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莫迪獲得壓倒性勝利
洪丕柱
世界各大媒體/通訊社: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在5月23日無不打出這樣或類似標題的報道:世界最大民主政體印度大選:莫迪獲土崩式的勝利!
令人矚目的是“世界最大的民主政體”的稱呼!猜想有些小看印度人稱其為“阿三”者會傻了眼。這也包括年輕時的我:小時候我聽大人說,那些裹著錫克頭巾的紅頭阿三只是上海英租界當巡捕或幫有錢人家做看門人而已;在中學時代,我被政治老师告知在中印邊界戰爭中阿三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雖然年輕學生也喜歡看印度電影《流浪者》,每天嘴裡掛著“到處流浪…”。
但當你看到阿三們自豪地手持選票排隊投票的照片,你會覺得他們的確擁有選擇他們鐘意的、認為可靠、代表他們利益的人的權力,那是無法自主選擇國家領導人的人可能會羨慕的。
5月23日傳出印度共和國第17屆大選結果的消息是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獲得了“土崩式”勝利(landslide win)。路透社的報道顯示迄今人民黨很可能在在共543席的下院/眾院(Lok Sabha)獲得300席,不僅超過了民調的預測數,也大大超過2014年大選所獲的282席,那已是印度30年來一個黨所獲的最多的議席數,也是第一次一個黨不需同其他黨聯盟就可單獨執政。
此後又看到報道說人民黨及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DA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可獲達336至340席(24日看到的最新消息是共獲343席),莫迪第二次當選總理。他是第一位五年後再次當選的非國大黨的總理。
獲勝後莫迪發推特說:“感謝您印度!對我們的聯盟的信任使我感到分外卑微,並給我們以力量去更努力地工作,以完成人民對我們的熱望。我們一起成長、繁榮並建設一個團結、包容的印度”
印度人口眾多、選民數也多,今屆大選註冊選民有9億多,比上屆多8430萬,主要原因是將有權投票者的年齡從21歲降為18歲,全國有27個邦state和若干特別行政區,所以選舉的投票時間特別長,這次達六週半(39天),被稱為馬拉松式的選舉,德國之聲稱其為“工程浩大的選舉”:投票從4月11日開始,分七個階段在各地進行,第七階段包括北部8個邦和地區的58個選區的投票於19日終止;然後開票、清點選票、確定各黨所獲席位數。這次投票有網上投的電子票和在投票站投的紙質票兩種;67%的選民投了票。
印度是個聯邦制國家,議會由兩院組成:聯邦院(上院Rajya Sabha)和人民院(下院)。大選(general election)每五年左右舉行一次,選舉人民院的543個議席,贏得273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入主政府,有權組閣。據彭博社報道,印度今屆大選估計共花費70億美元,為全世界規模最大也是花費最多的大選。一個還不太富裕的國家,肯花這麼大手筆於選舉,可見他對民主的重視。
投票前按民調的預測為莫迪的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可獲286至306席。事實證明這個預測顯得保守。預測說印度主要反對黨國大黨(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及其所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UPA  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有望共獲122至132席(2014年國大黨只獲44席,團結進步聯盟共獲60席,遭到歷史上最慘的失敗),但實際上僅獲98席(國大黨50席,比2014年有所增加;預測過於樂觀)。預測認為所有地區性政黨(共有二百個左右)組成的第三陣線將能獲得104至134席,實際獲得101席,略低於預測。上述兩方的預測議席數實際上都流向了莫迪的黨和同盟!
今屆大選爆出最大冷門是國大黨主席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居然丟失了自己的議席!在新德里的記者會上,甘地發表敗選演說,承認敗選並承認失去了自己在烏塔爾⦁帕拉德旭邦(Uttar Pradesh)阿曼迪(Amethi)選區的議席,這個議席是他從2004年以來的15年裡一直擁有的,也是甘地家族保持了幾十年的議席。對於在阿曼迪選區的失利,這位48歲的領袖說:我尊重選民的決定並對伊拉妮(Smriti Irani)表示祝賀。他也向莫迪發出祝賀,說“今天,人民已明確地做出了決定,我對莫迪總理表示祝賀。”
拉胡爾⦁甘地還說:今天不是評論民意的時候,我尊重阿曼迪選區人民的決定,他們選舉伊拉妮為議員。我敦促她以愛心來為阿曼迪人民工作。我要對國大黨的黨員們說,只要你堅信我們的理念,你不必感到恐懼。今天人民決定讓莫迪擔任總理,我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我們的候選人已盡心盡力地奮鬥過了。在競選過程中我說過,民意必須尊重。新政府現在需要重新點燃它的改革議程,推動經濟發展、處理危機問題如就業,制定更友善的稅務政策,加強印度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
拉胡爾⦁甘地並代表國大黨所領導的團結聯盟承認失敗;他的妹妹、國大黨總書記普麗揚卡⦁甘地也丢失了她的議席!他們很難接受所獲議席數竟然低於一百席的現實。有消息說拉胡爾將辭去國大黨領袖的職位,但這個消息已被國大黨否定。其實國大黨和甘地家族的衰落意味著印度政治已經從精英政治走向了平民政治。
今次大選人民黨獲得的巨大勝利被廣泛地認為是選民對莫迪的印度民族主義的政策(Hindu nationalist polices)和他五年來成就的一次全民公投。
莫迪在第一任裡最出色的成就之一是克服種種困難實施了貨物服務稅(GST),它簡化了聯邦和邦複雜的稅制,為政府帶來豐厚的收入。他用這些錢實施了很多利民政策,包括醫療改革,讓五億較貧困者可獲廉價的癌症和心血管病的治療。他並讓農村地區首次用煤氣代替柴草烹調,改善了那裡的空氣;他在農村地區建了數以千萬計的公廁,大大改善了那裡的衛生條件;他實現自己的諾言讓全國用上了電,有三億人口的邊遠地區是首次通電。他讓三億從來沒有銀行賬戶的窮人有了自己的賬戶,以便將政府對他們的經濟補助直接打進他們的銀行卡。他正在實施可再生能源計劃,以便減輕日益嚴重的排放和大氣污染,並使印度成為氣候變化的世界領袖。他將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手筆投資用於改善基礎建設:修建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公共交通。總之他通過幹實事而非說空話大大改善了國家的治安和人民的生活條件。他使印度經濟增長超越中國成為各大經濟體之首,以致人們預測印度將成為一個推動全球經濟的新引擎(new engine)。這就是為何他的黨和聯盟會獲得土崩式的勝利,對民主國家來說就是獲得了民意。
使澳洲政治家們應感汗顏的是莫迪根本不管政治正確性,就像以色列總理內登亞胡也美國總統特倫普那樣。他對國內近兩億穆斯林採取強硬態度(澳洲才3%的穆斯林,政治家們就已經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他們了)。在克什米爾印佔區,當伊斯蘭恐怖份子殺害了40多名印度准軍事人員後,他命令空軍深入巴基斯坦領土對恐怖分子基地進行轟炸。澳洲大選有候選人因她過去的文學作品裡流露過反穆情緒而被她的黨炒魷,但莫迪的副手,印度人民黨首領阿密特⦁沙(Amit Shah)居然敢在有長期穆斯林歷史和25%穆斯林居民的選區將穆斯林移民比作“白蟻”(termites)!當然在印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仇視是歷史性的,印度獨立時在印度境內還有3500萬穆斯林,他們被允許在家庭問題上保留伊斯蘭教的沙林法。
莫迪得印度民心的另一個因素是他帶有民族/民粹主義傾向的黨為自己的印度教及其歷史感到自豪,他要從古印度的光輝歷史將印度帶向南韓式的經濟繁榮。這個觀點同在英國名牌大學劍橋受過教育的尼赫魯截然不同。尼赫魯曾感歎地說,“印度若作為真實的自己是不能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記得我從前讀過尼赫魯在其著作中談受西方教育的自己作為跨英、印兩種文化的邊緣人領導印度的痛苦:他想成為現代化國家的理想(來自西方文化)得不到自己人民(真正的印度文化)的認同。現在,土生土長的莫迪就沒有這個痛苦,他偏要走尼赫魯認為是困難之路。
世界各國領導人對莫迪的當選表示了祝賀。據悉最早打電話給莫迪的是俄國總統普京;去年當選的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也用推特向莫迪發去祝賀說“我祝賀莫迪總理及其人民黨和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切盼同您共同為南亞和平、繁榮努力。”先後用各種傳媒向莫迪發出祝賀的還有美國總統、澳洲總理、以色列總理、法國總統、馬爾代夫總統、斯里蘭卡總理、毛里求斯總理、阿富汗總統、尼珀爾總理、不丹國王、阿布扎比王儲和中國國家主席等。莫里森總理在推特上對莫迪說期盼不久能訪印。我想他是希望在中國之外找到另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印度的電氣化、鋼鐵業和大規模基建需要澳洲的煤和鐵礦石。
對澳洲來自說,同印度的關係比同中國的關係易處,因為兩國都說英語、都是英聯邦成員國、都從英國繼承了相似的多黨民主的議會制度和司法制度,沒有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問題,都是自由的市場經濟,而且地理距離也更近,雖然文化上相當不同。
印度不但是亞洲最重要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很重要的國家:它面積為世界第七(接近329萬平方公里);人口為世界第二(2017年已達13.4億,逼近中國的近14億),但人口比中國年輕得多;GDP為世界第七,近年來增速已超中國。它又是核武俱樂部的成員,有強大的軍事技術,今年3月27日,莫迪宣佈印度成功地試驗了反衛星武器,摧毀了一顆在離地球300公里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
但印度也是個看來挺複雜、難於管理的國家,因為它有多種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除了全國性的印地語和英語之外,還有多種在若干邦內通用的地方性官方語言和數不清的方言。它是一個多宗教國家,最大的宗教為印度教(信徒佔全人口近80%)、伊斯蘭教(14%強)和基督教(2.5%),但印度教同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甚大,還有多如牛毛的地方性小宗教;奇怪的是,作為佛教的發源地,它的佛教徒只佔微不足道的0.7%。它的27個邦(states)有點像澳洲或美國的州,是相對獨立的,也有自己的司法、議會和大選,所以中國人不必去笑它的基礎建設相對落後,因為如果要造一條穿過幾個邦的高速公路,並不是中央政府一句話說了算而省毫無主權,而是需要每個邦的政府和它的議會通過辯論同意才行。
        印度於1947年8月15日取得獨立,然後制定憲法成立共和國(1950年1月26日),確立國家為多黨制民主政體,允許建黨自由、傳媒獨立,經濟為自由的市場經濟。它規定每五年左右舉行一次大選,獲勝的黨或黨派同盟組成政府執政,並以其領袖為總理。1951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大選。
印度取得獨立所走的道路並非所謂民族解放鬥爭,靠武裝或暴力取得政權,像很多非洲國家那樣。其實在非洲,好些靠民族解放戰爭取得獨立的國家都走上了專制道路,如津巴布韋的穆加比,是民族解放運動的英雄。它也不是通過內戰以一派打敗另一派而取得政權。印度獨立運動之父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是用和平方式,通過“不合作運動(non-cooperative movement )”逼使英國讓其取得獨立。這塊土地獨立時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基本上是考慮到讓印度人和穆斯林分治。巴基斯坦又分為東巴和西巴兩部分。1970年代東巴通過鬥爭從巴基斯坦取得獨立,建立了孟加拉國,這是後話。
印度最早的黨派是國大黨。1951年第一屆大選,國大黨的尼赫魯(Jawaharial Nehru)當選為總理。尼赫魯共贏過三屆大選(1951、57、62),1964年他在任期內去世,由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接任,1966年夏斯特里又突然去世,由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hdi)接任。她領導國大黨贏得了1967、71年的大選。但1975年國內發生動亂,她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state of emergency);1977年大選,新建的Janata 黨因反對緊急狀態而勝選。不過新政府兩年後就撐不下去了,只得在1980年進行大選,英迪拉奪回政權。1984年英迪拉遇刺身亡,總理由其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hdi)接任,在接下來的新的大選中,拉吉夫輕易獲得勝利,任總理到1989年。
其後贏得大選的各黨或聯盟都不能長期執政,所以大選頻繁,也沒哪個黨能組成多數政府;其間國大黨作為獲得議席數最多的單個政黨同其他黨的聯盟兩次組成過少數政府。1996年人民黨初露頭角,曾贏得大選並成立過政府,但該政府短命,只維持了兩年。1998年,它同全國民主同盟NDA曾成功地組成過政府,作為首個完成五年任期的非國大黨的政府,直到2004年。2004年國大黨再次作為贏得議席數最多的黨(雖然未過半數)同團結進步同盟UPA和其他小黨共組政府,由辛格(Manmohan Singh)任總理。2009年國大黨領導的UPA再次贏得大選,議席數有所增加,不用聯合左傾政黨也能執政,辛格第二次任總理。
2014年人民黨獲勝,這是30年來第一個不靠同其他政黨聯盟就能單獨執政的黨,莫迪成為總理;此前他曾多年任古加拉特邦(Gujarat)首席部長。政治上國大黨傳統上是中間偏左,而人民黨則中間偏右和較為保守。莫迪再次當選使孟買股市印度Sensex指數上升2%,達4萬點,Nifty指數也創新高,達12000點。
印度經濟從1990年代起飛,逐步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大經濟體;20多年來印度城市裡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較富裕的中產階級,這可從澳洲不斷增加的印度留學生看出。然而在農村,雖然莫迪作了大量工作,貧困依然普遍。此外,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是一個需革除的不合理制度,雖然近幾十年來已有削弱,很多著名的政治家甚至印度總統都出身於賤民階層,但對賤民的偏見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華盛頓郵報》說,選民希望莫迪利用他的政治優勢執行嚴峻的經濟改革,為數百萬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印度目前的失業率仍較高,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