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三點以後

洪丕柱

    布里斯本的華人大約只佔總人口的二、三巴仙,在華人聚居的Sunnybank,也只不過七、八巴仙。

    但是星期六下午三點以後,在Sunnybank的某個地方,華人的比例大約會突然驟增十倍。

    這兒聚集著男女各年齡層次的:年老的、壯年的到年輕的;各種身份的:退休的、工作的、家庭主婦到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各種穿著打扮的:入時的、體面的、隨便的;各種背景的:來自中國大陸的(佔主體)、香港的、台灣的、馬來西亞的、印尼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 華人。

    這個地方就是一家希臘人開的蔬果店。

    粗壯矮胖混身黑毛的希臘老板開始高聲嚷:”One dollar a bag for these bananas!””One dollar each for these sweet rock melons!””One dollar a kilo for these beautiful peaches!””Half price for these mangoes!””Three bunches a dollar for these Chinese vegies!”…

    他的聲音嚷到哪兒,人群便蜂擁到哪兒,擠啊推的開始從香蕉堆裡、蜜瓜堆裡、桃子堆裡、芒果堆裡、蔬菜堆裡挑選著、往塑料袋裡拚命塞著這些質量仍然相當好的蔬果。

    轉眼間,香蕉、蜜瓜、桃子、芒果、中國蔬菜…特別是”搶手貨”,就會從貨架上消失,你得眼明手快、乾脆利索、反應靈敏、動作果斷。

    間或,在英文吆喝聲中,希臘老板還用外國人說中文特有的平調,嚷幾句用單詞組成的簡單句子:

“一塊錢!””半價!””很甜!””好吃!”說明他十分清楚,在這堆擠來擠去的顧客中,華人佔了絕大多數。

    不久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同老母發現了這個周六下午三點後常會大減價的蔬果店。從此老母對它大感興趣,如果我們正好路經這一帶,她常會要我開車去那兒轉轉,軋軋鬧猛。

    和對其他英文名字的商店一樣,她講不出這家蔬果店的店名。因為那希臘人經常高嚷”One dollar…” ,她就權且稱它為”One Dollar”店。

    有一次她拿著裝滿二十個香蕉的塑料袋去讓希臘老板用黑筆標上One dollar特價時,那老板居然用中文對她說:”媽媽快樂!”意思是說,老媽媽,您該開心啦。

    她愛去那兒的另一個原因是還可以碰到幾位她在布市認識不多的老人朋友們,順便聊聊、交流一下新聞,因為他們活動範圍和接觸的人比她廣而多,她可以從他們那兒了解些情況。

    有時她就手裡捧著塑料袋,同他們攀談起來,直到忘掉來這家One Dollar店的目的,貸架上的貨品逐漸消失…當然,平時我難得見面的熟人,也可能在這兒不期而遇,扯上幾句。

    布市還有一些這樣在周未或節日前下午三、四點鐘趕在關門前降價出清易損耗貨品,從蔬果麵包蛋糕到肉類的超市。去那裡看看,黑髮黃膚的比例也大大超過碧眼金睛的,當然還有不少似乎是菲列賓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中東人或非洲來的黑人。

    上海人,特別是上海女人,在北方人眼裡素有”會過日子”的名聲。但看來華人,不管上海人、北方人、 台灣人,比起白人,都可算會過日子,那怕現在經濟大多寬裕了,不忘本的仍然不少。

    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剛來布里斯班,聽中國留學生們說到雪梨、墨爾本的弗萊明頓、維多利亞市場,到關門時什麼都揀得到,留學生到時只需拿紙板箱去揀就是,生活不用愁,也有些羨慕。人口少得多的布里斯班似乎沒有這樣的地方。後來發現布市也有類似的布里斯班市場時,經濟情況早已好轉到不用羨慕人家揀東西了。

    但是周六下午三點後發生在那家希臘人的蔬果店的情景使我重又想起那艱苦奮鬥的年代。上海人,包括我的老母,常講”拆便宜貨”。在這家希臘人店裡拆便宜貨,不偷不搶,又能使他加速現金周轉,避免損耗浪費,兩廂情願。我想這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特別是在澳洲這個講實惠,不用過份考慮虛偽的面子的地方。

    如果周六下午三點後順便經過那兒,我還是會帶老母去拆些相當新鮮的便宜貨蔬果的。(寫於1999年1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