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巴西大選:選出遠右總統候選人博索那羅
洪丕柱

10月29日(週一),按美國聯合通訊社(AP)消息,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宣佈,巴西聯邦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的選票已點,遠右總統候選人博索那羅(Jair Bolsonaro)獲票56%,當選為下屆巴西總統。《金融時報(FT)》亦報道說,博索那羅贏了巴西大選,將成立巴西第一個遠右政府。CBC報道稱,巴西向右急轉彎(sharp turn to right),前陸軍上尉博索那羅贏得總統大選,出於他對腐敗和犯罪上升的憂慮。博索那羅說,讓我們一起來改變巴西的命運。墨西哥總統第一時間就在推特上祝賀博索那羅贏得大選,說這是反映巴西民主力量的一個“示範性的日子”(exemplary day)。特倫普總統也馬上打電話向他表示了祝賀。
將近1億5千萬選民參加了投票。博索那羅的支持們馬上開了慶祝大會。他們高唱國歌、放煙火、流淚宣誓要抵制博索那羅的反對者;同時巴西股市升到新的高點。
巴西不光是拉丁美洲第一大國,也是世界級的大國:面積世界第五(次於俄、加、中、美),人口2億2135萬,亦為世界第五(次於中、印度、美、印尼),GDP世界第八(次於美、中、日、德、英、印度、法),目前是2.056萬億美元,最高時2011年曾達2.616萬億美元。所以它的大選不應被忽視。
先向讀者介紹一下巴西的選舉制度。巴西聯邦的選舉資格是,16歲以上的公民可參加投票,但18到70歲的公民是強制性投票,即不參加投票又不能提供正當理由者會被罰款,不過罰款僅是象征性的,因為只有不到相當於1美元。
總統和副總統大選有兩輪投票。大選日期是固定的:第一輪是選舉年的10月的第一個週日,即今年的10月7日。如果第一輪有任何候選人獲票超過50%,則就當選,沒有第二輪投票。若所有的候選人的得票都未超過50%,則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對決,日期是10月最後一個週日,即今年的10月28日。獲選總統第二年初上任。
總統及與其合作夥伴副總統候選人可以來自不同政黨,原因是巴西政黨數目繁多。若總統候選人當選,則同他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便自動當選。但問題是一旦總統在任期內下台或死亡,由於接替的副總統可能是不同黨派的,政策就可能會有相應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同時舉行的還有所有州和直轄區的州/區長、副州/區長的選舉,必要時同樣也有兩輪。
聯邦參議員的任期為八年,每四年改選部分,今年改選2/3(2014年改選了1/3)。參院共有81名參議員,來自27個州或直轄區,各州/區選出3名參議員,每名選民可投兩票。巴西聯邦議會的下院叫“代表院”(Federal Legislative Chamber of Deputies),共有513席,代表也在總統選舉時同時選舉,27個州/區因人口數不同,選出的聯邦的代表數也不同,最多可達70席,最少的州只有8席。各州/區本身的下院的代表選舉也同時進行,各州/區下院的代表數從24名到94名不等。
再談一下本屆大選的背景。在2014年的上屆大選中,巴西工人黨的美女總統露珊芙(Dilma Rousseff)在第二輪選舉中以51.6%擊敗社會民主黨的尼微斯(Aécio Neves )再次連任總統。露珊芙在2010年首次當選總統,接替她的政治“輔導員”思樂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後者在2003-2011年任巴西總統。思樂瓦是巴西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人們對他暱稱盧拉。盧拉曾是工會領袖,是政治左派的工人黨的建黨者之一。他是連續競選四次才成功當選的。在他當政期間世界經濟興旺,巴西亦得益,經濟發展迅速,GDP躍升世界第八。他為兩千萬窮人增加了收入,很得人心。2010年他支持自己的幕僚長露珊芙參選,一舉成功。露珊芙在2014年再次勝選,可是2015年12月3日她卻因“貪污”而遭彈劾。彈劾在下院即代表院被接受。2016年5月12日,參院暫停露珊芙的職權6個月,其後參院會做出裁決:若發現有罪則將她從總統職位移除,若無罪就免除她的刑事指控。民主運動黨(MDB)的副總統泰默(Michel Temer)成了代總統。大家恐怕還記得,那年正是奧運會在巴西舉行的一年,巴西政府真的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讓奧運會成功舉行,因為當時巴西政局不穩、經濟困難,代總統在管理全國的一切。2016年8月31日,參院投票以61:20通過彈劾,緣由是她被發現違反了預算法。這還不能算是貪污,所以反對者們認為這是參院對總統發動的一場“政變”。這樣泰默就成了巴西第37任總統。但人們發現民主運動黨的泰默的政策偏離了露珊芙的工人黨的左派的政策,泰默政府的日子因此過得挺艱難,這段時間可認為是巴西歷史上最具爭議、辯論最激烈的時期。
巴西憲法允許當過總統的人在任期滿後隔開一定時間仍可參選,所以盧拉本想利用自己以前的威望再次參選。可是2017年7月12日巴西最高法院因涉嫌洗錢和“被動腐敗”(passive corruption,即受大建築商之賄)對盧拉進行調查。這是巴西歷史上最大的腐敗案。2018年1月8日法庭判他有罪,獲刑12年並於4月7日被逮捕入獄。法庭禁止他再次參選,故工人黨臨時換上前教育部長、聖保羅市長哈達德(Fernando Haddad)為候選人。民調發現若盧拉再次參選,民意支持率仍有39%,超過當時博索那羅的29%。
巴西政黨繁多,參選總統的候選人達數十人之多,身份有前副總統、部長、議員、參議員、州長、市長、市議員、將軍、最高法院院長、大學教授、記者、經濟學家、電視主播、公司老總等。最終淘汰下來有10人參加第一輪投票。博索那羅的社會自由黨(PSL)的競選口號是“巴西高於一切、上帝高於任何人(Brazil above everything, God above everyone)”,前半句有點像特倫普的“美國第一”,而且他以大膽直言著稱,所以有人稱他為巴西的特倫普;哈達德的工人黨(PT)的口號是“人民再次幸福(the people happy again)”。第一輪投票下來,博索那羅獲46%,哈達德29%,兩人進入第二輪投票對決。10月25日各不同民調公司的民調數據為,博索那羅的支持率為48-53%,哈達德為37-38%,哈達德正在縮小差距。有趣的是,男性選民55%支持博索那羅,只有33%支持哈達德,差距明顯;女性選民42%支持博索那羅,41%支持哈達德,不相上下,支持博索那羅的女性認為他加強法治會使她們更安全;在教育層次方面,受過高等教育的45%支持博索那羅,只有15%支持哈達德,差距很大,而受過小學教育的25%支持博索那羅,支持哈達德的有29%,略有差距;在基督徒中,59%支持博索那羅,只有26%支持哈達德;在膚色方面,白人53%支持博索那羅,只有28%支持哈達德,差距明顯,黑人/有色人種/混血者43%支持博索那羅,49%支持哈達德,略有差距。因此兩人的支持者左右陣線分明:西方各國很多保守黨的主要支持者為男性、受過高等教育、基督徒和中產階級(白人居多)。因此這兩名處於政治光譜的兩個極端的候選人中,誰當選,巴西在下四年所走的道路會截然不同!這就是這次巴西大選的特點,有人稱它為最為分裂的大選。
正因為如此,今次大選競選期間,暴力行為屢有發生,候選人被攻擊甚至受刺。右翼候選人博索那羅本人就受到攻擊:9月6日在茹意絲-迪富拉市(Juiz de Fora )的競選集會上,博索那羅正在被歡呼的支持者舉起來的時候,突然有人用匕首刺中他的右下腹,他立即被送醫院搶救。他的兒子隨後說父親傷勢很重:刀尖刺進了肝、肺、小腸,失血40%,血壓驟降。警察後來扭獲了刺客,他說他是受上帝的命令進行攻擊的。總統泰默譴責了攻擊。但這種愚蠢行動反而幫助了博索那羅,正如多年前台灣競選時陳水扁遇槍擊一樣。
但是目前在大多數民調中,右翼的博索那羅為何能以舒適的幅度保持領先。我讀了政論分析記者西帷姆勒(Al Jazeera’s Daniel Schweimler)所詳談的原因。他認為這是因為中間派將支持票投向了博索那羅,為他取勝鋪平了道路。博爾索那羅只是第一次參選總統,雖然當了27年聯邦代表(議員)。他的社會自由黨從前只是個在513席的聯邦議會裡佔52席的小黨。攻擊他的人說他反民主、是個種族主義者和看不起女性的大男子主義、他反同性戀。更有人稱他為遠右,因為他曾讚揚1964-1985年間巴西獨裁的軍政府,這次他的副總統競選夥伴是過去軍政府的一名將軍,他本人曾任陸軍上尉。他的競選政策主要是將國企私有化、減少預算赤字和政府債務、精簡政府、減少官僚程序(cut red tape)和政府開支、打造一個乾淨的政府、將創造就業作為第一優先。他承諾要堅持法治和秩序(law and order)、去除紅色(即左派的社會/共產主義的政治色彩,很多巴西人對共產專制統治懷有恐懼fear of communist dictatorship)、要阻止國家滑向“道德墮落”(moral degradation)、要阻止公校讓學生變成同性戀者(public schools turning children gay。筆者注:這有點像澳洲工黨推行的安全學校和以“性別多樣化”來教育學生,受到家長們的抵制);他反對墮胎,說不會向任何支持墮胎的非政府機構(NGO)提供撥款。這些承諾很能吸引對過去幾年政界腐敗、社會道德下滑、吸毒、暴力和犯罪率上升深通惡絕的保守派和信教的選民。他承諾不會退出巴黎協定,承認巴西是個多種族多宗教國家,甚至認為誠實的公民有擁槍權來保護自己。外交上他要同以色列改善關係,將駐以大使館搬往耶路撒冷。
西帷姆勒說本屆大選也是最為反體制的大選,因為過去幾年中巴西政局脆弱、不穩、經濟下滑(2015、2016年,GDP每年下降3.5%,2017年才勉強上升1%)、各大黨都出現過嚴重損害其可信度的腐敗醜聞,這也許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強調法治和社會秩序的右翼保守黨會因反體制和反社會主義脫穎而出。
西帷姆勒認為工人黨不可否認的錯誤也是一個原因,使中和中右派如社會民主黨(PSDB)倒向右和遠右派。以前每次大選大多是在中左的工人黨和中右的社會民主黨間展開。2000年代初經濟繁榮,使工人黨能提升最貧窮階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全國生活水平無可爭辯地比社會民主黨執政時期改善很多。但左派和自由派在將婦女權益,比如墮胎權、同性雙性變性者(LGBT)權益等擺上檯面的同時有向極左靠攏的趨勢,在一個天主教傳統的國家忽視了社會道德觀(左派支持者中基督徒甚少)。另外冷戰時代以來的“恐紅症”(red scares,即恐懼共產/社會主義)也使右派能獲得主要媒體、政治領袖們和巴西教會社區增長的支持。
我認為恐紅症同二戰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使拉丁美洲各國的政治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主義思潮影響有關:當選的總統會實施國有化、搞均富即增加低收入者工資和福利等措施。其結果往往是因經濟無法支撐而超發貨幣造成通膨。阿根廷1950年代前後的庇隆總統夫婦、1950年代末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並隨之輸出革命(格瓦拉去南美哥倫比亞等國組織游擊隊鬧革命)、1970年代初智利的阿連德總統在該國搞社會主義的國有化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最後導致嚴重通膨被軍事政變推翻和皮諾切將軍多年的軍事獨裁。還有秘魯;近年來更有委內瑞拉式的社會主義:同樣是搞國有化沒收私營企業、提高人民福利,導致政府入不敷出大量超發貨幣,引起嚴重通膨和經濟困難。巴西左派工人黨執政十多年,也曾大力提高貧窮階層的福利,使經濟在2011年達到頂峰後便出連年下滑和衰退,人們開始表露不滿,恐紅症開始滋生,推高了中右到遠右的支持率。
巴西的右翼政治逐步上升其實始於2000年代早期,即工人黨統治年代。當時世界經濟較繁榮,工人黨就開始提高貧窮者的生活水平,但起先也注意富人的利益,使反對者無法批評它的做法,這樣工人黨從盧拉到露珊芙連續四次贏得總統大選,儘管在盧拉當政時已有了對政府腐敗的指責。同時自由派同左翼政黨聯盟,也在推進LGBT的權益,這在一個天主教信仰較強的國家,特別在“五旬社區”(Pentecostal community),當然會遇到抵抗,他們投票的唯一依據僅考慮道德問題(moral issues)。另外,工人黨的均富思想也引起了社會主義的聯想,造成保守傳媒和恐紅者們的反對,促使更多的人傾向於中右甚至遠右的黨派。
博索那羅的當選使商人、行業和業主、市場經濟的擁護者們高興,他又反對外資,特別是中資購買巴西的礦山工廠、水庫電網等,受到支持。但窮人和同性戀者們已開始憂慮。我覺得博索那羅即使當了總統,可能也會遭遇到相當的困難,因為他的經濟政策還不夠明確,而且除非他那原來的小黨PSL和願意支持他的右翼政黨能獲得更多席位而成為能控制人民代表院的多數,否則他的政策的推行恐怕會遭到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