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普訪英、D-Day紀念兼談英國目前政局
洪丕柱

上週一(6月3日)起,特倫普總統對美國最重要的盟國英國進行了三天國事訪問(state visit),並在5日參加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大的戰事諾曼底登陸(D-Day)75週年的活動。
儘管據說倫敦有數萬人(組織者說是7.5萬,比去年少得多)抗議特倫普訪英,並放出了特倫普吹氣娃娃,英國王室和政府仍極為重視他的訪問。攻擊他最厲害的是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他稱特倫普為種族主義者、白人優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21世紀的法西斯,甚至攻擊英國政府和王室不應為他鋪紅地毯,說他們聽命於美國猶如狗對主子!他並拒絕出席女王招待特倫普的宴會。但是我看到的某個媒體召開各方觀點討論的座談會上,大多數的觀點支持英美關系及雙方共同價值觀的重要性;我也查了一些推特,絕大多數是讚揚特倫普訪英的;有些說上街反特倫普的是些遠左社會主義者(far left socialists),不代表英國立場,雖然他們有權這麼做(居然工黨領袖考斌也出席抗議集會並作講話)。一名政評家說特倫普幹得出色(doing well),說他說話直白,不帶糖衣(sugar coat)所以得罪人。《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也在頭版支持英美的密切關係(closer relationship)。特倫普在推特上對薩迪克⦁汗進行了反擊,說他是個低能而愚蠢的市長。好笑的是,倫敦民眾放出了比特倫普的充氣娃娃大一倍的薩迪克⦁汗的充氣娃娃作為回應。
薩迪克⦁汗是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工黨黨員,屬於黨內中左。我覺得他以倫敦市長身份卻以自己個人種族的立場攻擊盟國領袖和自己的國家,實屬放肆,而工黨領袖考斌也支持抗議,難怪工黨支持率無法提升。
6月4日,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夫人在白金漢宮迎接特倫普總統和夫人梅拉尼婭並放禮炮40嚮以示歡迎。特倫普和第一夫人並受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出席她在白金漢宮舉行的盛大隆重的歡迎宴會。梅首相夫婦、查爾斯王子夫婦、威廉王子、反對黨領袖考斌等出席了宴會;特倫普的女兒伊凡卡,還有陪同總統訪英的美財長姆努欣和總統安全顧問博爾頓等也出席了宴會。
女王和特倫普先後敬酒並致辭,樂隊奏兩國國歌。女王在講話中非常強調英美傳統友誼和密切關系的重要性,並說這種友誼及其未來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共享的利益的(common value and shared interest),她也提到盟軍總司令、後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軍的貢獻。特倫普總統在講話中也強調了美英兩國共享的二戰的勝利和文化遺產,以及自由、主權、自主權、法治和萬能的上帝所賦予人們的各種權利(freedom, sovereignty, self-determination,  rule of law and every right given to us by our almighty God),他說共同的價值觀將會團結兩國人民直到未來(the common values will unite the two nations till future)。我覺得他們的說法是千真萬確的。
這次特倫普英國之行的時間,當然是選定在紀念諾曼底登陸75週年的時刻,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紀念活動,屆時會有多國元首參加,並也會在法國諾曼底舉行紀念活動;但不巧的是,這恰巧又在梅首相突然在5月24日在唐寧街宣佈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袖之職之後。所以這次訪問正逢英國的政局前景處於不太明朗的時刻。雖然特倫普仍同梅首相舉行了會談,雙方作了致辭並聯合召開了記者會,因為梅的辭職和新首相人選的確定、新舊首相的工作交接、以及拖延很久而仍懸而未決的脫歐問題,人們不知道新首相接任後會如何處理脫歐問題,所以雙方會談其實並無太大實際意義。不過特倫普承諾同英國的共同安全和繁榮,並說在英國脫歐後美國會大力發展同英的雙邊貿易,使之達到目前貿易量的二至三倍。
順便說一下,根據英國保守黨的規定,一旦當前首相和保守黨領導人宣佈辭職,黨內首先需進行黨的新領導人的選舉,選出的新領導人即是接替首相職位者,直到他/她宣佈舉行下屆大選。梅於7日辭去保守黨領袖職位後,6 月7日到10日是新領袖候選人報名期;然後,6月13日是黨內初選,選出兩名最終的候選人。然後是競選期,包括電視辯論,直到7月22日,他們將在黨內對決,由全體黨員投票選舉。目前保守黨內有13名下院議員表達了對競選下屆黨的領袖的興趣(最近2人宣佈退出,還剩11人)。目前看來最有希望的三名候選人是環保大臣古福(Michael Gove),他當過司法大臣、教育大臣和保守黨下院黨鞭;外交大臣、留歐派亨特(Jeremy Hunt),他也當過下院黨鞭,和前外交大臣莊森(Boris Johnson脫歐派),他進入議會只有4年,以前當過8年倫敦市長,在下院的資歷在所有候選人中最低。這位自稱是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粉絲的黃色頭髮蓬亂、騎單車上班的前倫敦市長覬覦首相之職已有多時,為此他放棄再次當選市長的競選,讓工黨的薩迪克⦁汗搶走了倫敦市長之職。在脫歐公投時他是最積極宣傳的脫歐者,在保守黨內鼓吹無協議脫歐。特倫普對莊森抱支持態度。目前黨內的支持率為56%。
2016年前首相卡梅隆因脫歐公投失敗辭職,內務部長梅就是這樣戰勝了挑戰她的莊森和其他候選人上位的。有人稱梅為鐵娘子,這不符事實:梅在首相位置上才呆了三年,2017年大選。她弄丟了保守黨在下院的多數,只得靠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的支持才能獲得下院多數;2018年底又受到黨內莊森帶頭的“不信任”的挑戰,此後屢次修改的脫歐協議因工黨加上自己黨內包括莊森等一些議員的反對而一直無法通過下元,雖然她很努力,卻連自己的黨都搞不定,弄得精疲力盡,成了最短命的首相,我只能稱她為悲情首相。
這次特倫普訪英,加強了傳統上非常強勁密切的英美雙邊關係,雖然也在一些問題上暴露分歧,包括處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英國已表明會支持特倫普對伊朗的制裁)、是否利用中國華為的5G技術等。在脫歐問題上,特倫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明确表態支持脫歐,當時並會見了大力推動脫歐的英國獨立黨的領袖法拉及,最近又表揚保守黨內的脫歐派莊森,這可能會引起某些政評家通過傳媒表達不滿和批評。不過多數政評認為以上分歧並不足以影響兩國間的長期友誼和特殊關係。
6月5日,美英法等16國元首在英國港口樸茨茅斯聚集,92高齡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參加了這次聚會;還有查爾斯王子和梅首相、美國總統特倫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德國總理梅克爾、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以及紐西蘭、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丹麥、挪威、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希臘等國的領導人。當時同盟軍協同作戰的蘇聯,即今日的俄國的總統普京卻未見受邀出席紀念活動,令人感到有點奇怪。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地登陸(原定於6月5日進行,因天氣不好推遲到次日凌晨)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一,是二戰中使歐洲戰場發生轉折的重大事件:英美法加等國的15萬6千名士兵和一萬輛戰車在海空軍的支持下,由七千艘船隻運送,在法國諾曼底半島的五個海灘同時搶灘登陸,對納粹軍隊發起突然攻擊。這個行動經一年多準備。這次大規模登陸是解放西北歐被納粹侵佔地區的戰役的開始,標誌著納粹德國從盛極轉衰,僅一年多後,納粹就在歐美和東面蘇聯的夾擊下潰敗,柏林被攻佔。
英美關係對英國和美國都是一個極重要的戰略關係。它可追溯到二戰期間丘吉爾首相和羅斯福總統的時代。此後幾十年中這個密切關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經得起考驗的關係。它在1980年代戴卓爾夫人任英國首相和雷根任美國總統時達到頂峰,有“特殊關係”之稱。在小布什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2003年)時,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是積極參與者,派出了45000名士兵,加上小兄弟澳洲總理霍華德(派出2000多名士兵),他們仨組成了攻打薩達姆流氓政權的三劍客。
在經濟上,美國目前仍是世界經濟首強,其GDP總量佔全球24%;英國GDP目前排名世界第五,僅次於中日德,佔全球3%。美國目前仍是英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雖然英國同歐盟的貿易量佔英國貿易總量近半),其次是德、荷、法和中國,所以佔英國貿易量第五的中國並無法左右英國的外貿。對美國來說,英國是其第7大貿易夥伴,次於中、加、墨、日、德和韓國。
在金融上,眾所周知,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金融中心。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和股票交易中心;去年超過倫敦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倫敦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和國際借貸中心。華爾街的標普500指数反映著美國500家最大上市公司的股票行情,總市值達27.7兆美元;而倫敦的金融時報指数顯示了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60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總值2.5兆英镑。美國的債券市場,包括政府國債和私人公司的債券,總值約40.7兆美元;而英國的債券市場的總值為5.8兆英鎊。
在軍事上,英國是世界最早的核大國之一,軍費開支在北約諸國中名列榜首,今年軍費開支為530億美元,但同美國的7000多億美元簡直無法相比。從諾曼底登陸以來的幾十年中,英美軍隊並肩作戰,曾參與美國在歐洲、朝鮮半島、科威特、伊拉克、前南斯拉夫、阿富汗、利比亞和叙利亞的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英國視美國主導的北約為其國防基石,而美國在英境內設有若干軍事基地。
在情報工作方面兩國合作亦極為密切,從二次大戰開始就達成了情報分享協議。該協議目前的參與國還包括加、澳、紐。這些國家在情報工作上相互合作,被稱為”五眼聯盟”。美國每年用於情報工作的資金總額達600億美元,英國為29億美元。
在教育上,美英兩國是全球教育最先進的國家,世界上最優秀的十家大學全部由這兩國包辦,他們也是世界上最多海外學生選擇留學的國家。現在美國收緊了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英國可能因此得益,很多中國學生會轉向英國。
有一件英國國內發生的事也值得順便談一下:最近英國彼得巴拉(Peterborough)選區進行了一次補選,原來該選區的工黨議員奧納珊亞(Fiona Onasanya)因法律訴訟辭去了議員之職。這是工黨的傳統選區,被工黨贏回的可能性應該很大,但是一個由法拉及新成立的不到六個月的“脫歐黨”(Brexit Party)也派候選人格林(Mark Greene)參加了競選,他幾乎打敗了工黨候選人福布斯(Lisa Forbes),最後後者僅以683票險勝,創造了工黨最低的得票率!保守黨被擠到第三位,而格林是靠攻擊梅首相脫歐無能而獲支持的,工黨對脫歐提不出明確的路線。這個選區在2016年脫歐公投時,讚成脫歐票佔了60.3%!脫歐黨全國主席法拉及(Nigel Farage)說這是英國政壇的重大變化,脫歐黨將會發展成英國第三大黨,呼籲保守黨在下屆大選時同脫歐黨合作。這等於在幫莊森競選,因為法拉及正是在脫歐公投過程中同莊森一起大力鼓吹脫歐的人。這件事頗能引人思考為何梅首相的脫歐協議屢遭失敗,以及今後英國政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