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奧運開幕式 — 從北京到倫敦:孰優孰劣?

洪丕柱

        四年轉眼過去,夏季奧運又到。上星期接待一個中國來的教師培訓團,正值倫敦奧運開幕式前夕,休息時的閒聊中,自然就談到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話題。大家都在猜測開幕式會怎樣設計。中國同事說,北京奧運開幕式的規模之宏大、氣勢之磅礴恐怕是空前絕後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趕得上;這是因爲奧運關係到中國的形象,對於這樣的形象工程,政府會不惜工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比如調用部隊和大量專業演員參加排練,成萬人可以長時間地反復訓練,中國這樣的國家,政府可以調用全國性的一切力量和資源來支持,別的國家很難做到。我同意他們的説法,所以我的猜測是,倫敦絕對不會同北京拼規模、拼投入、拼訓練,它一定會出奇招,靠特色,靠内容別出心裁來出奇制勝,因爲我已聽説倫敦會以英國人的田園生活方式作爲開幕式的一部分的内容。

        果然,我們看到一種同北京開幕式截然不同的開幕式(口號:激勵下一代,顯示向前看精神)。它以展示原汁原味的英倫文化 – 一幅田園生活和風光的畫面開始,接著進入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重大意義是開創了現代文明,人類從此開始了現代生活方式;它推動了生産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可是它也製造了可怕的污染等惡果;然後是大蕭條等負面的歷史事件。開幕式上可以看到森林般的煙囪和濃密的黑煙。看來倫敦開幕式總導演博伊爾(Boyle)對“一分爲二”的思想學得絕對出色,居然有批判精神、尊重歷史的真實性、有魄力反思甚至暴露自己國家歷史上的污點,這肯定是北京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做不到的。不過博伊爾大概不知道工業革命在政治上還產生了工人階級、馬克思主義、工人運動,導致了無產階級革命和蘇維埃政權等等。當然開幕式要表現這些就會沒完沒了啦。然後,我們看到開幕式的又一主題,運動場裏出現醫院、護士、病床和病人:好多兒童。用開幕式來表彰一個重要職業,向醫護人員致敬,感謝他們爲人民健康作出的貢獻,又是從前歷屆奧運開幕式所沒有的。我想英國在這方面是有文化底蘊的,大家所熟知世界聞名的傑出護士南丁格爾,就出自英國,而且英國從1948年開始就開創了免費的全民醫療保健系統。

        倫敦奧運的總導演還盡量在開幕式上展示英國軟實力的資源:它出場的人物包括當今世界那些家喻戶曉的人士,如足球宿將貝克漢姆(Beckham),讓他坐“快艇”護送聖火進入運動場;上世紀搖滾樂創始者披頭四樂團碩果儘剩的麥卡尼(McCartny),讓他出場演唱;塑造了憨豆先生(Mr. Bean)這個形象的著名笑星阿金森(Atkinson),讓他古怪滑稽的面部表情將觀衆逗笑到人仰馬翻,還有讓邱吉爾的像出現在直升機空運女王陛下(當然是替身代演的啦)的電視片上;甚至動用了英國國家元首女王陛下,把她也作爲資源,讓這位86嵗的老大娘在由克萊格(Craig)扮演的硬漢007詹姆士邦德(James Bond)的保駕下坐直升機自天而降,跳傘到運動場倫敦碗來宣佈倫敦奧運會開幕。

        西方文化敢於拿總理、總統、國王、女王陛下等國家元首或領導人來搞笑,或用漫畫把他們畫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這次又將女王陛下空投倫敦碗,使開幕式輕鬆活潑,幽默。相比之下北京的開幕式莊嚴肅穆、精確整齊、演員的動作如機器般統一,也許有點叫人感到沉重。您能想象張藝謀會把胡錦濤拿來搞笑,將他(哪怕由替身扮演)空投或水運到鳥巢去嗎?這是同北京奧運同倫敦的又一個不同。我讀到當開幕式總導演博伊爾在去年將他的設想告訴女王時,女王十分樂意,一口答應作他的演員。在今年四月試拍時女王平易近人,非常配合。博伊爾說,在拍攝中隨便什麽要求,只要對女王說一遍就行,她馬上就能理會,絕不用説第兩遍,雖然鏡頭很簡單,只要她從書桌邊站起來歡迎進來的007,說一句只有四個詞的臺詞:Good evening, Mr. Bond,然後在他的陪同下從宮里走到停在白金漢宮庭院裏的直升機邊上。

        同是有數百年歷史和凝重的文化沉積的古都,北京卻同倫敦的開幕式很不相同:北京注重完美,注重畫面的點線面、注重高科、注重動作的整齊劃一和標準化,但容易給人僵硬刻板和軍事化的感覺,每個人在集體中都是個渺小的毫無個性的螺絲釘,從而它更近於技術;倫敦注重隨意、自由、生動、展示真實生活場面和個人的千姿百態,這就是爲什麽我們看到的是些真實的平民,表現工人、農民、護士等(由業餘人士擔任表演)在歷史上的作用,而非英雄人物,所以更近於藝術,但看起來就似乎有點淩亂。北京向後看,努力顯示昔日古老文化的輝煌;倫敦向前看,用激勵下一代做口號,而且在女王的電視片中可以看到古老的白金漢宮裏滿是活潑的兒童。北京被完美主義壓得輕鬆不起來,甚至爲了完美而搞出女童演唱造假的敗筆,因爲出場演唱的女童既要嗓子甜美,又要面目姣好,無法兩全之下只能借助造假,這在西方文化中是無法想像的。我想,也許這都是文化使然。
        奧運伊始,倫敦當局居然仍然允許當地居民組織的抗議示威活動,允許他們上街遊行,表達對奧運對他們生活所帶來的不便的不滿,並且讓他們憤怒的口號和標語通過電視轉播到全球各地,使全世界都能看到。倫敦當局不會因爲奧運而讓維穩壓倒一切,不會因爲奧運而扼殺不同聲音。這是以形象工程為指導思想的北京當局做不到的。如果說倫敦奧運同北京奧運還有什麽不同,這應該也是不同之一。

        我看到中國一些網上的調查和網民留言,絕大多數的人認爲北京和倫敦的開幕式無法簡單地論孰優孰劣,只能說彼此很不相同,各有特色。我同意這個看法。不同或者説是多樣性,正是澳洲文化所提倡的。但是從兩大導演的創意的角度來看,已獲得過奧斯卡金獎的博伊爾無疑比張藝謀略勝一籌、棋高一著,因爲在北京盛大開幕式的巨大成功的壓力下,他能有完全不同的思路,説明他的獨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