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文化
洪丕柱
我曾正規學過並喜歡唱西方歌劇的詠嘆調,因為自己是男中低音(bass-baritone),往往會唱一些老人的角色。有時為了要演唱像威爾第(Verdi)的歌劇《西蒙∙博卡內格拉》(Simon Boccanegra)中的一首老父親哀傷死去的女兒的詠嘆調《父親的哀傷》(Il lacerato spirito)或《茶花女》(La Traviata)中老父親勸說在巴黎花花世界中樂而忘返的兒子跟他回家鄉的詠嘆調《返回普羅望斯》(Di Provenza)從而留了花白的鬍子, 配著已經灰白的頭髮,覺得比較容易進入角色。不料去演出的時候,幾次被女團友們,當她們看到我臉上的鬍渣子後,提醒說:“你怎麼忘記刮鬍子了?” 這當然是出於好心,好像今天出來演出,怎麼也不打理一下自己的尊容,太隨便點了吧?華人女同胞看到我沒刮鬍子會有這樣的反應,可是學院裡的西人同事,從來不會為了哪位同事今天忽然留了鬍子,或者明天忽然剃去了鬍子而評頭品足,因為這實在是他們習以為常的太平常不過的事了。
看來,華人女同胞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大概是因為華人男子漢中留鬍子者非常少的緣故吧。我的鬍子留起來稍具規模,不算甚小,而多數華人男子漢的鬍子一般不是太“興旺發達”,即使留起來也不會顯得很雄偉。他們皮膚光滑、體毛稀疏,也許是“進化”程度較高的關係吧。習慣於看到華人男子滴溜溜光臉的華人女子,看到哪位男子不刮鬍鬚,臉上變得毛茸茸地鬍子拉渣,就會大驚小怪,認為他是不修邊幅。雖然漢語裡有這樣的說法:“嘴上沒毛,作事不老”,但寧可將嘴上的毛剃得精光的老華人還是居多。
不僅是華人,東亞、東南亞的亞裔男性,留鬍子的也不太多見。日本、韓國、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的有些男人會留一個不太濃密的上唇鬍子,或者叫小鬍子。越南人鬍子濃密的也比較少,像胡志明伯伯這種稀稀拉拉的山羊鬍子,就成了他的招牌或標識,因為那裡連留山羊鬍子的也不多,大大少於留小鬍子的。中國也有留山羊鬍子的大人物,如清末的李鴻章、曾國藩等,還有大畫家齊白石。現/近代領導人中,除國民黨的孫中山、蔣介石有上唇鬍子,共產黨這邊留鬍子的更少,儘管他們追隨的馬恩列斯都有鬍子(可是鬍子一個比一個小,這個傳承後來越洋到了大鬍子的古巴領袖卡斯特羅那裡),最高領導人一律沒有鬍子,只有第二層次的領導董必武、賀龍、康生和更早期的李大釗等還留有小鬍子。長征時的周恩來倒是留過中國人不多見的威風而漂亮的大鬍子的,也許那個時期紅軍物質匱乏,沒有剃刀吧。還有文人/知識分子如魯迅者,也留著上唇鬍子,先父也是屬於終身留上唇鬍子的文人之一,我小時候常看到他用專門的翹頭的小剪刀修剪他挺漂亮的鬍子。
可是一到南亞、西亞,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的男人,個個都有濃密的大鬍子。我從前有一位斯里蘭卡同事,雖然娶了白人女子,生活方式已經相當西化,但頭髮鬍子一大把依然不變。還有印度男人,我看到他們大多數進入成年後,鬍子和頭髮就不剃了,鬍子從臉頰到腮幫子到頸部濃濃地連成一片,頭髮在頭頂盤成個髮髻,壓在錫克族的頭巾裡。從前上海人稱為印度阿三的印度巡捕就是這個樣子,增加了他們當巡捕的威嚴度。這裡的印度人很多也是這個樣子,除非相當西化的、住在大城市裡的或富有的印度男人,還有僑居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斐濟的有些印度人,才整理、修剪他們的鬍子。我認識所住小街上的兩家印度人,一位是作醫生的馬來西亞印度人,留上唇鬍子,光著腦袋;另一位是經營計程車生意的印度人,留大鬍子,帶錫克頭巾,同他的老父親一樣。上個月贏了大選的印度新總理莫蒂(Modi)同他的前任辛格(Singh)一樣,都留著白色的大鬍子。
中東的阿拉伯或回教國的男人,還有有些猶太人,特別是猶太教的神職人員,鬍子也是又大又密。阿拉法特就是一個例子,但他的後繼者阿巴斯卻只留上唇鬍子了。據說回教有這樣的說法,鬍子不夠大的當不了高層領導,不知是否真有其事,不過你看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也不都是留著濃密的大鬍子嗎?當然恐怖份子如本拉登等,也都留大鬍子。
然後我們北上到希臘、小亞细亞、巴爾幹半島、東歐和俄國。那裡的東正教的神職职人員也個個鬍子又長又濃。再到中歐、南歐、西歐和北歐,也都是毛髮興盛的民族。比如,你看看咱們澳洲的那些來自地中海沿岸的希臘人和意大利人,個子雖然不很高,但體格粗壮,膚色較深,男子漢個個體毛黑森森的覆蓋著身體的大部分面積。然後跨越大西洋到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這些地方的男人的毛髮也很濃密,雖然有些皮膚黝黑,是西班牙/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後代,稱為Hispanic 。總之歐美澳白人被統稱為“高加索人”,高加索人的各分支鬍子體毛都很興旺。我的有些西人同事幾天不刮鬍子,就能留出一把壯觀的大落腮鬍子來。有些人早上鬍子刮得精光地來上班,下班回去時臉皮就發青了,猜想他們每天都得更換剃鬍子刀。有人說這跟他們的食性有關,他們以牛羊肉、奶製品和麵粉為主食。但是更貧窮的、吃得很差的南亞人,雖然很瘦,鬍子仍然不遑多讓富有的歐洲人!
鬍子興旺程度不同的人種,當然會產生不同的鬍子文化,這是不難理解的。中國傳統的鬍子文化是臉譜化的一部分。中國人因為長落腮鬍子的較少,大部分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或者官員、生意人,不是鬍子稀少,就是下巴光溜溜的。這也許是為何戲文裡的秀才大多是沒鬍子的奶油小生;那些忠良或員外,人稱“好人”的,往往長著三綹清髯;義士如關羽者有厚長的美髯,以增加他們人格的份量;那些老生則是大白鬍子;同濃密的落腮大鬍子相掛勾的角色,往往是花臉,常是些猛將、莽漢、粗夯漢或凶神惡煞了,如張飛、李逵、竇爾敦或鍾馗,還有關羽旁邊幫他捧大刀的周倉。如果按中國的臉譜化的鬍子樣式來看,馬克斯絕對應該是猛張飛一類可以喝斷長板橋的人物,而非一名文人學者。
我從連環畫裡看到,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學者如大詩人杜甫,留的是胡伯伯那樣清秀的山羊鬍子,只是不知道這是他的真實相貌還是畫家想像的產物。所以如果以此來塑造馬克思的形象的話,他的鬍子應該像胡伯伯那樣稀疏才妥當。所以我覺得臉譜化的鬍子樣式,有時不太講道理,比如諸葛亮是五綹清髯,周瑜卻是沒鬍子的白面奶油小生,兩人在戲文裡一起出場時好像諸葛良是嘴上沒毛作事不老的周瑜的叔伯長輩或老師,其實小周的年齡還要大過老諸葛,而謀略也屬過人的呢;而婁阿鼠一類的小偷,他們長的是老鼠鬍子。臉譜化和定型化的結果是,我小時候看到有老鼠鬍子的人,就斷定他們是壞人。還有,那時的中國電影裡,留上唇鬍子的不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將領、美軍顧問,就是特務或是不正派者,直到我念大學時,有位姓鄭的同學留了上唇鬍子,還被批為資產階級思想,團支部勒令他將鬍子刮掉;文革中我們學校的紅衛兵還強行剃掉了一位語文老師的上唇鬍子呢,儘管他爭辯說魯迅也留鬍子,但紅衛兵說:這是解放前!當然近年來,中國男人留鬍子的也多起來了,比如畫家艾未未就留著大鬍子。
同南亞或中東回教國不一樣的是,經濟科學和文化發達較早因而比較注重個人裝飾的歐洲人,他們的鬍子濃密的男子,當然會在鬍子上下功夫,來打扮自己,就像長了一頭秀髮的女子,怎麼會不注意打理自己的秀髮呢?最近在網上還看到過這樣一條消息:經女子投票產生的十大性感運動明星。我逐個看了一下,發現其中七人是留著各種式樣的鬍子的!說明留著好看的鬍子,是能使男子在西方女子心目中顯得性感的一個因素(中國女子恐怕不在此列)。
大多數女人都經常喜歡變化她們的髮型:時而留長髮、時而剪短髮、時而束辮子、時而梳瀏海、時而燙頭髮、時而扎馬尾巴、時而波浪起伏、時而直統統地下垂,按季節或氣候,或者按時尚,或者按個人興趣、喜好而變。相比之下,好多男人的髮型可以幾十年一成不變(新潮男青年不在此列,他們最近的髮型是下邊頭髮剃得乾乾淨淨,只留頭頂一簇頭髮。我年輕時也時興過這種髮型,當時我們稱它為馬桶蓋而不屑一顧,想不到現在成了時髦)。可是鬍子興旺的西方男人,就利用上帝給他們的財富,變著法子在鬍子上猛下功夫。理髮店就提供相應的服務,對男人設計各種鬍子的樣式,給他們定期修剪,比如僅上唇鬍子就有很多不同的式樣,修剪這些鬍子式樣,是澳洲學理髮課程的學生必修的。
好多著名的男人,鬍子也成了他們的標識或招牌,除了上述講過的幾位人士外,還有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藝術家達芬奇、米凱朗琪羅、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大畫家列賓、法國大文豪雨果、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生物學家達爾文、戲劇家蕭伯納、美國總統林肯、大作家馬克吐溫、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蘇聯大作家高爾基、義大利大歌唱家帕瓦洛蒂、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直到幾年前去世的蘋果總裁喬布斯。當然也不要遺漏臭名昭著的納粹頭子希特勒,他也以其特殊式樣的上唇鬍子作為招牌。
我曾暗中統計過西人留鬍子的男人的比例,大致是25%左右。但不同職業的人,比例也不相同,比如現代西方politician留鬍子的很少;而運動員(特別是足球、橄欖球和籃球運動員,他們留鬍子的比例最高,其他運動員的比例會小些,游泳運動員没有人留鬍子,可能是為了減少水中阻力的緣故吧)、科學家、藝術家、歌唱家、電影明星、工人、農民中留不同樣式的鬍子的則比例較高。目前的趨勢是年輕人留鬍子的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眼下西人最時髦的鬍子是留兩三分長的落腮鬍子,不長也不短。據說有些人的這樣的鬍子是“種植”到臉上去的,不會長長,但費用不菲,得八千美元。不過對有些人來說,留這樣的鬍子並非難事,只要三天不刮鬍子,就能長成這樣。
現代也有一些怪人,既喜歡女人的嬌柔外貌,又鍾意有一部男人偉岸的大鬍子,希望魚和熊掌兼得,不滿意上帝只給他們一個外型。於是就鬧出了千奇萬怪的打扮。不久前在歐洲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的康琪妲∙伍思特就是這樣一個怪人。她有一個女人的名字(從原來的男人名改過去),也讓人們對其稱呼為“她”,又穿著性感的女裝出現,臉部的化妝也是女性的,包括畫的眉毛、文的眼圈和假睫毛,卻留著一部精心修剪的落腮鬍子,讓人看上去不男不女。我不知道她獲得歌唱冠軍是唱男聲還是唱女聲,也許以奇致勝,陰陽聲都有之吧。她還呼籲要為反對歧視而鬥爭。當然她有她扮怪靓的權利,我也有不欣賞、不認同這種怪相,甚至感到想嘔吐的權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