推力,以此找到社會護理的解決方案,但她同時攻擊莊森對脫歐的說法只是“誇口和虛張聲勢(bluster and bravado)”
在去白金漢宮拜藹女王時,莊森的車隊曾被一小撮手拉手的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者暫時阻攔,他們扯起一面旗幟警告地球面臨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有人認為莊森是在二戰以來英國最困難的時候之一入主唐寧街的,三年脫歐公投造成經濟徘徊不前、人民意見分裂、國家前進方向不明、政治危機不斷、脫歐協議長期無法簽訂(困難之一是同歐盟國家愛爾蘭的邊境方式和海關的處理方案,即所謂安全網backstop式的邊境並暫時同歐盟保持關稅同盟的關係)。歐盟首席脫歐談判巴尼爾(Michel Barnier)在布魯塞爾說:我們準備傾聽並同新首相合作,但歐盟在拒絕改變協議方面不會讓步。歐盟永遠不會選擇無協議脫歐,但我們對此做了準備。莊森雖然對脫歐說的充滿信心,但未必一切能如他意,如果他對這些問題處理不當,被迫提前大選不是沒有可能,他還必須贏得許多反對脫歐者的支持。
這位英國首相其實並不生在英國,他於1964年6月9日出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家譜同英王喬治二世還帶著親,祖輩血緣複雜,兼有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的血統。鮑里斯從小受到貴族學校的教育,曾在布魯塞爾的歐洲學校、英國老牌名校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就讀。英國王子威廉、哈里等都是伊頓出身的。他成績優異,得過國王獎學金。後來又就讀於有“首相搖籃”之稱的牛津大學,1986年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和三年前辭職的卡梅隆首相是同學。畢業後曾在《泰晤士報》當記者並做過專欄作家。鮑里斯的父親在銀行工作,母親是位藝術家,家裡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年輕時他滿有英倫紳士的風度,衣著得體、風度翩翩、行為端正。
2001年他獲選進入下院至2008年;2008-2015年擔任了兩任倫敦市長,任內經濟上升、治安良好,還成功舉辦了奧運。2015年他再次被選入下院。中年以後他生活開始變得隨便,常背著雙肩包騎自行車上班,包上連拉鏈都沒拉嚴。他頭髮蓬亂、不講究衣著和禮儀、不拘小節、好像缺乏教養和紳士氣質。其實他出身高貴,只是奉行我行我素而已。他用詞直白、表情誇張、口無遮攔、不怕得罪人,又不失幽默,有時甚至自嘲,不怕被人笑話,不顧政治正確性,曾嘲諷國黑人、穆斯林和婦女。他最崇拜的偶像是丘吉爾。
莊森結過兩次婚,有5名子女,目前拍檔是西蒙茲(Carrie Symonds)女士。不久前我在昆州《信使報》讀到一條新聞,說莊森在女友的公寓同女友為了用電腦大吵起來,因吵聲太嚮,鄰居報了警!
莊森的當選得到特倫普總統的讚揚。他發推文說:走馬上任的英國首相鮑里斯⦁莊森是個真正的好人,也是英國所需的人,因為他表揚有力的脫歐者們,說他是英國版的特倫普。
順便摘引一下看到的一個民調,其中有這樣一些問題:他以前對中東和伊斯蘭教的批評:84%支持,1%堅決反對;他上任後若同穆斯林倫敦市長發生衝突,你支持哪一邊?83%支持莊森,1%支持穆斯林市長;中英關系走向會如何?34%更加冷淡,5%空前好轉;他能否處理好脫歐?49%肯定會,4%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