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卡梅隆完勝 – 聯想澳洲政局
洪丕柱
上周四(5月7日)英國進行大選。選前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出沒有一個黨可以單獨獲得半數以上議席勝出,組成政府。而且,民調顯示在選舉中工黨(中左)領先保守黨(中右)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同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我檢查了英國一年來的民調結果,從 12個月前到6個月前到一個月前的民調 , 全都顯示工黨同保守黨的支持率不相上下,都是35%,並駕齊驅,用英文說是 neck and neck,就是說,卡梅隆没有任何勝選的優勢,很可能成為一位一屆首相,像布萊爾(Tony Blair)前的保守黨首相梅傑(John Major)敗於布萊爾一樣。這是因為 2010至15年間同保守黨聯合執政的政治上居中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的支持率嚴重下滑,已沒有力量承擔同保守黨聯合組成政府的重任。所以好多人已在盼望工黨在2010年失去了執政15年的政府後從新奪回政權,哪怕是以聯合執政的形式。
最近很多澳洲民眾肯定都在關心英國大選,因為每天的晚間新聞都不斷報導英國大選的選情和各黨競選的努力和辛苦的程度,已經到了白熱,所有領袖都不辭勞苦天天在全國各地奔波、演講、拉票。
星期五晚上我看新聞時,英國人已經對大選的初步結果感到驚奇了:卡梅隆的保守黨居然已在 650席的下院贏得了 316席,僅差 9席即可不靠其他政黨支持單獨執政了。星期六早上的新聞保守黨贏得331席,大大超過了能單獨執政所需的 325席!報導用這樣的詞彙:卡梅隆取得了令人目瞪口呆(stunning)的勝利!這是他本人連作夢也不敢想的!他已蒙英國國家元首女王陛下的肯首繼續擔任首相,帶著夫人重新入住唐寧街10 號首相府邸,並宣布所有的重要部長:財政、外交、國防、内務繼續擔任原職。財政部長奥斯邦(Osborne)並擔任第二把手首席部長(原先的第二把手副首相是自民黨領袖克莱格Nick Clegg擔任的),此舉被認為是奧斯邦今後將替代卡梅隆成為保守黨領袖,因為卡氏已表明只做兩屆首相便會讓出位子給接班人。
與此同時工黨領袖米理班(Ed Miliband)宣布辭職,他說自己絕對要對大選失敗負責,因為工黨的席位非但不增,反而縮水26席,從258席掉到 232席,同保守黨的差距大大增加。自民黨敗得更慘,從57席掉到8席,丢了49席,據說是該黨的支持者對它的懲罰,因為他們不喜歡看到它同卡梅隆結盟組成政府,黨酋克莱格亦已宣布辭職。在蘇格蘭,大贏家是政治上靠左的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SNP) ,它在蘇格蘭總共59個議席中贏得了56席,增淨50席之多,蘇格蘭工黨大敗,完全失去了長期以來對蘇格蘭政治的主導地位。7個月前蘇格蘭在獨立公投中剛否決了民族主義者的獨立要求,令它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卡梅隆也保證給它更多的自治權和稅務上的好處。蘇民黨的大勝向卡梅隆發出了強烈信息:不要食言!而且民族主義後繼有人:20歲的女大學生布萊克(Mhain Black)成了英國議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議員!
另一個奇特現象是反歐盟英國獨立黨(Anti-EU UK Independence Party, AEKIP )取得總共12.6%的選票,成為獲得選票第三位的黨,雖然它只有一名候選人被選進下院,黨酋法拉奇(Nigel Farage)因此辭職。這說明它的選民基礎很廣,而且不集中在某幾個選區,幾乎是全國遍地開花。這個黨除了要求英國退出歐盟之外,也明確反對“大數額移民”(mass immigration) ,說白了就是反對穆斯林大量進入英國,而不是籠統地反對移民。其實反對穆斯林大量進入歐洲幾乎是所有歐盟國家的普遍情緒,因為近幾十年來穆斯林大量湧進歐洲各國,造成了歐洲人極大的困惑。今年以來光意大利就有7千多名中東船民前赴後繼不怕犧牲地坐船抵達,即使無數人葬身魚腹仍不能阻擋他們,義大利當局也從海裡救起了無數。義政府不勝負擔,不得不宣佈這些到岸者必須幹不領薪的工作才能領取生活津貼。而第二代穆斯林,比如英國出生的穆斯林,好多並沒接受英國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反而死守某些伊斯蘭宗教領袖的教導。前幾年震驚世界的英國地鐵爆炸案就是第二代年輕穆斯林們幹的,他們平時在里鄰都以好青年面目出現。好些年輕穆斯林包括女青年,還出境去參加IS,甘為極端份子戰鬥、犧牲。這就是為何英國的AEKIP廣有群眾基礎。
卡梅隆肯定看到了這一點,他宣布將於2017年底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英國在歐盟的去留,顯示他在歐盟問題上的立場已經軟化,他原先是想儘量遊說使英國能繼續留在歐盟的。至於對“大數額移民”問題,還要看他能拿出什麼對策了。分析家們認為卡梅隆的大勝顯示了對保守黨(相當於澳洲的聯盟黨,一般來說它比較受商界和市場歡迎,因為較重視市場經濟、投資、削減赤字和社會福利等,如戴卓爾夫人之所為)苛嚴的削減預算赤字的政策的民意:目前英國的預算赤字達900億英鎊(1400億澳元)。當然有些因自己的利益反對預算減赤者已有了這個預感,所以在卡梅隆當選兩天後就有數百人在首相府外示威,正如分析家們說的,保守黨雖然贏了大選,但卡梅隆如何面對一個政治上深刻分裂的英國,對他將是嚴重考驗。卡梅隆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獲勝當天就說他要為每個英國人的利益工作,要讓英國團結成一體。
其實澳洲的政治不會比英國更複雜,起碼它不面臨類似於歐盟去留和蘇格蘭獨立這樣的難題。但它也有“大數額移民”的難題,在澳洲的表現形式是工黨執政時期以難民名義洶湧來澳的數萬“船民”。船民潮從聯盟黨執政以來已被其強硬政策所阻。它也有大幅削減預算的問題。對於英國的經濟規模(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澳洲名列12 )和人口(6500萬,幾乎是澳洲三倍)來說,澳洲的相對赤字水平要更高得多,到了危及它的AAA信用等級的地步。它亦有第二代穆斯林的問題,他們有的去參加IS,有的在國內策劃恐怖事件,包括策劃在澳紐軍團日的紀念活動中搞事,幸被聯邦警察偵破拘捕,雖然我們還沒有發生第二代穆斯林幹的像倫敦地鐵爆炸案和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這樣的大案。澳洲也有對穆斯林的看法引起分裂的問題,比如上個月就反Sharia法而激起在16個城市發生的兩派對立的示威活動,類似於AEKIP這樣的黨派不是沒有成立的可能。
其實艾博德總理是個實幹者,工作非常刻苦努力,預算減赤的目標也很明確。也許他的相貌和口才不如卡梅隆,有時講話太直不夠策略,使他常受傳媒和一些人的譏笑挖苦,認為他無能,甚至令到聯盟黨議會團隊的後排一度要造反叫他交權。卡梅隆在上屆任期內要靠自民黨的幫襯,尚且減赤決心不動搖;而聯盟黨在議會佔有絕對優勢,只是聯盟黨的一些後排議員過於患得患失,牵制了艾博德的手腳。我所擔心的是他和聯盟黨若為了討好選民而軟化了減赤的堅定性,令預算赤字不降反升,特別是澳洲這兩年礦業興旺不再,鐵礦石價格已從120美元/噸降到35美元/噸,令政府收入大減,又承諾不加稅,下屆大選時會被反對黨攻擊為違反大選降赤諾言。澳洲預算37%以上花在社會福利上,這一部分不減,預算便難以減赤,這要看社會服務部長莫里森的福利金改革方案了。總之,五月預算案將是對財長霍基、對艾博德、對聯盟黨的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