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大事:巴黎氣候變化國際峰議達成協定
洪丕柱
儘管巴黎在11月13日爆發了造成131人死亡的連環恐怖襲擊案,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巴黎氣候大會,在法國的巨大努力下,仍然從11月30日至12月11日如期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第21次締約國會議(簡稱COP21),估計有4萬人和來自196個締約國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其中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美國總統歐巴馬等150國的領導人。
由於11月13日晚巴黎發生恐怖份子發動的槍擊爆炸案,大會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與會國擔心會議會緊急取消,或規模縮小,影響協定(accord)的有效性。對此,擔任此次會議主席的法國外長法彪公開表示氣候大會必須舉行,因為這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必不可少的行動,法國會盡一切力量保障會議期間的維安戒備。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11月15日接受TF1電視台訪問時也表示,這場大會是有關人類生死存亡的重要會議,也是讓各國領導人在恐怖攻擊爆發後展示同法國團結的機會。奧朗德總統為爭取對大會的支持,促成大會達成具約束力的氣候協定,在11月份陸續訪問了俄、中、南韓等國。會議能如期舉行,法國的努力是可圈可點的。
巴黎氣候大會旨在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協定,以代替1997年簽署的無約束力的《京都議議》(一晃18年已基本浪費),即各國必須對本國排放的溫室氣做出減排承諾,維持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比工業化時代開始時高攝氏2度內的目標。若非如此,全球升溫估計可達攝氏4度,許多目前繁榮的世界性大都會不是會遭上升的海平面淹沒或者會因太熱而不宜人類居住,包括我的故鄉上海。現在我不敢在夏天回上海,因為她的溫度經常在38到40度,而28年前我離開她的時候,35度已算高溫,而且不會持續多天。目前上海因為高樓過多不利於散熱,同時汽車太多,廢氣排放失控。另外,據氣象當局的數據顯示, 2015年是全球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星期天(13日)的新聞終於傳來好消息:會議延長一整天後在 12日晚所有與會國達成一致的協定草案終於獲得通過。雖然同一切 協議協定都一樣,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出現,協定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算有了一個對全球各國都有約束力、對每階段都規定了目標的文件。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雖然不是十全十美,對不執行協定的國家也未規定何種懲罰。限於篇幅,本文不擬涉及協定的主要方面和具體內容。 小小地球村所面臨的問題雖然一樣,各村民的態度並不一樣,所以達成協定的難度可想而知。比如要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那些以出口石油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家如沙地烏阿拉伯等,當然會竭力反對。又比如本來是以到本世紀 末升溫限制在2度為目標,但是地處低海拔的國家,比如二十幾個群島型的小國爭辯說,這關係到他們的生死存亡,因為他們的國家會被淹沒,數以百萬計的國民會成為氣候難民,所以經過妥協的文本最後改為將升溫限制在大大低於2度接近1.5度的目標。
還有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改善生活同環保發生衝突時,往往犧牲環保,這就是為何它們都面臨突出的環保問題的原因。比如世界上目前兩個人口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和印度,早已成為世界碳排放量的老大和老三,但要她們減排,她們都會表示不公平或吃虧的想法。比如中國曾有人提出以人均排放為基礎,意即中國的人均排放還不算大,按發達國家標準應還能增加而非減少。這就是1997年京都談判時面臨的困境:發展中國家希望推遲他們的減排日程,要發達國家帶頭先行。
但是事實證明發展優先於環保的做法對她們自己是沒有好處的,現在她們都在自食惡果。
拿印度來說,目前經濟年增率為8% ,高於中國,雖然它的人均排放率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但擁有近13億人口,它的排放總量很大。鑒於印度現在還有近3億人沒有電,政府決定 7年內讓全體人民都用上電,可見它的排放很難下降。好在印度能源部長已在巴黎保證印度會在減排上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名自覺公民。作為民主法治國家, 印度已有逐漸強大的環保團體,比如首都德里擁有850萬輛汽車,還在以每月四五萬輛的速度增長,使它成為世界上霧霾最嚴重的城市,最近環保團體將德里州政府告上環保法庭,法庭責令政府立即採取切實措施;政府不敢怠慢,馬上開了緊急會議,提出從明年起實施四條措施:私車以單雙號隔天行駛、對晚間開進市區的柴油卡車徵收環保稅以便限制它們進城的數量、關閉一座燒煤的發電廠、每天在市區街道用吸塵車吸走灰塵,改進空氣質量。
中國呢,據多種媒體報導,首都北京自12月初以來連日遭遇今年最嚴重污染,霧霾籠罩京城,有些地區PM2.5濃度一度近千,超出世衞每立米25微克的標準38倍。全城灰濛一片,能見度低於200米,首都機場取消77班航班,200航班延誤;大部分高速公路封路,天安門、水立方、央視大樓等地標近乎隱身,居民驚呼“北京沒了!” 空氣中瀰漫刺鼻氣味。受霧霾及氣溫劇變夾擊,市內呼吸病患者猛增,醫院爆滿,兒童醫院亦人滿為患;學校自行停課,當局告誡市民儘量避免外出。氣象衛星顯示霧霾覆蓋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市,面積廣達54.6萬方公里,相當於整個法國。霧霾持續一星期後當局不得不最終首次啟動最高級的紅色預警。PM2.5因其體積極小可直接進入肺泡沉積下來,因而能致命。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顆粒物上吸附的化學物質,而北京污染物中重金屬含量較高。這次嚴重霧霾發生在巴黎正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值得當局深思。經當局採取多種措施,限制工廠開工和減少汽車出車的數量,霧霾已明顯好轉。
這次巴黎會議並通過富國給窮國10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更好地執行協定。比如受EL NINO的影響, 原來地處熱帶的多雨的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今年以來居然長達三百天無雨,農作物受乾旱影響顆粒無收,急需進口糧食。這些受氣候變化打擊的第三世界國家現在都應能獲得國際援助。
即使是發達國家如澳洲者,仍然存在者環保和經濟的平衡問題,雖然澳洲各政黨二十多年前就在競選時宣傳本黨的環保政策供選民考慮,而且澳洲長期以來環保團體、組織甚至政黨非常活躍,對人民進行教育宣傳,對政府進行遊說批評監督,而且各級澳洲政府均已相當注重環保,如布市政府長期以來重視發展公交,提倡市民喝龍頭水(tap water)代替瓶裝水以減少汙染,並保證龍頭水質量不低於瓶裝水。但澳洲地廣人稀,禁用私家車並不現實,特別是偏遠地區;另外,澳洲有豐富的煤炭煤層氣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資源,棄用它們對澳洲經濟會是一個打擊,澳洲礦業理事會 (MCA)的數據表明,煤是澳洲第二大出口貨物, 2013-14財政年度為澳洲賺取高達 300億澳元的收入,煤礦業是個大產業,僱用著 15萬名員工,煤提供著澳洲七成的發電量。所以不管環保分子的抗議,紐州和昆州政府至今仍然批准新的煤礦的項目,我可以理解政府的處境。
但澳洲是世界上人均排放最高的國家之一,怎樣在平常生活中對自己可以控制的小事多加考慮,不貪圖舒適方便、儘量多用公共交通、少用塑料製品、少用空調、開小排量的車、節省水電汽油等,是每個公民對減排應作的一份貢獻。
Beijing smog, photo from Yahoo News 08/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