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煙更糟的東西
洪丕柱
每年在人們最開心地慶祝耶誕節和新年的節假期間,總有一些人樂極生悲、死于非命:車禍,而車禍的罪魁禍首即是醉駕(drink driving);有時不僅醉酒的駕駛員自己死于非命,車内的乘客也一起陪葬,還會撞上别的車輛,造成無辜者的死傷!
這都是酒肇的禍!
1980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腐敗還剛起步,尚處於小兒科級别的時候,您如果想求領導辦一件事,或者解决一個問題,領導會告訴您說,“需要研究”。意思是說,要我解决問題,需要煙和酒。懂經的人不必等領導再開口,早拎了幾條好煙、幾瓶好酒,人稱子彈盒和手榴彈,從領導家後門進入;第二天,問題馬上迎刃而解,敲了大红印章的公文紙上已出現在領導的辦公桌上,只等您去取,效率奇高。人們說,煙酒不分家,可以說,抽煙的人必喝酒,反之亦然。所以在當時的送禮單上,這兩樣東西像難兄難弟一樣難分難解,缺一不可。
不久之後,人們發現煙是个壞東西,它所含的尼古丁能導致一大串疾病:肺癌、食道癌、胃癌、口腔和鼻咽癌、心臟病、高血壓,直到牙周炎,並能使皮膚提早衰老產生皺紋等等,哪怕使用煙嘴或在香煙末端裝上海綿頭也不解決問題。它還能污染吸煙者周圍的環境,使不吸煙的人吸入二手煙、而二手煙也同樣能致癌:我有一些不吸煙的親友,因長期同吸煙很兇的丈夫或同事在一起生活或工作而患上了肺癌。澳洲1990年代曾有不吸煙的員工因爲在吸煙的工作環境中患肺癌而將雇主告上法庭,獲得巨額賠償的案例,使工作場所禁煙問題一舉得到解决,而且很快連帶飯店、公共車輛、公衆場所、所有的建築物内(包括自己的家)直到沙灘和City的步行街的禁煙全方位地逐漸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澳洲而且很早就禁止煙草公司資助體育比賽、運動隊或體育俱樂部和在球場、運動場、電視上打廣告,而且政府一再提高香煙價格,對於非法售煙給未成年者的小店的抽查力度也很大。政府雖然由于煙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了煙草税的收入,但由于禁煙以及在同吸煙有關的疾病的防治上省下了大量公費醫療開支,這筆節省已大大超過了煙草税的減收。
從世界範圍看,澳洲的禁煙可說是非常成功的,煙民佔人口數的比例不斷下降,已經從24%降到18%以下(相當于中國的一半),這相當程度上要歸功於吉拉德政府堅持要求煙草公司在煙盒上印上叫人看了感到膽戰心驚的彩色照片,直觀地顯示吸煙对人體器官造成的損害,而且一切品牌的香煙,不管是否名牌,一律簡裝,不顯示品牌之分,雖然煙草公司揚言要同政府打官司也不動搖。
回想在我年輕時,吸煙還被看成高尚之擧,政治領袖如毛澤東、鄧小平等都煙不離手,現在知道他們吸的原來是非常昂貴的專門為他們特别生産的香煙和雪茄煙。國際上像丘吉爾、史達林這樣的大人物,不是拿著粗大的雪茄煙就是拿著煙斗。在中國,大作家、大導演、名演員等文化名人、社會名流,像林語堂、魯迅,他們的照片也經常是手拿煙斗或香煙的,連先父也是抽煙斗,後來改抽香煙的。曾幾何時,香煙廣告上可以看到以優雅的姿態拿著香煙的高貴的紳士淑女。名流名媛們一般都有很大的粉絲群,他們的榜樣作用感召着崇拜他們的粉絲們,一個個也學樣地抽起板煙、雪茄煙或香煙。農村的鄉紳土豪們則抽着水煙,像《白毛女》裏的黄世承的老媽黄母;貧下中農呢,就只能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煙桿下面挂個裝著煙草的煙袋。 看来是全民抽煙,按不同等級抽著貴賤不同的煙製品。
現在,煙差不多已成了人民公敵,連中國的火車、地鐵裏也地禁了煙,雖然飯店離禁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年輕煙民的人口已明顯減少,新一代領導人鲜見有像毛澤東那樣拿著香煙的照片的。以前煙鬼們也曾有很多借口說抽煙的好處,比如腦力勞動得靠香煙(其實尼古丁使大腦工作效率降低),還有人高唱飯後一枝煙,賽過活神仙的論調,甚至有人上厠所出恭也要依靠煙的幫助,好像没有煙就會便秘似的。現在這些論調已經很少有人再搬出來了,好多煙鬼都認真地戒起煙來。
可是酒依然非常吃香,顯然煙酒好像已經分了家。人們繼續談論著喝酒的好處。
人類喝酒的歷史要大大超過吸煙,而且自古以來無論在東西文化中,酒的地位更高,都是同節慶、禮儀、婚喪、宴席、聚會等活动,包括外交、商务、社交等活動有聯係的,只是形式也許有些區別:在西方文化中,風度翩翩的男人身穿夜禮服,雍容華貴的女士穿著坦胸束腰的長裙,他們手執明亮的玻璃酒杯,或高談闊論、或促膝閒聊、或像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中《飲酒歌》那樣的高唱歡歌,給人的印象是飲酒確是高貴歡樂之舉。在中國文化中呢,場面又有不同,您可以看到宴席桌上頻頻敬酒勸酒、為友誼乾杯的文化;或者鬧哄哄的罰人/逼人吃酒(如豁拳,輸者被罰酒;甚至婚禮上對新郎新娘的強制性敬酒)的風俗;在那裏,喝酒還同做生意、搞人際關係、職場升遷、政治仕途緊密聯係,一個人的酒量常常是他的重要資本之一;或者像《何日君再來》中所營造的那種纏綿的情調,唱出難得幾囘醉的人生哲理。
酒還似乎同才子們和他們不朽的作品挂著鈎。那些詩人,如李白、杜甫,經常狂飲到發酒瘋或爛醉的地步,歐洲的音樂家們如莫扎特等也經常飲酒,並因嗜酒而生活潦倒。好像才子都是酒鬼,不會喝酒的如在下者成不了才子。羅曼•羅蘭的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的父親就是個醉鬼,喝醉了酒就打孩子。狂飲還同豪放、俠義、英雄好漢相提並論;《水滸》中的好漢們都是大碗喝酒的,鲁智深喝醉了酒大閙五臺山,武松更是仗着酒力打死了老虎;還有《七俠五義》中的那些豪傑,喝起酒來要以壜論數。
我小時候,母親每年在楊梅上市的季節用燒酒浸楊梅,受了風寒,她就讓我們吃幾個楊梅,可以祛風去寒。這是我最早得到的關於酒的好處的家庭教育。在中國,好多中藥要浸泡在燒酒裏做成所谓藥酒,據説其有效成分能較好地溶於酒,病人為了治病不得不喝烈酒,我很懷疑這種療法的功效。現代人則特别鍾意紅酒,廣泛宣傳它對心血管病的好處,說是有益于血液循環(即有活血作用),每天一杯能延年益壽,因爲釀酒的紫葡萄皮中有抗氧化和放鬆血管的物質。總之,酒經常同健康聯係著,所以法國人敬酒要說:a votre santé!(為了您的健康),叫人看不到它嚴重的致病作用。
長期喝酒對健康的影響要更甚於吸煙,能導致肝癌、肝硬化、胰腺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腦和神經損害。懷孕女士飲酒可導致胎兒發育受損。啤酒則能導致痛風。
吸煙主要是對吸煙者本人造成損害,雖然也會因二手煙損害他人健康。但醉酒對他人可能造成更直接更瞬時的損害:它導致暴力行爲。在家庭裏,醉酒造成大量家庭暴力案件,導致婚姻和家庭破裂。澳洲有很多流浪漢,其實都是不可救藥的酒鬼,您有時可以看到他們爛醉如泥地睡在街邊或草地上。因吸煙而傾家蕩產變成流浪漢的倒還沒有聽説過。
在公衆場所,醉酒更可能引起嚴重後果。新年節慶期間各州都有醉酒者的暴力行爲破壞公衆秩序、傷害他人的案例的報道,特别是年輕的醉酒者,若干年輕醉酒者在一起還很可能引起群體性的暴力和鬥毆事件,因爲醉酒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爲。記得幾年前布里斯本曾發生一起醉酒引起鬥毆導致一名華人青年死亡的事件:一群醉酒的年輕人凌晨在City等計程車,因爭搶上車引起鬥毆,鬥毆中那華人青年被一名西人青年擊倒,後腦撞在街沿石上,當場毙命。事後那洋人青年被判兩年徒刑,因致人死亡屬於於事故性的(即意外),並非蓄意。
所以有議員們提出,應當禁止酒公司在電視上、運動場裏作酒類的廣告,就像當年禁止香煙公司作廣告一樣,還應宣傳飲酒的種種危害性。因爲酒類廣告對青少年會造成不良影響。有些酒公司還用一些體育明星做廣告,這樣的廣告也應禁止,因發生過有些體育明星醉酒後胡鬧的報道,這些明星會對年輕人產生不良影響,因爲他們都有大量的年輕崇拜者,把他們當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榜樣。這些建議,當然會遭到酒公司和酒店(pub)的大力抵制。他們已經在說,醉酒暴力是醉酒者自己的責任,同他們是否打廣告無關。不要說是禁廣告了,就是限制酒店的营業時間(比如最遲不能超過淩晨兩點)也會遭到唯利是圖的酒店的强烈反對。
看來禁酒難度要大大超過禁煙,雖然酒是個比煙更壞得多的東西,這是因爲酒徒比例大大超過煙鬼,年輕酒徒還在大量增加,而且大家認爲適量飲酒無害(其實不然,況且什麽是適量,科學家們有不同看法),而目前人們大多認爲醉鬼的肇事或醉駕只是個人自己的責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