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樂茨維爾騷亂
洪丕柱

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座人口不足五萬的寧靜的內陸小城夏樂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忽然成了世界矚目的地方,緣由是前周六上午在那裡發生的一些不同團體的集会和由此引起的暴力衝突及流血事件。
不同團體集會是因為人們對夏城民主黨市政府在今年二月表決移除原李公園中李將軍(Gen Robert Lee)的一座騎馬的雕像意見不一。李是美國內戰或南北戰爭中的南軍司令。說到南北戰爭,人們可能馬上會想起蜜雪兒(Margaret Mitchell)的著名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及由它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
……..移除李將軍雕像並將該公園改名為“解放公園(Emancipation)”當然是政治正確性的產物,因為南北戰爭普遍被認為是解放黑奴的戰爭,李既是南軍司令,當然被看成反動派。由於近年來“在乎黑人性命”(Black life matters或BLM)運動(始於2015年奧巴馬時代,因警察射死黑人事件屢發)、綠黨、民主黨和自由派(liberals)等左派極左派(Alt-leftist)和激进的政治力量扛起目前最时髦的反種族主義大旗,要求改正對歷史的看法,在新奧爾良、休斯頓等地掀起了一波移除李將軍雕像的浪潮。
夏城的保守派人士認為李將軍是弗州人,是他們引以為本州的自豪的有全國影響的人物,不讚成移除他的雕像。於是觀點各異、派別不同的各政治團體在周六舉行對峙性的集會,一下子將平靜的夏城鬧得風雨滿城。我在網上看了多個視頻。在左派集團中居然有不少高舉共產黨的鎯頭鐮刀紅旗或包著印有這種圖案的頭巾者!在另一邊我則看到有舉著原南方邦聯旗幟者,這種旗幟已被禁在公共建築懸掛(前年有一名舉著邦聯旗的白人青年衝進Charleston教堂開槍打死九名在那裡查經的黑人基督徒和牧師,兇手後來被判死刑),甚至還有人拿著印有納粹圖案的旗幟。就是說兩邊都混有各種極端分子。十點多鐘,原來還算平靜的對峙忽然變得暴亂。似乎左派極端分子先動手,開始用所帶棍子、棒球棒或揮舞拳頭襲擊另一方人士,用胡椒水噴射對方眼睛,甚至扔了催淚彈。然後是雙方一場混戰。忽然有一輛黑色汽車闖進人群,這輛汽車後來快速倒退離開作案現場。據報道這造成了一位女士的死亡和15人(有說19人)受傷。被汽車輾壓致死的是32歲的當時在抗議人群中的海婭(Heather Heyer)女士,據悉在送醫院後不治身亡。海婭母親蘇珊說:“我的心碎了,但我永遠為她驕傲,她死於她認為是正確的事;她反對種族主義,尋求社會公正;她公開宣稱自己的信仰,反對恐伊斯蘭症”(Islam-phobia)。很多人在面書上哀悼這位女士說“甜蜜年輕的女士,你是和平和愛的象征,我們永遠不會忘掉你;感謝你抵制殘忍的偏見和種族主義….”
警方找到了肇事的疑犯俄亥俄州人小菲爾茲(James Alex Fields Jr)並發佈了他和他的車的照片。菲爾茲的母親說她發現他要去參加集會,但她不知道他為何要參加,只是叮囑他要小心、和平地參加。《紐約時報》發佈一幅照片說他手執盾牌,上面印有法西斯圖案。警方尚未能提供他的作案動機,聯邦調查局和律政部已啟動調查。弗州的民主黨州長麥克奧利佛(Terry McAuliffe)宣佈緊急狀態並阻止白種民粹主義者在星期六計劃舉行的集會,但未能阻止暴力。麥克奧利佛在記者招待會上告誡白人至上主義者說:“回去吧,永遠不要再回來!這裡沒有你們的地盤,美國沒有你們的地盤”。
事發後不到半小時,特倫普總統立即在推特上說“我們以盡可能最強烈的語言譴責這種來自多方面的惡名昭彰的仇恨、偏執和暴力”(this egregious display of hatred, bigotry and violence on many sides),他並在新澤西高爾夫球場對記者們回應夏城造成死亡悲劇的暴力,並點名譴責三K黨、新納粹分子和其他仇恨團體。他還專門發推特對海婭進行讚揚和對其家庭深表同情。但左派傳媒CNN等仍批評特倫普反應緩慢而語言也不夠強烈。上周一(後來又在周四)特倫普總統再次在白宮外交廳(Diplomatic Room)譴責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說仇恨和偏執在美國不受容忍(hatred and bigotry has no place in America)並稱種族主義為“邪惡(evil)”。他說“種族主義是邪惡的,以種族主義的名義引起暴力的是犯罪分子和暴徒,包括三K黨、新納粹分子、白人至上和其他仇恨團體,他們厭惡我們所珍愛的美國的一切。我們的國家是建基於這樣的真理,即我們都是平等地被造的。”他說法律部已開展對這次悲劇的民權調查(civil rights investigation),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與種族主義作鬥爭,使我們的孩子們能在無暴力無恐懼的環境中成長。
接著他同法律部長塞興(Jeff Sessions)和聯邦調查局長沃雷(Christopher Wray)開會。但左派傳媒如CNN等的記者仍不滿意,追問他為何在48小時後才發表這個聲明。他們也不滿意特倫普所說的“多方面”的罪惡,因為在左派傳媒報道中,只提到白種民粹份子、新納粹分子同反法西斯者的衝突。特倫普說他不想匆忙下結論,堅持需要弄清事情的方方面面並需多次仔細觀看現場錄像。他拒絕認為衝突全部是某方的責任,他的確發現在場和參與鬧事的有多方面的組織,從極左到極右,好多是有準備地帶著棍子等故意尋釁的。他對左媒的壓力不為所動,堅持自己是以事實說話。為此他招致很多批評,說他不專門批判白種民粹份子,因為他們中有許多是支持他的。
如果你沒有偏心,追蹤從特倫普就職前就開始的綠黨、民主黨和政治自由派等左派對他不停的輪番攻擊,從重點選票、極左派抗議者在華盛頓和紐約的肆意破壞、自由派婦女活動份子的反特倫普運動、某些大法官否定他所簽署的對某些穆斯林為主國家禁發入境簽證的命令、對他和他兒子女婿的通俄調查(至今仍無發現證據)、甚至發出彈劾他的威脅以及左派傳媒的假新聞或片面不實的否定他的成就的報道,就可知道其實他們是在利用夏城事件對特倫普進行又一輪的攻擊,要給他戴上希拉里給他的種族主義的帽子或令人相信他是白人至上主義的後台。對此,共和黨大佬金尼奇說,左派的目的是打擊特倫普的可信度(credibility)和他政府的穩定(stability),使之無法開展工作,以損害國家利益來達到他們將特倫普拉下台的目的。特倫普毫不讓步,說拆除李的雕像是對美國歷史和文化的不尊重。我查了有關信息,夏城以弗吉尼亞大學出名,弗吉尼亞大學是傑弗森(Thomas Jefferson)於1819年創立並於1825年開建的,他親自設計了它的主校園;傑弗森在夏城擁有種植園,他當然擁有黑奴。
其實如果理性地讓人們表達對拆除李將軍雕像的不同意見或折衷的方案,而不是像極左派那樣走極端,夏城的悲劇本是可避免的。夏城很多市民想保留雕像是能理解的,李是弗州人,弗州好多人視他為具有本州象征意義的一位歷史名人,否認他等於否認了該州這個時代的歷史。他們爭辯說李本人憎惡奴役黑奴,之所以同北方開戰是為了保衛南方的自決權(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他們認為不能將南北戰爭簡單地看成解放黑奴的戰爭,而是南北的經濟鬥爭:工業北方為了發展想從農業南方奪取勞動力。李是軍人,不是政治家,他受命出戰,並非為反對解放黑奴而戰。他最終選擇投降是明智之舉,免使很多生靈塗炭,雖失敗也不能降低他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美國人不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哲學)。他在戰後對曾被剝奪公民權認罪,並向當時的總統請求赦免,他提倡和解、向前看、重建美國和給黑人提供教育等,這些都是不能抹殺的。
還有人認為哪怕要移除他的雕像,也應將它保持在歷史博物館裡,因為弗州和美國歷史繞不開他,而不是徹底將它毀壞(有些城市將他的雕像拉倒,痛恨他的人衝上去對它拳打腳踢)。2016年的一個調查發現,儘管多地已拆除李雕像,在南方五州中以他命名的公園、建築、街道、廣場、紀念碑、公路、船隻等仍有203處,以他命名的公立學校有52所,這些州的日曆中都註明他的生日;甚至在首都華盛頓都有他的紀念碑;美國從1936以來發行的郵票五次以上出現他的頭像,最近一次是1995年;亦有美國海軍導彈潛艇以他命名的,說明對他的承認是全國性的,並非僅是南方。既然如此,任何簡單化的處理方式和非白即黑的思想都會令相當多美國人不滿。在處理他的雕像時,政府應廣泛咨詢人民意見,絕不能只聽取激進政治左派的意見,將政治觀點保守人士稱為種族主義。這就是為何特倫普不同意移除李的雕像,說如果這樣,連傑弗森總統、華盛頓總統的雕像都要移除了,因為他們都擁有黑奴。他的意思是不應割裂歷史以今天的觀點來看歷史問題。
我花兩天時間查了大量資料、不同觀點和分析、看了不同的視頻,有些發現令我震驚!比如傳媒不提極左和無政府主義組織Antifa在騷亂中的帶頭作用和他們暴打對方甚至警察的照片,不譴責左派種族主義(比如夏城的黑人副市長是仇白的種族主義者),不提夏城市長下令警察不干預,在暴力開始時警察反而邊撤退邊說“太危險了”(如果警察事先干預,暴力不致發生)。有些傳媒有選擇地報道,不刊登其記者在當場的如實報道。有人發現某些白人至上主義者是索羅斯出錢僱傭來鬧事的假白人至上主義者。有人發現一些白人至上主義者實際上是支持巴勒斯坦、反以色列的。還有人指出那些新納粹份子同三年前烏克蘭反政府的新納粹份子的行動如出一徹。好些人分析了汽車撞人的各種視頻,發現黑車駛入人群時是在減速並撞上前面一輛白車的後部、撞傷一名黑人女士後倒退,倒退時後面街上空無一人。他們追蹤視頻中每位被撞傷者的當時情景、受到的first aid處理和被運走的過程並在網上搜索美國所有同死者同名同姓同年齡者的照片和簡歷;分析肇事車輛駕駛員同報上刊登的被捕者的相貌對比及其車輛在俄亥俄州註冊的細節,結論是很多都是假新聞。面對眾多不同信息我無法下結論,但感到所看到的傳媒的報道中確有很多有意被隱瞞或偽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