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展望
洪丕柱

現在離美國中期選舉還只有一個半月多些的時間了。民主黨(藍黨)是否能取得2018年中期選舉(下面簡稱“中選”)的勝利,奪回奧巴馬時期喪失的眾參兩院的多數?這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離11月6日的選舉前一百多天時的7月下旬的民調顯示民主黨的前景在改善,它的地位在加強。有三個指標可以表明這個判斷:1)7月24日,佛吉尼亞大學的“水晶球”,它是美國的一個初級選舉預測機構,將17個選區的打分改變了,所有這些選區看來都看好民主黨;2)在一般投票傾向的預測中,從政治民意測驗的平均數(Politics polling average)來看,民主黨對共和黨(紅黨)的領先增加了一倍,從6月份的3.2%上升到7月份的 7.1%(藍:紅為46.8:39.7),大致達到了政治素人認為的健康的領先率;而今年春季,共和黨仍然看起來可以贏得中選;3)民主黨的競選籌款超出了共和黨的一倍。水晶球的孔迪克(Kyle Kondik )說他們曾將兩黨勝選的幾率定為50:50,現在看來,民主黨的勝率在不斷提高。
當前兩黨在眾院共計435席中的席位比例是241:194,共和黨為多數黨。在本次中選中能獲218席的黨即為多數黨,民主黨離這個目標還有24席,即它需要增加二十多個議席。參院目前的席位數之比是51:49,共和黨占多數,本次中選改選35席,其中26席是民主黨的。
這個勝率的提高不應被看成是令人驚奇的,因為眾院少數黨民主黨將勝選建立在特倫普總統的受歡迎程度上。雖然美國經濟在他的領導下變得非常強勁,第二季度GDP的增率到達4.1%,失業降到3.8%,奇怪的是他的支持率從6月份曾經到達過的接近50%的最高點掉到了7月底的40%!而在主要政策的辯論中,比如醫療方面,選民似乎更偏愛民主黨的政策。不過,政治上偏左的民主黨傳統上比保守的共和黨擁有更多的喜歡變化的年輕支持者;但現在那些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似乎不大關心選舉,他們出來投票的比例不會太高。所以現在還不能說民主黨的領先不會逆轉。
按BBC駐美國記者魯克森(Micah Luxen)的分析報告,決定中期選舉一個黨能在美國眾參兩院中共計增加20席以上的有五大因素,這是按70年來的統計得出的。70年來,在中期選舉中,一黨在兩院增加20席以上的情況共發生過8次,比如1994年共和黨在柯林頓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中期選舉中,以及共和黨在奧巴馬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中期選舉(它使共和黨變成了今天的在眾參兩院都是多數黨)中。
第一個因素是每當一名總統在中期選舉前的支持率下降,該黨就會失去議席,比如1982 年的雷根、1994年的柯林頓、2006年的小布殊、2010年和2014年的奧巴馬。這就能解釋為何民主黨和左媒如此積極地而不擇手段地打擊特倫普的威望,從7月以來對特倫普的攻擊醜化變成了系統的組合拳:對通俄門調查的特別調查官穆勒(前FBI主任,民主黨人士)最近公佈一年前被拘捕的2016年特倫普的競選經理馬納福表示願意配合調查以便獲得從輕處理,但白宮新聞官山德斯說馬納福被指控的問題大多是他在2014年犯的,與通俄門無關;還有白宮匿名信在這個時候出籠,以及左媒CNN、《紐約時報》甚至還有《時代》周刊等對特倫普的攻擊等等。
不過這也有例外,比如共和黨總統福特,他在1974年中期選舉前的10月份的支持率還是增長的,但民主黨卻從共和黨手裡奪取了48個眾院議席和5個參院議席!原因是原副總統的他,在中期選舉前赦免了因水門事件辭職的尼克森總統,雖然他的支持率在其後三個月才下掉15%。
還有民主黨的約翰遜總統。他在1966年的支持率持平,但當時有反越戰和馬丁路德金發動的民權運動造成的國內動蕩,使民主黨在該年的中期選舉中丟失席位。
另外,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他在1958年的支持率很高,雖然那年美國的經濟很糟,但他的支持率並未讓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它在眾院丟失48席、在參院丟失13席。
對特倫普不利的是,其他總統再就任後都會有一段支持增長的蜜月期,特倫普卻在上任以來就一直面臨民主黨和他稱之為製造假新聞的左媒的長期猛烈的攻擊,使他在這兩年的支持率都像潛水艇那樣停留在水面底下,起先在30-40%之間徘徊,今年以來上升到45%或以上,最近又回落到40%。
民主黨在三次中期選舉中勝了共和黨(1958、1982、2006),共和黨也有三次在中期選舉中勝了民主黨(1994、2010、2014)。
第二個因素是失業率。失業率低當然對當時的總統的那個黨有利,所以特倫普和共和黨拼命強調低失業率和強勁的經濟強勁是他們在今後兩年繼續控制兩院的理由。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也有例外,即失業率的因素並非總是總統的黨贏得中選的保證。比如1994年民主黨柯林頓總統在中選中輸掉了兩院的優勢,雖然當時GDP的增速曾達4%,失業率也只有5.8%,而這個成績要比現在特倫普總統的成績還差些。在2006年,共和黨小布殊總統時的失業率只有4.4%,共和黨還是輸掉了中選。
下面列舉歷年中選前美國以失業率狀況:1958(艾森豪威爾):6.7%;1962(肯尼迪):5.4%;1966(約翰遜):3.7%;1970(尼克森):5.5%;1974(福特):6%;1978(卡特):5.8%;1982(雷根):10.4%;1986(雷根):7%;1990(老布殊):5.9%;1994(柯林頓):5.8%;1998(柯林頓):4.5%;2002(小布殊):5.7%,2006(小布殊):4.4%;2010(奧巴馬):9.4%;2014(奧巴馬):5.7%;2018(特倫普):4.0%(資料來源:美國勞動局統計,其中2018年的數據是6月份,其餘是當年中選前的10月份)。可見特倫普的失業率是1966年以來半個多世紀裡最低的!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即GDP的增速,如果經濟增速很差,中選對總統的黨當然不利,輸掉中選的可能性會很大,比如1958年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總統面臨中選時,經濟衰退,GDP下滑10%,雖然艾總統的個人支持率很高,共和黨仍然在中選中大敗。
下面列舉70年來中選那年的三季度的GDP增長:1958(艾森豪威爾):-0.7%;1962(肯尼迪):6.1%;1966(約翰遜):6.5%;1970(尼克森):3.2%;1974(福特):-0,5%;1978(卡特):5.6%;1982(雷根):       -1.9%;1986(雷根):3.5%;1990(老布殊):1.9%;1994(柯林頓):4%;1998(柯林頓):4.5%;2002(小布殊):1.8%,2006(小布殊):2.7%;2010(奧巴馬):2.5%;2014(奧巴馬):2.6%;2018(特倫普):估計可達4.5%(資料來源來自OECD的 統計數)。可見特倫普的GDP增率是20年來最高的,同時勞動市場的就業幾乎爆滿,這無疑是對共和黨有利的一面,而1974和 1982年經濟的負增長可能是共和黨輸掉中選的原因之一。問題在於這是否足以逆轉特倫普支持率不高的劣勢?
        第四個因素是競選基金籌款。有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在政治上,有錢能使政治世界運轉起來!因為這使各黨候選人能夠秀他們政治肌肉的力量:打廣告、組織競選活動、吸引選民出來參加競選活動等;這也反映在支持各方的選民的捐款熱情。中選當時執政的黨在政治捐款的籌措方面往往會比較有利,特別是想影響政府決策的商界人士的捐款。捐助挑戰的一方的人需要有信心、熱情並有想改變政治命運的決心。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政治捐款在競選中的作用大大提高。比如1994年1998年柯林頓總統時的中選,共和黨眾院候選人的捐款大大增加,導致共和黨從1949年以來首次控制了眾院。2006年共和黨小布殊總統時的中選,民主黨的籌款優勢使它控制了眾院。還有2010年、2014年奧巴馬總統時的中選,共和黨眾院候選人的捐款大大超過民主黨候選人的捐款,特別是2014年,共和黨在眾院的優勢達到83年來最大並控制了參院。但目前情況是在關鍵選區,民主黨候選人的籌款比共和黨幾乎高出一倍,為4.19億對2.27億美元!(數據來自“政治回應中心”2018年8月)在民主黨候選人挑戰共和黨現任議員的56個選區,民主黨候選人的捐款都超過共和黨。這應該對共和黨選舉總部發出海嘯警報了!不過在關鍵選區,共和黨候選人可以盼望來自共和黨本身的款項和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這樣的組織的捐款,而民主黨籌款的主要對象是草根(grass-roots)階層。
第五個因素:現任議員的退休。歷史證明,一名新的候選人要挑戰並勝出某選區的現任議員是比較難的,因為這名議員可能通過多年的努力已在他/她的選區建立了聲望。但如果這個選區某黨的現任議員在選舉前退休,將議席空出來了,那麼這個黨要保衛這個選區就比較困難,除非是該黨的安全選區,因為選民會面臨兩名陌生候選人,他們也許想換個黨試試其新候選人的能力。1994年、1998年、2010年有較多民主黨議員退休的年份,共和黨都在中選中勝出。今年共和黨的問題是有大批議員退休,包括該黨的一些老資格的議員和國會各委員會的主席。當然這也不一定是規律,因為2006年和2014年都顯出例外。
在上面五大因素中,儘管有例外,有三個因素目前對共和黨是負面因素,所以共和黨在中選中的形勢不容樂觀。佛吉尼亞大學政治科學教授司凱雷(Skelley)指出過去還有一個慣例,即總統的黨一般會在中選中丟失議席,特別是面臨有競爭性且資金充分的對手。歷年紀錄表示:1982年共和黨在雷根總統的第一個任期時丟失眾院26個議席(卻在參院增加了一席),在他第二個任期的1986年,共和黨在兩院各丟失5和8席;1990年共和黨在老布殊總統時各丟失8和1席;1994年民主黨在柯林頓總統的第一個任期時各丟失52和8席;2006年共和黨在小布殊總統的第二個任期時各丟失30 和6席;2010年民主黨在奧巴馬總統的第一個任期時各丟失63和6席;2014年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時各丟失13和9席。如果這個慣例的確成立,那麼形勢對特倫普和共和黨很不利,雖然也有例外:1998年柯林頓的第二個任期時民主黨在眾院增加了5席;2002年小布殊的第一個任期時共和黨在兩院各增加8席和2席。
迄今為止的各預測機構對中選結果的預測各不相同。但多數認為藍潮(blue wave)會來到,即民主黨會獲勝,如政治預測網站FiveThirtyEight的預測是民主黨獲勝幾率高達75%。不過CBS新聞的政治預測家薩爾望都(Anthony Salvanto)認為藍潮不大可能來臨。他使用不同的預測方法,不是一般民調機構通過隨機抽樣的名單打電話去獲得數據,而是長期跟蹤性的民調(tracking poll),跟蹤一些固定的樣品群落,在不同時間了解這些人的投票傾向的變化,所獲得的數據更為精確。2016年在人們不看好特倫普時,他準確地預測了特倫普會贏得大選。
對於藍潮,特倫普總統發推特說:藍潮意味著犯罪和邊境開放,對犯罪分子和非法移民態度軟弱;紅潮意味著安全和強大。對特倫普來說,這次中選關係到他今後的政策是否能通過兩院的問題,甚至民主黨是否會對他提出彈劾的問題。我正在密切關注藍潮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