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啊轉,轉起來!
洪丕柱
記得曾收到過這樣一份伊媚兒,是從牧師那裏轉發來的。我的牧師很少會給我們轉發類似的郵件,所以我會比較認真去讀。哎,它讀起來還挺動人,是一位九十多嵗的美國老翁寫的,說他寫的是九十年人生中學會的四十五條哲理,其中有些想來很多人會有同感,比如第一條就說“人生是不公平的,但還是好得很,就是很苦,也還是可以忍受的”,我想很少人會不同意,因爲不同意的人大概早已自殺了吧。想來這位老人是位基督徒,因爲有好幾條哲理提到了上帝,其中一條是基督徒們經常講的:上帝愛你是因爲祂就是這樣,不是因爲你做了什麽或沒做什麽。這是因爲基督徒們相信,上帝愛我們是無條件的愛。
這個郵件在結尾處寫著:據估計,93%的人不會將這個郵件轉寄,如果你是那7%的人,請用7%做標題將它轉寄出去:“我選擇在那7%裏面”。
我覺得這個郵件好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特別是那個不同於眾的結尾。對好的郵件,我會印下來裝訂成册保存起來,所以我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存檔”,發現兩個多月前我就收到過這份郵件,不過是英文版的,看來有會中英雙語的人,喜歡這個郵件,把他翻成中文發出去了。
好厲害,我暗想,一份郵件在兩個多月裏可以轉到我這裡兩次,來自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版本,看來它已經在世界上轉了幾個圈了。正想著,又打開一個郵件,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標題叫“Tips for a better life”。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除了伊媚兒,又有了WhatsApp和它的中國模仿版微信WeChat。我每天可以收到親戚、朋友、熟人、同事、學生和所在的不同群全時間地發來轉來的好多郵件、好多資料,除了文字檔還有視頻的、音樂的、照相的,内容豐富多樣、包羅萬象,常常連看都來不及看。它們包括醫療和保健、食品及營養、生活常識、國際著名旅遊景點、配詩歌配音樂的美麗的照片、音樂和歌曲、歷史、懷舊、當前中國的時事政治、笑話還有宗教等内容。這就是為甚麼能收發伊媚兒和微信的智能電話讓學生哥、老師、各行各業的打工仔、經理、老板、議員都無法抗拒地成了低頭一族。
這些東西能這樣廣泛地流傳,是因為好多檔案在看到結尾處往往有段鼓勵甚至催促你轉的文字,叫你轉起來,於是大家就發瘋似地轉啊轉,轉啊轉,轉得天昏地暗,轉得日月無光,轉得美女帥哥失去吸引力、轉得讓你走路看、坐車看、吃飯看、陪女朋友時看、在醫院挂着吊針看、坐馬桶也看,還有人冒了生命危險連開車也看!
仔細看看那段叫你轉的文字也挺有意思,手段百花齊放:有的是强迫性的任務(比如必須至少轉給X個人包括我;或請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傳給N個人,不能中斷,也不要過問)、有的是恐嚇(比如不轉會有什麼壞的後果甚至會有災禍,又如“這個挺嚇人,一定要轉”)、有的是利誘(比如這個月是個如何奇妙的月份,轉了會有什麼好處包括發財)、有的用激將法(比如百分之幾的人會轉,你是否會在其中?或者有良知的人會轉—你當然不想成為没良知的人;或者成功的人每時每刻會將好信息傳給身邊的朋友—你當然想做成功人士)、有的祭起民族主義大旗(比如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就必須傳,必須在幾天内轉幾百萬次)、有的用上帝/主耶穌的名義(比如傳福音的内容,上帝知道你轉了没有;或者讓主光臨你轉去的人的生命)!
這使我想起發生在1980年代初我還在中國時的一件事。猜想有些年齡的人也會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一次我收到一封信,不知是誰寄來的,是用複寫紙寫的。今天的青年們不會知道什麼是“複寫紙”了。它是在複印機傳進大陸前人們用來製備副本的一種紙,將它墊在你寫字的紙底下再加一張白紙,你所寫的字就會印在下面的白紙上,成為一個副本。你如果用三層複寫紙和三層白紙,使勁地寫,字跡可以穿透三層複寫紙,同時製出三個副本。那封信的内容大致是說這信裡有一個魔咒,必須複寫二十份傳給你的熟人朋友們(還不能透露是你寄的),讓它不斷傳下去,不能在你手裡中斷,其中舉了好些例子說明收到這封信在兩天内傳出二十份的人得到了什麼好處,包括發了意想不到的大財,在兩天内不傳出去的得到了怎樣的災禍。
當時是發財的念頭吸引了我。大陸開放後一反文革的窮革命,鼓勵發財,窮怕了的人們夢寐以求地想發財。所以我買來幾張複寫紙,花了不少時間,複製了二十份寄出。可是幾天後什麼也没發生。
過了幾年,一天下班回家居然又收到一封内容大同小異的信。那時我已常去教堂做禮拜了,而且晚上會讀讀聖經。看完信,我這次不是想發財,而是更怕不傳出去會有災禍降臨,因為家裡接連有人生病。讀聖經時我隨手將這封信夾在聖經裡,想明天去買了複寫紙來抄。可是因為忙,第二天就將這事忘了。一星期後當我再次讀聖經時才發現這封没複製二十份寄出的信還在那裡,可是什麼事也没發生,也没有災禍降臨在我身上。我方知這是一種捉弄人的惡作劇,利用人的趨吉避災的心理,讓一封無意義的信連續不斷地傳下去,因為你想,每人複製20份,這20的n次方會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數目!我懊悔自己的愚蠢!
現在有些伊媚兒或微信,其實用的也是這套戰術,使它們能不斷地轉,讓更多人看到,不過方法要文明多了,比如用“好文共享”、“如果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這樣的語言;還有“歡迎關注,感恩分享”、“看後請轉,如果你心存敬意”、“分享是種美德,轉發是個境界”、“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分享給更多需幫助的人”、“看完後如果你笑了,就轉一個”、“把這信息轉發到全國人民”、“傳遞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當你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朋友時,你在他們心目中會變得更有價值”、“放到朋友圈,有人會感謝你一輩子”、“拜托轉寄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看到好文章”、“活了半輩子都不知道這個,傳給更多人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雖然我本人讀了這些資料並不一定覺得有感恩、敬意、智慧等感覺。只是感到有些資料的確有用,但每天“有用的”正能量太多了,反有麻木的感覺。
轉啊轉的時候,最掃興的是打開一個郵件卻發現這樣的字眼“此內容被人舉報…”,當然它早被刪除了。被人舉報其實是一個借口,被誰?為何?當然是當局自己將它刪了,甚至像一篇談東方之星沉沒的真正原因這樣的文章都會“被舉報”!在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不會發生被舉報這樣的事,網路審查只是對像傳播兒童色情(children pornography)等刑事犯罪的內容的,對政治內容根本不會發生所謂舉報的事!
其實真正好的東西不一定要加這些文字人們也會自動地轉,讓好朋友分享的。大凡加了這些文字的,我反而會懷疑它是否一定是非常吸引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