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強國抑或體育強國?

洪丕柱

        上星期較忙,每早上匆匆離家回家又晚,除了電視新聞,連看一眼九頻道的時間也沒有。直到周末一看金牌榜,形勢已經大變,美國已全面遙遙超過中國成爲金牌第一加獎牌總數第一(金46:38,總數104:87),連銀、銅牌也超中國,無可爭辯地(澳洲傳媒語no argument)顯示她仍是頭號金牌強國。澳洲也已從金牌榜第24位趕上來,到達第10位,還一度擠進第9位,上星期80%的澳洲人還悲觀地認爲澳洲的金牌到不了第10位,説明她還是很頑強的,從獎牌總數(35面)來看,她還能排名第七。

        美國的表現証明我在北京奧運後的預言是正確的,雖然同專家在倫敦賽前預言的中美金牌數正好相反,是45:38中國領先。我並不因中國在北京以51面金牌高居金牌榜首而頭腦發昏,以爲中國已是世界第一金牌強國和體育強國了,因爲我看到那時美國除金牌低於中國,銀、銅和獎牌總數均仍超過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其實銀、銅牌是未實現的或潛在的金牌,它們在適當條件下可以轉變成金牌,特別是當中國失去主辦國的優勢同美國同在第三國較量的話。

        人口不到中國四分之一的美國,不但是金牌強國,而且是體育強國,因爲她在歷屆奧運中所獲金牌數很穩定,自1988年至今取得的金牌數為:35,37,44,37,36,36,46,不管奧運在哪兒舉行,不會大起大落,不會因是否係舉辦國(1996年亞特蘭太)而變化太多,而且金牌覆蓋的運動項目較廣,還能出超級明星,如田徑運動員劉易斯曾參加過四屆奧運獲9面金牌,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參加過三屆奧運獲18面金牌)。與此相比,俄國曾是第一金牌強國,但她自1992年以來金牌數不斷下滑,從45面(世界第一)掉到本屆24面,排名第四,如果她今後能穩定在這個合理的層面不再下滑,仍應算體育強國之一,因爲她畢竟只有1.5億人口。中國的金牌數從1988年以來一路上升,直到本屆倫敦奧運掉了13面(仍應該慶祝,因爲是境外參加奧運的最好成績),但這是美國所沒發生過的,因此她還不能算是體育強國。英國在本屆奧運有超常表現,明顯是沾了主辦國的光,是否算得上體育強國要四年後在巴西才能證實。但她有個能稱道之處是她的8面自行車金牌能反映出該項目的一個體育強國應有的群衆參與基礎:她有四萬名職業自行車運動員;而有自行車王國之稱的中國,兩億騎車者中僅有一千名職業自行車運動員。這是體育強國的另一個標準,即她在某項目的奧運成績是否有堅實的群衆參與的基礎,比如中國絕對是個乒乓方面的體育強國,因爲她有三億多人參與該項運動,運動員達數百萬之多。

        人口不到2300萬的澳洲,應該也可稱體育強國,因爲她雖在賽程前半在游泳等強項中意外地只拿到一面金牌,但在剩下幾天中在其他項目中能連續奪金,包括田徑女子百米欄。雖然同前幾屆奧運的表現相比,在本屆算不上金牌最強國之一,但仍不失是體育強國,原因是她在強項游泳沒有很好發揮之後能靠著其他運動項目提升名次,她從1992年以來的金牌數也算比較穩定。澳洲參加各項體育運動,比如游泳和水上運動等的群衆基礎也很廣泛、堅實。

        看到中國某網站的網民意見調查,大多數網民認爲,在金牌數目上,中國暫時還不能將美國拉下馬。我覺得這個看法應該是比較現實和客觀的,因爲中國還沒有全面地成爲一個真正的體育強國,她是靠著集中資源培養精英來拉動金牌數的上升,在好多體育項目中廣大群衆參與的基礎還不夠。她的另一個問題是獲金牌的運動項目的面還比較狹窄。在陳若琳獲得中國有史來第200面金牌時,我看到一個數據:這200面金牌中有152面(76%)是在六個傳統強項中取得的:舉重、乒乓、體操、羽球、跳水和射擊,其餘48面金牌分佈在柔道、跆拳道、擊劍、游泳等項目中。我很高興看到中國運動員在像現代五項這樣的比賽中獲得銀牌,這面銀牌的分量我覺得超過一面羽球金牌。在我年輕時,中國運動員就已經在舉重(輕級別)、乒乓、游泳、體操等項目中走在世界前列,像陳鏡開、黃強輝(舉重)、穆祥雄(游泳)、容國團(乒乓)等名字是家喻戶曉的;我在大學念書時,擊劍、跳水已相當普遍,連中學都有擊劍隊,當時還有一部《女跳水運動員》的電影反映跳水運動員的生活和訓練。但是大球,特別是男子,金牌幾十年同中國無緣,比日本和韓國都不如,本屆連女排都弄到空手回家,隊員因此遭到坐經濟艙的待遇。

        中國的另一個問題是培養一名金牌選手成本很高,可說不惜工本,這不是一個體育強國應有的現象,體育強國應將更多的資金放在全面提高國民體育素質上,使金牌選手有群衆基礎。如僅孫楊一人身上的訓練支出就是1000萬人民幣,又如葉詩文等游泳選手長期住在昆士蘭請澳洲名教練專門訓練。這在澳洲是不可能的,澳洲隊最年輕的,獲女子十米跳臺銀牌的16嵗小將布蘿鄧家住黃金海岸,她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由母親開車一個多小時送到布里斯本來跟教練訓練,基本上是個人、家庭的行爲!中國選手如果是這樣訓練的話,獎牌數定會大大降低,他們有些從五六嵗就開始嚴酷的訓練,關在專門的營地與世隔絕,幾年都見不到親人,等拿到獎牌,家長在電視上已認不出孩子了。他們接受魔鬼式的訓練,常看到有照片顯示中國家長爲了子女今後能能得金牌(以及隨之而來的獎金、房子、汽車、職稱等),硬著心腸聼小孩在訓練中發出慘叫和哭聲。當然有人會成功,但拿到金牌畢竟是極少數,99%不成功的孩子,誤了文化課或弄成傷殘,今後一生前途會怎樣?

        本屆奧運最令我心碎的是劉翔跨不過第一個欄就再次傷退。我簡直無法接受這條消息,因爲幾天前剛聼他教練說他背傷已經好了(卻沒提腳傷,這次他的跟腱完全斷裂!),無礙比賽,狀態很好。很多中國觀衆質疑當局何以意外會再次發生。他們認爲劉翔背上壓力太重:政治壓力(比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加經濟壓力(有十七個贊助商以及無數利益相關者將注押在他身上),愛國主義的叫囂更無法讓人接受:有人罵他、譏諷他作秀(單腿跳完全程),這是金牌大國可能發生而體育強國較少會發生的。這次有位美國4X400米接力運動員,他跑第一棒,跑到中途因刺骨的疼痛讓他知道自己小腿骨斷了(事後發現小腿骨斷了一條),但他堅持跑完全程。他事後的表白是不想讓隊友失去得獎機會,多麽實在的説法?而不是爲了祖國、爲了人民!

        中國代表團甫到倫敦時在新聞發佈會上談了參加此次奧運的目的,其中有希望通過中國隊的卓表現象激發廣大青少年和民衆的體育熱情。這是絕對正確的。但光激發熱情還不夠的,還要由政府對群衆體育長期強大切實的支持,包括經費、場地、設施、人員等,而不光是爲了形象花大錢培養少數可能得獎牌的運動精英。群衆體育大發展,使國家首先成爲一個體育強國,在此基礎上產生大量體育人才,纔能自然地成爲一個獎牌強國,纔能持續穩定地保持獎牌榜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