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藤博廢黜艾博德
洪丕柱
星期一看晚間新聞時,非常突然地看到,藤博在白天向記者宣布要挑戰艾博德,他的理由有兩條,一是連續三十次民調顯示聯盟黨支持率落後工黨,二是艾博德抓經濟不力。這次藤博是有準備地來的,從二月以來他就在背後積極拉票挑戰艾博德,雖然不完全像吉拉德背後捅刀,至少也屬陰謀(他的通訊部長工作好像並非太忙),要打個艾博德措手不及,雖然幾天前據說已有風聲,我還是感到非常突然。艾博德一定也感到猝不及防,只能倉促應戰。最近他到處奔忙,許多問題令他心力交瘁,剛剛宣布接受中東難民的數量和政策,又為移民部長的大嘴打圓場,因為他在不知道記者招待會結束後會場的麥沒有關上的情況下,在同總理和福利部長的非正式的玩笑話中嘲笑了海平面上漲的說法。此話被捅出後,引起各方包括反對黨、環保份子和太平洋島國的猛烈批評。我戲稱它為澳洲畢爺姥事件。
在應戰時艾博德講了一句話,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的大意是總理是大選時由選民選出的,不應在黨內自行轉換。也就是說,罷免總理只能在下屆大選時由人民的選票來決定。工黨帶了個壞頭,作出了不良先例,因為工黨很大程度上是由黨內左中右派系即不同的工會派系組成,沒有工會背景的領袖如陸克文及以前的比茲利很難不受工會力量左右,所以工黨傳統上有權力掮客一類人物。當時基廷廢黜霍克,權力掮客、衛生部長理查森就在拉票上起了很大作用。吉拉德廢黜陸克文時,無臉人(權力掮客),即現任工黨領袖蕭登起了很大作用,因為他有很强的工會背景。工黨為內部分裂付出了很大代價。現在想不到藤博也為自由黨開了內鬨的先例,我看它會為此付出代價。看來美國的民主體系要更勝澳洲一籌,因為總統任期固定,黨的議會團隊無法中途更換總統,哪怕彈劾總統也要國會兩黨的三分之二多數決定,即本黨無法撤換民選的總統,它的政治就要穩定得多,有時總統的那黨在兩院都處於少數,總統成了跛腳,但仍能獨立行使他應有的權力,如當時的柯林頓,跛腳時仍然做得不錯,選民認可率極高,哪怕出了萊溫斯基的醜聞。
這是因為澳洲總理是大選時獲多數的黨的領袖擔任,這就將總理的職位同帶領黨獲勝的領袖綑綁起來了。選民選這個黨組織政府,等於同時選了黨的領袖為總理。自由黨現在學了壞樣,至少反映今天國會議員們的浮躁和缺乏操守,保自己議席的實用主義佔了上風,三年換四個總理,世上少有!即使如此,藤博要篡奪總理職位,比其他篡權者其實更無資本。基廷輔佐霍克取得三屆大選勝利,可以說沒有基廷就沒有霍克的勝選。霍克答應三屆後將權力交給基廷,後來食言,基廷挑戰還師出有名。基廷長期擔任財長,有治理經濟的實力,在“不得不有的經濟衰退”後,是他帶領澳洲走出衰退,至今澳洲有24年經濟正增長,基廷功不可沒,因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吉拉德同陸克文組成夢幻隊共同努力打敗霍華德,她是副領袖,取代陸克文並非無功受祿。艾博德打敗陸克文打下了聯盟黨的天下,藤博有什麼特別功勞?沒有!他是不費力地揀了艾博德打下的天下。陸克文以壓倒優勢打敗霍華德後,自由黨成為反對黨,第一個領袖是厡國防部長奈爾森,他撼不動陸克文一根汗毛;然後藤博在黨內挑戰成功取代奈爾森,可是一年多裡他對陸克文一籌莫展;才被艾博挑戰成功拉下來。是艾博德一步步磨掉陸克文的氣勢,使吉拉德手刃陸克文,又在大選中抹掉工黨在議會的絕對優勢,讓吉拉德變成少數政府,又使驚惶失措的工黨內鬨不斷,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取得勝利。藤博應不會忘掉,在輸給艾博德後他提出辭職想退出政界,是艾博德挽留他並給他一個影子部長職位,現在恩將仇報,實現自己當總理的野心,品德值得懷疑。如果不是艾,陸克文應該現在仍然在位,藤博還在反對黨位置上坐著呢。我聽艾下台的“謝幕詞”列述自己的作為,相當感人,對藤博並無明顯的怨言,這是心中有上帝之故。但藤博雖然說要重點抓經濟,卻又說要儘快解決同性婚姻,因為他是同性婚姻的支持者。
執政黨內挑戰總理和在野黨內挑戰領袖職位不同,因為在野黨領袖不是民選。在基廷時代自由黨贏不了他,曾三易領袖,從書生候信博士到唐納到被基廷譏為回收領袖的霍華德。在霍華德當總理時工黨五易領袖,從比茲利到克林到萊頓又到比茲利再到陸克文。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吉拉德向陸克文捅刀就被全國痛罵,儘管她在黨內地位和功勞同陸並起並坐。藤博在自由黨內無論是地位和功勞都比工黨的吉拉德差多了。他只是坐享其成,雖然艾博德在大選中也把他作為領導團隊的一員,其實沒有經過任何考驗,我不知自由黨的議員憑什麼認為他更能領導該黨。
其實艾博德的輸掉同Fairfax傳媒集團對他的抹黑不無關係,ABC(澳廣)亦有嫌參與其中,因為艾裁了澳廣的經費,又批評它對邊防軍遣返船民的報導不實。不久前艾博德又批評這些傳媒集團共同唱衰政府,傳媒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調的結果。財長霍基曾因Fairfax對他的不實報導同它打官司並贏了官司。我記得基廷曾致力於立法限制傳媒集團,包括Fairfax,對新聞等的壟斷,我認為基廷做的是對的,因為這種壟斷等於剝奪了人民的知情權和新聞、言論自由並在政治上影響平時不太關心政治的澳洲人民,當時梅鐸非常痛恨他,故在競選中支持霍華德。我覺得現在的危險正在於由於傳媒集團的壟斷,報導有時有失客觀公正和平衡,如果不是有意誤導公眾的話。
藤博以民調低落和抓不好經濟為名廢黜艾博德,其實並不聰明,也不確實,實際上艾博德今年的預算案支持中小企業和農業的作法是正確的,故8月份失業略有減少,為6.2%,問題是,效果不是短期能反映出來的。另外,他能保證每次民調都會提高聯盟黨支持率嗎?澳洲六月季經濟增長不理想是艾博德抓得不力嗎?他拼命呼籲工黨讓澳中自貿協定獲得通過,工黨愛理不理,消極對抗,還提出要修改已簽了字的協定,因為它受制於工會,它們擔心自貿協定會使工人丟失工作,這會增加它通過參院的難度,儘管工黨前領袖克林呼籲蕭登不要封殺它。其實全球經濟都不振,澳洲還算是較好的。歐洲除德國已幾年無甚增長,再加希臘經濟危機和無法阻擋的難民狂潮會使歐洲經濟不勝負擔;日本經濟依然低迷;金磚國家中巴西、南非、俄國經濟一塌糊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甚至有硬著陸風險、股市面臨崩盤,據有些經濟學家估計今年實際增長可能只有5.3%;美國的復甦也很疲軟。澳洲往昔礦業興旺不再,又面臨股市掉入熊市的危險,藤博當選次日股市不升反而大掉。目前最大危險是消費和投資信心低落,因澳元下掉使澳洲需進口的商品價格上升,消费者買不起的緣故。藤博雖然曾是成功的企業家,但經商同管理國家經濟並不相同,不知藤博有何妙計。
縱觀過去四分之一多世紀的聯邦政治,我發現一條定律:凡一個黨內有兩個強人者,其一最終必“死”無疑,霍克和基廷是這樣,陸克文和吉拉德是這樣,艾博德和藤博也是這樣。霍華德明顯強過考斯特羅,他們的搭配就必較穩定,因為儘管考斯特羅也想挑戰霍華德,他沒有這個能力。這是澳洲政治的悲劇,兩位強人不肯取長補短好好合作,結果兩敗俱傷。